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中心城区自然山体保护与利用研究

来源 :南方农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us2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简介国内外对城区内山体保护的实践,四川省自贡市中心城区山体概况;对自贡市城区内自然山体景观格局,城区内自然山体分布现状,城区内自然山体与城市的关系,城区内自然山体利用现状进行阐述分析。建议性地提出城区自然山体保护原则与策略、自然山体利用原则与策略。城区自然山体保护策略是:控制城市山体公园,控制建筑高度管理,控制山体绿线,制定相关政策与法规保障规划实施。城区自然山体利用策略是:充分利用山体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根据山体自身功能开发定位山体,营造山体景观风貌。
  关键词 中心城区;自然山体;保护与利用;四川省自贡市
  中图分类号:TU98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04-013-06
  知网出版网址: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40320.1347.033.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4-3-20 13:47:00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Zigong city mountain landscap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Put forward the mountain protection in urban spa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strategies,and provide the landscape city green spac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al references for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Key words: the mountain landscape; central city; landscape protection; planning strategy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不少丘陵山地城市规划控制范围内的山体不断地被夷为平地或被侵蚀,同时山体本体还面临被城市建设用地“蚕食”的危险,出现了毁林采石、夷山造地的现象;不少城市管理者由于对山体环境景观资源认识和利用不到位,造成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缺失和城市生态景观系统的破坏。本文着重研究四川省自贡市中心城区山体作为城市重要自然景观要素,在快速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已对其造成较大侵扰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有效保护山体,使城市与自然山景相融,使城市山体景观更好地显露出来,在建城区内构成城、山、林相融的城市景观格局,最大程度发挥城市山林这一绿色公共开放空间的功能作用和效益,为城市服好务。
  1 国内外对城区内山体保护的实践
  1.1 伦敦制定相关法律,划区保护城区内山体
  1938年,英国政府先后颁布《绿带法》、《国家公园与乡村通道法》,提出山林、公园和农田是不可侵占的自然带;1968年,提出发展郊野公园的概念,通过郊野公园这一载体,将城市边缘地带具有生态功能的山林保留并保护,与城市建成区分隔开来,使得“多中心、组团跳跃式”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具有制度保障。
  除此之外,近20年来,伦敦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具有自然保护价值的湿地、林地、山体、水体以及农田等纳入自然保留地范围,即使在建筑密集区也尽量保留自然空间。随着一系列环境政策的出台和制度体系的日渐完备,伦敦环境大为改观,“雾都”帽子早已成为过去。其经验表明,城市有能力保留一些具有自然风貌和野生动植物得以生存的自然栖息地。
  1.2 纽约保护城区内山体采取的措施
  纽约为了维护市域内的原始地貌、自然环境,主要采取三方面的措施。(1)自然生态空间予以保留且渗透到城市各个角落。(2)每个国家公园都有独立立法。(3)各类道路、铁路、码头、桥梁、电力线路、输油管道、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甚至旅游线路的选择等,必须要经过严格的专业测评,除了考虑社会效益、安全、难易等级等外,对山体的肌理、植被及动物栖息的保护也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通过100多年的努力,纽约地区地形地貌得以保留,人工与自然环境形成了一个完美、和谐的整体,对城市山体进行了充分的保护。
  1.3 国内对城区内山体保护与利用研究的侧重点
  国内对山体保护已有一定的研究,香港、北京、大连、深圳、杭州、武汉、福州、柳州、珠海等城市提出保护城市生态空间的设想,对城市周边风景林地、自然山体、湿地等的空间管制进行了规划尝试。
