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父亲的日子(小说)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yshis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生在农村。七岁那年,父亲心脏病突然发作,在身边没有任何亲人的情况下孤独地死在医院里,留下了绝望的母亲,还有一家老小。母亲每天坐在门口,失神地望着外面,时不时对我们发脾气。一日三餐无人料理,我们姐弟几个也不敢说,就拣锅里剩下的冷红薯吃。没过几天,母亲又大哭了一场,因为大伯跟母亲算了一笔账,还说母亲能改嫁就改嫁,对我们姐弟今后的生活没有提半句。母亲满村子数落大伯的不是,然后就是哭。
  
   在这样悲凄的氛围里,我们一家都没了笑容。个把月后,母亲渐渐从痛苦中走出来了,开始考虑怎样生活。这时姐姐读初中,哥哥上小学四年级,我一年级,弟弟四岁,全靠母亲一个人养活。母亲有时会自言自语地说,怎样才能过下去?我们也不知该如何答话,母亲就叹气。
   突然有一天,家里来了几个父亲矿上的工友。他们说父亲的死跟一起工伤事故有关,病历上医生的诊断可以证明他的心脏病是由那次事故引发的。这应算工伤死亡,其家人应该得到照顾。母亲正找不到活路,就打定主意到矿上去试试。
   姐姐留下继续念书,我们兄弟几个就辍了学,跟着母亲到了百里外的小镇,父亲生前就在这小镇的矿山上工作。我们一家暂时在招待所里安顿了下来。母亲没心思歇着,每天都去找领导求情,说好话。领导根本不理她或者敷衍几句了事,她却还得陪着笑脸凑上前去说着谦卑的话,压抑着尊严,任由别人嘲弄。回来的时候她总是很疲惫,很茫然,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那天,母亲将我们三个叫到一起,然后带我们走进了矿上的办公大楼,来到了矿长办公室。母亲没读过书,也没见过世面,用一口家乡土话在矿长面前讲了很多生活的难处,说着说着就哭了出来。矿长只说了一句话:会好好研究的———也许这句话听得太多了,母亲突然跪了下来,然后喊我们也跪下。我们不敢违抗,都跪了下来。母亲哽咽着说,看看我们这一家老小,求求你们做做好事,解决一下我们的困难吧。我跪着,很惶恐,又觉得非常伤心。
   母亲的哭诉并没有像她希望的那样获得广泛的同情和支持,只给众人带来了一些饭后的谈资。我们的境况在这小镇上家喻户晓,背后总有一些长舌妇指指点点,说笑着议论一番。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们似乎没有什么希望了。母亲很疲惫,可是依然不放过任何机会,每天都要找领导,找各方面的负责人。
   在那段近似流浪的日子里,我们兄弟几个都很不懂事,到处惹麻烦,在垃圾堆里找稀奇,有时还打打架,在小镇的街道上哭闹追逐。我们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也不去理会别人的眼光。当时我们都有一种幼稚的想法,认定是矿上办公大楼里的人使母亲难过,就经常去那儿搞破坏。乘着大楼的过道里没人,我们迅速冲进去,把事先撕好的碎纸片撒得到处都是。管理楼道的老头对我们大吼大叫却无可奈何。每当这时,我们都很开心,觉得为母亲报了仇。回去向母亲“邀功”,她却板着脸叫我们不要惹事。
   后来事情略有好转,矿里留母亲下来做份工。母亲得到那份收入微薄的工作后,我和哥哥又开始上学(弟弟还小),虽然仍旧住在招待所,但总算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入学时,胖乎乎的女老师为同学们作介绍。轮到我时,她说,这是个家里很贫困的学生,大家以后要好好帮助他,然后指给了我一个座位。我心里忐忑不安,慌里慌张地坐下,一动也不敢动。
