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_love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学生认知数学对象进而成为数学气质的心智技能,是学习的重要结构变量,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指:使学生具有应用数字表示具体的数据和数量关系的能力;能够制定不同的算术运算,有能力进行计算,并具有选择适当的方法(心算、笔算、计算器)实施计算的经验;能依据数据进行推论,并对数据和推论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进行检验等等。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我谈谈小学生数感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强动手加操作,在实践中理解数的意义,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理解数的意义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策略之一。例如,在一年级“11—20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注重让学生在数小棒、摆小棒的过程中认识“11—20各数。”上课伊始,教师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摆出12根小棒,要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多少,有的学生摆1根1根的,有的摆2根2根的,也有的学生摆出10根和2根等等。在展示了学生多种摆法的基础上,教师提问:你认为哪种摆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是12根呢?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自觉地优化了摆法。接着,教师又问:你能用这种方法摆出16吗?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知了十几的大小。
  二、创设生活情境中,在现实中感受数的大小,培养学生数感
  数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学生认识数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会使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概念,建立数感。例如,在一年级“认数”的教学中,就是让学生在一次一次数生活中的数,一次一次认生活中的数进行的。让学生数一数树上有多少个苹果(挂图出示),数一数听课的有多少位老师,数一数老师口袋里有多少件小礼物,认一认门牌号,抓一把小棒数一数有多少根等。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在课的最后,还让学生捏一捏10张纸和20张纸,在比较中感知它们的厚薄。例如,在教学“认识千米”之前,带领学生到操场上量出100米长的距离,数一数自己走了多少米。用了几分钟,并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站在100米的两端喊一喊,感知100米有多长。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得出1千米就是10个100米。算一算自己走1千米大约要走多少步,大约需要多长时间;想一想,能不能看到1千米之外的一个人,能不能听到1千米之外一个人的说话声等等。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真正感受到1千米有多长。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活动中交流数,培养学生数感
  合作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已被我们广泛认可,在合作学习中可以让学生接受别人对数的体验和表达,学习别人表示数的方式和方法,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低年级,根据他们年龄小的特点,一年级主要采取同桌合作,二、三年级学生主要是4人一组进行合作,高年级主要是6人一组合作学习。每次合作学习都以组为单位给予奖励,刺激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数用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在三年级“比较数的大小”教学中,首先创设小玲一家买家电的情境,出示爸爸的问题:电视机和空调器相比,哪一台的价格低一些?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由于学生有了三位数比较大小的旧知,在交流中争先恐后地发言,并且在交流中获得了完整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弥补了个别学生语言表达不完整的缺陷。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教师又要求每个同学任选两件商品,比一比它们的价格,在小组中交流,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了数的大小。
  四、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背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具体操作实践活动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感悟数学知识,建立数感。
  如在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操作活动:
  1.称一称:学生动手称苹果(1千克)、盐(500克,2袋)、洗衣粉(250,4袋)。
  2.数一数:学生数,1千克盐有几袋?1千克洗衣粉有几袋?1千克苹果有几个?
