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的外科治疗及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web9737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的外科治疗效果,并对所收集病例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本文所涉及到的18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4例患者拒绝手术,自行出院。结果:2例腓肠肌病灶手术见包块界限清楚,包膜完整;另16例做关节栓解术和骨化组织切除术。出院时关节活动基本恢复10例,明显好转6例。8例术后信访2~6年无复发,其余病饲失访结论:创伤性骨化性肌炎手术治疗疗效较好,为临床上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骨化性肌炎;外科治疗;手术;疗效W
  
  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是一种以纤维性、软骨或骨性化生为特征的局部反应性病变。常发于靠近骨或骨膜的软组织,骨骼肌并不受累也无炎症改变,故又有很多别称,如骨外局限性非肿瘤性骨软骨形成、肌性骨病、骨化性血肿、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等,近年多称局限性异位骨化。由于病因不同可分为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与进行性骨化性肌炎。此症由外伤引起。最常受累的是在骨表面有较广泛附着点的肌肉,如肱前肌、股四头肌及股内收肌等。骨膜在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1-4]。青年运动员容易发病,肘部与膝部为好发部位。可因手法不当而引起。
  临床上将骨组织以外地方发生骨化称异骨化。把继发于创伤,或并发手术的异位骨化叫创伤性或局限性骨化性肌炎,以区别于代谢或遗传因素引起全身性骨化性肌炎。本文拟通过实地考察研究的方法,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和未接受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评比,分析,以期能为能为该类疾病的临床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收治的病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11~53岁,平均3l.5岁。病程3个月~21年,有16例的病程不超过1年。
  1.2病变部位和诱因
  病变位于肘关节及其周围18例,膝关节及其周围2例,腓肠肌l例。诱因:肘部外伤,脱位和(或)有骨折史16例;无诱因出现肘部红肿痛功能障碍2例;高热时出现一侧膝和肘关节肿瘤, 之后但遗留肘关节僵硬2例,另2例无诱因发现腓肠肌无痛性包块。
  1.3临床表现
  2例病变位于腓肠肌者无症状,系偶然发现局部的无瘸性包块,逐渐增大达4cm×5cm,质硬,可活动。另20例均表现为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活动度仅0~90。,多强直于功能位。关节周围可触及骨性肿块组织。局部有压痛10例,关节活动时有骨擦感2例,关节上下方发生废用性肌萎缩8例。x线均表现为局部软组织中有不规则骨化影,4例有关节间隙狭窄。
  2 诊断与治疗
  4例拒绝手术自动出院,18例打手术治疗。其中2例腓肠肌病灶手术见包块界限清楚,包膜完整;另16例做关节栓解术和骨化组织切除术。术中见关节间隙和(或)附近右骨样组织块,最大者达4cm×5cm。做关节松解术和骨化组织切除术后,被动运动关节时其活动度正常,无阻力厦摩擦感。切除的组织病理报告为骨组织, 其中纤维组织和成骨细胞明显增生,井有新骨形成,符合骨化性肌炎改变。出院时关节活动基本恢复10例, 明显好转6例。8例术后信访2~6年无复发,其余病饲失访。