   开始时我的成绩很差。老师不满意,时不时提醒我说,你可是个贫困生。我很自卑,读书也努力了些,可是成效不大。期中考试后开家长会,老师告了我一状。母亲很气恼,狠狠地数落了我一顿,罚我晚上不许睡觉。我老老实实地在桌上趴了一夜。第二天,母亲又责怪我怎么这样顶真,心疼地塞给我一点零钱,破例让我到外面买油条吃。
   以后每次考得不理想,我都一个人躲在没人的地方流眼泪,不敢让母亲知道。我的性格变得柔弱起来。好在后来成绩渐渐好转,不再有人责怪我了。
   第一次过“六一”,全班要买校服,不贵,十元。我把母亲给我的钱交给老师时,她不要。上课后她对全班同学说我很贫困,让每人多交五毛钱,帮我买套校服。后来开班会的时候,老师突然让我上台说些想法,我一点准备都没有,吱吱唔唔半天,只说了两个字:谢谢。我心里有些委屈,但更多的是羞愧。
   有一次我犯了点儿错,老师把我拉进办公室,指着我对其他老师说,这就是那个最穷的学生,看看像个什么样。老师们都在笑,我心里除了惶恐还是惶恐。
   四年级时,换了一批老师,我心里很是高兴。但新班主任很严厉,眼神也很吓人,看我的时候,我心里都禁不住发抖。我很老实,没犯什么错,也从来不问她问题,看到她就绕道走。除了一些必要的班级活动外,我跟她的正面接触几乎没有。那次班里丢了东西,没查出来是谁干的。老师很生气,严厉地说,那几个家里贫困的给我注意点,不要让我查出来了,否则没你好过的。她冷冷的眼光扫过来,我心里抖得厉害,脸也跟发了烧一样,虽然我什么都没有做。
   上初中了,我觉得自己长大了。开学的时候,我像往常一样拿着母亲争取来的免除学费的贫困证明去报名。班主任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女老师,双眼凹陷,很瘦。我递给她证明,她颠来倒去地看了半天,皮笑肉不笑地说,我得去核实一下,你跟我来。我跟着她下楼,刚好遇见老校长,她上前堆着笑说,这是您的签名吗?老校长接过去扫了一眼,颇不高兴地说,是呀。老师讨了个没趣,不好意思地又把我带了回去。从此我对她再也没有好印象。
   回去后我跟母亲说了这事,母亲沉默了一会儿,说以后不再去搞什么证明了,原本就免去不了几个钱,还要讨来闲气。确实,学校学费定得很低,倒是些五花八门的收费很高,那是不能减免的。
   初二开学时,班主任换了,新老师是个五十岁左右,面容慈祥的中年妇人,很热心,也很尽责。我们班的成绩上了一个台阶。可就在我们即将毕业时,她因病到外省做手术去了。当我们从毕业考试的考场走出来时,她在外面抱着个纸盒,见到我们就给每人一瓶饮料,说是慰劳一下。她是我最尊敬的老师,虽然很少接近她,可她让我觉得踏实,有尊严,前途充满阳光。毕业成绩出来了,她教的语文我意外地得了全校最高分。
   这一年,我们也搬出了招待所,住的是很旧的房子,但还算宽敞。
   母亲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逐渐适应了小镇生活,性子也变得果敢,刚强。
   迫于经济压力,我的哥哥、姐姐都没念高中,一个上了中专,一个在绣花厂做工。于是我也盘算着找条类似的出路。
   可是暑假快过完时,母亲硬是带着我去一所高中报了名。
   我想这是因为她理解没有学历的难处,就算吃再多的苦,也要撑着供我读下去。
   高中离家很远。在这里,没有人追究我贫穷的家底,我也从不向人提及这些。对于贫穷,我有自己的理解和态度:我不需要一些莫名其妙的同情,因为我是一个健全的人;我也不需要那些包裹在华丽外衣下标本不治的救助,它除了使我感到屈辱和伤害外,似乎没起到什么作用。我需要的只是平等和尊重,做一个普通的学生,而不是他人用来标榜自己富有爱心的广告牌。
   后来,姐姐考上了矿山技校,弟弟也升到初中,姐弟几人的学费全靠母亲一个人撑着,但她从来都没让我们为难过。
   每次我们从学校回家,母亲都会拿着菜篮去买菜。邻人打趣道,个把月都没见你去买过菜,今儿个还是头一次。母亲笑着回答说,是呀,哪有那么多钱呢。