  3.掂一掂:学生用手掂自己称的1千克的物品,再在组内交换物品掂,边掂边闭上眼睛体会1千克有多重。
  4.找一找: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三个外形一样而重量各异的盒子,要求学生不能用秤称,保能用手掂找出重1千克的盒子。
  通过这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触摸”了数学知识,体验到“1千克”的实际重量,获得了亲身感受,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借对苹果等重量的感受来体会1千克究竟有多重,从而利用这种直接经验去测量其他物品的重量,培养了学生的数感,为将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知道,“数感”是人的一种重要的数学素养,是一种心智技能,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有良好数感的人,在需要数感发挥作用的时候,它便会自然出现,仿佛不需要人有意识地去探索一般。要达到这样一个境界,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抓住生活中的数学,从学生身边的数学入手,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去感受数学、发现数学、探索数学,从而爱好数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老师要做“有心人”,在学生写作中通过从课本里找例题;在生活中欣赏、采撷;将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锤炼“妙手”,寻找捷径等方法让学生有真话可写,有真情敢诉,有方法可学,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关键词:作文教学 说真话 诉真情  当虚构之风甚盛,当背诵仿写甚多,当真实真情被虚构“围攻”……试问,一个有志气、有智慧的老师是否甘于妥协?今年刚刚带过一个班,班里有三个学生是我们学校老师的孩子。写第
期刊
我参加很多数学教研活动,在上公开课,数学教师为了博得听课教师的好评,喜欢用华丽的语言来显示自己的教学能力,其实,在数学教学中这些语言都是多余的,占去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使教师所教的知识没有得到巩固,事倍功半,得不偿失。那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美,留给学生的空间,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较为突出的
期刊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多是先教后学,即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机械记,只是在复制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师累,学生累,且浪费了时间,收效很低。针对这些问题,教学实践中尝试引导学生自主学、互助学、合作学相结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中,把握学习主动权,成为课堂的主角,真正学得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  一、明确自学目的  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明确自学目的,如讲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和尚从事撞钟一职,每天早
期刊
祥林嫂是生活在旧中国的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勤劳、善良、质朴、坚强而又愚昧懦弱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是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受害者、牺牲品。  祥林嫂首先是勤劳、善良、质朴的劳动妇女。她新寡之后,便逃到鲁镇来,在鲁四老爷家里做工,食物不论,力气不错,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似乎闲着就无聊。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有添短工。然而她很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
期刊
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 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学习多方面的音乐知识  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作品。从独唱、合唱到独奏、合奏、交响乐,从舞曲到歌剧,从中外民歌到近代的革命歌曲,涉及到历史的、社会的、民族的各方面知识,以及音乐家、
期刊
数学知识是思想方法的载体,而思想方法是知识的灵魂,揭示蕴含于内容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掌握,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能力。多边形是初中数学中内容相对较少,但研究比较深入的板块,也是初中数学中对对象进行一般性研究的为数不多的内容之一,这里不仅有优美的结论,而且有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其思想方法的丰富与密集,是非常罕见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特殊与一般的思想  数学研究问
期刊
“玩”是学生的天性,哪怕是成人亦是如此。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是成正比的。学习兴趣浓,即便是再难的问题,他们也会持之以恒去完成;对学习不感兴趣,即便教师强行威逼,也无济无事。  让课堂富有趣味,需要教师洞察学生的内心,以一颗“童心”走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那么多的特级教师在一个陌生的班级上课却与学生们融成一片,为什么?正因为他们知道此时学
期刊
作为数学教师,为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都在寻找各种方法和策略,但更多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是认识和做法不同,而使效果也不完全一样。有的以慢求快,以稳扎稳打得到了“快”的效果,教得轻松,学得扎实;有的“以快求快”,紧张急躁。虽然教得辛苦,却事倍功半。实施成功教育,也需要一个“慢”,方能奏效。数学领域的“快”与“慢”,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愿望。只有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材的科学体系、学生的认识规律相适
期刊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最有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说它常用,是因为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从新授到练习巩固,各个环节都可以运用;说它有效,是因为它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养成敏捷的思考、迅速地回答问题的习惯。另外,它还有利于训练口语,培养表达能力,对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有一定的益处。本文就教学中怎样使提问更艺术化提出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提问 艺术 阅读教学 人才
期刊
翻开低年级的语文课本,我们都会被其中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生动有趣的插图所吸引。试想如果书中少了这些插图,那我们的语文课本该会多么枯燥乏味!那孩子们翻越它时,我们也不会看见他们那欣喜的表情。学拼音的课文,配有与字母形状相似或发音一样的图片,写景的文章,配有各色的风景图片,生动有趣的文章则有可爱的物体形象的图片,甚至连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都配有有趣的图片。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图片激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