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廉吏形象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tt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阅览室读书,偶见“一琴一鹤”之词,不解其意。“可能是个成语吧?”我从书架上拿来《中华成语典故辞典》查找,怎奈“一”字系列里的五十多个成语中居然没有,可见其生僻。回到家,我又翻开“大部头”《中华成语熟语辞海》,终于找到了这个成语,原来出自《宋史·赵抃传》:“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是说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仅有一張琴和一只鹤,受到皇帝的称赞,用来形容行装简少,为官清廉。一琴一鹤,就是廉吏赵抃的形象。
  在“十官九贪”的封建社会,清官凤毛麟角、寥若晨星。清官廉吏,百姓所盼,无不期待包拯、海瑞式的“青天大老爷”再世。由此,我想到了我国历史上那些点赞廉吏形象的成语,认真品读,可以感悟古往今来丰富多彩的反腐文化。
  比如,成语“不贪为宝”,意思很明了,就是把不贪视为珍宝,这是对廉吏的一种推崇。春秋时,宋国人子罕为官清正,从不接受不义之财。一次,有人送他一块美玉,并说:“这玉是稀世之宝。”子罕不接受,说:“我认为不贪财是宝,你认为美玉是宝。如果你把美玉给我,那么我们二人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自保留自己的宝物吧!” 从此,“不贪为宝”就成为廉吏的代表。
  虽有“不贪为宝”的典范,但真正做到的官员却不多,于是,“两袖清风”便成为歌颂廉吏的常用成语。此语最早见于元朝陈基的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本意是指迎风行走的轻快与潇洒。用来形容为官清廉,则始于明朝清正廉洁的于谦,当时官场十分腐败,官员进京都带土特产等礼物向官员行贿,而从不收受百姓财物的于谦,任巡抚期满回京,却什么都不带,只带一首《入京》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用两袖清风诠释廉吏,与“两袖铜臭”是迥然不同的为官之道。
  同样点赞廉吏的,还有“卖狗嫁女”。此语典出东晋吴隐之,其儒雅、节俭,俸禄除了日常家庭开支,还接济乡邻和亲友。女儿结婚是大喜事,就是在普通人家也要热闹一番,而当时任卫将军主簿的吴隐之,嫁女却极为冷清,吴隐之的好友知道他一向清贫,便派管家带厨子到他家帮忙,却见侍女牵着一条狗到市上去卖,用来张罗女儿的婚事。此举,令人唏嘘不已。
  “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本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中的名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曾几次贬官,第二次被贬为江宁(今南京)时,好友辛渐要去洛阳,王昌龄送他到润州(今江苏镇江),在芙蓉楼为他饯行时写下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冰清玉洁、廉洁无私、心地坦荡,完全可以告慰洛阳亲友的心情。
  成语“水火无交”,源自《隋书·赵轨传》:“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赵轨在赴任齐州别驾途中,马跑到田里糟踏了庄稼,便停下来等到天亮,赔偿了农人的损失才离去;在任期内,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平稳,因为有政绩,被提拔到朝中做官,临行,老百姓都来送行,说他为官清廉,勤政为民,对百姓一无所取。
  还有“珠还合浦”。《后汉书·循吏传·孟尝》载:“(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是说合浦的珍珠闻名海外,老百姓以采珠为生,而贪官污吏趁机盘剥,珠民大肆捕捞,珠蚌产量越来越低。皇帝派孟尝去合浦当太守,革除弊端,不准滥捕,不到一年,珍珠又回到合浦了。
  人们把法官的公正执法,比喻为毫不动摇的山,这就是“执法如山”。其实,执法如山古已有之。据史载,武则天当政时,太平公主在雍州一处寺院看中一盘水磨,遂据为己有,和尚们不平,告到了司户李元宏那里,李元宏将水磨判归给和尚。但顶头上司雍州刺史窦怀贞听说后吓坏了,慑于太平公主的权势,命李元宏改判,李愤慨至极,便在原判决书空白处写下了“南山可移,此判无动”八个大字。后人便将这八个字浓缩为“执法如山”的成语。
  当然,点赞廉吏的成语还有很多,诸如弊车羸马、却金暮夜、指窖止贪、临财不苟等等。如果把这些成语和那些表述贪官的成语一一对照,孰是孰非,何去何从,对于今天的为官者是很有教益的。
其他文献
一  闻一多在绘画写诗之余,对篆刻艺术也钟情有加。1927年夏,他在给饶孟侃的信中,幽默风趣地表达了他对篆刻艺术的热爱之情:“绘画本是我的原配夫人,海外归来,逡巡两载,发妻背世,诗升正室。最近又置了一个妙龄的姬人——篆刻是也。似玉精神,如花面貌,亮能籠擅专房,遂使诗夫人顿兴弃扇之悲。”1944年,闻一多给华罗庚刻印一方,边款为:“顽石一方,一多所凿。奉贻教授,领薪立约。不算寒伧,也不阔绰。陋于牙章
期刊
世人皆知周敦颐那篇著名的《爱莲说》,其实他还有一篇在湖南永州时写的《拙赋》:  “或谓予曰:‘人谓子拙。’予曰:‘巧,窃所耻也,且患世多巧也。’喜而赋之。  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劳,拙者逸;巧者贼,拙者德;巧者凶,拙者吉。呜呼!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风清弊绝。”  这篇赋只有40字,加上序25字,总共65字。周敦颐不反对聪明能干之巧,而反对虚伪,不诚实,如巧言令色、花言巧语、巧舌如簧之巧。他倡
期刊
由于人种的关系,就整体而言,中国人在世界上不能算大个子;当然,也不是小个子。但到了欧洲,你立马就会感到,中国人个头的高度,实在是不足道也。我们乘坐芬兰航空公司的航班飞往赫尔辛基,机舱里为乘客服务的空姐、空嫂,她们的平均“海拔”,可能就要超出大部分中国男人的身高。当然,空姐这个行当,是一个特殊群体;那普通群体呢?手邊恰好有一份资料,其中提到荷兰人的平均身高:男性1米85、女性1米72。天啊,这么高!
