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汉互译中的词义空缺现象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tz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过程,具有文化和传播的双重性质。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造成了翻译过程中的空缺现象。本文旨在从翻译的本质出发,探讨英汉互译过程中的词义空缺现象及解决途径。
  关键词:翻译本质 ;英汉互译 ;词义空缺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 08-0038-3
  
  Abstract: Translation is a process of tran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t has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causes a lexical gap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phenomenon of the lexical gap in translation according to the essential quality of the translation. It will also try to present some possible solutions to this problem.
  Key words: essential quality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lexical gap
  
  1.引言
  
  翻译是把承载着一定文化信息的一种语言符号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符号的信息转换。在翻译过程中,历史、传统意识形态、译者与读者的文化背景都会使读者对原文的理解造成差异,而这一差异反映在词语层面就出现了词汇空缺和语义空缺现象。
  
  2. 翻译的本质
  
  2.1 翻译与传播的关系
  威尔斯认为“翻译乃是与语言行为和抉择密切相关的一种语际信息传递的特殊方式。“Translating is a specific form of 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 linked to linguistic act and decisions.” (Wilss,2001:14)这一定义深刻说明了翻译本质上就是一种传播,不仅牵涉到源语、译语两个符号系统,还受到源语文化,译语文化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译者和读者身上是指人生观、价值观、审美取向及心理状态等的不同,这些个体差异导致了传播过程中信息内容的改变。
  
  2.2翻译的文化传播本质
  2.2.1 翻译要体现语言中的文化信息
  翻译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是翻译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总会碰到各种文化问题。如中国人很重视家庭,因此爱问对方是否结婚了、有几个孩子。对我们来说,这是亲切地表示对对方的关心,而在西方人听来纯属探听他的私事,往往导致不快。这就是一种社会文化。如果在翻译中只进行两种符号系统或声音讯号系统的转换,而不考虑文字符号或声音讯号的文化内涵和要表达的真实信息,翻译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2.2 翻译要体现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如果脱离了文化背景,很多文化内涵就无法理解了。如“希望工程”是我国文化背景下的一个专有名词,在广播、报刊中常被译成“the hope project”或“the project hope”。但是据调查,大部分英美人都不懂它的真正含义。如果将其译成“help the poor school children project or help the poor children program”至少能传达希望工程的基本含义,让国外的读者或听众知道,中国正在进行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又如“bare foot doctor”(赤脚医生),赤脚不过是一种想象的描述,在中国是路人皆知的。但是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背景的英美人来说就很难理解了。
  
  2.2.3 翻译要体现传统文化特色
  全球多元文化交流日渐增多,各种文化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现象。目前,有些翻译工作者过分强调意译,使本来具有强烈中国文化色彩的东西失去了原有的鲜艳的光泽。如“龙”是带有强烈中国文化色彩的东西,但是在西方,人们认为龙是一种传说中的怪物。有的译者只是考虑读者的接受习惯,片面强调译文的可读性,将“龙”译成“虎”。 那么中国文化中“龙”的某些重要特征、某些特定内涵就会丧失。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应适当地解释中国的文化习俗,让他们知道“龙”在中国并非邪恶,而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3. 翻译中的空缺
  
  语言的不对应性存在于任何不同的两种语言之间,对于分属两种不同语系的英语与汉语来说,这种不对应性表现得尤为明显。尽管两种语言都拥有洋洋百万的丰富词汇,但仍无法做到词汇上完全的对等,相互无对应词或语义不对应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之文化差异的影响,词汇空缺和语义空缺在翻译中并非罕见。
  
  3.1 词汇空缺
  每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系统以及独特的概念思想。语言的特性决定了两种不同的语言在词汇层面上无法保证词汇的一一对应,这就形成了词汇空缺。词汇空缺的原因主要有 :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差异 ;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不同 ;语言文化的不同。文化专有词在空缺词汇中占了很大部分,主要指那些为一定民族文化所专有或蕴含特殊文化信息的词语。例如,汉语中的粽子和窝窝头在英语中属词汇空缺。粽子和窝窝头只能采用音译加注法。分别译为 :“zongzi—made of glutinous rice\wowotou—steamed bread of corn”。旗袍和中山装在英语中也属词汇空缺。旗袍只能按我国广东方言长衫音译为“cheongsam”。中山装目前有两种译法 :“Chinese tunic suit/Mao誷 jacket or Mao誷 suit”。后者更容易被外国人理解。因为毛主席生前总是穿中山装。又如汉语中的观音,玉兔和土地庙,具有中国文化独特的内涵,也只能采用音译加注,直译加注或意译的方法。观音可译为“Buddhism guanyin, the goddess of mercy”(仁慈之女神) ;玉兔应译为“jade rabbit, messenger of the queen mother of the west”;土地庙不能按字面直译为“land temple”,应译为“the protective shrine of the land god”。
  英语中具有文化背景的词语在汉语中的词汇空缺现象也十分常见。如“American dream”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神,自由和机会均等;“Brompton cocktail”指癌症止痛药。
  
