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湘诗经五首声乐组歌陈述结构分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JIAJUN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湘做为中国杰出的作曲家以其高超、精湛的作曲技法得到了国内外作曲界的一致肯定。其代表作《诗经五首声乐组歌》以其融合中西方作曲思维、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也受到同行的一致赞誉。该作品选曲诗经中的《天作》、《十亩之间》、《采薇》、《葛生》、《良耜》五首古词,配以男女聲独唱和各种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并以管弦乐伴奏。因此该作品既具有艺术歌曲的典雅、文人气质又有大合唱和管弦乐的恢宏气势。以下是本人对作品中所使用的不同陈述结构的分析。
  1乐段结构 一个有一定量度的乐思发展到某一重要或突出的半终止,暂时间停顿下来后,再相应有机地发展下去,直至终止。我们可以从不同方面对乐段进行分类。比如从乐段内部次级结构的长度上的相互关系可以把乐段分为:方整性乐段和非方整性乐段,从乐句的主题材料之间的关系可以把乐段分为:合首乐句乐段、模进乐句乐段、派生乐句乐段、对比乐句乐段,从乐段所使用的调性与和声情况可以把乐段分为:单一调性乐段、民族调式同宫交替乐段、非收束性乐段、转调乐段等。经过我对《诗经五首声乐组歌》的分析发现,金湘老师对于乐段结构的使用多用于各乐章开始陈述,比如说《天作》、《十亩之间》、《采薇》、《葛生》各乐章都在前奏结束后使用了乐段结构。下面是我对作品中使用的有代表性的乐段结构的分析。
  《天作》乐章的第二十六小节至三十七小节所采取的就是乐段结构。该乐段结构由上下两乐句组成上句六小节,下句六小节。上句由二个三小节的乐节联合组成,下句由三个二小节乐节联合组成。两乐句的关系为同头异尾关系。该乐段为转调乐段,乐段开始于雅乐D宫系统e商调式,在乐段的第九小节通过D宫系统的商音意义转换为G宫系统的羽音实现调性调式的转变。乐段第一乐句的旋律骨干音是小字一组的b音、小字一组的升f音、小字一组的e音(第一乐句的中结音),旋律线围绕这几个骨干音成曲折下降。第二乐句的第一个乐节与第一乐句的前两小节相同。该乐段的高潮是在第二乐句的第三小节后两拍至第四小节。高潮的进入是通过七度的大跳进入,高潮之后通过旋律的级进退出造成力度的逐渐减退,情绪的逐渐平息。该乐段在节奏节拍方面的特色是大量使用逆分节奏型、拖长音的大量运用及节拍的頻繁变化,钢琴伴奏则以随意化、零散化为特点,这些手法对于祭祀性的歌词是极为贴切的。《采薇》乐章的前奏自由拍子之后的第六小节至一十三小节所采取的陈述结构也是乐段结构。该方整性乐段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上句四小节,由两个小节乐节联合组成。下句同上句一样也又两个两小节的乐节联合组成乐句。两乐句之间的关系为继承性出新关系,表现为下乐句的第一小节是上乐句第三小节前三拍的宽放,该乐段是雅乐a羽调式,上乐句的中结音小字组的e音,与乐段结束音大字组的a音形成上下句属主呼应。该乐段的和声布局遵循功能和声的布局。前两小节配以主功能主和弦,后两小节配上属和弦,第二乐句前两小节配上下属和弦,最后两小节经由属和弦到主和弦来结束该乐段。因此整个乐段显示出T---D---S---T的完全功能布局。和弦的结构却显示中国五声性和声的特色,比如空五度和弦的使用,四五度式和弦的使用等。因此这个乐段的和声手法是欧洲传统功能和声与中国五声式和声的高度融合。这个乐段的歌词主要表现了一个参战多年的小兵对家乡的思念,金湘老师为这段歌词配以羽调式的小调及旋律中多处叹息音调的使用对于塑造歌词是非常贴切的。
  2复乐段结构 上下两个乐段在终止式上形成前后呼应,在情绪内容上具有连贯性。两个乐段的关系类似于乐段前后乐句的关系。复乐段按其类型分为对比复乐段和平行复段乐段。复乐段是乐段的扩展。《葛生》乐章的第八小节至第二十七小节为复乐段结构。该复乐段的前乐段总共十小节,后乐段为十小节。四个乐句的关系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bab`.前乐段a句四小节,由两个两小节的乐节联合组成,后句六小节由两个三小节的乐节联合组成,并以主音拖长作为第一个乐段的终结音。下乐段第一个乐句是第一个乐段的第一乐句的重复。第二乐句在后面三小节有变化,但我们仍然能发现与第一乐段的第一乐句在旋律材料上的联系(第二乐段的第二乐句的后四小节是第一乐段的第一乐句的后二小节的扩展),因此b`乐句的旋律材料是综合了b乐句的前半和a乐句的后半的旋律。在b`乐句的后半反复强调“谁与独息”道出了词作者对爱人逝去的内心悲痛。乐段使用的是雅乐d羽调式。该乐段在节拍上的特点是频繁变换节拍,节拍的频繁变化使该复乐段有自由拍子的特点,而自由拍子没有结构循环的特点这对于这类叙说性的包含强烈情感内容的歌词是十分合适的。这个复乐段在前后乐段的终结音上也有特点。前乐段结束在调式主音上,而后乐段结束在调式不稳定音b上,是由该复乐段所处的曲式部位所决定的。
