被墨索里尼强征的“兵工厂”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xing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期间,被墨索里尼拉入伙的菲亚特,开始从生产汽车,转向生产坦克、飞机、大炮等等武器。受制于可获得的资源,以及技术工艺水平,这些武器之中实在难以找出几样“精良”之作,不同于如今旗下名牌汇集的境况。
  当二战烽火燃起,众多德国名企都被捆绑于纳粹战车上时,同为法西斯阵营的意大利又岂能例外?而在被法西斯“领袖” 墨索里尼强征的企业中,就有一个熟悉的名字—— 菲亚特。
  同时,当时欧洲各国忙于厮杀,急需大量军用物资,隔岸观火的美国便成了主要供货商,从煤、铁到穿的衣服、用的药品、吃的土豆等等, 都大量出口。问题是美国到欧洲隔了一个大西洋, 中间的运输问题怎么解决?在官方的力量不足以调集足够船只时,一些商人便盘算起了生意。
  1917 年,还是菲亚特总经理的乔瓦尼,遇到了一个名为里卡尔多·戈利诺的意大利人,后者是意大利历史上极为有名的投机客,早就看上了这个生意。两人一见如故,立即联手干起了倒卖美国军用物资的生意,为此还特意在美国成立了两家商贸公司。同时戈利诺也购入大量菲亚特股份,以示合作之“诚意”。
  这种倒卖生意做得十分红火,两人关系一度变得相当亲密,菲亚特也因此急剧膨胀,待到大战结束时,已是意大利三强企业之一。而乔瓦尼则在1920 年当上了菲亚特的总裁,将这个企业牢牢掌控在了手中。
  天下没有不散的拍档,何况这两人的合作原本就是为了利益。戈利诺与乔瓦尼本质上是很不相同的人,一个长期痴迷于投机生意,一个长期专注于做实业,两人为了“赚大钱”走到一起。他们曾联手扫荡意大利金融业、地产业、出版业……成为许多公司的董事,打下了很大一片江山,但当经济不景气的周期降临,就会矛盾重重, 乃至一拍两散。
  特别是对于当时意大利正在强势崛起的一位人物,以及这位人物代表的一股势力,两人态度大相径庭,进一步缩短了他们的蜜月期。
  这位人物就是墨索里尼,这股势力就是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   力不从心
  墨索里尼在刚上台时,曾“风光无限”。此人在上世纪20 年代末30 年代初算得上是欧洲的“明星人物”,西方国家的舆论界对其“一片赞誉”, 更不用说意大利国内了。
  与许多当时的企业家一样,乔瓦尼对这位“领袖”有钦佩之心,但他的搭档戈利诺似乎运用投机客的毒辣眼光,成功识破了墨索里尼,并一直采取不合作态度。结果是两人在1926 年将多年积累的矛盾来了个大爆发,分道扬镳。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戈利诺注定倒霉,特别是当1929 年来自美国的“大萧条”飓风刮到意大利时,他更是应对乏力。在一系列投资失败之下, 他不得不借助于一些外国资本的帮助,这便给了墨索里尼一个极好的打击借口。1931 年1 月,他以 “严重危害国家经济”罪名被逮捕,大量财产被没收,关押一年多之后,才在墨索里尼情妇的枕头风的帮助下,得以出狱,随后远遁法国,在那里继续他的投机人生。
  戈利诺倒大霉之时,乔瓦尼则在大走鸿运, 他的菲亚特公司成为了墨索里尼扩军备战的主力兵工厂。
  与纳粹德国和旧日本帝国相比,墨索里尼的野心似乎并不算“大”,他鼓吹的是要建立 “新罗马帝国”,也就是占领沿地中海一圈的地盘, 重点是北非地区。意大利国力一般,也没什么尚武之风,流行的是踢足球一类的“休闲娱乐风”。对此心知肚明的墨索里尼,不指望发展出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但装备必须精良。
  被墨索里尼拉入伙的菲亚特,开始从生产汽车,转向生产坦克、飞机、大炮等等武器。受制于可获得的资源,以及技术工艺水平,这些武器之中实在难以找出几样“精良”之作,即便有, 也是生产复杂,成本高昂,难以应付战争之需。
  作为车企,生产坦克当非难事,奔驰当年就曾大量生产性能优异的“黑豹”坦克,保时捷更是参与了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项目。菲亚特也造坦克,但主要是一些装甲薄、火力弱、速度慢的低级别产品。
  如其所造CV33 坦克,被冠以“超轻型”的前缀,因为此物重量不过三吨,今天的宝马、奔驰高档系列轿车的车重是两吨左右,但人家是民用轿车,作为军用坦克,区区三吨重量,可想而知其装甲与火力之弱了,连重机枪穿甲弹都未必抵挡得住,还敢号称坦克。更奇葩的是,连这种“伪坦克”,菲亚特生产起来也是力不从心,因为焊接技术不过关,后期产品甚至是用螺栓固定的方式,将外壳拧在一起的!