  3.2 语义空缺
  语义空缺的主要表现为语义辐射的不重合性。一个常用的词可以向不同领域辐射其词义,形成一个语义辐射范围,即一词多意。然而英汉两种语言词汇对应词之间的辐射面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重合。以英语中“flower”和汉语中“花”为例,其基本语义相同,但实际语义交际中差异却很大。英语中“flower”作动词可表示“开花”、“发育”、“成熟”“繁荣”,汉语中则无。但“花”作动词时如“花费”所获语义对于“flower”也是空白。另外,出现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flower”与“花”的意义辐射面相差也很大。在语言交际中,汉语的“花”远比英语中“flower”的语义丰富。翻译时弥补语义空缺的关键是把握词语在语言交际中所获得的实际语境意义。
  
  4. 翻译中词义空缺产生的根源
  
  4.1 符号传播原因
  所谓符号,就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它事物的象征物,人创造语言及各种非语言的符号来象征意义,进行沟通交流,语言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符号,它是人们交流、沟通的最重要的工具。符号和意义之间的指代关系是通过人类约定俗成的传统或通过某种语言法则而建立的。在语言符号系统建立过程中,不同地区的人会面对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会有不同的生活经验,这些都会影响到他们语言的发展,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词汇覆盖的范围,这是造成词汇空缺的主要原因。同时,符号的不确定性、传播中的干扰因素、传者和受者的理解都会造成词义偏差或空缺。
  
  4.2 英汉语言反映的思维方式的差异
  所谓语言的使用原则实际上就是这种语言所属文化的各种因素。一为价值观念不同。西方人认为最为重要的是民主和自我,其次是解除人的痛苦,确保物欲的满足。最后是殷勤待客和整洁。东方人则深受儒家和佛教的影响;二为家族观念不同,东方人注重血缘,西方人则不然 ;再者思维方式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东方人提倡综合、具像和顺向思维,西方人恰恰相反。
  差异决定了在进行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势必出现各种不对应现象造成词义空缺。
  
  5. 词义空缺的弥补
  
  翻译中词义空缺的产生既然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只能采取积极的补偿措施,实现不同文化更广泛的交流。
  
  5.1 解释性释义
  解释性释义指用解释性文字对源语词的词义信息进行说明,如裹脚布是汉文化的特有词语,在英语中属文化缺项,无对应译语词,只能通过详解,全面揭示其文化含义。译为:“bandages used in binding women誷 feet in feudal China”。
  
  5.2 翻译加注释
  这种翻译方法又分为直译加注、音译加注、意译加注
  1)直译加注,指按字面翻译并加注说明必要的词义信息。
  中原 :central plains—comprising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ellow River
  中原直译为central plains,在语义上显得模糊,加注后明确界定其所指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源语的民族色彩,使译语读者能多接触并逐渐去接纳源语的文化特色。
  2)音译加注,指依源读音译为符合目的语发音规则的新词语,并加注详解,使读者全面了解其文化信息。
  气功 :qigong—a system of deep breathing exercises
  tango:探戈舞
  3)意译加注,透过字面意译出词语的含义,再加上必要的注释,使信息完整。
  辛亥革命:the Revolution of 1911—the Chinese bourgeois democratic revolution led by Dr. Sun Yatsen which overthrew the Qing Dynasty
  “辛亥”是汉文化中的纪年方式,意译为1911,达到对等释义的效果,对“辛亥革命”仅译为“the Revolution of 1911”不能说明其特有民族文化信息,采用加注说明变得必要。
  
  5.3 译借与仿造
  1)音译借词 :依源语发音译成目的词新词,如 :麻将——mahjong;shock——休克
  2)音义仿造词 :半音译半意译仿造新词,如 :豫剧——Henan opera;romanticism——浪漫主义
  3)音译加意译借词 :在音译词之后,再加上一个表示义类的词素而构成新词。如:玉版宣——strong white Xuan paper
  4)指称仿造词,即采用语义借词方式译借机关报词,如 :颐和园——Summer Palace;morning glory——牵牛花
  5)形义仿造词 :即通过形态联想与语义的结合而仿造的新词。如:哈哈镜——distorting mirror ;magic mirror
  与普通的释义对应词相比,译借和仿造词省略了所加的注释部分,说明应有的文化信息已为读者大众普遍了解和接受。
  
