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中国钢琴王子李云迪夺得肖邦国际钢琴大赛首名,成为四十年来第二位以18岁的年纪问鼎金奖的选手。而保持这一纪录近半个世纪的,就是意大利钢琴家毛里奇奥.波利尼(Maurizio Pollini)。
1960年,少年波利尼在第六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上技惊四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获奖之后,波利尼没有急着巡演或录制唱片,而是重新拜入米开朗杰利门下。这位人称“乐坛鬼谷子”的钢琴大师,向弟子提出的要求也相当诡异:十年内不允许公开演出或灌录唱片,还要在综合性大学注册上学,以提高综合素养。谨遵老师要求,波利尼进入米兰大学学习,专业是物理学。
1968年,因为琴艺精湛,波利尼被特许提前两年出山。当年,他以最为拿手的肖邦《24首前奏曲》重回乐坛,这场在伦敦伊丽莎白音乐厅的演出也成为英美老一辈乐评人永远难忘的回忆。
也许是八年隐居养成的习惯,波利尼甚少接受采访。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仍有乐评人撰文抱怨:“这个意大利人会说英文,但你要想找到他的采访或者自传细节却是徒劳。”低调的作风,高超的演奏技巧,使波利尼笼罩着神秘的光环。青年钢琴家陈萨就曾公开表示,对她来说,波利尼像是一个生活在神话中的人物:“他灌录的肖邦全套练习曲,让年幼的我了解到什么是无懈可击的技术。波利尼的演奏就像在用音符去造房子,有着清晰的结构感。”
2006年、2009年,这颗遥远的璀璨芒星曾两度与中国乐迷亲近。今年10月17日,70岁高龄的波利尼又将重返北京。虽然被乐迷尊称为“在世肖邦”,但波利尼并不满足于仅仅居住在肖邦的世界。“我因肖邦成名,我也知道大家喜欢听我的肖邦,但我并不只弹奏肖邦。”作为古典音乐厂牌DG旗下最富声望的音乐家之一,波利尼发行的唱片数量庞大,不仅包括肖邦,也广泛涉及贝多芬、勃拉姆斯、李斯特等名家。而韦伯恩、布列兹、斯托克豪森等现代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亦在波利尼演出之列。
此次在大剧院舞台上,波利尼选择了四首奏鸣曲的全贝多芬曲目。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作为压轴的贝多芬的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这部贝多芬创作中期的巅峰之作,向来以雄浑与激情澎湃为人称道,更是检验钢琴家的试金石。波利尼的伯乐鲁宾斯坦,当年即选用此曲作为自己告别音乐会的曲目之一。在2003年4月发行的唱片中,波利尼就曾出人意料地收录了两个不同版本的“热情”奏鸣曲现场录音,他本人对这首作品的喜爱由此可见一斑。而此次“大神”亲临北京现场演奏,也终将为中国乐迷近十年的望眼欲穿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BQ=《北京青年》周刊
MP=波利尼(Maurizio Pollini)
BQ:我们都知道你5岁学琴、10岁登台、18岁那年就获得肖邦国际大赛金奖。你是否在很小就把钢琴视作毕生的事业?
MP:我从5岁开始学琴,一边正式在学校学习,一边用业余时间学习钢琴。当然我是有天赋的,我父母也很早发现了我的天赋,他们虽然很高兴但并没有强迫我多练琴,或者多争取举办音乐会。他们只是告诉我,如果你喜欢,你就去做。我在18岁之前也举行过一些音乐会,但没有把全部的时间拿去练琴,今天看来这真是一种幸运。
BQ:你现在还是被人们认为是最擅长演绎肖邦的钢琴家,你介意大家把你定义为一个专门演奏肖邦的演奏家吗?
MP:如果大家觉得我把肖邦演绎得很好,我感到很荣幸。但我不认为我是诠释肖邦的专家,其实我喜欢很多作曲家,比如莫扎特,甚至是一些二十世纪的作曲家。我不想局限于演奏某个人,或者某个世纪的,不应该把自己限定得太小众。上次来北京我演奏了布列兹的作品,这次我将演奏几首贝多芬中期的奏鸣曲,我想这些都是与肖邦的作品截然不同的。
BQ:你录制过勋伯格钢琴作品全集,也演奏过很多其他现代钢琴家的作品,为什么对现代作品有如此大的热情?
MP:我想钢琴音乐的世界是广大的,我自己也一直在探索音乐世界。我从六十年代就开始弹勋伯格的作品。当时我与意大利作曲家诺诺是朋友,我请他写了两首曲子。后来我开始弹布列兹、斯托豪森的作品。现在我依然在委托作曲家创作现代作品。我觉得很多杰作本应有更广泛的听众,我也希望有机会为中国的乐迷们演奏一些现代音乐。
BQ:除了钢琴,你还有其他的爱好吗?
