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墨韵

来源 :中华儿女·书画名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不能没有像李可染、刘开渠、王肇民、朱德群等这样的大师名家。因为,在这中西文化碰撞与交汇的百年,一方面西方文化以科学、理性、先进的强势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中华民族文化也面临着现代性转型与重建的使命。李可染“为祖国山河立传”的写生,既拉近了传统山水画现实人文关怀的距离,也通过对西画光影与造型等元素的汲取开创了“李家山水”深沉雄厚的画风。作为移植西方写实雕塑的先驱,刘开渠的雕塑成就不仅在于引进写实雕塑的创作与教育方法,而且在于融入汉唐雕刻浑厚拙朴的气象。王肇民、朱德群都是在西画领域开疆拓土,并在视觉形式结构与抽象表现方面探索现代艺术中的中国文化精神。他们勇于再度回到中国传统文化,正像他们虔诚地吸取外来艺术养分一样。正是站在这样一个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他们解决了文人艺术的现实人文转型,解决了以中融西的本土美术重建,他们的艺术成就已经成为这个世纪中华民族文化理想的标志与象征。
  实际上,不论他们从事的是中国画还是油画、水彩和雕塑,也不论他们艺术的行旅有多么遥远,还是艺术的华盖有多么繁茂,他们汲取艺术养分的根须都深深地扎根于养育了他们的故土,不然,哪里来的汉唐气象、雄厚底气、拙朴风骨?他们都籍贯徐州,血脉里永远奔涌着“大风起兮云飞扬”那样豪放旷达的质液。实际上,除了这几位在20世纪中国美术的风浪潮流中力挽狂澜的先锋,故园徐州养育的书画俊才又何止于此?在当代江苏画坛上,从徐州走出的书画名家可谓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在当代中国美术界,从徐州走出的美术硕彦,恐怕也可圈可点。这已不仅仅是艺术语言的形貌气质问题,而关涉到那个曾经的“兵家必争之地”已被引申到文化传统的渊深与文化资源的流变命题。不论怎么说,南秀北雄这种地理气候形成的此方水土,已从笔墨语言风貌扩展到这些美术家的审美心理与文化人格,这或许是更深层的人类艺术学现象。
  这个展览既以历史为线索也以空间为结构,并通过“徐州籍大师序列”“李可染绘画世界”“旅外艺术家群体”和“守望乡土的耕耘者”四部篇章而逐渐展示了从徐州这片土地上谱写出来的美术史。从地域文化的角度,这片土地养育出的书画家或许可以称作“彭城画派”,但从整个中国美术史的视角,曾浸润于这片土地的美术家无疑已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地理版图上南北交界区域的地标。
  这片土地是曾得到她孕育滋养的美术家永远的精神家园,也是这个世纪美术史学研究不能离开的文化沃土。
  (作者系中国美协理事、《美术》杂志执行主编)
其他文献
罗马四年展和档案图书馆不同于中国当今艺术界的双轨制——“体制内”和“体制外”。意大利实施的是单一艺术体制,我称其为“学术市场一体化的艺术评价体系”。意大利没有中国这么多的画院,大多是职业艺术家,靠在画廊出卖作品为生。意大利画廊的等级和艺术家的水平的等级是匹配的。令人惊奇的是,不同等级之间的艺术家很少有交叉,一流艺术家绝不屈尊迈入二三流艺术家的门槛,参加三流艺术家的展览。  在意大利艺术家的学术地位
期刊
OCAT的性质是文献与研究馆,在做中国当代艺术史研究、中国文献研究的时候,与大概的知识环境密切相关。很多原因造成中国当代艺术处在一个“乱局”之中,但过去的十年中,对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关注,形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潜流”。  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大量的西方艺术史著作的翻译和引进,在过去十年中扩大了范围,从古典艺术史到西方现代批评和理论、西方新艺术史和视觉文化研究,系列丛书的出版以系统的方式延
期刊
