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来源 :健康护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a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內对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 于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内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选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行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每组各35例。对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对照组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22.86%,明显高于观察组的5.71%,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重症监护病房内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实施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对患者的身体康复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前言
  据相关研究表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高达52%,一旦患病将会延长患者的上机时间,同时还会加重其家庭经济负担[1]。因此,对重症监护病房内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必须加强护理管理,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本文通过研究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内的护理效果,发现其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内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选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入院接受治疗,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5例)和行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的观察组(35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8:17,平均年龄为59.64±4.12岁,其中有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8例、农药中毒2例、慢阻肺10例、脑出血15例。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19:16,平均年龄为59.64±4.12岁,其中有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9例、农药中毒3例、慢阻肺10例、脑出血13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后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行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口腔护理:使用生理盐水为患者清洁口腔,每日3次。若患者是采用气管插管通气治疗,则可选择冲洗法进行口腔清洁,根据其口腔pH值选择适合的护理液,然后由两名护理人员相互协作进行口腔清洁操作,先对气囊充气,以防止冲洗液流入气管内造成吸入性肺炎;若患者存在血痂则需采用局部擦洗法进行口腔清洁。
  (2)吸痰护理:增加对重症监护室的巡房次数,若发现患者呼吸道存在明显的痰鸣音,且血样饱和度与氧分压降低、呼吸机管道压力升高,则需立即对患者采取吸痰处理。若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机管道压力均无明显异常,仍需对其进行适时吸痰。护理人员在进行吸痰处理前后都需要给予患者吸入纯氧,为保证吸痰效果,需在吸痰前震颤、叩击其肺部,同时吸痰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对患者造成机械性刺激。通常每次吸痰处理都在15秒内完成。
  (3)声门下分泌物吸引护理:持续声门下吸引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有效方法,所以本次研究中对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以上的患者均实施了持续声门下吸引,将气管导管附加管与一次性痰液收集器连接起来,收集器的另一端则连接负压吸引设备,将负压控制在60~80mmHg实施吸引。若患者的声门下分泌物较多且较为黏稠,则可采取间歇性声门吸引。护理人员需观察所吸引出声门下分泌物的颜色、性状和量等,发现存在异常则立即通知医生。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例数,并计算其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计数资料(n/%)行X2检验,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对照组与观察组均有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但后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前者,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讨论
  集束化护理是一种由循证医学为指导,通过患者各个阶段存在的情况而实施较为完善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确保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2]。与常规护理相比,集束化护理在实施时更具多元化,如本次研究中,针对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实施口腔护理、吸痰护理、声门下分泌物吸引护理等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从口腔清洁、吸痰、分泌物吸引等方面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预防。其中,口腔护理可以对口咽部细菌定植进行预防,避免支气管下行感染;吸烟护理则可以改善患者因咳嗽无力、咳嗽反应迟钝或会厌功能不全而导致痰液不能顺利咳出的情况,从而保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炎的发生;声门下分泌物吸引护理则可以有效清除气囊上的分泌物,防止气囊压过低而产生误吸、漏气或脱管等危险事件的发生[3]。本文研究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使用集束化护理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
  综上,重症监护病房中对患者行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姜爱玉,王萍,陶菁.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J]. 中国基层医药, 2017, 24(16):2442-2444.
  [2]郭锋杰 .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的影响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 26(04):141.
  [3]葛利静, 何树娟, 陈红梅,等. 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研究[J]. 宁夏医学杂志, 2017, 39(11):1050-105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体系应用在恶性肿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12月到2019年10月收治的70例恶性肿瘤患者按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成A组和B组,A组(n=35)采用常规护理,B组(n=35)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护理后VAS评分为(3.64±1.09)分,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与A组的(5.12±1.71)分、22.86%对比差异有统计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精细化管理在消化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10例消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配陈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患者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精细化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沟通评分、护理操作评分以及基础护理评分都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精细护理在肿瘤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这两组进行观察,最后对比统计。结果:观察组的身体,认知,角色,情绪和社会功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精细护理在癌症内科护理管理应用中效果更好。  关键词:肿瘤内科;精细护理;应用探讨;重要价值  肿瘤科的病人与普通科的病人有不同的特点,由于需要放疗和化疗结合药物治疗,病人遭受的痛苦是难以忍受的,普通科室的痛苦
期刊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迅猛,人们的经济收入不断提升,要求享有高质量的医院护理服务,在国家法律法规日益健全的形势下,人们要求保障自身合法权利,因此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医疗护理纠纷。妇产科护理工作纷繁复杂,是医院发生护理纠纷较多的场所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纠纷类型,并提出了合理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常见纠纷;防范措施  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的形势下,人们的经济收入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科胸痛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胸痛患者70例为对象,随机将70例胸痛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结果:观察组的急救时间和分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不良事件发生率5.71%比对照组22.86%低,P0.05。  1.2方法  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减少优质护理形式下责任护士无用交接班人数,增进医护患共同交流机会,减少医疗缺陷次数,确保医疗护理质量。方法:将我科2018年5月至7月350例住院病人采用传统晨间交接班,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5月至7月380例住院病人采用联合晨间交接班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质量。结果:护士满意度提高;病人满意度由95.17 %提高至96.85 %;护理质量检查结果由 93.54 %提高至96
期刊
摘要:外科是医院内的主要科室之一,外科护理是一项复杂程度高、特殊性大的临床护理工作,并且当下的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增,人们对于医疗质量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因此造成外科护理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改怎样在当下的大环境中满足病患对于护理服务更高的要求就变成现阶段临床外科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及时科学的识别出外科护理内潜在的护理风险,且使用科学具体的处理方式,是快速增加临床外科护理质量,确保病患的生命安全,降低医患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品管圈在提高老年危重病人液体出入量记录准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本院的临床护士对老年危重病人液体出入量记录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本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后,老年危重病人液体出入量记录准确率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并且护士的热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待液体出入记录工作的专业精神、知识水平、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用药安全事故也大幅度的降低。结论:品管
期刊
摘要:目的:探索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实验对象为急诊科护理人员40名(在2017年8月26日~2018年8月26日期间选取),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观察组进行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共20名,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干预,共20名。结果:观察组病情评估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总抢救时间、基础护理成绩、护理技术评分、责任心评分、急诊护理能力、专业护理能力、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护理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更换补液查执行率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科室的更换补液护理中采取品管圈活动,同时与接受常规护理患者接受护理时的更换补液查执行率进行对比;结果:在医院的护理工作之中,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提高更换补液查执行率;结论:在护理人员的更换补液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显著提高更换补液查执行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保障患者的健康,同时提高护理人员各方面的能力和团队意识,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