  其实菲亚特也有威猛的大坦克计划,名为Pesante P26,其重量超过25 吨,搭载一门75 毫米火炮,在二战初期算是威力十足的家伙。问题是设计复杂,生产极为耗时,从二战爆发直到意大利投降,才造出二十来辆,根本就是无济于事。奇怪的是,意大利投降之后,德国强行接管了菲亚特,在其催逼之下,不到两年竟然造出了一百多辆P26 来,看来当年菲亚特的工人,很有可能是“消极怠工,以抗独裁”。
  与失败的坦克相比,菲亚特在天空的存在要“像话”得多。墨索里尼上台之时,菲亚特就在一位天才航空设计师罗萨特利的领导下,开始制造飞机。意大利本就是“空权论”的故乡,墨索里尼又视空军为扩张利器,对其厚望高于陆军与海军,并扬言要给意大利空军装备三千架一流飞机。在这种背景下,深受墨索里尼“器重”的菲亚特,生产出了不少的优良飞机。
  但作为一个军用飞机制造商,菲亚特存在一个短板,那就是造不出好的发动机。英国空军在二战的强大,得益于劳斯莱斯提供的高性能发动机,意大利空军在二战的萎靡,可能与其国内没有一家领先的发动机制造商不无关系,即便是菲亚特也制造出过许多残次品。受制于此,不仅菲亚特自己的飞机越来越落后于时代,其他意大利企业制造的飞机,也因此受到牵连,如二战意大利著名飞机设计师马里奥·卡斯托迪就认为,不是他设计的飞机不好,而是菲亚特配置的发动机太烂。这种局面直到后来不得不引进宝马所产发动机后才得以改观。
  大约是受制于发动机,菲亚特航空业务的灵魂人物罗萨特利,一辈子都在老式双翼机上打转, 当全世界的战斗机都在朝单翼发展时,他还在迷恋于双翼机。这些过时飞机成为了墨索里尼所吹嘘的三千架一流飞机之主力,对于意大利飞行员而言,开着它们去战斗,毫无安全感和优势。
  意大利空军也不乏一些高素质飞行员,如第四战斗机大队,就曾出现多达三十二位王牌飞行员。但只要一去考察这些“王牌”的战斗过程, 就会发现他们除了同敌人战斗,还要同时与菲亚特制造的飞机“战斗”。如意大利头号王牌飞行员弗兰克·鲁奇尼,长期靠菲亚特生产的老式双翼机作战,有过许多痛苦经历。最让他头大的,
  就是菲亚特飞机的速度太慢,往往是追也追不上, 逃也逃不掉,那种滋味,就如同在赛车时,你开老爷车人家开跑车。
  纵观墨索里尼专政时期的菲亚特,虽然得到极大支持,竭力从事军工生产,却始终有力不从心之象,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源,除了法西斯政权不得人心,工人消极怠工之外,还与意大利资源贫乏关系极大。除了能产点大理石以外,意大利几乎缺乏一切军工生产所需资源。以战略资源铜为例,1938 年意大利产量不到3000 吨,美国则接近60 万吨。石油更加短缺,意大利最高峰年产量不到20 万吨,战时一年却要消耗800 余万吨。
  耐人寻味的是,当菲亚特制造的武器,在工业化程度发达的欧洲战场沦为落后挨打之对象的同时,一些出口货却远赴遥远的东方战场,另有一番故事。
  东方战场
  近代中国工业落后,武器装备难以自给,除能制造少量轻武器外,其他基本依靠进口,其中之重点,就是空军所用飞机。
  对于这一新式兵种,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极为重视,但苦于无力自造飞机,只有四方求购。在上世纪30 年代,菲亚特所造双翼机正在独领风骚,价格相对于英美货也很有优势,很快就引起了中方注意。此外,蒋介石一度对墨索里尼的独裁化统治颇感兴趣,这就进一步增加了菲亚特的吸引力。
