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清水河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l4718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趟不过的清水河》走了一段路程,我感觉到自己好累好累。也可以说这是我人生一次比较漫长而艰辛的“旅途”……
  这部作品从构思到动笔写初稿,然后再进行反复修改……直到把门开开撂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我没想到这一折腾就是十年。
  这十年间,我尝尽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自己把自己关在一间黑洞洞的平房里就像狗一样,萎靡不振,脚冻手冷,彻夜不眠地写作。那十年,身体非常的糟糕,为了撰写《趟不过的清水河》差点把命搭上。身边的人常常说我,一个连中学都没读完的农民的儿子,咋能想起写小说了?这简直是奇迹!在别人眼里,作家那是至高无上,受人羡慕的职业。其实,我在这里毫不夸张地说,作家的劳动那是跟人不一样的。别人睡觉的时候,这正是他干活的时间。别人吃饭的时候,也许他连啃冷馒头的时间都不给自己留。在文艺界,作家几乎见不到蓝天。确切地说,他是一头把自己拴在犁铧上标准式的老黄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同时,他也是这个世界上独立劳动的个体户,常常哭的时间比笑的时间多。看过我的長篇小说《趟不过的清水河》的人都对这部作品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争议也比较大。确实如此,这部一百多万字的作品写到今天,一些文学评论家说过,建春只不过开开心心地在清水河的潮起潮落,大风大浪里浪了个虚名。当然自己总认为这部作品哪方面还确实有些欠火,后来我还是反反复复地阅读,总想找出问题的根源,谁知道,一点也没找出来。这如同人常说的,自己脸上的黑点,只有别人才能给你指出来。因此,我还是把《趟不过的清水河》交给我亲爱的读者,是赖是好,只有他们说了算。
  以前我在自己多部作品中说过,写小说那确实就像在品尝敌敌畏,说白了,这是在作践自己的生命!在我的文学创作中,我没有见到过真正温暖的春天!
  曾记得,十年前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吃过早饭,父亲往我手里塞了十块钱的盘缠,母亲把家里换油盐的八个鸡蛋装在我的包里。后来妻子跟随着我搭了一台四轮拖拉机,来到了这个古老的小镇。刚站住脚,朋友给我介绍了这座农家小院。这个院落住着我和房东两家人,后来房东再招来一对新婚夫妇。当我还没有动笔写清水河的时候,他们的孩子都没来到娘肚子,直到我的《趟不过的清水河》定稿后,这个院子一个活蹦乱跳、虎头虎脑的男孩都快小学毕业了。妻子常常发牢骚:“好我的大大哩,你的小说没写下个尸从眉眼,差点连家失了。世界上再什么不让人做嘛,你为什么偏偏要写小说哩?我看,你这么拼死拼活,开开心心地写小说,到时候就把你埋到清水河里算了……”
  老婆的怨言我完全可以接受,这个家我耽误的太多太多。孩子的上学,家里人的穿衣吃饭,庄稼的收割,这些几乎全落在老婆一个人身上。当有些人在她跟前谈起她很幸运地嫁了个作家男人后,她的心都烂完了。难道这种人还算男人吗?
  常常为了这事,我一次次也问过自己,你这是为了什么?现在中国人能有几个看小说的,况且,谁还看你建春的小说?香烟夹在手指一边抽着,一边想着,《趟不过的清水河》的前途究竟在哪?夜深了,父亲的声音在我耳边谆谆回响:儿子,凡是你选择了的,你最好是一如既往,不要回头……后来,我听村里人说,父亲三天两头总在日落前伫立在村头的沟崖上盼候着;我想,他老人家是在盼候他儿子的长篇小说写完了没有———这是父亲最终都没有看到的!
  父亲临终前还拉着我的手,老泪纵横地说:“儿子,大这次恐怕看不上你的小说了,但是这不要紧,只要我娃尽力了,总会有那么一天的,到时候你把你的小说拿到大的坟上,一张一张点着,大就知道我娃是作家了。”这句话我一直记着,记得非常的清晰,父亲是我《趟不过的清水河》坚强的后盾,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得把它写好,写出来!
