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制作的关键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拿到一张报纸、聆听一段广播、收看一档节目,首先关注的必然是标题。许多人是透过标题去了解新闻内容主旨要义的,并由此确定自己要不要关注这一则新闻。所以,我们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标题是新闻的广告。
  那么,如何制作出一个高度概括主旨、吸引读者关注而又恰到好处的标题呢?笔者通过7年多的新闻从业经历总结出3个步骤——准、特、精,即先求准确,继求特别,再求精到。
  准确,让人知道是什么。准确是制作新闻标题的基本要求,如果连准确都做不到,那这则新闻就是文不对题,如果涉及到数字、名称甚至舆论导向时,它的刊播往往还会铸成大错。本人曾经写过一篇关于零散货物快运的通讯,开始拟题为“‘小芝麻’集聚大效益”,自认为还挺新颖,可领导审核后告诉我说,目前这项业务的效益并不大,但确实是开辟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给铁路局带来了许多新变化,所以建议我修改题目为“新业务带来大变化”,虽然略显普通,但一定能保证准确。再比如,本人写过一篇喝妈妈做的粥不仅是美味享受,还让我时时对家充满牵挂、眷恋的散文,我一开始的标题是“妈妈的粥”,后来在《人民铁道》报上发表后,编辑把标题改为了“舌尖上的家味道”,我这才意识到我以前的标题确实不够准确,没有将妈妈、粥和家这三者的关系在题目中点出,而这个标题才更为准确地概括了中心,还套用了时下比较流行的“舌尖上的中国”这个词组,很时尚。所以,我们在制作新闻标题时,一定要完全吃透新闻的内容实质、主旨要义,继而从中抽取出最重要、最精华的部分加以总结、提炼,切不可模糊不清、似是而非,更不可为追求眼球效应,夸大其词,猎奇求异。比如,《甲A有球员色胆包天》《某某贪官因“性”福自毁前程》《某某贪官玩过的女人》等。因为,那样的新闻就成了煽情炒作,甚至是假大虚空,我们给予读者、听众和观众的就不是正确导向和正能量,而是文化垃圾和低级趣味,违背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新闻从业要求,是万万不可取的。
  特别,就是指让人想知道是什么。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新闻标题是同一类型新闻都可以使用的,你不能说它不准确,但它准确的程度确实不高,只是准确到某一个类型,还未准确到某一个个体,而且枯燥乏味,没有创意,没有特点。比如一则报道一名党支部书记通过QQ群了解职工诉求,积极为职工排忧解难的消息题目为“排忧解难受称赞”,十分类型化。这样的标题,广告功能发挥得就不充分,读者、听众、观众不会对这则新闻产生多大兴趣,但如果改为“热心‘群主’排忧解难”应该就比较独特了。再比如,我曾经编辑过一篇夏季往铁路线路冻害处所注盐,使盐分通过雨水稀释融入土壤增加冻害地点含盐量,从而降低冬季线路冻害发生几率的通讯,这则通讯开始的题目为“巧治线路冻害”。我感觉它可以给一大堆整治冻害的新闻做标题,于是,就想出一个相对有一些特点的标题“‘冬病’夏治”,这样既与其他整治线路病害的新闻区别开来,又套用了医疗术语,应该就比“巧治线路冻害”更吸引人了。所以,在保证标题准确的前提下,我们还要再精读新闻内容,再找寻特色细节,真正把这则新闻与同一类型的其他新闻区别开来,让读者、听众、观众感受到它的与众不同、发现它的独到价值,继而被吸引,产生继续读、听、看新闻的渴望和冲动。就像我从《人民铁道》报上读到的一些好标题,比如报道铁路迷报名参加体验客车清洗、检修过程的消息标题“草原‘铁粉’体验列车‘SPA’”,报道铁路机车地检司机炎热夏季钻入地沟辛苦检修机车的通讯标题“地沟里‘洗桑拿’”,报道职工征求意见会效果明显,提出好多金点子和好建议的消息标题“‘诸葛会’上结出‘金果子’”等等。
  精到,指的是让人特别想知道是什么。做到了准确、特别,还不是新闻标题制作的最高境界,我们还要做到精到,也就是既精短又精致。
  潘长江的一句小品台词是:浓缩的都是精华。我们将这句话放在新闻标题制作中同样适用。新闻标题本身就是以短见长的,我们必须要通过标题将冗长的新闻内容精短表达,把复杂的新闻事实简单陈述才好。比如我曾经在《人民铁道》报编辑过一篇反映吉林机务段整备车间领导干部下基层了解职工诉求,为职工铺设辅修库手扳岔区人行道,保证职工作业安全行走的消息,开始它的标题是“铺设甬路解职工烦心事”,后来,审校老师觉得标题太长,就建议我改为“甬路铺进职工心坎”。显然,这个标题更加精短,而且也更加新颖、贴切。再比如,我编辑过一篇描写铁路线路整修出现一点误差,职工过于劳累想要放弃,但工长非要精细整修消除所有误差的通讯,开始它的标题是“班长精细整修除病害”,后来,审校老师建议我将其改为“较真除病害”,这样既精短又特别,显然比最初的标题更吸引人。
  当然,光是短还不行,还要短得巧,短得妙,短得让人眼前一亮,短得让人过目不忘,这就是精致了。
  如果说标题的准确、特别是新闻工作者多花些时间就可以实现的事情,那么精短和精致则是新闻工作者勤学善思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经验日积月累的结果,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实现的。比如,我在人民铁道报社学习时,为一篇描写张家界工务段沙刀湾线路工区夫妻线路工的通讯“夫妻线路工”,重新做题为“夫唱妇随”,后来,经审校老师指点,改为“沙刀湾‘湾’出情绵绵”。比较而言,虽然“夫唱妇随”更精短,但“沙刀湾‘湾’出情绵绵”显然更胜一筹,准确、独特,再加上恰当的修辞,可以称得上精致。能做出这样的标题,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再比如,有些通讯标题的灵感来源于歌词,像反映师生情谊的通讯,用“绿叶对根的情谊”做标题,反映铁路巡道工巡查隧道线路辛苦的通讯用“白天也懂夜的黑”做标题,这都需要作者对流行音乐有一定了解。有些标题的灵感来源于古诗词,这需要作者对古典诗词以及相关的文学知识、历史知识有一定了解。所以,无论是记者还是编辑,我们都要做到终生学习,学习包括新闻业务在内的各类知识,不断拓展思维、拓宽视野,为我们能够起出精短又精致的标题奠定坚实的知识和思想基础。
  (作者单位:内蒙古铁道报社)
  编辑:赵萱瑞
其他文献
记 者:全媒体集团能否拯救报业危机?  陈国权:报业运营那么多的新媒体,找到赢利模式的屈指可数,全媒体赢利能够达到原来报业水平的全国几乎没有,与原来的报纸有关系的全媒体,全国没有成功的。《浙江日报》搞游戏,与报纸完全不搭架,是投资赢利模式。它对于报纸原有的影响力,没有多大价值。  全媒体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在赢利上是不能体现自己价值的,而是在舆论引导上体现价值。  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全媒体观。