  1933 年,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孔祥熙带团到欧洲,求购军火,菲亚特则是重点考察对象。双翼机大师罗萨特利立即拿出他的新锐之作CR30,此机刚刚斩获1932 年苏黎世航空展览会大奖,但不料中方认为此机设计复杂、维修麻烦,不适合工业基础较差的中国,予以拒绝, 只买了两架“意思意思”。   墨索里尼当时有意渗透中国,为此特派出女婿齐亚诺到中国担当公使,以“增进友谊”,同时推销意大利军火。在其推动之下,菲亚特后来又向中方推销CR30 的改进型CR32,并拿出一大堆优惠条件,比如帮助中国建立生产线,培训中方技术人员,逐步实现自产等等。对于这种飞机, 中方本来也是兴趣不大。相对于CR30,这种飞机的问题更多,最奇葩的是其燃料不是航空汽油, 而是汽油、酒精与一种化合物苯的混成品,系意大利受制于资源贫乏的产物,调配起来相当的麻烦。但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中方决定购入二十余架, 并在意方援助之下,于南昌设立一座飞机制造厂, 名为第二飞机制造厂,计划在此制造一百五十余架出来。不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美国政府支持下的一些飞机公司,前来“好言相劝”,挑出菲亚特所产飞机的各种毛病,结果,二十余架飞机最终只来了九架,那家飞机制造厂也没有造出一架CR32 来。
  除了这些硬件之外,墨索里尼还有“软件” 上的动作,那就是派出一个空军顾问团。然而这个顾问团成员的专业水平并不高,在一些技术问题上,有时甚至还会在中国熟练机械师面前露出马脚来。由于自身素质不够过硬,通过他们培训考核的中国空军人员倒是人数众多,一年时间竟然毕业上千人,堪称当时一大奇观。
  这些顾问团的滥竽充数之徒中,与菲亚特等公司关系密切者比比皆是,于是他们也就负有推销员的工作。只不过这些推销员所推销的东西, 大都是一些质量低劣的产品,对于中方要求的新型飞机,却是一再拒绝。如当时菲亚特造出一种新型轰炸机BR-20,中方多次求购,顾问团左推右阻,屡屡拿出一个老式的SM-81 机型来搪塞。
  其后,墨索里尼悍然入侵埃塞俄比亚,让正在遭受日寇侵略的中国有同病相怜之感,愤然表示反对,让本来就不怎么美好的中意合作蒙上阴影。随着德意日法西斯势力的靠拢,这种合作的前景更加黯淡,特别是墨索里尼先后承认“伪满洲国”和“汪伪”政权,直接宣告了这种合作的终结,菲亚特在中国的军火生意也就随之终结了。
  在日本的军火生意却是越来越红火,因为墨索里尼很“大方”。对于中国一再要求购入的BR-20 等飞机,他是一再拒绝,而对于日本,则是主动卖出七十余架。而且墨索里尼的意思是要在原来售价基础上,打个六折。对此菲亚特自然是不情愿,但迫于“领袖”压力,它不得不干。不仅要干, 还要白送一架给日本天皇当礼物,内部装饰得富丽堂皇,很有格调。这架天皇座机后来在一次飞行过程中,被中国军队击落,随后被中方军队修复, 投入战斗中。驾驶他的中方飞行员中,有一位朝鲜籍人士,名为李英茂,此人于二战后返回朝鲜, 成了韩国空军副司令,算是与菲亚特飞机有关的又一个历史名人。
  除了天皇座机之外,这批BR-20 飞机还有多架被中国军队击落。而日本方面,也很快就发现菲亚特造的飞机实在不敢恭维,虽然是打六折购入,但损失巨大,算过去算过来,是吃了大亏啊。
  菲亚特还曾出口一批坦克到中国,主要是CV33,数量也不多,在二十辆上下。这批坦克参加了诸多中日之间的大战,损失殆尽,但其中也有几辆幸存到了战争结束那一天,随后又参加了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在解放上海时,还曾缴获一辆,至今仍保存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
