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若说旋律是音乐的血肉,则节奏就是音乐的骨架。节奏感的把握是音乐学习的重点,因而节奏感的培养也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任务。但对于中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因其音乐基础比较薄弱,且音乐学习和哼唱较为随性,所以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并不良好。因此,教师有必要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有效培养其音乐节奏感,提升音乐学习效率和质量。基于此,本文将简单谈谈小学中低年级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策略,期望能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关键词:小学音乐;中低年级;节奏感;培养策略
引言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不仅是小学中低年级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关键元素。小学音乐是小学阶段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授学生乐理知识,提升其音乐鉴赏力的重要途径。中低年级的学生在接触音乐学科之前,并未接受过专门的音乐训练,因而在唱歌时可能会出现节奏不齐、停顿换气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音乐的美感。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采取措施优化解决,逐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其音乐艺术感。
一、音乐中的节奏感
音乐,准确的说是一种有一定节奏组织且通过时间而展开的艺术。而音乐节奏,则就是将音乐中的各种音响、音调等要素在时间上加以组织而形成的。音乐中的节奏感,是一种基本的音乐才能,它不仅有生理基础,且还有心理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表情丰富的音乐更能感动人,引起观众的共鸣。因节奏是对音乐各个要素的组织,所以它和其他音乐要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精髓,是组织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甚至可以说,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由此可见,节奏感的培养对于音乐学习的重要性。
二、小学中低年级学生音乐节奏感培养的重要性
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经说过:“儿童的音乐教育应当先从节奏教学开始。”从这里可看出,节奏感的培养对于儿童学习音乐是多么的重要和不能缺少。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因才开始接触音乐,对音乐了解不深,所以音乐节奏感相比较弱。此时,如果忽略节奏感的培养,直接向学生灌输乐理知识,引导学生哼唱音乐,则很容易使学生陷入音乐学习的误区中去,影响其学习效果。因为节奏感的培养,能使学生轻松把握一首音乐的独有节奏,在哼唱时合理的停顿和换气,以达到最好的音乐呈现效果。因此,在小学中低年级音乐教育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并结合这一阶段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有方法的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提升其音乐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小学中低年级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一切自发开始的学习活动都离不开兴趣。特别是对于中低年级自控力不足且活泼好动的学生而言,若不能激发他们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则很难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在小学中低年级音乐教育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则必须先让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把握音乐的节奏感,提高音乐鉴赏力。针对中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其音乐学习兴趣:第一,借助游戏。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为喜爱的活动形式,也是最能有效调动其参与积极性的。在实际音乐教学中,因中低年级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理论认知欠缺,所以此时直接讲解节奏感的理论知识,学生很难理解,且还容易使其产生反感情绪。因而教师可借助简单游戏,将音乐节奏感融入游戏之中,引导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亲身体会这种节奏感,进而把握其含义。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吸引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又能让学生对音乐节奏感有初步的认识,有助于后续教学的展开。第二,联系生活实施教学。生活是天然的、丰富的节奏载体。一般来说,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动物叫声、汽车的声音及自然界各种声音都非常感兴趣且辨别、模仿力都很强。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联系生活中这些声音去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他们的节奏感,由浅入深,逐步提升其音乐欣赏能力。
(二)借助儿歌、童谣等语言培养
汉语有四种不同声调,因而它本身具有非常鲜明的节奏感。而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喜爱听的儿歌、童谣也有明显的节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如爱模仿,从诵读训练入手,引导学生按照儿歌、童谣的断句进行有节奏的朗读,逐步把握诵读节奏,以此培养其节奏感。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将节奏感带入日常说话之中,也会细心聆听和发现生活中其他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而这对于培养学生乐感,提升其审美情趣是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和意义的。
(三)借助体态动作培养
体态动作是小学音乐教学最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节奏感的突出方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尤其是当教授对象是中低年级学生时,借助体态动作,引导学生利用肢体律动去感受音乐作品,体会音乐节奏,对于学生乐感和节奏感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游戏和舞蹈两种方式借助体态动作去培养学生节奏感。其一,游戏的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引进一些动作幅度大,且能充分调动学生身体各个器官的游戏,如拍桌等方式,组织学生跟随音乐有节奏的拍打,在拍打中领会音乐节奏,进而提高自身音乐节奏感。其二,舞蹈的方式。有一些歌曲既有吟唱的表达方式,也有利用舞蹈呈现的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可借助音乐配套的舞蹈,组织学生学习舞蹈动作,在跟随音乐节拍舞动的同时,体会音乐节奏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其音乐节奏感。
(四)加强音乐听力节奏训练
音乐听力训练同样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种方式加强小学生的音乐听力训练,以此增强其音乐节奏感。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多种不同的声音,让学生静心聆听,在聆听中感悟节奏之美。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的重要性愈见突出。同时传统以乐理知识和歌曲教唱为核心的教学目标也已不再适合于当下的音乐教学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综合任务,特别是对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节奏感培养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教师要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适当的策略,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华.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學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J].教育(文摘版):00143-00143.
