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文本语言培养说写能力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_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紧扣文本语言,培养说话能力
  1. 巧用文本图画,模仿说话。《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指出:“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如此看来,第一学段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教学内容,巧用文本图画来模仿说话,从说词到说句,从说文本到说生活,让学生紧扣文本而又不局限于文本,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巧用绘本图画引导学生模仿说话,是为了让学生说生活。在绘本《我爸爸》的教学中,笔者紧扣绘本图文,引导学生抓住词语,开展模仿说话训练,来讲自己的爸爸是如何“酷”的:
  我爸爸可以 ;我爸爸会 ;我爸爸敢 。
  我爸爸像 一样 。
  我爸爸是 ,也是 ,还是 。
  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在引导学生说自己爸爸的“酷”。尽管有的学生对“酷”理解得有些偏颇——“我的爸爸可以喝醉酒很酷”“我的爸爸会一天玩三个小时的手机很酷”,但同学们在模仿性说话中,毕竟说出了自己爸爸真实的生活状态,在教师及时的价值取向引导下,他们说得就更“酷”了。
  2. 复述文本内容,概括说话。《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指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語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看来,复述文本的主要内容,是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一种方式,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的一种手段。我在《爸爸的老师》一课教学时,反复引导学生读课文,然后提问道:“文中爸爸的老师是男的,还是女的?”学生自然而然地联系这首现代诗的文本内容来解答问题。笔者因势利导,就让学生进行了概括表达的练习:
  起先我以为 ,后来我才知道 。
  《爸爸的老师》说的是 ,告诉我们 。
  结果学生说得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这归功于能引导学生把一首现代诗,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通过学生的概括说话,复述成了一篇简短的记叙文。在教学中学生能紧扣文本语言获取信息,发展思维,最终以概括的语言与文本进行对话。
  3. 利用文本专题,多元说话。《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为此,教师应利用口语交际等专题性学习,为学生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际氛围,真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与人交流。
  在教学三下口语交际课《学会商量》时,笔者便利用口语交际这个平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向学生求助,进而创设多元说话的情境——“有一次,我要去黄山考察,儿子也想去。可车票只有一张,他没去成,结果哭了。我该怎么劝他?”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与笔者拉开了话匣子,设身处地地站在笔者儿子的立场,评说老师处理不当之处;也有以工作为重,进而为老师想办法,师生交际的场面十分温馨。接下来的生生交际更是情真意切——学生倾诉自己的烦心事后,让其他同学帮忙来解决,从而把交际推向了高潮。“我的妈妈太唠叨”“我的爸爸妈妈总爱吵架”等烦心事,在学生中掀起了一波交流的浪潮。此时,没有什么比学生之间的童真、童趣的交流更能吸引人,究其原因,引导学生说生活,才是语文教学的本真回归。
  二、紧扣文本语言,培养写话能力
  1. 补充文本空白,想象写话。我在执教六上《怀念母亲》这课时,重点让学生聚焦日记部分触景生情的写法。为了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这种写法,笔者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师生配合读文本的三则日记,再反问学生:这几则日记为什么要这样来读?进而让学生发现景与情的关系,领悟触景生情的写法。随后,笔者引导学生发现11月20日那则日记的与众不同之处——只有“情”而没有“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补充这一文本空白来想象写话: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为了让学生写话有一定的针对性,笔者罗列了四种思念母亲、思念故乡的景——明月、残霞、孤灯、落叶,让学生选择其一来想象写话。这一语言实践在其后的汇报朗读中告诉我们:文本是可亲的,话语是可形的。显而易见,引导学生以补充文本空白,想象写话的方式架起了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桥梁。
  2. 研读文本段落,指导习作。执教六下《桃花心木》这课时,笔者为了让学生掌握作者层层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在引导学生读文本段落时很有耐心:面对这种不确定的生活给人带来好处的道理,作者林清玄开始知道吗?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来读一读;对于这种奇怪,文中出现了几次,画出来读一读;出示“奇怪、越来越感到奇怪、更奇怪”,引导学生再读一读。在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研读相关段落后,抛出了关键性的问题:作者林清玄写这篇文章给谁看的?读三次“奇怪”时,读者的反应如何?在充分读文本段落基础上的这一问,学生明白了作者运用层层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就是为了吸引读者阅读下去,直至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虽然课堂上没有让学生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去习作,但在学生心里埋下了此类习作的种子,一旦时机成熟,相信学生会把这颗种子培育成参天大树。
  3. 创设文本情境,拓展写话。给学生创设贴近文本的生活化情境,来指导学生拓展写话就显得真实感人。我在执教三下《学会商量》这一口语交际时,就如何过“六一”让学生四人小组写一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在小组交流时,有一小组商量的结果是这样的:“六一”这天都不用学习;适当活动一下,把大家聚在一起玩;一起去野营;一起去博物馆。这结果一公布,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欢笑。究其原因,还是“六一”这一天不用做作业。而在接下来的全班交流中,笔者欣喜地发现,同学们写得五花八门,说出了生活中想说不敢说、想做没法做的事。事实证明:一个贴近文本的情境创设,才是学生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根源。
  (作者单位: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建平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弹性地基梁法对支护结构侧位移和支撑内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对计算中的关键参数--土体弹性抗力系数进行了现场的旁压试验,并由试验得到抗力系数随位移变化的关系曲线,
《苏东坡传》以四卷文字写出了北宋文豪苏轼浮沉曲折、潇洒清旷的一生.师生阅读交流这本书,要在了解苏轼一生的基础上,通过品味语言,感受苏轼在风雨浮沉中清旷的心态.在与六
期刊
针对深基坑技术桩弯曲问题,采用双参数弹性地基梁模型建立常微分议程体系编程模拟分析,发现考虑地基土的横向剪切作用(编程时增加横向剪切系数)能够更好地模拟土体工作性能。桩身
儿童“概念化”习作的一种呈现形式是优美语言的概念化。造成这类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成人(教师和家长)普遍将优美语言定义成好词好句。而好词好句的标准一般会狭隘地概括成如下几种:形容词的堆砌、深奥鲜见的词句、大量成语的运用、大量比喻拟人等修辞句式。很多孩子的“采蜜本”上有大量好词好句的摘抄,甚至,有些成人要求孩子背诵一些好词好句和整篇文章,以便在考试时能够“信手拈来”。作为语言的积累乃至适切地运用,这本
期刊
近几年来,用m法计算支护结构的位移在支护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实测数据与计算结果之间存在较大误差.究其原因,在选择用m法进行计算的桩部位尚有值得商榷之处
一、低年级学生要培养兴趣,教给方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动、好模仿,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充满了探究欲。他们的学习动机,在很大层面上是基于好奇、兴趣,基于教师的表扬、鼓励。《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学生的质疑能力提出:“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問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可见,学生的质疑能力在低年级就要开始引导和培养。对学生的大胆质疑予以鼓励,对学生习得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套餐式习作训练,是指立足于中年级学生的需要,以对学生进行同一主题、同一题材或同一训练点的组合式写作训练为主,以其他习作形式为辅,以此达到让学生“少做”习作,但又“做通”习作的目的,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套餐式习作,让训练有目标  套餐式习作可以建立一个习作训练的局部系统,使中年级的写作训练能有一个相对明确集中的训练目标。  1. 了解并运用基本构段方式。要把握住中年级习作教学的命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