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樽,浪漫手工课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ku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说北海道的港口小城小樽是座非常欧洲的城市,而它的欧洲风,又是非常日本式的, 这个原本的小渔村,一百年前发展为国际通商港,但繁华过后却成了一个落漠的小港口,人口外流、国际货轮不再。小樽却没有沉沦下去,而是善用旧有, 废弃的仓库等公共设施成为了特色工坊,小樽由一个过气的小商港,发展成现在的观光重镇、浪漫之都。
  
  煤气灯中发展出的玻璃业
  小樽车站到了,看着雪花落在月台上的煤油灯上,一时间,好像回到了十九世纪,进到车站,发现整面墙上方的透明大窗都是由无数盏油灯装饰的,似乎空气中都飘荡着一股煤油味道。
  煤油灯,这个已经从现代都市人生活中消失很久的照明工具,在小樽,却让人们感受着复古和浪漫,回到了那个百年前刚刚因渔港和贸易而兴旺起来的小城。明治时代中期至大正时代,小樽受益于北海道开拓鲱鱼渔业等,各银行的支店都集中于此,被称作北方的华尔街,繁荣一时。那时电力尚未普及,而港口大量的船舶非常需要煤油灯和浮标,于是当地的玻璃工业就此发展起来。
  从车站出来走了大约500米便来到了著名的小樽运河,是为了方便当时的货物进出才修建的,而沿岸仅长1120米的散步路,两侧竟立有63只煤油路灯。毎年2月中旬这里会举办名为“小樽雪灯之路”的活动,运河的步行道上排列着300多支白雪烛光,水上漂着约400个中间立着蜡烛的玻璃浮球,仿佛进入梦幻中的童话世界。
  从这里很快就到了著名的北一硝子,“硝子”在日文中就是玻璃的意思,北一硝子馆是北海道最有规模也最有历史的玻璃工坊。创立于1901年, 很多游客都听闻小樽北一硝子的玻璃制品有名,却不知其前身是生产煤油灯及浮标的,北一硝子就设在小樽在1891年繁荣时期建造的木结构仓库里,内部陈列着灿烂辉煌的玻璃工艺品并摇曳着167盏石油灯, 在这里还可以亲手烧制玻璃工艺品。
  但小樽的玻璃制造业是如何从煤油灯转向艺术和日用玻璃品的呢?硝子坊的主人介绍说,随着小樽港口地位的日益削弱,煤油灯和浮标为主的玻璃工业开始面临生存危机,但小樽的玻璃师傅并没有因此放弃逐渐凋零的产业,而是积极转型,转向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玻璃手工艺品,运河边的仓库也改建成了展览销售中心。看来又是一部日本产业的奋斗史,也多亏了这些不肯放弃的匠人,才让我们今天有机会见识了曼妙绚丽的小樽玻璃世界。
  所有的玻璃工艺都是经过高温熔烧后的鬼斧神工之作,没有一件是完全相同的,最出名的“北一硝子”和“大正硝子”馆里还可以观看制作过程,游客还可以参观玻璃工作室,见识一下不断变化形状的吹空绝技。光看着作坊里的女孩子烧制玻璃制品,吹玻璃,雕花纹不算过瘾,好奇的我决定小试一把,给自己做一个小项链,选择了喜爱的透明粉红色和不透明的白色两种玻璃棍。工作人员手把手示意,我左手拿着一根铁钎放到火上缓慢转动,右手的粉色玻璃棍溶化后缠绕在铁钎上,就这样转着圈,看着玻璃变成一个扁扁的圆饼绕在铁钎上,然后再把白色的玻璃棍同样方式滴落在粉红色玻璃上,两者在高温下融合,产生奇妙的云层般的效果,然后慢慢转动,开始越变越圆,最后神奇地变成了一颗美丽的玻璃珠子,最后将穿着珠子的铁钳插入灰中冷却,约过40分钟后就可以取出了。
  虽然第一次做,还是很满意自己DIY作品的,看来要成就一种极致的巧妙,都须经历一场“火的试练”。北一硝子集中了很多店铺、展示各种玻璃工艺品的美术馆、可以参观制造工序和进行制作体验的作坊等,琳琅满目的玻璃用具、艺品及家饰罗列满街,有高级豪华的专卖店,也有卖各种小饰物、玩具的路边摊,小到常见的咖啡棒,大到华丽的大花瓶,让人目不暇给,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玻璃制品、灯罩饰品。小樽的工匠们从海洋中获得了灵感, 玻璃工艺品中有不少使用蓝色和淡绿色,正是大海的象征,这些玻璃制品让人爱不释手。
  走出硝子店,看着一阵风将雪花从小樽河边的仓库顶上吹落,如白烟轻轻飘入河面,路灯亮了起来,运河两侧的仓库群与煤油路灯在雪夜中逐渐迷离,好个充满诗意的小樽夜晚,想到百年前的玻璃师傅为保存小樽文化而努力不懈的坚持,让玻璃这种美好的艺术品在浴火重生后成为小樽最美的景致,我们何其有幸。
  八音盒的叮咚世界
  小樽音乐盒堂下属的游工坊负责人森田女士,特地为我们示范了八音盒的制作过程,在这里游客可以从选择心仪的乐曲开始,到自行设计搭配各种配件,做出独一无二的DIY音乐盒, 也许每一个人都想通过八音盒来做出关于自己的不同故事吧!