  1943 年9 月意大利投降之后,菲亚特所在的北部地区落入德军手中,这家公司所属的工厂也都转为德军服务。在其强逼之下,此前一直表现低迷的军火生产,猛然爆发出了一种能量,各种产品的产量都有很大提升。但这并不能挽救法西斯的命运,也不能改变战争结局。当北意大利民族解放委员会于1945 年4 月28 日处死墨索里尼后不久,掌控菲亚特的阿涅利家族也被驱逐,他们再度重返公司要等到十八年后。彼时,得到了英美等国大量资本和技术注入的菲亚特,一改此前旧貌,逐步成长为了一个世界级企业,并将诸多名牌纳入麾下:法拉利、玛莎拉蒂、阿尔法·罗密欧、蓝旗亚……
  (本文参考Umberto Allemandi& C.“One Hundred Years of Fiat Products, Faces, Images.”(意)樊米凯著,任筱萌译《意大利墨索里尼与中国蒋介石政府关系之始终(1930-1937)》、辛益主编《意大利近代史》、(意) 圭德·萨马拉尼著,甘慧杰译,《罗马对南京政府的军事援助与蒋百里的意大利之行》、季文美《有关中意飞机制造厂和国民党第二飞机制造厂的一些情况》等)
其他文献
16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日趋鼎盛,其领土面积在17世纪更达最高峰。这一时期,奥斯曼帝国与欧洲许多国家在海洋上展开了一系列的争夺战,连连获胜的奥斯曼,最终止步于勒班多海战。  土耳其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是个在中世纪迅速崛起的军事帝国,通过武力将其版图逐步扩大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帝国的战场主要是在陆地,集中于巴尔干半岛、匈牙利平原、维也纳城下等地,爆发了一场又一场激战。但到16 世纪,帝国苏
期刊
即便是一些媒体、学者曾经猛烈地批判过《弟子规》,但这一类的古代蒙学教材如今已然进入了现在的小学课堂,河北一些小学还把《弟子规》融入了课间操,号召学生“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众观整个中国小学教育,《弟子规》的诵读热度也丝毫不减。  《弟子规》为清康熙年产间的秀才李毓秀编撰,内容涉及童蒙教育的待人接物等规矩,继承了朱熹编撰《童蒙须知》的传统,成为当时的蒙学读物之一。在清代它并不是必读的儒家经典,到
期刊
秋天是吃大闸蟹的季节。如今的大闸蟹,不仅成为月饼式的节日礼品,更是漂洋过海,入侵美国、德国、英国的河流,简直是泛滥成灾。不过,为什么在国内卖的超贵的大闸蟹,在国外就没人吃了呢?  “百年移民,一朝回归”  1912年,一位渔夫在德国北部的河畔发现一只长着毛茸茸爪子的小家伙,他把这个怪头怪脑的家伙送往当地博物馆。这便是欧洲的第一只大闸蟹了。此后,大闸蟹在欧洲迅速蔓延,占领了奥德河、易北河、维斯瓦河和
期刊
改编自金庸的武侠小说《连城诀》的电视剧中提到的一首没有列入《唐诗》里的唐诗:“乘船过江陵,两岸闻泣声, 不见梁元帝,唯有佛颂经。”  诗句本身没什么问题,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会有一个疑问:南北朝时期极度崇佛、吝佛的南梁皇帝乃是梁武帝萧衍,而非梁元帝萧绎。至于梁元帝萧绎身上最深刻的标签恐怕是, 他曾做过一件骇人听闻的事:在西魏大军攻入梁都江陵时,命人将宫中的十四万卷藏书焚毁。  那一天是公元5
期刊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往东北行走数十公里,有一个叫崔庄的小村落。小村落看上去毫不起眼,却藏有一巨型大墓。此墓呈椭圆形,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封土南北长70米,东西宽100米,最高处2米。墓碑上书:陶朱公范蠡之墓。  “陶朱公范蠡”何许人也?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描述的:范蠡辅越灭吴后,弃官经商,先到齐国,后定居于陶,自称陶朱公,曾三致千金。死后葬于此。  历史有记载以来,范蠡应该算得上中华历史上第一