期刊
说到做人的学问,中国的儒家文化里可谓资源丰富,比如“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君子成人之美”“入则孝,出则悌”等等。新儒家代表徐复观称儒家千言万语,归结起来就是要堂堂正正地做个人。因此,很多时候,儒家文化被称为德性文化或者内圣之学。  当然,提出诸多做人的主张,关键在于践行,这样方能实现修齐治平的理想。在儒家典籍中,注重实践的论述不少。比如“听其言而观其行”“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博学之,审问之,慎
期刊
开妓院的王义安在大观楼吃饭,因头戴方巾,被两个戴方巾的秀才看见,“不由分说,走上去,一把扯掉了他的方巾,劈脸就是一个大嘴巴,打得乌龟跪在地下磕头如捣蒜……”“店里人做好做歹,叫他认不是。两个秀才总不肯住,要送他到官。落后打的乌龟急了,在腰摸出三两七钱碎银子,送与两位相公做好看钱,才罢了,放他下去。”(《儒林外史》第22回)  书生痛殴妓院乌龟事件,导火索是方巾。方巾为何物?奈何书生戴得,妓院乌龟戴
期刊
明朝万历年间,有这样一首民谣:“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而这民谣乍看上去说的是这些朝廷的相关部门工作性质的,但是,其真实的用意却是讽刺这些部门的。何以见得?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卷二十四“京师名实相违”一章中,在开头引述这这首民谣之后,有这样一段话:“盖讥名实不相称也。”他在接下来“补”上了这样一段话:“儒生之曳白,无如国子监;官马之驽下,无如太仆寺;历学之固陋,无如钦
期刊
近日,在香港《文汇报》上读到朵拉先生的佳作《程门立雪地》,唤起我对程门立雪的再思考。近千年来,程门立雪,家喻户晓、广为流传。只是,人们对“立雪”之举,津津乐道、赞誉有加的同时,对“程门”之重,却点到为止、淡淡而谈。在我看来,这实在有点“厚此薄彼”的味道。  游酢、杨时为了拜师求学,冒着严寒前往程家,置风侵雪打于不顾,在“程门”前站立了很长时间,以致积雪达到一尺之厚。从这个角度讲,游、杨尊师重道、诚
期刊
艾青复出时我采访他。我说读初中时候就喜欢他的诗。听惯了恭维词的大诗人不耐烦地拖长了声调:“都——这么说。都——这么说。”可当我背诵出几句聂鲁达和希克梅特那首四行诗时,他坐正了身子,满脸欣喜地招呼我坐到他身边,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告诉我这两位大诗人是他的好朋友。  希克梅特那四行诗是这样的:“亲爱的,不,这决不是空谈:我像一粒子弹似地穿过十年被俘的岁月,就任凭在这途程中,我得了病吧,我还是那颗心,还是
期刊
“口头禅”是常见口语现象,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本意指把未经证悟的经言或公案挂在嘴边。宋诗中有:“平生不学口头禅,脚踏实地性虚天。”《菜根谭》说:“讲学不尚躬行,为口头禅。”可见该词原是贬义。现指一个人在有意或无意间,时常挂在嘴上的习惯性语句,大体是中性词。  曾有180多万名网民,票选当今“十大口头禅”,榜首是“随便”,入选的还有“不是吧” “真的假的”“我晕”“没意思”等。最近,遇到一女高
期刊
最近,在某个以大中学教师为主的群里,有人屡屡以“小玉”“叔叔”称呼他人,惹得移居瑞士的洪老师大为不满,责问他:“我想请问一下:你是搞教育工作的吗?怎么这么不喜欢称呼他人‘老师’?什么‘叔叔’‘小玉’的,这个是你家亲戚群吗?”闻此言我大感快意,因为她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没想到的是,话音未落,某师院一郭姓老师就站出来说:“现在学生胆大,尤其是女生。我的研究生还称我‘郭爸’呢。”  此言引起我一段不甚愉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