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插上创新的翅膀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hipen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一句饱含对历史深沉的审视,对现实冷静的洞察,对未来辩证的思索的至理名言。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育。所以有人说,创新就是教育的终极存在的价值所在,就是教育的真谛所在,要义所在。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做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应如何把创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呢?我在教学中感悟到了以下几点策略:
  一、营造自由与安全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一个自由、安全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最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采取民主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气候和土壤。这里特别要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关系中,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创造欲望和行为才能得到激发。
  二、提供主动探究与独立学习的时空
  目前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教师“一言堂”、“满堂问”、“满堂灌”的现象,这种课堂表面看来热闹非凡,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与教学,只是少数学生能够呼应教师的教学。这种教学状况是绝对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因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学生自己不断地探究、体验而形成的。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最大限度地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独立学习中逐渐地形成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启发学生自己根据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或把一个梯形剪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计算梯形面积的方法。学生用了10分钟左右的时间,或小组讨论、或独立思考,得出了以下三种情况:(1)倍积变形;(2)等积变形;(3)分割已知图形。
  孩子们经过动手拼剪图形后,得到了有益的启发,很快便自主地总结出了计算梯形面积的多种方法。这时,老师把学生的拼剪结果展示在黑板上,给孩子的就不只是知识的总结和传递,更是孩子智慧的闪光、创新的萌芽。
  三、创设创新性的问题情境
  创新源于问题解决,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氛围,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感染学生,利用有趣的习题和生动的教法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促进创造思维的发挥。通过创设情境,引发了学生认知的不平衡,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求欲望。
  四、进行多方位与多角度的思维训练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活动中的思维方式,但它又不是某一具体的思维方式,它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体。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创造性思维等同于发散思维或者是别的什么思维。创新的过程中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聚合思维;既需要直觉思维,也需要分析思维;既需要逆向思维,也需要正向思维。任何一种创新都不是单一思维方式所能达到的。因此,在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训练学生的思维。除了让学生知道“怎样做”之外,还要注意让学生思考“还能够怎样做”,也就是说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特别是在解答应用题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而找出不同的解题方法。
  五、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学习小组可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首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你想把圆割拼成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怎样割拼?拼成后的图形与圆有怎样的联系?”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割拼的方法,并根据拼成的图形,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在交流时学生各自把成果展示给同伴。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巨大创造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善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为他们营造创新氛围,引导他们多角度看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养成求异和创新的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跨世纪人才。
其他文献
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新理念的普及,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地变革着。随之而涌现出的许多体现改革成果的“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就这些课而言,无论从教材的钻研、教案的设计、教法的选择还是教学氛围的营造等都比较考究,力争为学生、更多地为听课者奉献一顿丰盛的“教学大餐”。而伴随着下课的铃声,教师恰到好处地说着“谢谢大家”,成为一些人心目中课堂教学的“最
期刊
自信是学习的动力,方法是学习的风帆。刚入初中的学生,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懂得学习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教育。这是培养七年级学生自信心的一堂动员课。下面是教学实录: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我是初中阶段的语文老师。从今天起,我们将要在一起生活学习三年,希望在这三年里,我能在你们的生活、学习及身心健康发展上,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使同学们在这三年里,能够愉快的生活、开心的学习、快乐的成长。  这三年
期刊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期刊
一、迁移的概念  语言迁移通常指的是母语迁移现象。[H. Ellis(1965)]把迁移定义为“对任务A的学习会影响任务B的学习的一种假设。母语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当母语和目标语存在语言共性时,母语就会对目标语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即正迁移;而当母语和目标语存在差异时,母语就会对目标语的学习产生阻碍作用,即负迁移。小学阶段形成了一定的母语思维习惯和语言知识系统,总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的语音、词汇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起来。为了有效防治环境污染,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为了保护环境而制定的一部重要法律。近两年来,贵州省提出了在教学中有效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学思想,这使得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有了制度保障。  根据教育局的有关会议和文件的规定,笔者在从事初中语文和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在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管理中,对
期刊
一、误区:违背“以人为本”  在传统教育的体制下,我们注重知识的传承,把精力和注意力几乎都投向了知识学习和考试成绩上去。考试分数成了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于是教者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教师与学生成了知识的传播机器与产品,成了知识的奴隶。知识成了主宰。及至近年的“学会学习”也仅仅是强调要主动去获取知识,改善教学方式,仍是以知识为中心。课堂教学似乎忘却了人学习知识的意义与目的,忘却学习知识对人生的
期刊
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夸张手法的特点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能从以下三方面激发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能把握英语教学的特性  英语教学的特性表明,凡是对教学内容的表达比较强烈,对比明显,不断变化,带有新颖和刺激的艺术
期刊
口语交际,师当先卒!—口语交际是双方的、多方的活动,口语交际是为了表达自我的见解和交际的目的。只有运用“纯、明、启”的交际用语别人才能听得舒服,这样的交际才有效果。才能让别人容易接受你,理解你的观点,最终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  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而言,一切都还是不那么明朗的世界,口语交际是他们认知世界万象的始发站,老师就是站长,要想让这列“小火车”顺利到达语文的大站,站长必须做好示范,学生才有目标
期刊
近几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差,而数学学科的表现尤为明显,因此要提高农村中学的数学教育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下面就自己在工作中的实践和认识提出几点关于农村中学数学教育的思考。  一、激发兴趣并强调责任  兴趣与责任是每一个人学习的最大内驱力。所以我们要设法让学生对数学有兴趣,这并不是简单的讲几个数学故事,或举几个和生活有关的东西就能做到的,而是要学生真正的弄懂
期刊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对这些突然其来的情况,如果我们处理得当,则会生成精彩的课堂;反之,则可能导致失败。而处理得好,就有赖于教师的教育机智。即教师能运用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面对“意外”,用敏锐的观察力去分析判断,用灵活的思维敏捷地做出反应,将“意外”变成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翅膀。  如何发挥教育机智呢?下面笔者就借助于教学案例来探讨一下下。  一位老师上《巩乃斯的马》一课,设计了这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