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情说”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yon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缘情而绮靡”,此中之“情”,一般都理解为感情、真情、情怀。人心最敏感,感外物之变而嗟叹感怀,而后作诗抒情,往往能以作品中真实的情感打动读者。陆机为何如此提倡诗赋之“情”,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及他个人条件这两方面入手进行探讨。同时“缘情观”的提出,标示着魏晋时期文学艺术审美观念的发展,具有合理性。
  【关键词】社会氛围;国破家亡之痛;艺术审美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陆机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时候社会动荡,政治斗争残酷,文人们有的忧谗畏讥,有的感怀身世,普遍存在着生存焦虑,作诗时自然会包含作者强烈的情感。而汉代确立起来的儒家地位也受到了释道两家的挑战,使得创作者对于文学的关注开始从政治教化向对审美功能的转变,更体现作家个性。
  儒家中诗的感化作用、功利作用弱化,文人们开始在诗文中自觉创作,关注文学的形式技巧,把诗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可以用来言志表达理想,可以用来描绘当时社会生活,可以用来抒情反映离愁别绪,可以用来娱乐。例如曹丕的《燕歌行》,是以妻子的口吻来表达对远游丈夫的思念,是一首闺怨诗,脂粉气足,志少而情深。建安文学繁荣发展,《宋书·谢灵运传》:“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点明了该时代感情丰厚的特点。而正始文学更甚,诗人多是抒写个人忧愤,“忧生之嗟”。陆机曾说:“颐情志于典坟”,在这样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在前人经验总结中,他提出“诗缘情”也无可厚非。
  陆机的诗作“述情则婉转惬心,每有感恨之辞,时出新辞美意”。陆机之悲情来源于他国破家亡之痛。陆氏家族先后仕吴,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他有高贵的身份,加之少有异才,文章为人称道,想必当时是意气风发。一切美好却在他20岁那年陡转直下,“悲情触物感,沉思郁缠绵。”(《赴洛道中作》)“亲友多零落,旧齿皆凋丧”(《门有车马客行》),家国不在,无处可依,当时亲友欢聚一堂,如今四处飘零,生死未卜,他犹如孤雁离群,孤独而哀怨,而破落的贵族身份更使得他在政治上十分尴尬,写作时哀伤之感流露是自然而妥帖。
  当然陆机创作也受到屈原的影响。吴楚均处于南方,屈原自由而酣畅地抒情,陆机不管在地理上还是传统上都更容易受到《离骚》这种浪漫主义抒情诗的感染。陆机与屈原一样同病相怜,同是才华横溢的贵族,却在政治上屡遭挫折,同样是国破家灭的命运,所以在创作实践上难免会产生感情的共鸣。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其文章的用韵夹杂南方楚地的音韵(刘勰指出“士衡多楚”),还表现在形式上“绮靡以伤情”。
  然而陆机所谓“诗缘情”,既有区别于宫体诗的靡丽轻艳,又并非与“诗言志”泾渭分明。诗之“情”与“志”应是交融的,而外显于情之抒发。《文赋》小序中“意不称物,文不逮意”是他对文章内容、主旨的重视,而“缘情”则是他自觉对艺术审美的追求。人是一种感性的、愉悦于美好事物的动物,“缘情”“绮靡”实为给读者带来强大的情感冲击力和美感享受,比起简单的哲理诗、言志诗更接近人性,拉近与读者的距离。通过文字的力量,读者或随着诗人的得志而意气昂扬,或随着失意不遇而怆然悲戚。喜、怒、哀、乐、爱、憎的情感是人类所共有,情之抒发有时便能唤起读者相似的感受与回忆,打破时空的力量,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所以当被贬谪的迁客骚人们看到阮籍的“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时会黯然神伤,当亡国遗民者痛苦时也可能仰天长叹:“此恨绵绵无绝期。”
  从“缘情说”中可以看出诗的逐渐成熟,在注重内容的基础上,追求语言形式与感情表达之美感,使之成为一门文学艺术,体现人的主体性、人的自由,也体现当时西晋的文学走向。诗不仅是富有音乐美感的文字表达形式,还有血有肉,寄寓诗人情感。国家不幸诗家幸,这有一定的道理,凡是酿出千古名作的诗人,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正是这些历练,才对人生有精辟而深刻的见解,才有厚积的情感喷薄而出。从心理学上说,诗是诗人宣泄情感的渠道,具有治愈减负功能。人的心理就像是一个房子,承载太多的情绪与压力就会濒临崩溃,所以很多像屈原这类的诗人,在苦于寻不到出路的时候,只能通过诗作“发愤以抒情”,宣泄郁结于心中的不平之气。缘情作诗是一件自然而然,真情流露的事,并非“为赋新词强说愁”,并非苦心孤诣堆砌辞藻出来的。如此说来,一些儒生(如纪昀)所说的抒情要受“止乎礼义”的限制,岂不是就是对人性的遏制。情感的水龙头若能收放自如,恰到礼仪,难免会有刻意修饰、文章生硬的瑕疵。
  参考文献
  [1][西晋]陆机著,张少康集释.文赋集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3][魏]曹植著,赵幼文校注.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4]朱东润著.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M].上海:开明书店,1946.