   看着母亲在门口洗菜做饭的孤单背影,我的眼睛会不知不觉地湿润。有时她也哼哼歌,是那种很老的带着忧伤怀念亲人的歌。一年一年过去了,母亲的嗓音慢慢地变得沙哑,可不变的还是那首歌。小时候,母亲唱,我会仔细听。长大后,母亲唱,我不敢听,听了会有哭的欲望。在母亲面前,我所有的情感都处在脆弱的边缘。
   每次吃完饭,母亲都会问我的学习情况。我只需回答一句,还可以,她就不会再问了。
   子女们都离家上学的日子里,母亲就只能借看电视来打发寂寞。看到感人的画面,她会无声地流泪,顺手拿起身边事先放好的毛巾,草草擦几下。在困难的日子里,母亲越来越坚强,可在坚强的外表下,她的心还是柔软的,脆弱的。她从不拒绝到门口要饭的乞丐。
   高考前夕,母亲专程到庙里求了一道符,还有一支“神笔”。我觉得很好笑,但还是不忍违抗她,喝下了用那道符纸烧化的灰泡成的茶水,并且答应用求来的“神笔”考试。
   母亲做了她所能做的一切。高考结束后,我觉得考得不理想,把自己扔在凌乱的宿舍里胡思乱想。我不知道怎么跟母亲交待,害怕见到她失望的样子。可家终究是要回的,母亲知道了,什么也没说,把粗糙的手掌压在我肩膀上,无声地叹了一口气。我度过了长那么大以来最难熬的几天,心就像掉进深谷的石块。
   成绩出来了,我勉强有学校上,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复读,母亲又重新对我注入了急切的希望。
   但我知道她很难过,夜半的叹息声像针一样扎进我心里。
   有时候,我的思维很乱,脑中浮现种种杂念。但一想到母亲,我就有力量勒令自己坐下来平心静气地看书。终于,第二年夏天我拿到了自己向往的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母亲按照习俗带我回老家去拜祭父亲。在坟前,她磕了几个头,喃喃地说了好些话,我没有听清,但那身影诉说的强烈的孤单和辛酸却让我落泪。临走的时候,乡亲们放了很多爆竹来庆贺我即将成为大学生,但我和母亲深深地了解,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
   现在,弟弟也考取了大学,母亲一如既往地带领着全家艰难却坚韧地前行。“人活着,要靠自己。”半辈子,她只得出来这样一句话。我想她是对的。
其他文献
包子和面条大打出手。包子因为太胖跑得慢,被面条打得落花流水。于是他约了生煎包、豆沙包去找面条理论理论,在路上遇到了方便面,包子等人于是围住了方便面一阵毒打,说:“别以为烫了头发,我就不认得你!”  方便面被海扁完以后觉得很不爽,于是伙同乌龙面、日本荞麦面和炸酱面去找包子算帐,不料在路上遇到了小笼包。方便面仔细看了一会儿,说道:“兄弟们,上!”揍完小笼包后方便面说:“本来想稍微K一下就好,没想到他还
期刊
一 都是包子惹的祸    早上没吃早点,下课后我飞奔到食堂买了个菜包子。经过操场时,同学给我讲了个笑话,害得我全然不顾淑女形象,举着啃了半边的包子哈哈大笑起来。众人纷纷朝我张望,特别是近处一男生,频频用怪异的目光看我,我想吼他一句:看什么看,没见过美女啊!脱口而出却把美女两字变了声调:  “看什么看,没见过霉驴啊!”  “霉———驴,”那男生阴险地笑了,他盯着我却对他同伴说,“知道啵,驴子已经进化
期刊
拿起四川中江中学的文学社社刊《五色笔》,总会一眼看到封面上醒目的文学社宗旨———“共执五色笔,同圆文学梦”,我不禁想起在《太平广记》中见过的那支五色笔。  南朝梁时,宣城太守,著名的文学家江淹少时孤贫好学,曾梦见有人给了他一支五色笔,从此才思敏捷,文章盖世。他晚年又梦见一位自称郭璞的人对他说:“从前借给你的那支笔,现在该还我了吧?”江淹从怀中掏出五色笔,还给了他。此后江淹的文章诗词再无佳句问世,给
期刊