  八音盒,相信每个女孩子都曾经钟情过,不过在日文里,八音盒被称作“音乐盒”,它的雏形,是从一台挂在教堂钟楼上的排钟开始的,据说中世纪的欧洲,钟楼经过调音可以播放音乐,14世纪初期,欧洲人发明了这种用发条装置来演奏的乐器,清脆如水晶般的乐声让八音盒一度风靡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北部。而18世纪末设计的八音是以钟声、电铃为音源,演奏比较单调的音乐,后来经过各种各样改良,出现了圆桶八音、手动八音、人形自动八音、自动钢琴等。
  喜欢八音盒,因为可以勾起人们对美好往事的回忆,于是相信,一个到处都是八音盒工坊的城市也一定是非常罗曼蒂克的,小樽的浪漫正是从这里开始的吧。
  来到日本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小樽音乐盒堂(Otaru Orgel Doh),这座古老的建筑建于1912年(明治45年),有着文艺复兴时代风格的拱形窗,暗红色釉面砖砌就的红砖外壁,与红砖相互穿插的天然石材堆砌的角石,一一诉说着百年来的幽幽岁月。走进音乐盒堂内,仿佛进入了童话般的世界,由于这座两层楼的古雅建筑,原本是共成株式会社的仓库所在,内部空旷,几千种各式各样的八音盒让你眼花缭乱。空间的上面是一个悬挂的阁楼,陶器或玻璃制作的别具一格的八音盒,在昏黄的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转至二楼的走廊,会觉得来到了精致的饰品店,琳琅满目的各种挂件,或挂在墙壁上,或盘在盒子里。但不论是项链还是怀表,一切都和音乐有关。
  仔细看,发现很多由小樽玻璃制成的造型精致的八音盒。将精致的玻璃制作工艺运用到音乐盒上,是小樽的一大特色。而北国广阔的天、湛蓝的海、飞舞的雪、古典风味的市街景象,也都被描绘在晶莹剔透的玻璃八音盒上,人们在品味音乐的同时也能欣赏到北海道旖旎的风光。除此之外,还有你能想象到的所有造型和材质的、来自世界各地3000多种超过1万个八音盒,怀旧的空间配合各式各样的八音盒构成了一曲完美和谐的乐章,令人浮想联翩。而沉醉其中的人们不停尝试着拨弄各种八音盒,于是叮叮咚咚的乐声充满了整个空间。
  在小樽音乐盒堂花一个多小时,就可以设计出自己的作品。比起专业的八音盒工匠每一根音针都要手工打磨的境界,这里的DIY显得非常简单,就像一个超市,你可在不同区域挑选如底座、配件和音乐,首先选择好自己喜欢的音乐机械,一般一个基础八音盒可以选择一个简单底座,以及三个配件,价格从1800日元起,如果挑选更漂亮的底座和更多的配件则费用会更高些。
  在音乐盒堂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把它们一一用粘胶组装起来,凝固三十多分钟后,属于自己的八音盒就完成了。据说在旅游旺季,想要体验的人还得提前在网上或者打电话预约,如果只是到此一游,不自己动手制作一款,就等于错过了小樽之行最精彩的一刻。
  音乐盒堂门口一座已经有32年历史的蒸汽钟,那是加拿大著名钟表工匠以青铜打造的,有两层楼高,每15分钟的蒸汽喷薄都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很好奇这种西洋玩艺儿怎么会在日本发展起来?和音乐盒堂的负责人左文字俊德先生聊起这段历史,还挺有意思,小樽开港之后,八音盒也渐渐传入日本,日本人借鉴了瑞士的制造技术,对机芯的制作技术进行革新,使得八音盒的造价在当时降低了很多,并提高了产量,这正如日本的钟表工业在战后迅速崛起一样,日本制造的精致音乐盒在全球范围内,打败了瑞士的众多厂商并且逐渐形成以瑞士的Regue和日本的Sankyo两个品牌称霸全球音乐盒市场的二足并立的格局。八音盒的造价降低了,许多商家开始制作贩卖,日本的八音盒市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