  3合成乐段结构 在乐段第一句的之后,乐段的第二句规模巨大长度甚至可以达到第一乐句的两三倍,这样的结构就是合成乐段结构。合成乐段第二乐句在力度、长度和高潮点超过第一乐句,同时在第二乐句内会有更加相异的主题材料出现,形成戏剧性发展。奏鸣曲式副部主题经常使用合成乐段结构陈述,如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第二副部主题、莫扎特《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的第二副部主题。《良耜》乐章的第十四小节至三十二小节是合成乐段结构。十九小节的合成乐段第一个乐句的长度只有四小节,第二乐段的长度规模达到十五小节。第一乐句采用的是四七的混合节拍,由四三拍子加四四拍子。第二乐句内部结构比较复杂由女低音合唱声部演唱,其内部结构可用图示表示为1+1+1+1+2+2+2+2+3。在第二乐句内我们看到重复、模进发展手法的运用,到达高潮时速度的变化,及第一乐句旋律材料的原样再现和向上模进,因此第二乐句具备了合成乐段第二乐句的戏剧化发展特征。
  4连句结构 连句结构是在乐句或乐节类型的小型结构呈示之后,在该结构的基础之上随之对该结构进行重复、模进、裁截发展直到一高点结束。连句结构按其类型分为完全复式连句(在连句结构内使用了重复、裁截、模进、和紧收发展手法)、不完全复式连句(在连句结构内只使用了重复、裁截、模进发展手法)、单式连句(在连句结构内只使用了重复、裁截发展手法)。《十亩之间》前奏中的前六小节。在两小节的宫和弦向上两个八度的分解音程之后即出现了这个连句结构的基础---乐汇。该乐汇一小节长度,从小字三组的d音开始向下级进至小字二组的b音终结。随后一小节即是对这个乐汇的低八度重复。第五小节前两拍裁截了第四小节的最后一拍的两个八分音符,并将其扩展成为两拍的切分节奏。随后既是对这个两拍的切分节奏的高八度重复和再高八度的扩展。这个连句结构图示为乐汇(4拍)+乐汇的重复(4拍)+乐汇的裁截(2拍)+乐汇的裁截的重复(2拍)+乐汇的裁截的重复的扩展(4拍)。该连句结构为单式连句结构。《采薇》乐章的最后十一小节为连句结构。该连句结构的基础是一个乐句结构四小节由男高音合唱声部演唱。下行的旋律曲线,级进为主和偶尔跳进的旋律进行以及最后两小节叹息音调的运用道出了作者内心的伤痛。在这四个小节的乐句之后裁截了乐句最后两小节的叹息音调,最后两小节是这个叹息音调的重复(节奏有变化).在这个连句结构中只使用了裁截和重复的发展手法因此这是个单式连句结构。该连句结构可以用图示表示为乐句(4小节)+乐句的裁截(2小节)+乐句的裁截的重复(2小节)。   5模进结构 以模进发展手法形成的结构即为模进结构。模进结构其模进环节一般多于两个,模进环节多由乐节、乐句组成。模进结构与由上下乐句成模进关系形成的乐段结构不同。上下乐句成模进关系的乐段结构在调式和声上必须形成前后呼应关系,但模进结构各环节上可以没有调式和声上的功能呼应关系。《诗经五首声乐组歌》的第四乐章《葛生》的曲式结构是一个对比单三部结构。该乐章的第三个部份即是一个模进结构。三个模进环节组成了这个结构,各环节的长度是6+6+7.模进结构的基础结构是个弱起的乐句结构,其内部结构划分为1+1+2+2.该乐句在D宫e商调式上陈述,其旋律进行是围绕着调式主音e音做上下环绕式进行。其后六小节是把该乐句结构向上模进四度,移到G宫系统a商调式上。第三次模进是在前模进基础上向上模进五度,回到D宫e商调式上。做为模进的最后一个环节,该环节在结尾做了时值宽放处理,结束了该结构。
  6 乐句群结构 任何一种结构形式在乐曲中都可以以三种形态出现。第一种形态是一种结构与前后结构进行联合,成为比该结构高一级的结构形态。比如两个乐汇联合成乐节,两个乐节联合成乐句,两个乐句联合成乐段。第二种形态是该结构不能与前后结构联合,因此形成该结构独立存在。第三种形态即结构的组群形态。组群形态的结构特点为:在组群结构中下级结构的数量不少于三个,下级结构规模大致相当,各下级结构之间可以联合也可以独立存在,乐逗划分一致。《采薇》再现复三部曲式结构再现部份的第一个部份是个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句群结构。第一个乐句四小节,由前后两个两小节乐节联合组成,由女高音合唱声部演唱。第二个乐句三小節与第一个乐句形成同头异尾关系,由女低音合唱声部演唱。第三个乐句八小节改变了节拍(四二拍)和速度(小快板),八小节长度相当于前两乐句四小节的长度,而且乐句材料明显变化,因此第三个乐句与前两个乐句明显分隔开来。第三乐句与前两句的分隔是由内容决定的,前两句是主人公对战斗前美好过去的回忆,到第三句主人公突然从回忆中回到现实看到当前的悲惨境遇产生了心理的失落感。第三个乐句也由两个乐节组成。第一个乐节四小节由两个两小节的乐汇组成(两个乐汇为原样重复关系),由女高音合唱声部演唱。第二个乐节同样四小节,内部也可以划分出两个两小节的乐匯分别由女高音合唱声部和女低音合唱声部演唱,以弱拍开始,并以主音(G宫e商调式)和正格终止结束该结构。
其他文献
【摘要】:米·顾依达在他许多的作品中除了西方绘画的技巧之外,都不难看到其绘画受到中国画的写意性的影响。本文尝试从米顾依达初次接触中国为引,从他作品的构图,用线以及色调来赏析其艺术特点。同时浅析他对我之后创作的启迪。  【关键词】:写意性;中国画味;中西绘画融合  初次接触到米·顾依达时,很简单,喜欢他的一幅作品《梅青肖像》。这让我产生了巨大的心理波动,之后我围绕着他的作品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探究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网络语言文化逐步的兴起流行起来,并潜移默化的对现代广播编剧产生了影响,因而如何有效应对网络语言对编剧产生的诸多影响,更好利用互联网文字和语言文化服务于现代广播编剧是当前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网络语言文化对广播剧编剧的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相关的应对策略,以便更好的服务于现代广播编剧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网络语言;现代广播编剧;影响  一、网络语言产生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元素是中国几千年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在油画民族化成为伪命题的今天,我们应该清晰的认识到中国油画家在创作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的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及文化属性融入到个体创作中。