  保护与利用主要从山体生态保育、“两线三区”控制、山体开发功能定位、山体景观风貌营造、绿地生态格局、生态廊道建设、防灾政策保障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如《珠海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利用与开发研究》、《梅州畲江新城规划中的山体保护研究》等。
  2 自贡市中心城区山体概况
  2.1 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形地貌
  自贡市总体规划为中心城区范围内与城市景观密切相关的自然山体。自贡境内地貌形态为低山、丘陵,以中低丘陵为主。城区内部城市建设用地地形坡度相对平缓,地貌形态以中浅丘为主,丘陵密布,沟谷纵横,低山、丘陵、河谷平坝相间,众多相对高度在20~40 m的小山点缀城市中,尺度宜人。
  2.2 城区内自然山体景观格局与分布现状
  2.2.1 城区内自然山体景观格局
  自贡市中心城区大部分山体镶嵌在城市建成区内,形成“山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点—线—面”景观格局。按山体的空间尺度(相对高度、分布范围),划分为山体、山丘、山头3个等级(见图1)。
  (1)山体:山体连片,相对高差大,范围广,鸟瞰城市视线通透。
  (2)山丘:山丘连线,相对高差中,线性连续分布,是城区的绿色屏风、生态网络。   (3)山头:山头为点,相对高差小,相对独立,可接近性强,是城区的景观节点。
  2.2.2 城区内自然山体分布现状
  现状山体绿化数量及面积:48处,1196 hm2。其中,公共绿地山体,26处,441 hm2;生态防护绿地山体,22处,755 hm2(见图2,表1)。
  可感知山体绿化数量及面积:21处,572 hm2。其中,城市干道可见的山体,17处,442 hm2;有休闲设施可进入的山体,13处,362 hm2(见图3,表2)。
  2.3 城区内自然山体与城市的关系
  自贡市建成区内,自然山体与城市建筑之间存在“围合”、“半围合”、“开敞”等形式。
  围合:沿山脚线形密集布局的建筑将山体死死围合。市民无法进入山体,不能亲近自然(见图4a)。
  半围合:建筑沿部分山脚线建造,部分进入的山体可供市民休闲、娱乐(见图4b)。
  开敞:山体与城市相融,形成开敞的布局形式,市民可以充分利用(见图4c)。
  2.4 城区内自然山体利用现状
  自贡市城市山体景观资源比较丰富,但利用率不高,旧城建筑密集,许多山体被城市隔绝在外,不易察觉。市民印象深刻的是釜溪河畔的龙凤山、富台山,城市背景山是电视塔(谢家松林)、天池山、大安寨、燊海井公园,利用率最高的是南湖生态公园。
  城区内自然山体利用现状见表3。
  3 自然山体保护原则与策略
  3.1 原则
  自贡市城区内山体保护应遵循“大山为屏、中山为园、小山成链”的原则,传承自贡市山水城市格局,突出生态园林特色。对山体的保护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对尚未建设区域(总规、控规覆盖区)的重要山体进行保护控制;二是对已建山体实施保护,避免城市建设对山水特色的破坏。规划设计应贯彻五大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即保护山体景观资源,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协调保护与建设间的矛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天际轮廓线保护原则:对构成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山体进行保护。自贡市呈现出以自然山体为背景轮廓,山与城相依相融的城市景观风貌,环山建筑须充分考虑与山体轮廓线相协调,形成有韵律感的城市天际轮廓线。
  (3)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基底—廊道—斑块”理论,建设城市生态绿地的绿网系统,通过城市山体、公园、河流、湖泊、城市道路、大江大海等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实现城市多样性景观,对城市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
  (4)景观资源优势保护原则:对景观资源优势明显的山体进行保护,保护和维育自然空间形态、山体植被以及山体的基本形态,强化山体植被的景观特色,形成季相丰富、植被茂盛、生物多样性强、独具特色的川南浅丘山林特色。
  (5)游憩性强、可达性高原则:对城市可利用来建成公园的山体,规划时还要考虑公园合理的服务半径,做到大、中、小均匀分布,尽可能方便居民使用,遵循游憩性强、可达性高的原则。
  3.2 策略
  切实考虑区域城市生态环境及其承载能力,保护建设好城市“绿肺”,加强对山体林地植被保护与管理,严禁开山采石和毁林开垦,加强山体绿化的保护与建设。
  3.2.1 控制城市山体公园
  城市山体公园指以山体为主体规划的公园,应控制公园周边用地,保持山体公园的开放性(见图5)和完整性。避免山体绿化在平面上被城市用地包围,在空间上被建筑遮挡。对城市边缘的面状山体、防护绿地进行退耕还林,以近自然造林理论营造森林生态系统(见图6)。
  3.2.2 控制建筑高度管理
  针对山体提出一些城市高度控制的方法,有分区控制法、眺望控制法(即视廊控制)、分区控制与眺望控制结合法、天际线控制法、视廊内高度控制法等方法。应严格按照《自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合理划分城市建筑高度控制分区,使城市整体形态的展现与自然空间形态的肌理协调、融洽。在城市南部尖山农团地区生态绿色屏障区内大力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丰富山体植被,改善山体林相,提高生态效益。通过树种配置和营造技术,突出景观视廊的要求,将南部山地作为重要的自然景观引入城市。规划期末,建成中心城区西部生物多样性保育中心。