  3讨论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常与严重创伤有关。 肘关节周围是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的好发部位之一,这种异位性骨化,其确切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常与肘部创伤有关。肘关节损伤发生骨化性肌炎约3%,85%骨化性肌炎的病人来自肘关节脱位。肘关节骨折合并脱位者发病率更高,尤以桡骨小头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发生率为最高。由于肘部肌肉常常也受到损伤,骨折脱位可使骨膜掀起、撕裂。肌肉内血肿有可能包含碎裂骨膜或骨片,其释出骨母细胞。也可能在血肿机化过程中纤维母细胞演变成骨母细胞,形成异位骨化。但有人认为,由于骨质创伤,促使其周围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转移到肌肉等损伤软组织中,软组织内血管周围的间叶细胞在骨成形蛋白的刺激下演变成骨母细胞、骨细胞,造成异位骨化。在肘关节损伤后康复期或烧伤后瘢痕挛缩期,进行强制被动活动和按摩,或利用悬吊重力牵拉以增加肘关节伸屈度;脊髓损伤合并四肢瘫痪及脑外伤昏迷病人昏迷期,给病人做被动活动或因不自主抽搐痉挛,也可以引起肘关节创伤而发病。然而有些骨化性肌炎局部外伤并不明确,或者十分轻微,因而局部肿块可带来鉴别诊断问题。
  病理检查发现,包块与周围软组织或肌肉分界很清楚。切面呈白色、光泽,中央为软组织,外围骨组织。成熟的骨化性肌炎包块可分为三层:外层,大量矿物质沉积形成外壳,最后成为致密板样骨,镜下可以看到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进行骨的改建;中层,有大量的骨样组织和丰富的成骨细胞,其中有许多纤细的骨松质;内层的核心是能被x线穿透的软组织。这些软组织早期增生活跃,有未分化的间叶细胞。这些梭形细胞染色质丰富,有多形性细胞核,有时可见到有丝分裂,但是细胞形态正常。单凭这些表现,有可能误诊为骨肉瘤。成熟后,内层增生活跃软组织被脂肪组织代替。对于无明显外伤史的骨化性肌炎称为假恶性骨化性纤维瘤。因为从这种良性病损的病理学观察,可见到其中央区增生活跃现象,易与骨肉瘤或皮质旁骨肉瘤混淆,有误做截肢处理的报道。因此须全面认识其特征,不要做针吸活检,应取整个包块检查,应防误诊。
  X线早期无特殊,3~4周后关节周围发现云雾状的骨化团,晚期骨化范围缩小,密度增高,界限清楚。ct及mri检查对早期病例可显示异常。核素锝扫描在伤后1周可发现浓集,该项检查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对男性青少年,若有肘关节外伤史,伤后肿胀明显或反复行手法复位,或关节强力被动活动后出现疼痛、肿胀,常伴有低热,x线片见关节周围有云雾状阴影,数月后骨化,关节功能受限,应考虑本病。
  需鉴别的有: 1.异位骨化 异位骨化往往是局限性的,在离开骨骼和骨膜很远的组织内,凡可以形成病理性钙化的结缔组织,就可以出现异位骨化。 2.进行性骨化性肌炎 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在纤维组织内有反复的发炎,每次发炎后在肌腱和肌肉纤维间隔内发生骨化。所有横纹肌均可被波及。异位骨化和进行性骨化性肌炎并非由直接损伤引起,亦非人力所能控制。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主要依靠手术治疗,而且治疗方法单一,应以预防为主,包括关节脱位的早期复位,避免强力活动治疗。一旦形成骨化,应等待其成熟之后才能手术切除,过早切除会导致复发。用放疗及某些药物如吲哚美辛等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本病应待其成熟后才行手术切除,预后较好。过早切除会导致复发。
  预防肘关节损伤后骨化性肌炎要注意[5-7]:①肘部骨折脱位尽早治疗,应不迟于伤后24h;②复位必须在良好麻醉下进行,反复多次手法复位,加重损伤,增加发病机会;③康复期严禁被动活动粗暴按摩;④对肘关节骨折脱位并延迟处理,或反复手法操作有可能发生骨化性肌炎者,可应用放射治疗。尤其切除骨化块后为预防术后复发更可应用。术后3~4天后进行,总量20gy(2000rad),分10次。放射治疗抑制间叶细胞演变能力,但放射治疗可促使骨骺早闭,因此骨骺未闭者禁用。某些药物,如四磷酸盐、消炎痛等也有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1]亓立祥, 赵化祥, 张明明. 活血化瘀法治疗创伤性骨化性肌炎30例. 中国中医急症, 2010(4):680-681.
  [2]李百川, 张明, 徐友高, et al.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的外科治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 16(18):1437-1439.
  [3]秦绍春, 郑维好, 高延明. 非创伤性骨化性肌炎误诊为骨旁骨肉瘤1例分析.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22):4384-4385.
  [4]石强, 王岩, 陈朝晖, et al. 双大腿创伤性骨化性肌炎1例.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05, 20(2):122-122.
