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五度与设计五类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jxl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交流是“你来我往”的语言行为艺术。交流的内容应包括语言和认识两个层面。那么在交流中,言者所言与听者所听,以及最终的认识结果,应是“不同境界中人的智商展现”,而这种展现经对比所呈现的差异,也恰恰体现了人本身的智慧等级。一句普普通通的对白也好,一段认真揣摩的表述也罢,都来自于言者的“本源智慧”与“艺术修养”,完全可以通过它来分析什么样的人更适合做设计师;而设计师中又分为哪些人群。
  关键词: 语言行为 智慧 展现 设计师 人群
  人与人的交流一定藏有“智慧与艺术”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一句普普通通的对白也好,一段认真揣摩的表述也罢,都来自于言者的“本源智慧”与“艺术修养”。举一个生活中的小事例:
  A先生与B先生,他们的首次考研都没有成功,而且原因都出在复试中。于是两人又都经历了一年的苦读,并再一次闯入复试,评委们这次给了他们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选择考我们学校?”A先生的回答是:“我去年考的清华大学,没考上,所以今年来考贵校。”(很诚实)再看B先生的回答:“我这是第二次来考贵校,第一次因为复试失败了,所以今年又来贵校,如果今年仍然失败,明年我还会再来。”
  乍听两者的回答,很显然A先生的话缺乏些“智慧与艺术”,相反B先生所说的话,除了能给人一种坚韧不屈的感觉以外,似乎还有点“藏巧于拙”的艺术。结果自然是B先生高高中榜,而A先生却名落孙山。尽管他们虽有着相同的艰辛历程,却因为言谈中所含的“智慧水准”的高下,而收获了各自不同的命运。
  可见“语言”是可以将人的智慧分出个你胜我负来的。既如此,我们不妨根据生活中的语言智慧,来划分人生中的“五度境界”,再来结合设计行业的特点,去探讨一番设计师中的“五类人群”。
  一度“随波逐流者”
  一度者,别人说什么他会信什么,说他好时,他会“心花怒放”,真正地以为别人是在夸自己,总觉得自己是了不起的。说他坏时,他就“悲观叹息”,认为自己确是一文不值的,进而一并寻出些自己“坏”的理由来。甚至,这类人在遇到选择的时,缺乏基本的思维与必要的考量,时常毫无主见,而最终将随波逐流。且看如下一件小事:
  一个设计师,有一次因业务差池,而遭到老板痛骂,正骂得过瘾时,因门未关严而被风刮开,老板马上对他说:“你出去把门关上再进来。”他如实地出去把门关上了,忽然又想到老板刚才还说要让他进去的,于是又打开门进来。
  也许这位主人公在生活中也未必傻到如此程度,但仅此一件小事就足以说明这一类人的“听话”与“随流”特性。
  设计师中有没有这样的一类呢?答案肯定是有的。当然,在这类设计师的思维里只存着“听话”,而在行动上却也只留有“执行”。看下面这个小例子:
  设计师A先生正在为某洗浴城设计标志。第一次会面,客户说:企业应该“稳如泰山”才好。A先生说:好的,几天后一个以泰山为原型的方案完工了。客户看后又说:企业应该财源“滚滚”才好。A先生又说:好的,几天后又一个“有山有水”的方案产生了。待到客户看后仍不满意,又说:企业应该如日中天才好。这次A先生聪明了些,一个有山有水有太阳的方案诞生了。
  我们常说“客户如同上帝”,但当他碰到一度的设计师时,客户便成了“真的上帝”,他的话就自然成了“不能不完成的圣旨”,他要求用什么元素、什么色彩、如何去摆放等等,一度者都一应照办。而在旁人看来,设计的整个过程,俨然已不是设计师在工作,却更像是“上帝”自己在设计。
  因此,严格意义上说,一度的人是做不了设计师的,因为他们只能在被动中接受,总以一副“好好好、是是是”姿态立世,而不能主观地应变。但是,由于他们的“听话”,也终将自己培养成为一流的“绘图员”,成为客户思想的直接加工者——一名真的“伪”设计师。
  二度“善于发现者”
  与一度的人不同,这一类人,别人说他好时,他会想一想“为什么”别人会夸我?是不是有求于我呀?当听到别人说自己坏时,就会琢磨“为什么”别人会骂我?一定是我哪里做错了。看一个二度者的例子:
