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上好思想品德公开课的策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m6839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教科版七年级上册《悦纳自我 发展自我》的公开课实践,阐述如何上好一节意犹未尽的公开课。首先,设计精彩的导入;其次,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再次,大胆处理教材;最后,重视课堂结尾。
  [关键词]公开课 兴趣 思路 教材 结尾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077
  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都会面对各类的公开课,任凭事先如何周密设计,我们总会在课堂上碰到各种突如其来的问题。因此,每个教师都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巧妙处理课堂上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上好一节公开课?在此,笔者结合一节教科版七年级上册《悦纳自我 发展自我》的公开课来提出一些建议。
  一、设计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为此,笔者经常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等方法导入新课。在新授教科版七年级上册《悦纳自我 发展自我》时,为了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设计了以下活动。
  上课时笔者捧着一个盒子走进教室,很多学生非常好奇这个盒子里到底装着什么。此时笔者向全班宣布:盒子里放着老师最喜欢的学生的相片。然后请几个学生上前来查看,最后笔者公布答案:“盒子里是一面镜子,每个同学打开盒子都会看见自己。其实老师喜欢班上的每一位同学,你们喜不喜欢你们自己呢?”这样通过活动来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新颖
  为了让整个课堂的教学思路清晰,在本节公开课中,笔者虚拟了一位学生的同龄人——小美,围绕小美的初中生活以及她的所见所闻,分别以“心理辅导”“同龄密语”“社会百态”“新闻播报”四个场景呈现。
  在场景一“心理辅导”中,展示小美的内心活动:我成绩不好,在这高手如云的学校里总感觉不到自信、快乐……通过和心理老师的谈心,小美明白了: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人都存在着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这样通过展示同龄人身上普遍存在的现象,由此及彼,既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过程,又让学生认识到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存在着缺点与不足,要全面认识自己,改进和发展自己,悦纳自己的普通。
  在场景二“同龄密语”中,展示同龄人小美性格方面的材料:性格多变,在家里少言寡语,在学校活泼开朗,看到感人的故事会稀里哗啦地掉眼泪……让学生通过感受同龄人的性格特点,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等,明白这些都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现,并且通过一些良好的方法来培养自己积极健康的性格,学会悦纳自己的性格。
  在场景三“社会百态”中,教师选取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资源,描述一位外表漂亮的姑娘在公交车上不让座的行为和赣州“最美浮桥歌手”刘海的助人事迹。通过两个故事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美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
  在场景四“新闻播报”中,以小美的视角看待目前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性别歧视的现象,以及通过“超市购物”这个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打破男生、女生原有的相互认知模式,让学生明白男性、女性各有价值,各有千秋,要学会悦纳自己的性别。
  三、立足教材,大胆处理教材,优化课堂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这意味着,一方面,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实践者,另一方面,教师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为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四个场景的故事顺序设置与教材顺序不一样,先是从小美自身关于学习和性格方面的视角来学会悦纳自我,然后由己及人,走进社会了解社会百态,来感受悦纳自我以及悦纳社会的美。
  在大胆处理教材的同时,课堂也要精雕细琢,让语言更优美,板书更漂亮,衔接过渡更自然。一节好课,每个知识点之间必定是有内在联系的,利用这种联系去实现教学环节过渡,会给听课者自然、流畅的感受。
  四、重视课堂结尾,旨在画龙点睛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留有余韵的结尾也十分重要。因此,在《悦纳自我 发展自我》的课堂结尾中,笔者把板书设计成一个简单的笑脸,巧妙地将本课的四个关键词:普通、性格、外貌、性别以蝴蝶结的方式呈现出来,既简洁明了,也让人过目难忘。这样的板书设计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独一无二的我,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学会悦纳自我,发展自我。这样,既紧扣当堂课的教学中心,对教学内容起到系统概括、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又能拓宽延伸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实,完美无缺的课几乎是没有的,但是我们每个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都在努力上着不让自己留下遗憾的课。在教学过程中反思、成长,让自己的课堂越来越好,这是我们每个教师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在《愚公移山》一文的教学中,对于愚公是愚蠢还是有智慧的讨论是不可回避的话题。一次旁听一节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思维活跃、思想新锐的学生虽知愚公精神值得学习,但还是几乎一致认为愚公的行为实在不可取。理由有三:1.困难太大,投入和收益不相称,不如搬家或修路;2.移山到别处,妨碍了别人的路;3.破坏环境和生态。对此,教师往往会参照这样几种意见来解读愚公:1.愚公既有雄心大志,又有实施措施,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之中,有很多的学生都有一种畏难情绪,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在课后的训练中也总是逃避。针对这些现象,笔者认为唯有构建高效课堂才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和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下面笔者就具体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在教学中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一、 以学定教制定教案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教学中非常关键的参与者。而任何高效的课堂建设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唯有学生发展
高中历史课堂从一些惯用的教学模式看,一般都是教师引领的多,学生探究的少;教师下结论的多,学生下结论的少;理论讲得多,学生实践少。这样的教学模式从一定角度上说是节约了教学的时间,能获取一定的短期效应,但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利。殊不知新课程要求历史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应当是教师引领与学生自主和谐的配合。笔者对给力历史课堂构建做出如下几点思考和实践,促进了学生发展。  一、
初中生作文难教。一是无话可说,无文可写;二是学生对教师的指导似懂非懂,实际作文时无法下笔;三是教师的评语没能达到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目的。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形成了这样一些思考。  一、 激发兴趣,开启“米”仓,让学生有话可说——想写  让学生有话可说,先得消除其惧怕心理。写作是极平常的事,这是要给学生树立的观念。正如叶圣陶所说:“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是
[摘 要]历史教学设计是一个纽带,这头牵着学生的“学”,那头牵着教师的“教”,既考验教师的理论功底,又锤炼教师的实践智慧。本文将阐述如何借助历史教学设计,撬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学生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  [关键词]历史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原则 历史教学环节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108  历史教学设
《荷塘月色》是现代散文名篇,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美文。不论是写景营造环境的静、雅、美,描写手段的多样,修辞手法的新奇,抑或是情感抒发的委婉深挚,这篇文章都具有很高的学习鉴赏价值。在多次授课的过程中,《荷塘月色》给笔者愈加强烈的感受在于其“一动一静,化而为工;写景写情,趋于造境”。抓住动静,不论是造句、炼字,还是情景之变化也便条分缕析,一眼分明了。  一、一动一静,化而为工  动与静的关系一般有
有些英语教师认为书面表达在中考中分值不大,只有15分,没必要深入研究这方面的教学。但我认为注重书面表达教学很有必要,而且必须深入研究。因为英语书面表达教学是英语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我结合学生的实际及人教版新目标初中阶段教材某些单元的教学实例对书面表达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一、巧设情景,激发学生开口表达的欲望是教好书面表达的前提条件  
[摘 要]把课本以外的历史材料引入课堂是落实新课改理念的体现。在历史课堂中适当引入历史材料,既能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升历史课堂的品位。  [关键词]引用 历史材料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104  2011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明确提出:“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小小说以其短小的篇幅,迅速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受到了读者的青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的重视:通过指导学生鉴赏小小说,活跃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学生观察社会、解读社会的能力,多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小小说的创作,主要突出一个“变”字,在小篇幅里制造大变化和大反差,营造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但作为一个初中生,社会阅历尚浅,对事件的认识也欠深刻,如何在作文中
[摘 要]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构建知识,使其知识水平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情境氛围 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