艺术资源数字化主要体现在“文本“、“图像”及“数据”等几个方面,数字化是艺术信息化、大众化发展的基础与核心。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特别是在研究艺术品市场的时候,我们感觉到数据的挖掘跟管理的意义。  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市场数据参与到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市场放行。中国艺术品市场“数据研究与应用”本身就是一个价值挖掘、发现与收藏投资、文化培育的集合,这样的过
期刊
从我的角度来看,我做得更多的是文献数码化和之后的应用阶段的工作。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谈的文献也好,数据整理也好,不能只限于技术化的层面。对于网络而言,它不仅是一种技术,它还是一种意识形态。就像教科书中所表述的:万维网是一种基于协议文本后建立的一个技术标准,网络实际上是一个意识形态。  在五六年前,拿一张身份证就可以到“万维网”申请一个域名,租用一个虚拟空间,拥有个人网站。而后个人网站都被取缔掉了,
期刊
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有很多的档案结构,分为几个部分,包括古代部分、世界部分、近现代部分还有当代部分,它的实际核心都是在做档案的工作。档案在今天看来是一个信息点整体的存储与调用,我想这才是当代档案主要的实质问题,那在今天我们当代的档案上,很久以来已经意识到知识对人的束缚与解构,那在我们现在所用的当代的档案方法里,恰恰是对于现有知识结构的一种打扫,一种将原有的结构进行重新的解构与区分,并且重建一
期刊
我们是注重历史的国家,如果当代的国家历史都弃之不顾,过多少年后何以回顾思潮和现象是以什么方式呈现过呢?  德国艺术档案作品的收藏,细节值得注意,条形码经过机器扫描仪放进去,会得到与作品相关的全部信息,细致程度已经很周全了,但没有北京大学的信息中心对原始信息数据录入的信息周全,我们从档案的意识上不再处于落后的状态,只是条件落后。  我现在讲几个关键问题。第一个问题,今天当代艺术档案的建设特别注重对“
期刊
在当今艺术江湖充满急功近利的策略、炒作和所谓繁盛的喧嚣下,像肖进这样心无旁骛地从事创作,认真、深入、精心地刻画她的记忆和体悟的艺术家已是凤毛麟角了。你尽可以在她的作品中体会她的细腻、沉潜与坚忍,从她的线性经历或许也可以看出她的执著。她从中央美院附中开始,本科、研究生,一路上到现在在读的博士生。尽管说来她已并非在意于博士的学位,而是习惯或喜欢学院的氛围——平静、单纯而恬淡,一如她的为人处世。在我看来
期刊
油画艺术自欧洲传入中国后,逐渐在这块新的文化土壤上扎根生长、开花结果,其日趋成熟的标志是风格流派的异彩纷呈和艺术语言中“中国精神”或“中国风”的显示,而在这两者之中,后者即“中国精神”或“中国风”最为重要。因为仅仅是风格流派的多样,可以从横向的移植中获得,而只有体现出有中国特色和气派的多种风格,才具有真正的本土文化意义。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油画艺术的先驱们,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可喜的
期刊
网上的电子文献primaryliterature,也叫原始文献,是没有出版的比如照片或者手稿等等。最近几年通过扫描编补把原始文献数据化,因为数量非常庞大,在对有些文献不知如何入手的情况下,会把部分先放在网上,做一种介绍。比如最简单作品图片,在这个网站上就可以看到。  网站上会对所举办活动进行介绍,如资料、图片和录像等。主办活动都是与文献库的资料和研究方向有关,比如2010年在中国北京、上海、香港、
期刊
主持语  陈树东以历史画著称,尤其是革命战争题材创作,如《开垦》、《入城式》、《攻占城市》、《百万雄师过大江》(与李翔合作)等。正因如此,即便他有着万般激情,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终究无法离开具体的形象以及生动的历史情境。也许他内心也有着一种守望与依恋,在浑厚斑斓的油色肌理及粗犷豪放的大笔触中,让我们接近现实,贴近历史。在绘画中,历史往往沦为图像符号,而艺术家的真情实感,才能让我们体会图像背后所沉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