  一支烟卷燃尽,我的笔依旧在稿纸上划动———
  是啊,在生活中,在这个星球上,当别人搂着美女,泡在舞池翩翩起舞的时候,你自己却紧紧地握住手里的笔,脚冻手冷,腰酸腿疼伏案到天亮,也许这就是命。这种命甚至连上厕所都要跑着走,否则,这一天的任务就完不了了……
  清水河,这是一条流淌在黄土高原上永不干涸的河流———那是我的“家乡”!有好多人问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你写这部书能挣多少钱?这句话问得我感到颇烦,甚至都有点反胃。我至现在都弄不明白,人为啥要拿艺术谈金钱?在我的心里,作家应该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地把自己的小说写好,至于你写小说能赚得了钱赚不了,那就要看你的作品受不受读者喜爱。远的不说,人家路遥老师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莫言老师的好多作品,以及陈忠实老师的《白鹿原》等都在讴歌一个时代的文明与进步,难道说金钱能把中国的文艺推向珠穆朗玛峰的顶端吗?到任何时候,世界上只要有作品在,钱这个东西也许就成身外之物了。
  说实在的,我并没有对《趟不过的清水河》抱有幻想,可我始终对我书稿中的冯有才、冯长锁、向东、黄福来、晨曦、郑拴才、冯进贤等人产生一种敬畏与热忱。
  是啊,清水河岸边这些普通的庄稼人确实是当今这个社会的弄潮儿。
  写《趟不过的清水河》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最能折磨人的还是当你想要的东西进不了自己的大脑,这种感觉比死还难受。
  写到最艰难的时候,我的头疼得在地上打滚,妈妈一声,大大一声地叫唤,想不出办法,就只能一支接着一支地抽烟,往往抽烟也起不到一点作用,这就应验了一句古话,啥货就要在啥架子上放,老婆说得对,建春,你都没尿一泡尿把自己照一照,自己有这尸从本事吗?
  说实话,当我遇到一些烦心事的时候,我不由得把这摞蜡黄的书稿拿出来翻翻看看,看看黄福来是怎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看看惠芬妮是以什么样的心态落实山川秀美工程,造福榆树洼的庄稼人的,看看袁宝林的执政能力和腐败理念,其实我更在乎的是宝林对芬妮的那份迟来的爱,还有王春芳,邓妮娜爱一个她们值得爱的男人。我真想一直默默地、默默地守候在他们身旁,看他们哭,看他们笑,看他们为了自己那一亩二分地起早贪黑,望穿秋水……
  清水河,我梦中的清水河!
其他文献
闲暇时,我站在后院那棵星罗棋布了一树杏黄的树下,赏心悦目着我刈除修整过的那片绿。噼啪,不时有杏子从树上坠地的声响。目光忙顺着宽宽的水泥地面追赶着一颗正奋勇向前滚动的杏子,眼望着它撒欢般拐进我的那片小菜园,然后孩子似的扑向一棵小菜苗的菜心上,疲累地等着我过去将它拾捡起来。  我的味觉顿时被这新鲜出炉的甜美味道捕获,像一只没填饱肚腹只是被吊起了胃口,饥不择食要找寻更多的美味的猎物,在被杏子光顾的边边角
期刊
幺舅大我十二岁,外婆四十岁那年生下了他。  据说,小时候的他白白净净,双眼皮儿大眼睛,虽不顽皮,却也不粘人,见人笑眯眯,极讨人欢喜。  一  印象中,幺舅爱看书。小学时,我常到外婆家蹭饭,任意翻开一个抽屉都能看到几本杂志,什么《大众电影》《古今传奇》《故事会》《人民画报》……后来他去当兵,这些杂志也就不知四散到哪里去了。  还记得他参军的那天。天刚蒙蒙亮,队长就带着一帮人敲锣打鼓来接人。看着幺舅和
期刊
看看现在的中学生,男女同学一起说说笑笑、亲亲热热的样子,我就十分羡慕和感慨:时代毕竟进步了嘛,遥想当年,我们的中学时光,整个儿一个“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社会,长夜漫漫啊漫漫长夜……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吧,那时候,新学期排桌位,绝对是清一色的男生vs男生,女生vs女生!不料,有一年,男女同为奇数,最后剩下我和一个叫张梅莉的女同学!班主任抓了半天脑袋,才不得不把我和张梅莉安排在同一张课桌前……  说实