  [5]张思胜, 聂存平, 等. 综合疗法治疗各型肘关节创伤性骨化性肌炎. 中国临床康复, 2002, 6(6):874-874.
  [6]徐孝钦, 李世英, 等.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的手术治疗总结.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2, 23(3):280-280.
  [7]程相文, 李日光.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23例临床分析. 海南医学, 2001, 12(5):22-2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三七跌打止痛胶囊在治疗骨折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骨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7例口服三七跌打止痛胶囊,对照组47例口服伤科接骨片,1个月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骨折方面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83%,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七跌打止痛胶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用于骨折的中成药,能快速促进骨折愈合,无任何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关键词】 三七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薄型安普贴 (通用名:安普贴薄膜)外贴治疗PICC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机械性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使用薄型安普贴外贴治疗PICC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部位,使用安普贴薄膜时不附加其他外用药;对照组30例,用50%硫酸镁的湿敷PICC引起机械性静脉炎的部位。结果:实验组治疗静脉炎的有效率为93.3%,平均治愈时间为3.4±1.06天;对照组治疗静脉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与异氟醚对全身麻醉术后苏醒的效果。方法:120例ASAⅠ-Ⅱ级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5例,分别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与异氟醚进行全麻。结果:观察组呼吸恢复、呼之睁眼、拔管及语言应答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躁动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躁动程度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ASAⅠ-Ⅱ级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PICC置管后早期使用湿热敷加喜辽妥外涂预防静脉炎的方法和可行性 方法 将18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置管后24小时后即采用湿热敷加喜辽妥外涂,每天3-4次,每次20分钟,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护理,观察15天内发生静脉炎的百分率 结果 观察组发生静脉炎为2.22%,对照组为21.11%结论 早期湿热敷加喜辽妥外涂预防PICC致静脉炎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慢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穴位肾俞、大肠俞穴、腰挟脊穴、下肢取足三里、三阴交、委中穴,对40例慢性腰腿痛患者行针灸治疗。结果 40例患者经针灸治疗后优21例,良15例,优良率为90.0%,疗效非常显著。结论 针灸能消除肿胀、痉挛、疼痛和麻木,可用于慢性腰腿痛的治疗。  【关键词】针灸;慢性腰腿痛;疗效观察    慢性腰腿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对该病尚无特殊治疗方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1-3岁幼儿肺炎时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rs)及呼吸系统阻力(Rrs)的变化 。方法 选择56例1-3岁肺炎患儿,55例健康幼儿作为正常对照组。用单阻断法测定两组幼儿的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rs,Crs/kg)、呼吸道阻力(Rrs)、呼吸频率(RR)。结果 经过仪器体重校正,肺炎组Crs/kg为(11.28±3.13)ml/kPa·kg,Rrs为(7.23±0.35 )kPa·s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和脑钠肽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46例心房颤动患者,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和脑钠肽水平,并与同期25例健康者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和不同心功能组超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水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心功能组超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同心功能组之间超敏C反应蛋白、脑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纤维内镜活检胃粘膜在胃癌诊断中作用。方法:对近年来胃镜活检胃粘膜标本观察分析组织形态学结构。结果:胃恶性肿瘤以腺癌为主。结论:胃镜诊断胃癌要紧密结合癌细胞形态特征,浸润性生长方式和临床病例资料。  【关键词】纤维内镜;胃癌;诊断    胃癌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胃癌的治疗主要依赖外科手术切除,治愈率的高低取决于胃癌发现的早晚。从临床表现上胃癌的症状与胃溃疡极为相似,有食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的影响,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将培养的破骨细胞分离,分别加入10-6mol/l,10-7 mol/l,10-8mol/l的葛根素。并设立正常对照组。于实验3.5.7天动态观察吸收陷窝在骨磨片上的形态的。7天培养后进行HE染色。脱水、二甲苯透明树胶固定,于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吸收陷窝改变:10-6mol/l,10-7 mol/l,10-8组mol/l浓度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复合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2010年8月收治的2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按Tile分类方法对骨折进行分类:B2型7例,B3型6例,C1型4例,C2型1例,C3型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合并损伤,对20例患者采用复合固定技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2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个月~3年,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根据影像学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