  陈先生一大早就发现,陈太太看他的眼神很不对劲,极不亲热,且充满着“敌意与埋怨”。开始时陈先生很是生气,发火道:“惟女人与小人难养也。”此话一出,陈太太马上回敬道:“我既是女人也是小人,看你能把我怎么样?”陈太太突如其来的无理取闹,令陈先生不解这是为什么,但他知道一定是自己哪个方面出了问题,于是去查一下日期,一看不得了,因为今天正是“太太的生日”。于是,陈悄悄地溜出了家门,不一会后又回到家中,手里却多了一束硕大的鲜花,之后是太太的笑声。(原来如此)
  文中的陈先生就属于生活中的二度者,可见,这类人最大的特点是“善于问为什么”,然而,喜欢问“为什么”的人,实际上也恰恰是善于发现的人。看下面这个例子:
  小王同学想设计一张“拒绝暴力”的招贴,他左思右想无从突破,某天与同学一起聚餐,桌上端来一盘璀璨金黄的大闸蟹。其中有位曾被螃蟹夹过的同学,说道:厨师真是个好人,先把这平时伤人的家伙捆绑起来,再对它处以“蒸刑”,真是大快人心呀。此话一出,小王的注意力马上被集中到螃蟹被捆绑的大夹子上面,他发现,螃蟹的夹子就像是实施暴力的凶器,而捆绑的绳索也正好体现着“拒绝暴力”。
  这个故事虽短小,却能够说明创意来自于发现,发现与创意本来就是一对亲密的“情侣”,彼此间相互的依存与互动。而设计师则正是促成这对婚姻的“媒人”,他们是善于发现的能者,常常活跃于“发现美、捕捉美,进而创造性地表现美”的过程之中。因此要想成为设计师,首先要具备的就是发现力。
  二度者便是具备了这种能力的一类人,也是可以被时代塑造成设计师的人。他们既善于在交流中“探寻”客户的意图,又能在设计过程之中“发现”问题,并积极地构思出解决之道。这种善于发现的天性,使得他们的设计作品,总能够蕴涵着一些创新与收获。   三度“预测未来者”
  可以说,三度者“如同技艺高超的棋手”,往往能摸清对方的路线和规律,并可“提前”做出应对策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翘尾巴就知道你要往哪飞”的那种人。在古代,这类人有着高雅与睿智的风范,“从世有谋事之才智,悟道得通天之性情。”即便是在现代,这类人也能遇事做到先知先觉,并巧而化之。我的朋友“李”就是此类人:
  一次同事“张”打电话给他,一接电话张某好赌的性格与为人便迅速令他锁定,他马上做出判断“张打电话的原因一定是向自己借钱”,于是还没等“张”开口,“李”早已编好几个理由来拒绝他了。
  “李”的反应是在谈话之间完成的,这需要有一定的思维速度。此外三度这还有一个能力是“未雨绸缪”,举一个例子说明:
  某总监“李”接到了一个设计某“爱心活动”标识的项目。决定用“三颗心”来作为设计元素,他事先已知道,所面对的客户将是吹毛求疵的类型,于是事先准备好了种种解释的预想,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客户问道:“三颗心是不是会让人想到三心二意呀?”他回答道:“不会的,因为一颗心代表是孤单,两颗代表是伴侣、三颗心则代表是集体。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三’本身就有帮助的含义,所以,这也跟本次的‘爱心活动’是相符合的。”听到解释以后,客户的顾虑很快便被打消了,于是欣然接受了他的方案。
  这位总监就是典型的“未雨绸缪者”。我们常说,设计行为的本身,即是“一种预测未来的活动”,因此如让三度者去做设计的话,他们预测未来的本性,能使他们完全有能力去创造出具有前瞻性的作品。事实上,也只有三度者才是称得上是真正合格的设计师。
  四度“追求完美者”
  四度的人不但具有三度者的智慧,还能在谈话之前,对谈话的效果做出预测和评估,并且能够随时使自己达到一种谈话的最佳状态。如果让他觉察到对方对自己的话题,已不再感兴趣时,他还能做到“灵魂出窍”,即将自己置身于第三者的身份,不失时机地提醒自己该换个话题了。且看下面这段话:
  王编辑、吴医生与孙小姐在一起谈话,不爱看文学书的吴先生很喜欢孙小姐,所以想借个文学方面话题,来令王编辑出丑,以消灭情敌。于是说道:“小王你看了那么多文学书,有什么用呀?”小王说:“当然有用,你知道吗?书有这么几类,一类是有利于统治阶级,如佛、儒、道之书,说白了是将‘狼变成羊的书’,第二类是有利于个人完善的书,如名人传、厚黑学、博弈论之书,说白了是将‘羊变成狼’的书,第三类那,是有利于人民的书,如列宁、鲁迅之书,应该是……‘将狼变成公狼的书’。第四类吗?……我想想……”小王明知自己的话说得太啰唆了,可能已经引得人家不耐烦了,但一时又找不到台阶可下。正在此时,孙小姐不耐烦地说:“人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的,你还是别想了。”小王略微停顿之后,就借此话题说道:“如果真像孙小姐说的那样,人类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的话,那么我们要经常地思考一下才对,也好借此机会去讨好上帝呀。”