  走出音乐盒堂的时候,夜幕已经降临,那散发着浓浓怀旧风情的的蒸汽钟搭配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消失在茫茫夜色中,只有钟声宣告着一段又一段的记忆不可追回,又时刻述说着八音盒的前世今生。
  
  风靡日本的小樽寿司
  面前,粉红色的武鲷,银色的三文鱼,金色的海胆,还有粉嫩的牡丹虾,这些来自北海道深海的“大腕儿们”,荟萃一堂,展示着它们皮肤上细腻的美丽光泽,这恐怕是任何人都难抵挡的诱惑吧!
  沿着小樽河边的散步小径来到著名的寿司街,当地人称之为“寿司屋通”,日本是寿司的国家,而寿司最好的地方就是小樽,全日本第一,尤其是海鲜寿司味道极好。15年前,街上有5间寿司店组成了“小樽寿司屋通协会”,就是“寿司屋通”的前身,这些年来发展壮大,短短的几百公尺上,聚集了20多家寿司店,当地有名的寿司餐厅几乎都在此开店。日本电视剧《将太的寿司》也前来取景拍摄,人气高涨。
  来到小樽,不仅要大快朵颐,还要上一堂寿司制作课,然后,把自己的作品吃掉。这样的“节目”在寿司屋通历史最悠久的老店“政寿司”就有,一个不起眼的房子,门口的照片表明这里的特色是鲔鱼寿司。“政寿司”早在平成十年就开业了,71年中由初时的屋台小店发展直至现在拥有四所多层式分店,是小樽实力最雄厚的寿司店之一。我们来的时候店里人不多,走进里面的寿司台,每个人面前已经准备好了一个暗红色的食盒,洗手后打开盒盖,发现是一盒米饭,以及一小盒清水,我们要学习的是日本最传统的“握寿司”做法。
  这里先讲一下日本的几种寿司,主流的寿司有握寿司、卷寿司、散寿司、箱寿司和稻荷寿司。现代的寿司是以江户时代兴起的握寿司为代表的,在日本,若不加说明的话“寿司”一词多指握寿司。顾名思义,制作者用手把米饭握成一块,涂上一点芥末,再铺上配料,视配料种类不同,有时会用一块海苔把两者缚在一起。
  而在国内最为熟悉的应该是卷寿司了,就是在小竹帘上面铺一层海苔,再铺一层米饭,中间放上配料,卷起来成一长卷,然后切成小段,有太卷、细卷、手卷和里卷等不同的类型。至于押寿司,又称箱寿司,主要流行于日本关西,是用长型小木箱(押箱)辅助制作寿司,先把配料铺在押箱的最底层,再放上米饭,然后用力把箱盖子压下去,做成的寿司为四方形。而稻荷寿司,则是用配料盛着米饭,常见配料是油炸豆腐皮、煎鸡蛋、高丽菜(椰菜)等。
  “政寿司”店的年轻掌柜中村君已经准备好了,示意我们每次在捏寿司前,一定要先蘸点水双手拍拍,这样米饭就不会粘在手上。他从食盒里捏起一块米饭,通常寿司师傅教徒弟时规定只能一只手捏饭团,而我们则被宽容的允许用两只手搓饭团,这样搓了五个放在盒子中。接下来,拿起一个饭团, 用食指去按压,中间出现一个小坑,这一步很关键,然而左手拿起一块三文鱼,涂一些芥末在上面,再将寿司米饭扣在三文鱼上,由于寿司中部是空的,不会和芥末粘在一起,吃的时候更容易体会到海鲜与芥末的味道,之后两侧压成一个扁长型,再倒扣到右手上,左右侧捏两下,就完成了。
  尝试了一下,虽然不太灵活,但感觉还是蛮简单的,只是手艺高超的寿司店老板亲自为我们演示,几秒钟就可以捏出一个漂亮的寿司,的确是真功夫啊。正确的吃法这里也介绍一下,如果用手的话,要用大拇指和中指夹住寿司两端,食指按在上面。而如果用筷子夹,要横向将整个寿司一下夹起。寿司的正确吃法是一口吃完。另外,日本人吃寿司是不蘸芥末的,因为寿司里已经加入了芥末,只是蘸些酱油,体味寿司的原汁原味。