如何在当代油画创作的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更好地在当代油画中平衡中国传统元素与创作的关系,表达中国精神和文化内涵成了当下需要探讨的新课题。只有从宏观出发深入学习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理清中国传统元素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内
期刊
【摘要】: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农耕史,其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但伴随着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传统村落数量锐减,大量依附其上的民间文化迅速消失。本文首先强调传统村落的外延,再分析目前传统村落存在着空心化和过度旅游化问题,由此拓展出传统村落所承载的乡愁记忆存在安全隐患,最后提出保护传统村落的对策。  【关键词】:传统村落;空心化;旅游化;乡愁记忆  一、传统村落的保护现状  
期刊
【摘要】:雕塑是传统艺术的一种,能够凭着本身所具备的特殊的形态语言,对不同时代的精神面貌进行反映,雕塑形态的本质,是其本身所具备的空间属性。中国传统雕塑凭借这独特的造型方式,形成了相应的意象形态语言,也创造出了大量景点的雕塑作品。本文从雕塑的形态语言及其类型出发,对中国传统雕塑的形态语言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传统雕塑;形态语言;意境表达  前言  传统雕塑是我国民族有精神的一种物态化呈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实验语音学和线性统计的研究方法,对藏语拉萨话的连续语音情感在四种基本情感模式下的基频、能量和时长、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和比较,发现这些声学参数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且负性情感的基频、能量和时长都要大于正性情感,并得出了藏语拉萨话情感语音的声学特征模式。  【关键词】:藏语拉萨话;情感语音;声学特征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情感表达的主要介质。本文以藏语拉萨话为研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气流气压计(PAS6600)分析探索汉语普通话单元音在初中时期男性和女性有何差異。实验认为:女性的平均基频值明显远远大于男性,气流峰值和呼出气流总量都是男性大于女性且总的气流量更高,元音的发音时长和空气动力学阻力在男女性之间并无明显规律,还需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单元音;气流峰值;气流总量;空气动力学阻力  1引言  关于汉语普通话单元音的理论研究在我国十分深
期刊
【摘要】:新闻报道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作者通过自助建立CDC和VOC新闻语料库,从而研究China Daily和VOA的新闻报道方式的差异。  【关键词】: 美国总统竞选;语料库;高频词; 英语新闻报道  一、引言  Kennedy(2000)谈到语料库语言学的基础在于将文本作为研究的领域并作为语言描述和讨论的证据。孙媛(2012)在对新闻英语的词汇特征的研究中发现新闻英语大量使用短小词,缩略词,
期刊
【摘要】:译者的翻译过程,是一种复杂而独特的认知加工。本文以一些翻译例证,从认知理论中的图式论探析译者的翻译过程。并从认知发展中的同化、顺应、平衡来分析翻译产生的过程。并从不同的图式看其是如何指导译者分析翻译文本。本文以认知心理学中的图形论为理论基础,并挑选出一些例子,用来说明在译者翻译过程中,图式理论对翻译起到的各种作用和功能,以此鼓励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运用认知理论中的图式论来指导翻译。  【关键
期刊
【Abstract】: Chinese you-existential sentences and English there be sentences are with high frequency and have relatively special features. They have great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syntactic st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