本期“校园写作刊中刊”刊发的是来自湖南省桃江县鸬鹚渡镇中心学校淘金文学社的作品。许是桃花江的水给了孩子们明亮的眼睛,淘金文学社的同学们时刻敏锐地捕捉着生活中撞击心灵的悸动。这三篇作品都有些小小说的味道,以少年人特有的锐利笔锋直面现实,与时下少年创作中流行的精致的忧郁分庭抗礼。  就像他们的社刊封面上醒目写着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闪亮的金子就这样经历淘漉,从灰涩暗哑的尘砂中脱颖而出
期刊
我的爸爸是个独生子,所以爷爷特别希望爸爸生个男孩。我听人说,我刚出生的时候,爷爷知道我是个女孩,就狠狠地叹了一口气,狠狠地跺了跺脚。奶奶叫他去捡鸡蛋作为发送亲友的喜蛋,他头一扭,自顾自走开了。因此一生下来,我记忆中就消逝了一种亲情———爷爷对我的疼爱,取代它的甚至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呵斥和冷漠。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出去打工了,我一直呆在爷爷奶奶的身边。7岁那年,随着疼爱我的奶奶早早过世,童年
期刊
无锡光华学校,太湖之滨梅园风景区的一所现代化绿色学校。1998年起,它就已发展成为全国建筑规模最大、学校人数最多的民办中小学之一,是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中国50年教育成就展》的惟一民办学校。  无锡光华学校“钟书文学社”得名于无锡籍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社团成立以来,先后有数百人次在国家级和省级征文大赛中获奖,在知名期刊杂志上发表作品一百多篇。2004年,社团开通了自己的网站,成为无锡光华学校的品牌团
期刊
五月,操场上的草“轰”地一下长成一片绿色的海,专等着我们扑进去,飞溅起大朵大朵快乐的水花;衣服一天天地变薄,冬天冻得僵硬的身体也一天天灵活自如起来。我们在春天的阳光下渴望着彻底地舒展身心,渴望着无拘无束地撒撒野。  于是,许多学校选择在春意最浓的五月开运动会。  对于成天泡在题海里的学生来说,小小的校运会不啻于一次盛大的奥运会。在古希腊,奥运会召开期间,一切城邦都停止战争,所有国民都放下手中事务,
期刊
初中时,我曾经收藏过银杏叶子。前两天整理旧书本,一片银杏叶不期而至地闯入了眼帘。刹那间,我仿佛又被重新拉回到那时的天空,纯净蔚蓝。  很多人和我一样,童年时都喜欢收藏一些小玩意儿。也许爱若珍宝的只是几枚奇形怪状的石头,几张破破烂烂的画片,但对儿时的我们而言,这不仅是种习惯和爱好,更是种快乐和享受;它也是一种生命的完善,一笔心灵的记载。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片花中说心情。长大后我们检点着自己童年的珍
期刊
我们都已两鬓斑白  时光终于不再  望江楼上的那个女子是不是还在等待  她等待的船只还会不会回来  这样的故事上演了多少朝代  在微雨的季节里传遍了江南  我们唱着忧伤的歌谣  赶着马车走过历史的舞台    蒹葭丛里星光灿烂  芙蓉在等待谁的采摘  岭南的荔枝红了  那个倾城的佳人却早已不在  诸侯的风烟灭了  于是天空变得蔚蓝  历史课本上的方块字  整整齐齐地紧挨  哪里是未来
期刊
在任何时间、地点和文化背景下,儿童都应该被视为不可侵犯的。  ———一位罗马市民在悼念别斯兰人质惨剧中的遇难者时这样说    2004年9月1日清晨,13岁的少年苏斯兰·比加耶夫和八年级的同学一起,排着队在校园里参加开学典礼。比加耶夫突然想去看看新装修的教室,就离开了队伍。看完教室出来,他穿过校园,觉得口渴,便跑到喷泉边去喝水。   就在这喝水的当儿,他突然看到一辆卡车冲进了校园,车上迅速跳下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