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昆曲艺术大典》编纂出版首发式在京隆重举行

来源 :中国艺术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d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2月13日上午,《昆曲艺术大典》首发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本次首发式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与安徽出版集团,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艺术研究院、安徽省委宣传部的相关领导,戏曲界、学术界、出版界的专家学者,《昆曲艺术大典》的编纂方和出版方代表,以及相关媒体记者近百人出席了首发式。
  中国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为了更好地研究、保护和传承昆曲艺术,200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启动了《昆曲艺术大典》编纂工程,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王文章先生担任总主编,领导并参与全程编纂,周巍峙、郭汉城、刘厚生、顾笃璜先生担任总顾问,参与规划指导。12年间,先后有百余位大陆及港澳台地区老、中、青专家学者及出版工作者参与编纂和出版工作。该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出版项目,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十一五”“十二五”重大出版工程项目。项目由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暨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昆曲艺术大典》所收内容为明代中叶以来600多年间昆曲最重要的文字文献、谱录文献、图片资料、音像资料文献、昆曲传承人的文化遗存等。其中,明清及近代有关昆曲艺术的理论典籍、史料文献、谱录文献等是《昆曲艺术大典》最重要的内容。全典版面字数约为9005万字,其中整理编纂文字文献2230余万字,影印文献396种(套)7万多面,图片6000余幅,录音120余小时,录像400余小时。成书149册,包括《历史理论典》15册、《文學剧目典》14册、《表演典》36册、《音乐典》73册、《美术典》8册、《音像集成》2册(含音视频硬盘一套)、《索引》1册。《昆曲艺术大典》突破传统集成式图书编纂形式,借助文字文献、音像资料、图片资料等多种形式,立体形象、多层次、多侧面地展示中国昆曲艺术在舞台表演、传统文化历史等方面的遗存;同时,它最大限度地收集、整理了各类昆曲文献,不仅有的版本文献是第一次使用,而且有的内容也是第一次被整体性纳入昆曲传承、保护和整理、研究的范畴,比如影印的曾长期藏于艺人之手的身段谱、总本、单头、题纲、串头等,为拓展昆曲作为舞台艺术方面的内容内涵提供了坚实的文献基础。
  首发式上,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均给予《昆曲艺术大典》极高评价,认为《昆曲艺术大典》是迄今对我国昆曲艺术最大规模、最为系统、全面和科学的保护、整理与研究;它集昆曲艺术之大成,融学术性与资料性为一体,内容丰富、资料珍贵;它的编辑出版不仅对昆曲的抢救、保护、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也将会带动古典戏曲甚至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更难能可贵的是,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旗下的安徽文艺出版社,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大典》进行反复斟酌、精细打磨,使《大典》编校精良、装帧典雅、制作精美,为昆曲、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昆曲艺术大典》的编成与出版,不仅体现了对昆曲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进行抢救、保护、整理、传承的国家意志,也体现了我国戏曲理论工作者及海内外专家学者高度的文化自信及保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巨大热忱。这一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文化工程,为保护、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谱写了一部华美篇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昆曲艺术大典》出版祝辞中指出,《昆曲艺术大典》“不仅在昆曲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其编撰和出版本身,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范围内的保护做出了示范性的榜样”。
其他文献
