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拓展”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YJL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最直接、最现实的途径。阅读教学的拓展方式众多,其中有课外的也有课内的拓展。课外的拓展都是为课内的阅读教学服务的,是课内的延伸。我以语文大阅读教学为理论依据,在阅读的“拓展”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课前多搜集,感知课文
  感知是认识的第一步,丰富的感性认识是深化我们对客观事物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一。对同一主题领域素材宽泛的阅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他们“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理解”。
  在教学《早》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们对鲁迅先生的爱戴,更好地体会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伟大品格,就有必要让学生更贴近人物,对人物的生平有一定的认识。我在教学这一课前,让学生们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图片、故事、生平、名言等)。当这些资料汇到一处时,这些多个角度的不同信息,让学生们更完整地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伟大人物的形象。在这些丰富的感知认识之后,在学生心里留下的是对人物的充满个性化的理解,留下的是更想走进人物的兴趣冲动。以上是人物信息的搜集,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海伦·凯勒》等课文都适合这样的搜集。做人物信息搜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学生觉着:“英雄人物也是人,不是神!”课前搜集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更接近事件、人物,由此走进课堂,学生就轻松了。这也许就是心理学上认为的“心理近区”。
  二、课内来整合,理解课文
  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得意义,而意义的获得有赖于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或社会情景中,有助于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如在教学《二泉映月》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阿炳这个人物多方面的性格特点,我在原有课文提供的信息基础上,呈现了另一个信息。学生在阅读两篇同个主题的材料时,就自觉不自觉地进行了对比、整合,信息之间互相渗透、相互补充,顺当地归结出阿炳这个人物丰满的性格特点。
  以课内材料为主,课外材料为辅。课内课外互相渗透,互相借鉴,不同角度的几个信息在结合教学中形成合力。这样的教学效果非常好。这样呈现信息,锻炼了学生阅读多种信息、处理多种信息的能力。
  三、课后要延伸,内外兼修
  “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
  如孙友田的《月光启蒙》中的妈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一个很完美的形象。学完课文了,学生们都津津有味地谈论着母亲的勤劳、聪明。我说:“你们想知道老年妈妈的样子吗?”学生们对此兴趣很浓。我用多媒体出示了:“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学生读完后,无不被这沉重的母爱所感动。把学生从课内带到课外,这一点我做到了。课外的世界更精彩,教《林冲棒打洪教头》,便把学生带向《水浒传》;教《三打白骨精》,便把学生带向《西游记》;教《海伦·凯勒》,便带学生走进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学生通过搜集并阅读欣赏散文、诗歌、随笔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如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学习后的《冰心散文鉴赏》就属于欣赏式拓展阅读。五年级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冰心的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感受到冰心的文笔之独特,笔下的意蕴之美。后续的拓展阅读可以开展《冰心散文欣赏》的主题学习,主要了解冰心散文的特点和进一步感受冰心散文的内在美和外在美。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就应该这样把学生带向古代文化,带向现代文化,带向中华文化,带向世界文化。
  四、语文活动——语文阅读教学的再延伸
  在课堂中,开放的活动渗透于教学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仅仅课堂上的活动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我们要把这有生命力的开放形式延伸到课堂以外更广阔的教育领域。学生通过朗诵、讲故事、演课本剧、编语文小报、调查采访、写调查报告、我是一个小记者等课外语文活动,多参加实践活动。课堂向课后延伸,既把问题带出课外、带向生活、家庭、社会,又学校向家庭开放,以便家校合一,齐抓共管,学校向社会开放,充分利用社会的人力、物力资源。如在教完《莫高窟》这篇课文时,我设置了问题:“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名胜古迹?”带领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提炼学习资源,学生通过现场观察、实地考察、走访群众、翻阅图书、上网浏览等手段,全方位感受“家乡的名胜古迹”,获得第一手资料。这样不仅拓展了语文学习资源,而且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和样式,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拓展实践,是尝试着通过教给学生“一棵树”的方法,从而将他们引向充满吸引力和诱惑力的茂密森林,努力成为课程的建设者、教材的建设者,不断拓展文本,创造教材,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丰富、生活的多彩,激起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其他文献
纵观当前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领悟不够深刻,对课程改革要求掌握不够全面,在组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制约了教学成效的提升。高中语文教师
摘 要: 职业中专的学生,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必要的。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且是推进当前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加强口语训练并置于教育的首位是学生上岗就业的前提,也为建立良好的社会交际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 职专生 语文教学 口语训练    口头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人只要在社会上生存一天,就离不开口语的运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彼此同人之
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新老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我
目前的语文教师存在诸多问题,要上好语文课,就要让学生与课文作者对话,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与课文作者对话,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剖析.
分子成像通过分子对比剂靶向特异性受体获取肿瘤的功能信息,并结合其解剖信息进行定位及定性诊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许多上皮组织源性肿瘤上高表达,是一种重要的肿瘤
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眼界、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完成。语文教学所具有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的实
尿道下裂是一种较为常见小儿泌尿系疾病,可引起患儿排尿功能异常和阴茎发育不良。目前手术治疗仍是唯一根治的方法,但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较多,主要包括尿道狭窄和尿瘘等。尿流率是一种无创的、简便的实验室评估指标,对尿道下裂手术前后的尿道状态可以起到评估作用,但是尿流率检查在尿道下裂手术前后的应用仍存在争议。现就近年来关于尿道下裂及其手术治疗前后的尿流率的应用和评估作用做一综述,主要分析尿流率检查在尿道下裂不
新课标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其课堂教学尤其应重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  对学生进行美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正确认识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积极探索方法途径,
摘 要: 本文从净化目标,立足语文本质;优化教学环节,着眼学生发展;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效率三个方面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舍”与“得”,以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舍得” 有效性    新课改大力提倡有效教学,然语文课堂教学“少慢差费”现象普遍存在,“花时多,收益少”越来越值得所有语文教师的深思。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师只知盲目地往课堂这锅菜中加料却不知
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工具.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应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