  以重要山体为中心进行视觉感知高度控制,控制视点设定在环山体的城市道路内侧人行道上;根据山体所处城区的不同位置及城市建设现状,确定不同的D/H系数对山体外侧建筑高度进行控制。特定眺望点与景观山体视廊至少能够眺望到不小于1/3的山体景观,建立山体与其他重要景观区域的视廊保护系统,保证一定的绿色通廊。高度超过15 m以上的建筑,应后退建筑红线3 m。
  3.2.3 控制山体绿线
  为保持自贡地形地貌特征不被改变,保护好山地动植物资源不受破坏,有必要把山体纳入绿线控制。山体绿线控制实行长久性严格保护和限制开发的原则,选择适当区域建设公园,在保证生态系统稳定和良性循环的基础上,保证绿地生态资源最大限度向市民开放。山体绿线保护的途径涉及2个层面:一是对山体本身的保护(山体核心保护区),二是对山体外围控制区的保护。
  山体绿线范围的划定依据:山体核心保护区,指划定山体山脚线以外50 m范围,对于界定为公园的山体,可建设配套设施;山体外围控制区,指控制线50 m以外的50 m内的景观格局内山体景观视觉走廊的建立,必须满足景观区域内建筑物的布局,控制建筑物的高度不遮挡山体,保障视廊的通透性。
  3.2.4 制定相关政策与法规保障规划实施
  制定关于山体景观保护专项规划的法律文件,对山体保护进行法制管理,加强保护力度,落实各项保护措施,加大明确各部门的责任与权利宣传力度,加强管理制度,加大资金投入保障规划实施。   4 自然山体利用原则与策略
  4.1 原则
  显山以增色,以山体为基础保护网络中心,充分利用自贡市中浅丘地貌,突出山水相依相融、尺度宜人的自然风貌。对自贡市中心城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区域(城市建成区)的已建山体进行利用。
  (1)山体自身资源利用原则:根据山体的空间位置、面积、坡度、植被分布、现状建设情况等因素合理利用山体资源,对于植被茂盛的山体可利用作苗圃、林地等。
  (2)游憩与生态共存原则:山体利用应在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保留山体优势资源的同时,打造生态环境优美的山体景观,其建设利用必须满足游憩功能,做到人与环境共处,景观与生态共存。
  (3)文化与生态共存原则:对景观特征明显的山体,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山体文化景观,建成不同功能和性质的城市公园,做到文化与生态共存。
  4.2 策略
  加强对山体的利用与管理,最大限度利用城区内山体景观,使市民充分感受到山体景观对城市的重要性,突出山体景观格局,对已开采的山体进行植被恢复利用,加强山体绿化的利用与建设。
  4.2.1 充分利用山体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1)加强山体与周边街区的整合;增设日常休闲场所,配置活动设施,强化可达性与可适用性,密切山体与城市及市民的联系;加强建筑限高及建筑面宽的控制(山体外围控制区——周边街区及建筑关系)。强化山体与周边主要景观区域的视觉联系,控制以山体为关注焦点的城市要素。保证山体的可达性、通透性以及连贯性(山体外围控制区——重要景观关系)。
  (2)在山体上建设城市组团,应充分利用小区道路绿化、社区绿道穿插发散,与周边城市道路绿化连接(见图7)。结合社区小广场工程,将位于城市组团中的独立山头改造为居民活动的场所和休闲健身绿地,配置上山步道、小广场、健身休憩等设施。
  4.2.2 根据山体自身功能开发定位山体
  结合城市复合绿道、城市主干道,实现山体的可观性、可达性、功能性。塑造自然山体景观地域性特色,营造古朴严谨、典雅生态的氛围。为了提高山体的利用效率,在建设山体公园时,应充分考虑山体自身特色和现有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达到环境与人文的融合,在宏观尺度上创造有差异的城市空间,使其更富特色,摆脱千城一面的空间均质状态。如体育公园可以利用现有的山林地修建登山道路,供市民锻炼身体;植物园则更多地利用现有的自然山林地,通过增加树木种类,提高欣赏性,使其成为市民节假日休闲游憩、求知猎奇的场所,为市民提供安静、舒适、亲近自然的环境,以达到充分利用城市山体的目的。
  4.2.3 营造山体景观风貌
  主要通过山体景观标志的设置来强化各个山体的特色和可识别性,对山体进行景观风貌的塑造。如合理利用部分山顶现有广播、电视塔架天线等设施(如西山公园),精心设计改造为具有明显标志性和可识别性的构筑物;增加新的反映自贡城市特色的城市标志,同时于山顶建造观光建(构)筑物,使其成为新的反映自贡城特色的城市标志。自贡山体景观增加了城市空间的层次,建议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进行开发利用,将山体与城市的相融方式作为一种景观来设计。
  5 结语
  通过自贡市山体保护与利用规划,构建新的城市自然景观空间结构新秩序,突出山体景观的最佳视觉效果,使城市环境天然与人工、历史与现代和谐相融,山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既维护了生态平衡,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又对协调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还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丁志祥)
其他文献
摘 要 2001—2004年,在重庆市潼南县进行了丘陵旱地1~5台土“果树//大豆”间套作大区对比适应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新品种(系)‘9769’和‘9753’的农艺性状表现明显优于对照(渝豆1号),随丘陵旱地台位升高,各品种产量都陆续下降,以‘9769’降低幅度最低。1~2台土,‘9753’表现最优,第3台土‘9753a’表现略优于‘9769’,667 m2产量差异小,4~5台土‘9769