  文中的这位王编辑,就能看出别人眼中的自己,并能在略微停顿之后,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谈话状态。我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通常是说给一般人听的,而四度者的“角色”是可以自我掌控与借机转换的,他们时而是当事者,时而又能跳出当局“冷眼旁观”,其善于觉察的品格与及时调整的心态,成就了四度者的“不断完善之精神”,所以我称他们是“追求完美”的人。
  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去做设计,应是设计界的幸事。他心中装的是完美,就一定有机会去收获“完美”。从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一方面,设计活动本身就是“追求完美”的结果,这既体现在创意过程的精进与升华方面,又体现于做设计项目的波动与调整之中,一个设计项目做下来,要经历诸多的变化。如作品到了提案阶段,突然仍有提出新要求的可能,遇到了就得重新“回炉修炼”,而这些变化,都离不开设计师的及时调节。
  另一方面,“追求完美”还应是性格使然,如果没有“终身学习与不断超越”的性格引导,就无法达到“追求完美”的境界,学习常被看做是“寂寞的”,所以有“寂寞之道”的说法,但对于四度者来说,学习就如同吸烟,尽管开始的几根能呛得“扁桃体发炎”,但是挺过来了,却也让他们上了瘾。记得李可染大师,有一方印章上面刻着“白发学童”四字,如将之与“寂寞之道”并在一起的话,四度的设计师就应该是那种“敢为寂寞之道,愿作白发学童”的人。
  五度“随机应变者”
  如果说四度者还是普通人的话,那么五度者就该是伟大的人了,不同时代都有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如爱因斯坦,围绕他有着很多经典的对白,有一例最能说明他超人的智慧:
  当爱因斯坦还在大学教书时,“一次爱因斯坦给他的学生出试卷,他的助教说:您出的题目和去年的一样啊。爱因斯坦说:对啊。助教说:怎么同一个班今年、去年的考试题目是一样的呢?爱因斯坦笑了:题目是一样的,但是答案已经变了。”[2]
  再如,周恩来总理:“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3]
  上述两例,都是久经传诵的伟人对白,如果说四度者是“善谈者”的话,那么五度的伟人们就一定是“美谈家”了,所谓“历史传美谈”。我们会发现,伟人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随机应变”。当今世界可谓“光速发展”,设计师相对于其他职业的人来说,所面临的挑战经常是严峻的,将设计者称为“创造世界的人”似乎也不为过。而这种挑战与创造对于五度的设计师来说,都是兴趣之所在。他们有的是不孚众望的信心,扭转乾坤的实力,引领潮流的个性,以及为峰之巅的精神。待到光阴流转,历史如漆黑之夜,他们就是那几颗耀眼的星辰。
  综上所述,关于“人生五度”与“设计五类”的概念,只是相对的一种较为笼统的提法。如果说这种提法还有一点意义的话,那就在于它能方便人们或设计者们去从中对映出自身的不足。当然在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并不总是保持着一种状态而存在着。复杂的环境、多元的世界、丰富的人生,再加上经历与年龄的增长,人的智慧与境界也会随之不断的攀升。这就使得人们的外在表象与反应,有时是“一度”,有时是“二度”,有时则会是“五度”。更甚者,“大智若愚”型的人又该是几度?或者他们是“披着一度的皮,里面却有五度的瓤子”也未可知。所以,并不适合观者去对号入座。然而,我们都有一颗上进与追求完美的心。如果情不自禁地对号入座了,希望,此文能给悲观者以“骄傲中的自信”,令骄傲者在“悲观中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国设计史.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
  [2]中国美术史.三联书店,2011.