MP:我的父亲是建筑设计师,母亲是歌唱家也弹钢琴,可以说他们影响了我,使我形成了开放的人生态度。我的爱好很多,喜欢文学、绘画,因为我父亲的关系,对建筑也很感兴趣。我喜欢莎士比亚、巴尔扎克、莫泊桑,索福克勒斯的《安提哥尼》是我最喜欢的作品,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排在其次。我曾经是个国际象棋迷,不过现在已经玩得少了。我还喜欢结交新朋友,跟人聊天。现在没有演出的时候,我就去亲近大自然,最喜欢在海里游泳。
1960年,少年波利尼在第六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上技惊四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获奖之后,波利尼没有急着巡演或录制唱片,而是重新拜入米开朗杰利门下。这位人称“乐坛鬼谷子”的钢琴大师,向弟子提出的要求也相当诡异:十年内不允许公开演出或灌录唱片,还要在综合性大学注册上学,以提高综合素养。谨遵老师要求,波利尼进入米兰大学学习,专业是物理学。
1968年,因为琴艺精湛,波利尼被特许提前两年出山。当年,他以最为拿手的肖邦《24首前奏曲》重回乐坛,这场在伦敦伊丽莎白音乐厅的演出也成为英美老一辈乐评人永远难忘的回忆。
也许是八年隐居养成的习惯,波利尼甚少接受采访。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仍有乐评人撰文抱怨:“这个意大利人会说英文,但你要想找到他的采访或者自传细节却是徒劳。”低调的作风,高超的演奏技巧,使波利尼笼罩着神秘的光环。青年钢琴家陈萨就曾公开表示,对她来说,波利尼像是一个生活在神话中的人物:“他灌录的肖邦全套练习曲,让年幼的我了解到什么是无懈可击的技术。波利尼的演奏就像在用音符去造房子,有着清晰的结构感。”
2006年、2009年,这颗遥远的璀璨芒星曾两度与中国乐迷亲近。今年10月17日,70岁高龄的波利尼又将重返北京。虽然被乐迷尊称为“在世肖邦”,但波利尼并不满足于仅仅居住在肖邦的世界。“我因肖邦成名,我也知道大家喜欢听我的肖邦,但我并不只弹奏肖邦。”作为古典音乐厂牌DG旗下最富声望的音乐家之一,波利尼发行的唱片数量庞大,不仅包括肖邦,也广泛涉及贝多芬、勃拉姆斯、李斯特等名家。而韦伯恩、布列兹、斯托克豪森等现代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亦在波利尼演出之列。
此次在大剧院舞台上,波利尼选择了四首奏鸣曲的全贝多芬曲目。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作为压轴的贝多芬的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这部贝多芬创作中期的巅峰之作,向来以雄浑与激情澎湃为人称道,更是检验钢琴家的试金石。波利尼的伯乐鲁宾斯坦,当年即选用此曲作为自己告别音乐会的曲目之一。在2003年4月发行的唱片中,波利尼就曾出人意料地收录了两个不同版本的“热情”奏鸣曲现场录音,他本人对这首作品的喜爱由此可见一斑。而此次“大神”亲临北京现场演奏,也终将为中国乐迷近十年的望眼欲穿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BQ=《北京青年》周刊
MP=波利尼(Maurizio Pollini)
BQ:我们都知道你5岁学琴、10岁登台、18岁那年就获得肖邦国际大赛金奖。你是否在很小就把钢琴视作毕生的事业?
MP:我从5岁开始学琴,一边正式在学校学习,一边用业余时间学习钢琴。当然我是有天赋的,我父母也很早发现了我的天赋,他们虽然很高兴但并没有强迫我多练琴,或者多争取举办音乐会。他们只是告诉我,如果你喜欢,你就去做。我在18岁之前也举行过一些音乐会,但没有把全部的时间拿去练琴,今天看来这真是一种幸运。
BQ:你现在还是被人们认为是最擅长演绎肖邦的钢琴家,你介意大家把你定义为一个专门演奏肖邦的演奏家吗?
MP:如果大家觉得我把肖邦演绎得很好,我感到很荣幸。但我不认为我是诠释肖邦的专家,其实我喜欢很多作曲家,比如莫扎特,甚至是一些二十世纪的作曲家。我不想局限于演奏某个人,或者某个世纪的,不应该把自己限定得太小众。上次来北京我演奏了布列兹的作品,这次我将演奏几首贝多芬中期的奏鸣曲,我想这些都是与肖邦的作品截然不同的。
BQ:你录制过勋伯格钢琴作品全集,也演奏过很多其他现代钢琴家的作品,为什么对现代作品有如此大的热情?
MP:我想钢琴音乐的世界是广大的,我自己也一直在探索音乐世界。我从六十年代就开始弹勋伯格的作品。当时我与意大利作曲家诺诺是朋友,我请他写了两首曲子。后来我开始弹布列兹、斯托豪森的作品。现在我依然在委托作曲家创作现代作品。我觉得很多杰作本应有更广泛的听众,我也希望有机会为中国的乐迷们演奏一些现代音乐。
BQ:除了钢琴,你还有其他的爱好吗?
MP:我的父亲是建筑设计师,母亲是歌唱家也弹钢琴,可以说他们影响了我,使我形成了开放的人生态度。我的爱好很多,喜欢文学、绘画,因为我父亲的关系,对建筑也很感兴趣。我喜欢莎士比亚、巴尔扎克、莫泊桑,索福克勒斯的《安提哥尼》是我最喜欢的作品,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排在其次。我曾经是个国际象棋迷,不过现在已经玩得少了。我还喜欢结交新朋友,跟人聊天。现在没有演出的时候,我就去亲近大自然,最喜欢在海里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