  [5]曹础基著.中国古代文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马若环.陆机“诗缘情”说新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7]李翰.从“温柔敦厚”到“发愤”、“绮靡”——对朱自清先生“诗言志”说的再思考[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摘要】用时空坐标来架构回忆性散文的解读框架是散文教学中一个很好的尝试。本文以《忆白石老人》教学设计为例,进行了如下的分析。  【关键词】教学设计;《忆白石老人》;回忆性散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时空,时间与空间的简略集合名词,而“坐标”则将同为抽象概念的“时间”“空间”的交叉点确定,为人们寻找自我存在意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因此,用时空坐标来架构回忆性散文的解读框架是
【摘要】《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结合我在教学《一路花香》过程中的感受,浅述了在读的过程中,以读为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抓住重点词、句用心品读文本,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1.初读课文,整体感悟。2. 抓关键词、句进行感悟、体验。3.精品细读,升华情感。  【关键词】感悟;体验 ;关键词;品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一种常规性的学习活动和教学模式。本文将对合作学习的内涵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当前初中语文合作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构建合作学习小组、选择合作学习内容、采用多元合作学习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合作意识的养成。  【关键词】初中语文;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
【摘要】高中语文对于文本的解读要求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创新文本解读的思路更是难能可贵。文章以《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为例,从文本的几组矛盾为入口解读文本,达到了创新课堂教学的思路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解读;矛盾;创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前,文中几处矛盾引起笔者的注意,是否可以不按部就班地通过贾府的设施、地位、人物的出场方式等来鉴赏,而把文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继承我国语文的优良传统文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具有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阅读,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体验。  【关键词】阅读;整合;基点;时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学会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课标》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那么,如何在
【摘要】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因此应该回到生活中,与生活相结合。在生活实践的社会大课堂中,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输快的氛围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促使学生感到自己真正是学习的主人,因而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充满童趣与乐趣的学习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案例背景】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
【摘要】“三”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间,与人事物就那么有缘,的确满眼皆是,处处可见,但它只是水浒全传这条巨龙的一鳞半爪,只是这座冰山的一石一角。望古典小说艺术爱好者,不妨也对施耐庵的“三”之艺术好好地琢磨,也更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关键词】施耐庵;“三”之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话说“三”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间,与人事物就那么有缘,的确满眼皆是,处处可见,熠
【摘要】作为一名实验教师,只有蹲下身子欣赏学生,静下心来更新观念,才能与学生一起成长,和新课程一同进步!  【关键词】兴趣;潜能;“信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为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段积累和写话的要求,激发低年级学生积累和写话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冀教版语文教材设计了一个独特的栏目——“我的小本本”。“我有一个小本本,在里面写我想说的话,抄我喜欢的词语和句
【摘要】在民办高校,国学作为点缀和口号的现象依然存在。受此影响,民办高校的学生主观认为国学无用。事实上,国学的人本精神,乐观、践行的思想与民办高校的育人思想不谋而合,随着民办高校地位的提升,在民办院校中树立正确的国学教育观变得刻不容缓。  【关键词】民办高校;国学教育;儒学教育;践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社会上国学持续升温,但是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应用。然而,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应用掌握的程度来看,很多学生语言积累贫乏,尤其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把语言积累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来抓。文章围绕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作文;语言积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作文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语言的积累。作文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