  [3]语言沟通艺术.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4]文学与艺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 电视讲坛类节目渐渐冷清,其原因要从传播五要素进行一一探讨。从与大学课堂教学的比较中可知,电视讲坛类节目在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方式、受众、传播效果等方面都存在着必然走向沉寂的原因。  关键词: 电视类讲坛节目 大学课堂教学 沉寂原因    电视讲坛类栏目起始于湖南卫视1999年10月开播的《新青年》(后更名为《千年论坛》),2000年,凤凰卫视开《世纪大讲堂》栏目,随后,中央电视台
摘 要: 以孔孟为代表的古代儒家思想体系包含大量的“群育思想”,有博大而厚重的关于“辟育思想”的智慧。它以“仁”为核心,始终围绕如何构建和谐有序的人际与社会关系秩序这一问题来论述自己的群育观念及理论。儒家辟育思想对艺术—审美采取一种功利主义的态度,强调以美导善的方向和理念,强调美育对人格培养和人际关系秩序构建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儒家群育思想 诗可以群 和而不同 止于至善    群育,即“群体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杨宪益夫妇译本和大卫·霍克斯译本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云儿的小曲中表现出的不同翻译风格,指出因为措词、句式和节奏的不同处理,在表现原著效果方面两译本的差异。  关键词: 《红楼梦》 云儿小曲 杨译本 霍译本    一、引言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有一段情节描写宝玉“富贵闲人”放荡生活的另一个侧面,揭示当时贵族子弟们淫靡逸乐的生活习气。其中所有的曲令都切合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
摘 要: 作者以访谈法为研究手段,对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学专业的部分女硕士研究生的成就动机进行调查研究,以戴维·麦克利兰和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女性主义的性别视角,探讨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个性等因素对她们成就动机的影响,并分析访谈内容,对中国高校女性研究生的成就动机作出大体的概括,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高校历史学 女硕士研究生 成就动机 影响因素    
摘 要:语言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学习使用某种语言的有效程度。高师学生语言态度个案调查显示,普通话认同度最高、英语次之、方言最低,但英语学习花费的时间精力最多,情感性让位于功利性,语言生态现状已超出了语言可以自我调控的“生态域限”。语言生态和谐意识指导下的有效调适,有助于建构以普通话为主体的多语和谐生态环境。  关键词: 语言态度 高师语言生态 语言和谐    “生态语言学又称语言生态学,是由
摘 要: 作者联系教学实践谈谈在中小学诗歌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意识:观古今于须臾——调动审美感观;云想衣裳花想容——进入审美意境。  关键词: 中小学诗歌教学 审美意识 审美感观 审美意境    诗是美文学,是文学的精华。尤其是入选课本的诗歌,文质兼美,给我们展现了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美?我认为,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应满怀诗人的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链接他们的生活经验,引导
摘 要: 本文就低年级室内设计课程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问题展开讨论,指出创造力必须以知识积累为基础,低年级的学生要从模仿开始学习,进而有所创新,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对从模仿到创新的训练手段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 低年级室内设计 专业学生创造力 模仿 创新    近年来,中国设计教育经历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下滑,专业素养也较为薄弱,很多学生是通过考前
摘 要: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对于构建覆盖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和实现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选择杭州市区最有代表性的音乐机构——琴行为例,研究其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 琴行 社区文化建设 互动关系  近年来,以琴行为主要代表的音乐机构发展迅速,成为普及传播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今,各种琴行、音乐中心、舞蹈培训甚至覆盖到了社区、住宅区和乡镇街道
摘 要: 十八世纪后期的英国诗坛上出现了一颗璀璨的新星,那就是苏格兰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在短暂的一生中,他收集、整理、复兴了众多的苏格兰民歌,进而创作出了几百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表达了对民主与自由的颂扬与渴望,出色地反映出苏格兰人民的劳动、生活、风俗和情感,为十八世纪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带来了一股浓郁馨香的泥土气息和令人耳目一新的新风尚。  关键词: 彭斯 田野 民主 自由 抒情诗 
摘 要: 2009年,江苏省教育厅发表了《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高等职业教育中语文课程的改革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高职语文教学素来有重视学生“读”与“写”的能力培养,而“说”一直是教学之中的弱项,这成为限制高职学生的素养提高的关键。本文从修辞学的角度对口语表达教学进行研究,研究了口语表达教学中修辞运用的原则,以及常见修辞方式在口语中的运用,有助于教师在口语表达教学之中更好地组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