期刊
在真实的历史中,电灯不是爱迪生发明的,他只是改良了前人造出的电灯,而在这些改良者中,就有马克沁的身影。在爱迪生的强势打压下,马克沁的小公司很快就在美国失去了立足之地。于是他来到英国,受一位有名望之士的启发,他开始狂热地投入到武器研发工作中。马克沁机枪,一种当时最为恐怖的杀人武器,即将诞生。  一提到重机枪,许多人大概都会冒出这样的画面: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缺乏飞机坦克的中国军队,在日寇的漫天炮火
期刊
传奇人物牟其中9月刑满释放,计划第三次创业,起步目标定为千亿级。起于草莽,三陷牢狱,牟其中既创造了商业神话,又制造了商业骗局。如今75岁高龄,他却放言还可再干20年。此番民间对这个资本狂人的关注和热议,有别于他最后一次入狱前的是是非非,而是多了对其个人前途的猜想,以及对巨商成败得失的感叹和唏嘘。  反观历史上那些巨商,他们的商业版图和人生命途相互咬合,路线清晰,是非成败早已盖棺论定,经验已多被后继
期刊
台湾地区有位“国学大师”王财贵,他在岛内混得并不如意,但在大陆倡导的国学教育却颇受一些年轻父母的追捧,他宣称要培养“贯通中西的圣贤”,即让儿童在与现代知识完全隔绝的情况下,反复背诵古代典籍。这种“国学教育”的效果究竟如何尚不得而知,但不久后有媒体便指其“利用国学招牌发财”,引得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一时间踌躇不前。但这似乎也没有绊住王大师前进的脚步——传来的最新消息是,王财贵宣布要斥资12亿办一个“万人
期刊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笔下的成都。在中国历史上,成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地处西南,远离中原政权的政治中心,但它却一直是“中心”般的存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一直是西南地区最繁华城市,也是整个中国经济、文化的分中心之一,从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来说,它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几个城市之一。  依据考古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3200年前,而现在,金沙处于成都市
期刊
如今,“国学”成为了一个热词,但是一百个人的口中,就可能有一百种国学: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看到孩子在背《弟子规》,他会以为那就是国学;在国学大师王财贵那里,“国学”可能更多是意味着一种生意。那么,当我们谈论国学时,到底在谈论什么?当我们在谈论“国学大师”的时候,又是依据什么样的标准?  一个从日本人那里借来的概念  关于国学的定义,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有统一明确的界定。一般来说“国学”又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