  6.结语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社会活动,词义空缺是各种语言间因文化等因素造成的必然现象。一方面,笔者强调了语言词汇和其所涉及的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中大多数蕴含文化背景的词很难理解,因为语言的产生实质上是以社会生活现实和人们的风俗习惯为基础的,如果不知道相关的语言文化环境,那么这种语言是很难被更多的语言学习者所应用的;另一方面,翻译既然是跨文化的传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干扰信息转换的诸多因素势必成为翻译障碍。现代翻译研究将翻译与传播结合,这样的空缺逐渐减少,更能促使全方位的跨文化交际。
  
  该文同时发表在“雅信达英语互动网”www.EnglishVod.net和
  “疯狂英语编辑部网站”www.TopEnglish.net。
  
  参考文献
  Bell Roger.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John Lyons. 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M].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Wilss Wolfram.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Methods[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崔爱勇. 英汉词语的不对等性表现—词汇空缺与词义冲突[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麻争旗. 翻译二度编码论—对媒介跨文化传播的理论实践之思考[J]. 现代传播,2003.
  吕瑞昌、喻云根. 汉英翻译教程[M]. 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
  彭保良.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立[J]. 中国翻译,1998。
  石高玉. 关于文化的翻译[J]. 南京:河海大学学报,1999。
  曾茜,江世强. 中英文化间的词义差异比较[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
  张培基. 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周方珠. 翻译多元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其他文献
1. agony aunt 知心大姐  在中文的报纸杂志上,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一个叫“知心姐姐信箱“之类的专栏,专门就读者提出的一些生活当中的问题提供建议。这种栏目在英文里通常用的是agony aunt。请看例句:  A: What are you reading there?  B: Oh I't reading the agony aunt section in the newspaper—I
期刊
摘要:领会监控策略一般运用于阅读教学中,作者尝试运用该策略来指导英语听说教学,根据该理论预先设置领会目标的要求,从课堂听力教学、课堂会话教学、指导学生课外泛听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关键词 :领会监控策略 ;听力 ;会话 ;泛听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 08-0013-3    Abstract: Compr
期刊
我从1979年以来在大学教非英语专业的文理工科学生的英语课(过去称“公共英语”,现在称“大学英语”),其间在国内外七所大学读过外语教育研修班,参加过英国、美国、欧洲和香港举办的教师培训或国内由外国专家主持的教师培训,应邀到过30多个省市近百所大学讲学;主持过几十场大中型教师培训;受众达上万人次。可以说,教学、研学、受训和培训,成了我职业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本书,就是我对这段教师生涯的总结和写照
期刊
摘要: 英语习语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撷取包含数字表达的习语,探求它们的起源和发展,揭示习语是英美文化积累和储存的宝库。我们可以用习语来加深对英语民族文化的认识,提高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而借文化桥梁来学习语言,也是掌握习语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 :习语 ;数字习语 ;文化  [中图分类号]H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 08-0025-3   
期刊
摘 要:“和谐说”以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和谐观念为基础,并结合系统论、对话理论和完形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提出文学翻译是审美的翻译,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追求译作的整体的“和谐”美。本文结合系统论中的整体性原则,通过比较《名利场》两种译本对文学翻译中的和谐美作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文学翻译;《名利场》;整体性;和谐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
期刊
摘要:Halliday指出小句与小句之间可能呈现各种功能语义关系,概括起来有两种:相互依存关系和逻辑—语义关系。“投射”是一种逻辑—语义关系,它存在于小句复合体和嵌入等结构中。逻辑—语义关系在小句复合体中表现得较明显和典型,但嵌入结构在实际语篇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着重探讨嵌入式“投射”句的功能语义特征。  关键词 :投射;嵌入;事实  [中图分类号]I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要:本文从分析Coleridge的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古舟子吟》)中关于描写古舟疾行一诗节的汉译入手,试图探讨诗歌翻译中英诗的头韵修辞格可以和汉诗的联边格和叠字词互为边译这一范式。  关键词:诗歌翻译 ;规范 ;头韵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 08-0034-4    Abstrac
期刊
摘要:外语学习者话语能力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首要目标和任务。课堂话语互动是习得话语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回顾和分析国外话语研究领域的理论及外语教学的成果和国内英语学习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证了进行课堂话语互动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介绍了课堂话语互动的基本结构形式 ;最后,结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英语教学现状,尝试提出协商式的课堂话语互动模式。  关键词:课堂话语 ;话语能力 ;互动 ;协商式 
期刊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但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低效现象,如合作不主动、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合作不充分、角色分工不均、教师角色转换不到位以及教师评价不全面等现象,对此,笔者就如何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出发,提高自身素质与合作学习能力以达到合作学习的高效率,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低效现象 ;解决策略  
期刊
摘要:本文从认知角度考察英语语词,指出英语语词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和发展存在一定的文化理据。心理联想是构建英语语词文化理据的主要依据,显性或隐性的呈现方式是语词文化理据的主要特点,人们对语词文化理据的解读是以其对语言文化系统的认知能力为基础的。  关键词:语词;文化理据;心理联想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 08-0037-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