摘要:文化包含着艺术。假如登堂入室是一个文化人所要行进的路径的话,登堂,必须登文化之堂;入室,才能入艺术之室。一定是文化在前,艺术在后,不能绕开文化走后门进入殿堂。后门开着可以进去,但是从后门进艺术殿堂就是艺人或者是匠人。  关键词:文化 艺术 文人 登堂入室 文人青花  十九大召开过后怎么发展文化?或者说怎么做好习总书记所倡导的文化强国的战略?总书记讲到文化要创新性发展,不能停留在回顾历史,欣赏
期刊
【内容提要】林维既受民族文化的浸染,又受过舞美的训练,对造型能力与色彩敏感,在中国美术学院研读花鸟时,沿着中西绘画拉开距离的主张,回归借古开今的艺术道路。林维的写意花鸟画,欢快、饱满,和谐,靓丽,水分饱和,雍容大度。取法的范围,包括了宋人的勾勒设色,元人的细笔墨花,明清的淋漓水墨,还有双勾的白描,纯以彩色图之的没骨,可谓不拘一格。  【关键词】林维 写意花鸟画 不拘一格  人们之所以需要花鸟画,在
期刊
【内容提要】赵文江的山水画,不独忠实于林壑泉石,草目云山,更忠实于自己。赵文江是在用他自己的绘画语言,来表现其独有的审美感受。不拘于模山范水的形似,重在表现对山水的憧憬,再显其品格精神。既重视自然,能与花鸟共忧乐;又轻视自然,能奴仆命风月。文江寫富春江沿岸风光,足显燕赵豪气,虽尺寸亦挟云烟之势,以苍老淋漓之气别开生面,可谓气韵沉雄。赵文江从师名家,又尝临写五代宋元各名家,广览历代画论,因此其画作,
期刊
【内容提要】玉作艺术具有文化上的多重属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玉雕艺术应当从原材料资源、传承人和技艺、师承传习制度三方面进行整体保护,而不是单独保护,其核心是保护以玉为载体的中国优秀的德行文化。  【关键词】传统 系统 整体 保护  一、概述  系统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意思。通常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而系统中的整体性是一个重
期刊
【内容提要】沈重宣扬,以拔真山之力作卷上河山的中国青绿山水画在丹青史上是一个长以玄显幻化无约,如期衍进的动态过程,由先秦迤两汉当出自以,萌之魏晋,发于隋唐,盛在两宋,明清以降,渐次式微。以长在河边以山水中人,行中山水遇上墨赋之水墨,长此,知山水缤纷肆野原也丹青,予年少以殿试举大内,尝宫中行走于文华武英之间。彼慈宁宫后之积年竞日,澄怀点墨,今抚案继长以左图右史,力邀真赏,聿手楷若有所得,复以大略之辑
期刊
【内容提要】在当下各种关于艺术家何玮明的评论中,或多或少都有谈及他至真、至纯、至淡的文人情怀,如此评论应该不是巧合。当我们深入分析何玮明的图像语言、全面了解其艺术历程后,可以发现,何玮明身上具备远离尘俗、关注心灵、坚守自我、独立思考的品格特质,也正因此,画家才能赋予作品以独特的文化判断和超脱的审美意旨。  【關键词】寻真 回归 笔墨  艺术家何玮明的作品,无论是山林片段,还是人物形象,抑或二者融合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从“建设与重建”的角度探讨分析了时下乡建所面临的困境。通过对“民居场景展”的系列实践进行分析,阐述了艺术家对于乡建的思考,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民居场景 乡建策略 公共艺术  建设与重建  费孝通先生在其著作《乡土中国》开篇谈到:“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他亦在《乡土重建》中开篇提到:“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最简单的说法是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
期刊
【内容提要】“神”和“气”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中国书法艺术重要的审美标准。数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先民们赋予了“神”和“气”丰赡的内涵并寄托了真挚的情感。“神气”不仅仅是人的精神气质,更是中国书法艺术的至高境界。  “神”是传说中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是人死后的灵魂;是代表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是一种意念和精神;是某些事物玄妙莫测的功能。书法的神采、神妙和神韵,是书法艺术美的高标,这些高标
期刊
【内容提要】秦汉时期,建筑装饰已经非常丰富。从梁柱斗拱橡头,到门窗台阶地面,都遍施彩饰。装饰华美,色彩瑰丽。秦汉时期的建筑装饰在它华丽的外表之外,其机制观念亦体现其中。比如不同等级的建筑物和同一建筑群中不同等级的建筑物,在装饰做法上都按照一定的规制有所差异,在纹样、色彩、材料、做法甚至物件数量上,都起着定尊卑,明贵贱的作用。  【关键词】秦汉 建筑装饰 华美 规制  秦汉时期,建筑装饰已然非常丰富
期刊
【内容提要】许开军的工笔山水画工而不板,笔底烟云有逸气。在工笔山水创作中始终以追求生气、逸气和仙气三要素为主要目标。融会百家,独步雄秀于山水。他博学多识,融贯中西。他的新工笔画风既古又新。他的一点一线、一山一石似乎自然天成,但又明显透露出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这种表现手法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自我的自觉意识表达,使读者感受不到“技法”的审美障碍,而是忽略技法的存在,是道法自然的表达,是画家绘画技巧和自我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