  政寿司的当家头牌“鲔鱼寿司”也不能错过哦,很新鲜的鲔鱼,味道果然爽口,只是看了眼价格,有点乍舌,竟然1200日元一只(100人民币了),吃日本料理一定不会长胖,否则会破产的。
  接下来,中村君像变戏法一样捏出漂亮的牡丹虾寿司,粉红色的金枪鱼腩寿司,金黄饱满、咸香适宜的鱼籽寿司,香浓甘美的海胆寿司,我们也像变戏法一样让它们快速消失在口中,各种海鲜寿司无论怎么吃都没有令人难受的鱼腥味,配上北海道产的香软大米,入口的感觉味美而多汁。据说寿司通里的每家寿司店在选料上都不马虎,每日清早从邻近的港口选进,不管是盖饭或寿司,都是选用每天一早进港直送到各店的新鲜海产,有的店家还因进货量大,而自己成立采购公司。
  小小寿司讲究还不少,包括师傅的刀法、醋饭的搭配,从工作台内中村师傅专注、一丝不苟的表情,和寿司放入口中产生的变化,便可知道即使只是小小的一块寿司,严谨的态度和技术也不曾缺少。据中村君讲,这家祖上的老店到他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了,他有8年寿司师傅的经历,其间还特地在东京一家名店工作了5年,政寿司在小樽就有3家店,今年计划在东京再开1家分店。此刻店里的客人多起来了,看样子都是老顾客,坐在寿司台边,边聊着天儿,边看着寿司师傅忙活,一个小小寿司一样能有很多精彩,只要你用心付出,看来干什么都是一个道理。
  
  Tips
  小樽的夏季和冬季都很漂亮,夏季短暂而绚烂,冬季的运河雪景则让人有如置身童话世界,是最佳旅行季节。小樽不大,距离札幌又近,可以从札幌出发,当天往返,交通上可乘坐JR千岁线、函馆线快车,从札幌新千岁机场车站到小樽只要1 小时多一点。除了选择一项手工课体验,在小樽,运河、大正硝子和北一硝子、音乐盒馆及寿司通街,都是必游景点,步行皆可方便到达各游览点。
其他文献
但凡方言,都是所谓的“外地人”  变成“本地人”的第一步,  是人与一块土地互相示好的方式。  在成都,总能听到摇扇的老成都人  骄傲又不厌其烦地把一些最浅白的  成都话教给新抵这座城市的人。  一开始,学习成都方言的人只是  觉得某句话的表达很有趣,  久了,发现自己开口就是专属成都  的词汇,便也开始骄傲  和不厌其烦地跟别人形容:  有一种舒服叫“巴适得板”,  有一种风流叫“攒劲”,  有
期刊
客家人是中原农耕文明中孕育出来的一个另类,在传统安土重迁的大环境之中,他们却像荒北的游牧民族一样以迁移为长,从东晋时的河洛地域背井南下,驻浙赣,移闽粤,甚至远涉重洋,千多年的迁徙之路,渐渐通向了今天“客满南天下”的局面。  土楼是了解客家文化最直接而张扬的介质,然而那些藏居在客家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琐碎,也很值得留意。这次自驾造访的主要是闽粤赣边境处的一些客家聚族区,路线选择上也尽量走的是乡县之间的
期刊
随着春节的临近,年味儿越来越浓。过年,其实过的就是阖家团圆,老少平安。  在中国人的眼里 ,春晚和吃年夜饭无疑是“年”的开始,亦是“年”的重中之重。然而相比而言,春晚你或许可以不看,但年夜饭是绝对不能不吃的。  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有人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也会为他留一个位子,一副碗筷,就算是形式上的,也要团聚,足见年夜饭在人们心目中的
期刊