期刊
摘 要 蔬菜产业发展已成为引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助推器。北碚区是重庆的都市花园,在发展蔬菜产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科技优势,其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发展有机蔬菜、野生蔬菜、木本蔬菜以及蔬菜育苗和蔬菜加工等产业奠定了基础。对北碚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因地因时,优化蔬菜种植品种,转变经营理念;形成高效栽培模式;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加强有机认证;大力扶持培育初、精、细加工业;提高
期刊
摘 要 从生产性直接缩差和政策性导向缩差2个方面介绍“十一五”期间重庆市涪陵区农业缩小涪陵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方面的贡献,指出涪陵区农业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经验在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政治智慧”、“创新体制机制的管理智慧”、“发展新三农的战略智慧”,最后展望了涪陵区农业“十二五”期间的目标。  关键词 农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重庆市涪陵区  中图分类号:F126.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通过实地调研杭州地区6家高星级酒店,对酒店内的植物景观应用进行分析,初步探讨酒店管理与植物景观之间的应用关系。发现存在“酒店内部的绿色植物数量少;酒店内部的绿色植物种类单一;酒店外部的绿色植物分布不均、不规则;酒店外部的绿色植物养护管理难度较大;绿色植物应用更换频率高、耗资大”等问题,提出相应的一些建议对策。  关键词 酒店;植物景观;养护管理;调查;浙江省杭州市  中图分类号:TU986
期刊
摘 要 为提高四川省达州地区冬季稻田利用率,推广蚕豆稻茬免耕栽培技术,提高蚕豆产量。试验对3个蚕豆品种‘成胡15’、‘芸豆147’、‘苏03010’进行稻茬免耕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成胡15’为适合四川地区稻茬免耕栽培的本地蚕豆品种;‘苏03010’为适合四川稻茬免耕栽培的大粒蚕豆品种;‘云豆147’为适合四川地区稻茬免耕栽培的高产蚕豆品种。  关键词 稻茬免耕栽培;蚕豆;本地蚕豆;大粒蚕豆;高产蚕
期刊
摘 要 综述红茶萎凋过程中内含物质变化、影响因素、判定标准和萎凋方式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红茶萎凋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红茶;萎凋;香气;做青;展望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07-063-05  知网出版网址: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40506.2226.
期刊
王宫花园及其创始人  汉诺威是德国下萨克森州的首府,位于位于德国北部的莱纳河畔。汉诺威是工业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城市,是德国的汽车、机械、电子等产业中心。其最著名的是会展业和旅游业。汉诺威市中心有一个洒满阳光的大花园,叫海伦豪森王宫花园,它是欧洲最美的花园之一。这个华美园林的创始者是汉诺威选帝侯夫人索菲娅,她参照奥兰尼华丽的巴洛克建筑风格设计了这个夏宫,原属于汉诺威王室遗产,现在是市民休闲、游客观光的
期刊
摘 要 采用室外盆栽实验,研究了梭鱼草、再力花、黄花鸢尾、千屈菜、大聚藻五种水生植物对城市公园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五种植物对公园污染水体有较好的净化效果,TN、TP和CODcr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88.18%、75.00%和88.90%,其中黄花鸢尾和大聚藻净化效果最好,千屈菜和再力花次之,梭鱼草最差。综合分析认为,黄花鸢尾、千屈菜和再力花可作为公园水体景观植物。  关键词 水生植物;公园
期刊
摘 要 以袋栽平菇为试验材料,研究输液式补水方法对平菇产量、单丛重量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袋栽平菇通过输液式补水处理后总产量增加。补水处理从4潮菇开始产量明显增加,其中以第1潮菇采收后补水10 min/d的增产效果最好,达到18.5%。(2)输液式补水处理后,从第4潮菇开始可明显提高单丛菇重,但各处理间单丛菇重的差异不明显。在平菇的采收后期,通过输液式补水所产出菇的感官品质明显较对照(
期刊
摘 要 对比分析不同机插秧密度对杂交中籼稻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单季杂交中籼稻机插秧宜选择30 cm×16 cm行株距;中上等肥力条件下,则宜选择30 cm×14 cm行株距。  关键词 杂交中籼稻;机插秧;密度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030-03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