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雅达·三清上艺术中心(国画)

来源 :焦点·风土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Tang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肖蓉
  信雅达文化艺术董事长
  信雅达·三清上艺术展厅位于杭州市地标性建筑西湖文化广场内,杨肖蓉曾成功策划了多场名家作品展,并与金融机构合作策划数场分享·珍藏主题艺术沙龙,致力于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的推广。
  精品推荐


  余宏达:师承顾生岳先生。作为青年画家,他在浙江省中国画大展和浙江省中国画人体艺术展中屡获金奖,颇为画界所嘱目。余宏达天性敦厚、谦和、宏阔,他的画和他的人一样很厚实。在艺术表现风格上,力求大度伟岸的气局。他具有坚实的功力,工笔技法矜谨,简括、沉厚,他的覆色和线条上面有一种装饰性的感觉,线条沉稳,布色浑朴,可见气局宏大和精思入神。
  李桐:静谧与空灵是李桐人物画的两个显著的特点。他在用笔、用墨、设色上独具匠心,在处理人物的动作、神态、情绪和造型时,带有一种象征性的意味,在画面背景或环境的处理上颇富特色。画面掺杂着一种当下生活的现实观照,且其观照的视角并非物理上的客观真实,而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情绪感受。其画面的“静”是一种平和,在平和中灵性漫溢。以此来实践他所追求的惟美、至善的理想。




  尉晓榕:尉晓榕是一个多变、有着无限可能性的灵感型画家。其绘画涉及面广,仅人物画的题材就颇见庞杂,基本受灵感左右,随缘呼出。尉晓榕为人极其认真却又极度诙谐,有着绝好的天分、才情、悟性和笔性。他对音乐、对文史哲,都有独到的见解,又是极为强调理性思维的艺术家。尉晓榕看重形式风格的探索,不断寻求新的表现方法。他笔下的每幅作品,都是个案,有着自主强烈的个性,以超凡的艺术语汇讲述着作者之于生活之于艺术的态度与体悟。
其他文献
博物馆是专门庇护思想的场所。最没有能力识破这类思想的人都知道,面对一幅接一幅排列的图画,他们凝视的却是思想,都知道那些图画珍贵,而画布、干枯的颜料和镀金的木画框并不稀罕。  凝望伦勃朗的画时,看到一个老妇给一个少妇修指甲,看到一串珍珠项链在毛皮上隐约闪烁,看到红色地毯或淡红色印花棉布,看到壁炉生的火照亮昏暗房间的尽处,而晚霞透过窗户照进窗口,看到老妇给少妇梳理柔软光滑的长发,看到船闸上一抹阳光,河
期刊
(1)  我能这么称呼你吗——倒牛奶的女人。  见到你的前10个小时,我还在巴黎的卢浮宫想念你,想你那淳朴动人的身姿。  终于又和你见面了,在辛格运河的岸边,在你今天住的阿姆斯特丹南教堂中,在这幢华丽雄伟建筑豪华的屋子里,遇到的你,还是那么丰满美丽,那么充满生活气息。这里,比起你当年的厨房要惬意许多?你能习惯那千千万万仰慕你的眼光吗?面对这些瞻仰,不知你是否舒服,还是有些别扭,但为什么我感觉你的面
期刊
湿漉漉的风景  湖南最近频频大雨,许多乡市都有淹水之虞,凤凰不例外,豪雨来了又走、走完再来,住民偶尔到了必须疏散的境地,但很快又能回到家园,在某地生了根,世再乱,亦会回来;或是,世愈乱,愈想回来。  其实想象中的凤凰本来就是湿漉漉的,雨水来袭,尽管不应幸灾乐祸地说是“应景”,却仍难禁觉得非常印合气氛。  是的,必须承认对凤凰的湿濡印象又是来自沈从文,他的作品无论是小说或散文谈的多的都是水,河边江边
期刊
这是我第三次遇见梵高。  在我的艺术经历中,梵高,是一个如同神一般的存在。10年前我还在读初中时,就曾为了一幅梵高的《麦田》第一次来到上海,那时一同展览的还有一张莫奈的《睡莲》。十几岁的我站在那张橙黄的麦田下,望着画中地平线上一抹桃红色的房顶,揣摩着什么,不记得了,但我确实是冲着梵高去的,而且在那幅画下站了半个小时。  在美院附中学习了西方绘画技法后,我从图书馆中借出了一本涵盖了几乎所有梵高作品的
期刊
姥姥说:“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  画由心生  画由心生?  那我的心在哪儿?我画画的时候常常是脑子一片空白,好多幅画落下第一笔的时候都不知道后面怎么画。  手不具体,心却知道走向。  艺术其实没有绝对的规律,它不像电脑的程序。艺术的程序是什么?是你这一生的堆积,加这一小会儿的感悟。  本性难移  原来是想通过画画把本性移了。50年了,干什么事都是急性子,一件事做不完恨不
期刊
湘西,在很多人听来是一个神秘而陌生的地方。常年的云雾缭绕,遮住了它的真实面目,幽暗的高山险壑,屏蔽了进入的道路。岁月静静的流淌,千年前的楚文化和巫术一直在这里流传。  桑植县的白族  桑植县是湘西深处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县城。县城里有一个白族乡,我就出生在这个乡镇上。  那时候,乡政府总会举行一些大型民族活动。白族乡的人会提前一个月准备,四五个人身着白衣红镶边的人,围成一圈,手里拿着根竹马鞭,上面扎了
期刊
在100年前,杨柳青镇骄傲地作为闻名天下的画乡时,这镇南36村(亦称南乡)乃是镇上大大小小的画店或版印或手绘的加工基地。所有农人几乎都画一手好画。每个家庭都是“婆领媳做”的手工作坊。人们所说“家家能点染,户户善丹青”就是指这南乡而言。当年这南乡年画的集散地炒米店村,专事营销年画的店铺竟达到100多家,可见气势之盛!然而这曾经草绿花红的“神奇的土地”因何渐变得荒芜了?  近年来我几次到南乡考察寻访民
期刊
发现地球之美
期刊
国画、油画、当代艺术。  本期藏家沙龙精心挑选数种不同品类的藏品以飨读者,它们分别由知名艺术品经营机构提供推荐,尽管品类不同,市场价格也有高有低,但无一不是精品力作,各具特色。
期刊
摇篮—地理环境  如它的蒙语名称(tal,平原,草原)表述一样,乌珠穆沁草原的地理特征是平原,是舒缓和辽阔。以前我没留意这里缺少河流,没发觉井和水泡子(淖尔)只是脆弱的水源。乌珠穆沁或许就因此不能成为历史的中心,虽然它确是草原的奥深。不过小湖和水井即是尚无近忧,无论如何,天下还是数这儿牧草茂盛。  即便在古典时代,这片草原的辽阔也具有封闭作用,所以古老的磨制小刀能上溯匈奴时代。它还具有神秘的消融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