宋教仁字遁初,号渔父,1882年生于湖南桃源,1913年死于上海。桃源这地方很美,李白在唐朝的时候曾去过那儿,并写下诗句:可怜渔父重来访,只见桃花不见人。李白像个预言家,宋渔父就是在又一次返乡之后被刺身亡的。    意气风发,着手组阁  那是1912年10月,秋高气爽,南下返乡的宋教仁心情像天气一样好。两个月前,由他主持的同盟会,刚刚联合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等其他四党,扩大改组为中国国民党。成立大
期刊
一年四季,夏天旅游人气最旺,人人避暑走如狂,飞机车船包裹着乌央乌央的人群,机場里交织着东西南北大挪移的热力。仔细想想,多数人的出游动机有些奇特,哪怕家里并不真的热,一到当季,知了声在窗外催,心里揣着一团暑气,总觉着得找个地方度假纳凉。  于是北人南下,明明天气更热,为的是索性一身极短装,晒得黑灿灿的,让夏天印记在肤色上。南人北上,温度未必更低,但高纬度的地理位置多少有些心理制冷的慰藉;东边的人赶西
期刊
不管你是否意识到手机的照相功能的强大之处,它确实已经替代了胶片时代的拍立得,成为即时摄影的专业摄影器材,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幅面普及,甚至延伸至非常重要的摄影领域:摄影师戴蒙·温特(Damon Winter)用苹果iPhone和Hipstamatic软件拍摄的战地摄影作品《驻阿富汗美军的日常生活》,在国际年度摄影比赛(POYi)摄影比赛中获得一般新闻类组图第三名。  因为具有即时拍摄即时分享、方便随身
期刊
布贩出身的平民奸雄  曹锟的强项就是他的厚道,从引车卖浆的草头百姓到顾盼自雄的玉帅吴佩孚,他全能笼络得住且指挥得动,颇有点古仁人之风。1927年初,已经失势的曹锟为避革命军北伐的势头,从河南匆匆逃回天津老家,彻底退出了政治舞台。搬进英租界之后,这位前大总统直接就与他当初的子民们混到了一起,每到夏日,四围的邻居们喜欢到曹家大院里来乘凉,拉洋车的、卖菜的、摞摊儿说相声的,都愿意和曹总统一起摇着蒲扇聊大
期刊
烈日当头带来炎炎酷感,想去海边清凉一夏的你,是否还在担心各种数码产品溺水而亡?不要再落伍了,防水已成为消费者购买数码产品的硬性条件之一。选一个自己钟情的产品,奔赴海边吧。    奥林巴斯潜水卡片机  奥林巴斯推出的具备三防功能的μ720SW堪称“男士专用的卡片机”经典之作。  这是奥林巴斯旗下第一款同时具有防水防尘防震功能的数码相机,这款相机不仅具有以往该系列相机的生活防水功能,还能进行3米水深范
期刊
中国游客最佳初级教本  推荐线路:歌诗达经典号7日日韩行    推荐人:Lekeey(男)  职业:销售  邮轮旅行经历:1次  现居住地:福州  登船港口:上海  行程:上海出发,至韩国釜山,日本福冈,再至鹿儿岛。  费用:一家三口一个内舱房共1.2万元左右。    采访Lekeey时,他正在忙着预订皇家加勒比海洋自主号地中海线路的船票,计划出行时间为本月,也就是孩子放暑假时。这是他们一家的第二
期刊
从狮泉河到班戈,这里曾经是人类的禁区,动物的天堂。似乎没有什么神力能阻挡住人类探寻未知世界的脚步。我们总是提及漂流长江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最后一次征服”,然而征服藏北呢?这里是极致的自驾线路。可可西里第一次被世人关注,得益于陆川导演的同名电影。这里只是整个藏北羌塘荒原的一个缩影。在这片占中国领土近1/10的大荒原上,一条生命的走廊贯穿其中。人们向往着神秘的未知之地,带着对神秘的无限好奇,走在这条被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