期刊
企业报的特征,决定了它在宣传党的基本路线的前提下,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宣传党的经济政策,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成效,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特殊性质。  企业报虽然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个别方面看它在经济报道中还存着一些不足,一些报道不能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报道多为表面性和直观性的经济成果,受众看了不解渴。对一些经济活动中热点、难点等方面的问题触及不深,缺少围绕这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全面跟进
期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大众传播事业取得蓬勃的发展,广播媒体也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在媒介竞争的夹缝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2003年中国广播业大放异彩,被称之为“广播业的第二个春天”。十几年过去了,新兴媒介大行其道,传统媒介受到了直接冲击,广播事业将会有怎样的前景?而地方电台作为区域性新闻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之一,又该如何改革创新,才能谋求市场的一席之地?  在全媒体时代,各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期刊
“雕盘大漠寒无影,冰裂长河夜有声”。2014年,“时代楷模”苏和老人以其扎根大漠、植树治沙的动人事迹,传颂千里草原,感动全国人民。这位“当代愚公”熠熠闪耀的光辉形象,如何从幕后走到台前,一张地方党报在这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传播力量,并向人们宣示:即使是在众声喧哗的传媒新环境下,党报的重大典型宣传也完全可以“一鸣惊人”。  典型宣传 党报如何脱颖而出?  2014年3月18日,内蒙古日报社受领了一项
期刊
摘要:萨空了是著名社会活动家和新闻工作者、新中国民族文化工作的开拓者、中国民主同盟卓越的领导人。萧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国在欧洲少有的几个战地记者之一,是中国第一位参与国际报道的记者,是著名编辑、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家庭的不幸,使他们从小自立,依靠自己的奋斗,边干边学从事新闻工作。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新闻出版界的领军人物,以自己的出色工作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  关键词:蒙古族 记者 萨空
期刊
文因事而发,业因实而兴。中国共产党始终倡导优良文风,历史上曾提出反对“党八股”、反“客里空”。党的十六大以来,新闻界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近两年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目的就是倡导“真”“实”的文风。 文风是党性党风的体现。作为党报,肩负着教育、引导、宣传、鼓舞的重要职责,必须摒弃不良文风,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能在群众中形成感染力、吸引力、亲和力,才能彰显党报的公信力。
期刊
包头市北梁地区被称作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棚户区,也是内蒙古面积最大的棚户区。这里危旧房屋多,弱势群体多,市政基础设施匮乏,改造难度大。2011年和2013年,李克强总理先后两次到北梁视察,对北梁棚改给予了高度重视。2013年,北梁新一轮棚改拉开大幕。对于这样一项十分重要但又困难重重的工程,如何推进?怎样取得实效?内蒙古广播电台多次派出记者蹲点采访,对北梁棚改进行了全方位关注,集合全年素材,于2013年
期刊
2015年1月25日至30日,内蒙古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和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简称两会)隆重召开。内蒙古日报社作为自治区主流媒体,首次以党报、都市报、网站、官方微博、微信、视频、手机报、客户端18家媒体矩阵,通过蒙(包括新蒙文)汉文3种文字,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3种形态,文字、图片、视频3种产品,内外宣结合,全媒体、多平台无缝联动,对两会进行了集群式立体报道和全方位解读。  多媒体融合
期刊
摘 要:基于多元民族文化视角下建构国家认同一直是政治传播学研究的焦点。媒介传播是影响受众政治行为,特别是国家认同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对云南地区媒体的传播现状,在理论上将国家认同的考量划分为国家政治认同、经济发展认同以及民族文化认同三个维度,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问卷数据分析并结合深度访谈、座谈等调查形式,力图从经验研究层面阐释云南地区受众的媒介使用情况对其国家认同建构的影响,从而进
期刊
摘要:本文尝试探讨在“大数据”时代影响下,SNS社交网络微博客中关于内蒙古形象的关注度结构和舆论走势,从而在海量 “大数据”中解读内蒙古形象,为在SNS社交网络微博客的“拟态环境”中健全和完善更加立体、全面、具有多元文化视角的内蒙古形象提供数据支持,也为自治区主流媒体在传播内蒙古形象中借力SNS社交网络实现全媒体战略转型提供可资借鉴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大数据 微博客 内蒙古形象 SNS社交网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