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东方红小学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进行实实在在,学会在研究过程中获取证据,最终用证据来证明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是否正确。
2.探究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设计测量工具,用测量工具来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学会收集证据,用证据来做出自己的判断。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课件
分组实验:每个小组准备:手电筒1个、3个红色与3个蓝色带孔的双色板)、1张带屏的托板、1根直毛衣针、1把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猜测光的传播
1.师:同学们,你们每个小组桌上有一个托板,托板一端有一个电筒,另一端有一个竖起来的屏幕。请同学们打开电筒(等5 秒钟让学生打开电筒),现在大家都看到电筒发出的光照射到了对面的屏幕上。请同学们思考:从电筒发出的光是怎么照到屏幕上的?你们怎样想的就怎样画下来【出示ppt第二张动作1】,开始!(师指导)
2.你們是怎样画的?谁来说一下(实物展示台展示)
3.还有没有不同的观点?
4.有的同学说电筒的光是直线(曲线)。行,这样我给你们一点儿时间,再仔细看一看,看你能不能看到一束沿直线传播的光?如果看到了一条沿直线传播的光就请把手举起来!开始!(学生分小组观察)
师指导:你们说电筒发出的光是沿直线(曲线)传播的,但你们又没看到光传播的那条直线。也就是说这只是你们的推测。既然是推测那我们就要想办法来验证,这样同学们看你们的屏幕,屏幕上有一个H点,是不是被电筒光照射到了?
二、设计检测工具进行检测
1.那我们就先来研究电筒照到H点的这束光是不是沿直线(曲线)传播的?【出示ppt第二张动作2】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等一会每个组将有3个带孔的双色板,第一个双色板上有一个A孔;第二个双色板上两个小孔分别为B孔、C孔;第三个双色板上也有两个小孔分别D孔、E孔。同学们就用这三个双色板在电筒与H点之间摆一摆,最终让我们看到电筒发出的一束光穿过了三个双色板上的孔照到H点上。【PPT第3张】将你们摆的方法和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开始!
2.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你们是怎样做的?看到什么现象?
师指导:①你具体说一下这束光是如何穿过3个孔的?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情形;②通过观察到的现象,你认为从电筒发出并照到H点的这束光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③那你们认为沿这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你们判断这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依据是什么?④那你们的A孔、B孔、C孔对齐没有,也就是说是不是在一条直线上?
4.研究从电筒照射到H点的这一束光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1)同学们都说电筒发出光依次穿过了A孔、B孔、C孔,而且A孔、B孔、C孔是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孔。那你们检测了没有,怎么检测?
(2)等一会儿同学们就按你们说的方法进行检测,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直毛衣针(师展示毛衣针)依次穿过A孔、B孔、C孔并到达H点这个方法检测一下这3个孔是不是确实在同一条直线上。注意,检测时其他同学按住3个双色板以免毛衣针穿过孔时不小心触到双色板,让双色板位置变动了。开始!(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①说说你们刚才检测的结果?②谁再来说一说从电筒发出最好照到H点的这束光是怎样传播的?并说一说你推测的理由;③师小结:电筒发出的这束光依次穿过了A孔、B孔、C孔这3个孔并照射到H点,而且刚才我们检测出A孔、B孔、C孔这3个孔是在同一条直线上。也就是说证明了照到H点的这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出示ppt第4张】
三、利用测量工具再测量
1.我们刚才研究了照到H点的这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同学请看(将一个小组检测工具端在手上说)你们桌上的屏幕,屏幕上还有两个点,N点、S点。这两个点是不是也被电筒光照到了?
2.那电筒照到这两个点上的两束光是不是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呢?老师再给你们提供一组一模一样的双色板,等一会儿同学们就用这两组双色板,按照刚才的方法去研究电筒分别照到N点、S点的光是不是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开始;
3.学生汇报交流:你们是怎么做的?看到了什么现象?
4.教师总结:【出示ppt第4张】今天通过我们的验证发现电筒发出的这3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指着大屏幕说】。同学们,实际上,每个组的屏上可以标出许多个能被电筒光照到的点。那是不是电筒照到每个点上的那束光都是沿直线传播的呢?