关键词:小学音乐;中低年级;节奏感;培养策略
引言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不仅是小学中低年级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关键元素。小学音乐是小学阶段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授学生乐理知识,提升其音乐鉴赏力的重要途径。中低年级的学生在接触音乐学科之前,并未接受过专门的音乐训练,因而在唱歌时可能会出现节奏不齐、停顿换气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音乐的美感。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采取措施优化解决,逐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其音乐艺术感。
一、音乐中的节奏感
音乐,准确的说是一种有一定节奏组织且通过时间而展开的艺术。而音乐节奏,则就是将音乐中的各种音响、音调等要素在时间上加以组织而形成的。音乐中的节奏感,是一种基本的音乐才能,它不仅有生理基础,且还有心理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表情丰富的音乐更能感动人,引起观众的共鸣。因节奏是对音乐各个要素的组织,所以它和其他音乐要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精髓,是组织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甚至可以说,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由此可见,节奏感的培养对于音乐学习的重要性。
二、小学中低年级学生音乐节奏感培养的重要性
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经说过:“儿童的音乐教育应当先从节奏教学开始。”从这里可看出,节奏感的培养对于儿童学习音乐是多么的重要和不能缺少。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因才开始接触音乐,对音乐了解不深,所以音乐节奏感相比较弱。此时,如果忽略节奏感的培养,直接向学生灌输乐理知识,引导学生哼唱音乐,则很容易使学生陷入音乐学习的误区中去,影响其学习效果。因为节奏感的培养,能使学生轻松把握一首音乐的独有节奏,在哼唱时合理的停顿和换气,以达到最好的音乐呈现效果。因此,在小学中低年级音乐教育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并结合这一阶段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有方法的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提升其音乐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小学中低年级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一切自发开始的学习活动都离不开兴趣。特别是对于中低年级自控力不足且活泼好动的学生而言,若不能激发他们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则很难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在小学中低年级音乐教育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则必须先让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把握音乐的节奏感,提高音乐鉴赏力。针对中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其音乐学习兴趣:第一,借助游戏。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为喜爱的活动形式,也是最能有效调动其参与积极性的。在实际音乐教学中,因中低年级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理论认知欠缺,所以此时直接讲解节奏感的理论知识,学生很难理解,且还容易使其产生反感情绪。因而教师可借助简单游戏,将音乐节奏感融入游戏之中,引导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亲身体会这种节奏感,进而把握其含义。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吸引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又能让学生对音乐节奏感有初步的认识,有助于后续教学的展开。第二,联系生活实施教学。生活是天然的、丰富的节奏载体。一般来说,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动物叫声、汽车的声音及自然界各种声音都非常感兴趣且辨别、模仿力都很强。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联系生活中这些声音去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他们的节奏感,由浅入深,逐步提升其音乐欣赏能力。
(二)借助儿歌、童谣等语言培养
汉语有四种不同声调,因而它本身具有非常鲜明的节奏感。而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喜爱听的儿歌、童谣也有明显的节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如爱模仿,从诵读训练入手,引导学生按照儿歌、童谣的断句进行有节奏的朗读,逐步把握诵读节奏,以此培养其节奏感。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将节奏感带入日常说话之中,也会细心聆听和发现生活中其他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而这对于培养学生乐感,提升其审美情趣是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和意义的。
(三)借助体态动作培养
体态动作是小学音乐教学最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节奏感的突出方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尤其是当教授对象是中低年级学生时,借助体态动作,引导学生利用肢体律动去感受音乐作品,体会音乐节奏,对于学生乐感和节奏感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游戏和舞蹈两种方式借助体态动作去培养学生节奏感。其一,游戏的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引进一些动作幅度大,且能充分调动学生身体各个器官的游戏,如拍桌等方式,组织学生跟随音乐有节奏的拍打,在拍打中领会音乐节奏,进而提高自身音乐节奏感。其二,舞蹈的方式。有一些歌曲既有吟唱的表达方式,也有利用舞蹈呈现的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可借助音乐配套的舞蹈,组织学生学习舞蹈动作,在跟随音乐节拍舞动的同时,体会音乐节奏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其音乐节奏感。
(四)加强音乐听力节奏训练
音乐听力训练同样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种方式加强小学生的音乐听力训练,以此增强其音乐节奏感。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多种不同的声音,让学生静心聆听,在聆听中感悟节奏之美。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的重要性愈见突出。同时传统以乐理知识和歌曲教唱为核心的教学目标也已不再适合于当下的音乐教学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综合任务,特别是对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节奏感培养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教师要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适当的策略,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华.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學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J].教育(文摘版):00143-0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