期刊
母亲生于1921年6月,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农家妇女。但母亲在我们家附近屯子当中没有一个不佩服她的,她教育自己的孩子也跟其他人家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可母亲老实做人,认真做事,对自己说的话,做的事一定负责到底,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小时候,屯子里遗留下很多满族风俗,特别到了年关要祭祖的时候,祖像两侧都要挂上一副对联,有文化的人家,还要自己琢磨出几句家训来,如“世德家声远,学高福运来”,“德善富贵满,诚
期刊
当那朱红的城墙在视线里逶迤而来时,耳畔仿若萦回着一种细雨般的呢喃,是我所熟悉的,就如儿时母亲在摇篮边哼的催眠曲,温柔得你的心随之消融。  漫步西安古城,帝都王气在吸纳间依稀浮现。彼时的大雁塔安然静默,渾忘古今。它立于永恒里,时光已失去了意义,夕阳的柔波为它镀上一层神秘的佛光。那缕慈光,从西天极乐世界,从菩提叶隙,从万千修行中凝聚而来。袈裟褴褛,山水迢迢,玄奘西天取经缘何功德圆满?一座藏经塔,装了多
期刊
昨夜是个幸运的晚上,我终于梦见了您。爷爷,您眉目斯文,盈盈而立,嘴里轻唤着我的小名,熟悉的亲切漫遍我的全身。爷爷,您是否是跋山涉水才来和我见面的呢?而您,却不肯多停留片刻。在半醒半寐之间,我拉着您的手想继续享受久违的幸福,您却笑着,笑着,走了。  今生我最爱的白色却隔开了我与这个世上最疼爱我的那个人。一种颜色,两个世界。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天。我想不到的是,这一天会这么快地
期刊
一  1998年的昌马之行可真是我最为难忘的一次采访经历。那次,我和同事分头在玉门老城区和新市区采访。昌马离玉门较远,而那时正在修昌马大坝,一项很宏大的工程,而前往昌马的车一周只发两趟。在春寒料峭的三月初的一天,我们在玉门镇坐上了前往昌马的班车,是那种老式的驼铃车,硬板座位,叮叮哐啷到处响。大段的山路正在修建,石头路上尘土飞扬,车里人货共载,我的座位边放着一麻袋的猪崽哼哼唧唧地蠕动,不时散发出一股
期刊
世界上有些人天生害怕狗的,比如我姐。无论在何处,只要突然有一条狗不经意窜出来,往往是狗被我姐发出一声害怕的尖叫,吓得乱窜的。  我承认我有点怕狗,所以一向不太喜欢狗,更不会热衷再去养狗。“不喜欢狗”是狗寿命甚短、养狗也不卫生且又与狗生肖命理的原因。“不再去养狗了”说明我曾有养狗的经历。是的,我在念初中时住安吉三中家里养过一条黑白相间的狗,起名叫“旺旺”。后来“旺旺”病死,让我未成年的心灵早早地体验
期刊
大舅舅去世了,我在接到这个噩耗之后,足足在沙发上静坐了二十分钟。没有眼泪,没有动作,没有表情,没有思维,头脑一片空白地盯着窗外发愣。  大舅的老家是通衢镇于南村,小地名叫朱家坝。毕竟有25年没来这里了,朱家坝这个小山村一样让我费力地搜寻记忆。这几年我旧地重游了全国不少的地方,大都市、小城镇、草原、林区、牧场以及客家山村,所到之处给我的感觉就两个字“变化”。变得旧貌新颜,变得面目全非,变得异常陌生。
期刊
看见这个题目,便知道我是个高考落榜者,人生另一座景致美好的大山也就与我擦身而过了。  我是七四届高中毕业生,初中高中还有高小是接受“文革”时期的教育。高中毕业回乡,我被大队安排到小学当民办教师。第二年,被任命为学校的负责人(那时叫负责人,大队、公社教委通知开会,通知上就是这么写的,过了年把改称校长)。当民办教师、当校长,应该说比在田间劳动要清闲许多,假如是个爱好学习的人,一定能把初中和高中知识牢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