师指导:同学们老師发现你们都沉默了,表示你们在认真思考、表示你们对电筒照到每个点上的那束光都是沿直线传播产生怀疑,同学们科学就需要这种精神。
四、课堂总结评价
1.【出示ppt第5张】我们一起来回顾下这节课的整个研究过程,说说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2.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生活中有很多科学知识是我们从书本上看到的或者推测的,没有实实在在地研究。这就需要同学们像今天一样,根据研究的问题,先设计检测工具,然后用检测工具去进行检测、去收集许许多多的证据,最终用收集的证据验证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知识是否正确。同学们能做到吗?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进行实实在在,学会在研究过程中获取证据,最终用证据来证明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是否正确。
2.探究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设计测量工具,用测量工具来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学会收集证据,用证据来做出自己的判断。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课件
分组实验:每个小组准备:手电筒1个、3个红色与3个蓝色带孔的双色板)、1张带屏的托板、1根直毛衣针、1把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猜测光的传播
1.师:同学们,你们每个小组桌上有一个托板,托板一端有一个电筒,另一端有一个竖起来的屏幕。请同学们打开电筒(等5 秒钟让学生打开电筒),现在大家都看到电筒发出的光照射到了对面的屏幕上。请同学们思考:从电筒发出的光是怎么照到屏幕上的?你们怎样想的就怎样画下来【出示ppt第二张动作1】,开始!(师指导)
2.你們是怎样画的?谁来说一下(实物展示台展示)
3.还有没有不同的观点?
4.有的同学说电筒的光是直线(曲线)。行,这样我给你们一点儿时间,再仔细看一看,看你能不能看到一束沿直线传播的光?如果看到了一条沿直线传播的光就请把手举起来!开始!(学生分小组观察)
师指导:你们说电筒发出的光是沿直线(曲线)传播的,但你们又没看到光传播的那条直线。也就是说这只是你们的推测。既然是推测那我们就要想办法来验证,这样同学们看你们的屏幕,屏幕上有一个H点,是不是被电筒光照射到了?
二、设计检测工具进行检测
1.那我们就先来研究电筒照到H点的这束光是不是沿直线(曲线)传播的?【出示ppt第二张动作2】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等一会每个组将有3个带孔的双色板,第一个双色板上有一个A孔;第二个双色板上两个小孔分别为B孔、C孔;第三个双色板上也有两个小孔分别D孔、E孔。同学们就用这三个双色板在电筒与H点之间摆一摆,最终让我们看到电筒发出的一束光穿过了三个双色板上的孔照到H点上。【PPT第3张】将你们摆的方法和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开始!
2.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你们是怎样做的?看到什么现象?
师指导:①你具体说一下这束光是如何穿过3个孔的?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情形;②通过观察到的现象,你认为从电筒发出并照到H点的这束光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③那你们认为沿这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你们判断这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依据是什么?④那你们的A孔、B孔、C孔对齐没有,也就是说是不是在一条直线上?
4.研究从电筒照射到H点的这一束光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1)同学们都说电筒发出光依次穿过了A孔、B孔、C孔,而且A孔、B孔、C孔是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孔。那你们检测了没有,怎么检测?
(2)等一会儿同学们就按你们说的方法进行检测,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直毛衣针(师展示毛衣针)依次穿过A孔、B孔、C孔并到达H点这个方法检测一下这3个孔是不是确实在同一条直线上。注意,检测时其他同学按住3个双色板以免毛衣针穿过孔时不小心触到双色板,让双色板位置变动了。开始!(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①说说你们刚才检测的结果?②谁再来说一说从电筒发出最好照到H点的这束光是怎样传播的?并说一说你推测的理由;③师小结:电筒发出的这束光依次穿过了A孔、B孔、C孔这3个孔并照射到H点,而且刚才我们检测出A孔、B孔、C孔这3个孔是在同一条直线上。也就是说证明了照到H点的这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出示ppt第4张】
三、利用测量工具再测量
1.我们刚才研究了照到H点的这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同学请看(将一个小组检测工具端在手上说)你们桌上的屏幕,屏幕上还有两个点,N点、S点。这两个点是不是也被电筒光照到了?
2.那电筒照到这两个点上的两束光是不是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呢?老师再给你们提供一组一模一样的双色板,等一会儿同学们就用这两组双色板,按照刚才的方法去研究电筒分别照到N点、S点的光是不是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开始;
3.学生汇报交流:你们是怎么做的?看到了什么现象?
4.教师总结:【出示ppt第4张】今天通过我们的验证发现电筒发出的这3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指着大屏幕说】。同学们,实际上,每个组的屏上可以标出许多个能被电筒光照到的点。那是不是电筒照到每个点上的那束光都是沿直线传播的呢?
师指导:同学们老師发现你们都沉默了,表示你们在认真思考、表示你们对电筒照到每个点上的那束光都是沿直线传播产生怀疑,同学们科学就需要这种精神。
四、课堂总结评价
1.【出示ppt第5张】我们一起来回顾下这节课的整个研究过程,说说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2.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生活中有很多科学知识是我们从书本上看到的或者推测的,没有实实在在地研究。这就需要同学们像今天一样,根据研究的问题,先设计检测工具,然后用检测工具去进行检测、去收集许许多多的证据,最终用收集的证据验证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知识是否正确。同学们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