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的乡土风情变迁和文化传承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888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赤峰市松山区当铺地乡当铺地村作为考察对象,认识该村城镇化进程中在产业结构、地缘关系、思想观念等方面所发生的乡土变迁,并对乡土变迁中的文化保护和教育策略予以探讨。
  关键词:城镇化;当铺地村;乡土变迁;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0-0068-02
  城镇化既是一个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自然发展过程,同时也是复杂的社会发展过程。《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城镇化要“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强调“文化传承,彰显特色”,要“记得住乡愁”。为了切身体验城镇化所带来的乡土变迁,特别是有文化特色的城市边缘的近郊乡村在城镇化的变化,课题组考察了赤峰市松山区当铺地乡当铺地村。
  一、当铺地村和“当铺地精神”
  当铺地村(1966—1979年曾改名东方红大队)隶属于赤峰市松山区当铺地满族乡,位于赤峰城区西北,地处阴河北岸,与建设中的松山区松北新城隔河相望,距离赤峰中心城区约8公里。目前全村总面积10360亩,其中耕地面积3500亩,下辖5个村民小组,784户,2962人。当铺地村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村子,解放前这里是个黄沙滚滚、贫瘠荒凉的穷地方,全村树木不过百棵,粮食亩产不足百斤,百姓过着极度困苦的生活。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时任当铺地村村主任的陈洪恩率领全村群众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叩石垦壤,引洪淤灌,投入人工15万个,移动沙土200万方,营造农田防护林17条,构成网眼30个。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把原来沙包连片、寸草不生的荒凉之地改造成“田成方、林成网”的绿洲,创造了沙丘变良田、旧貌换新颜的奇迹。1957年因营造防护林成绩突出,被林业部评为“林业模范单位”,1958年被评为“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1964年被评为全国“大寨式典型”,1972年被评为全国植树造林“三县一队”先进典型。当铺地“改天换地”的事迹,曾两次在北京全国农展馆展出,联合国粮农组织环境计划署和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察。陈洪恩曾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一大”代表,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见。当铺地人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不甘贫穷,求变敢变;在建设家园的过程中挥洒血汗、敢于圆梦;在困难面前屡战不息,坚持不懈,逐渐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奋发有为、爱国奉献的“当铺地精神”(因1966-1979年东方红大队时期是当铺地村最为辉煌的年代,也称“东方红精神”),并凝聚到当地的文化中。改革开放以后,当铺地村继承传统,锐意进取,屡建新功,为当铺地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1996年当铺地村被松山区委命名为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赤峰市委命名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命名为革命老区村。
  二、当铺地村城镇化过程中的主要变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当铺地村也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特别是近年来,赤峰市中心城区“西移北扩”的发展战略和“松北新城”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当铺地村的城镇化进程,当铺地村正发生着新的变化。
  (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当铺地村于1983年初落实家庭联产承包制,生产组织形式发生改变。城镇化的推进,使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调整,粮食种植业不断缩小,其它经济作物产业不断扩大。目前主要发展以下三个主导产业:一是壮大林果业。当铺地苗圃坐落本村,多数村民掌握苗木种植技术,全村90%的农户种植苗木,面积达2000度亩,并成立了林业合作社。还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开发了700亩河滩地和疏林地,建设生态采摘园区,种植葡萄、大樱桃、水蜜桃、草莓等优质水果。二是发展劳动输出。当铺地村地少人多,近年由于赤峰商贸物流城建设和道路修建征地拆迁,现人均耕地不足2亩,剩余劳动力较多。针对这一情况,村里与许多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劳务输出关系,每年输出剩余劳动力达600余人。三是培植休闲旅游业,在打造红色教育点、建设生态采摘园的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
  (二)地缘关系的变化
  在地缘关系上,当铺地乡原来是隶属松山区的近郊农村,距离城区较远,城乡二元化的结构明显。随着赤峰城区规模的扩大,特别是近年松北新城的建设和赤峰商贸物流城的开工,加速了当铺地村的城镇化进程,打破了地理空间上的传统二元结构。现村南与建设中的松北新城仅隔河相望,建设用地400余亩的赤峰商贸物流城的规划,也在空间分布上对当铺地村的北、西、东形成环抱之势,建设中的东方红大街、跃进路、迎金路、新井路纵横交错,或傍村而过或为村中路,即将和城市路网相连接,当铺地村在地缘关系上实际已经成为城区规划的一部分。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当铺地村或为城中村,或改造为城市社区,抑或村庄消失在城市的钢筋水泥建筑中,传统农村的田野村光将不复存在。
  (三)思想观念的变化
  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衰落,喧嚣的施工工地、轰鸣的铲车、村边的高架桥,隔河相望的松北新城楼群,人们已无法安心土地上的劳作,村民已强烈地感受到不远的将来村庄将属于城市,农民的身份即将改变。通过对村民的走访和交谈,我们发现村民关心城镇化的变化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对将来可能的城市居民身份还有些许的犹豫和彷徨,对即将失去土地的生活即有留恋和无奈,也有向往和希望。
  三、当铺地乡土变迁中的文化传承和教育策略
  (一)城镇化进程中文化遗迹的保护
  城镇化进程不可避免,但无论当铺地村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存在的方式如何,代表当铺地光荣历史和改天换地精神的特有文化遗迹都不应该因城镇化而消失。新型城镇化是产业的城镇化、土地的城镇化、房子的城镇化,更是文化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之所以“新”,不仅是空间扩张,更是文化内涵的发展,因此必须注重文化基因的传承、文化记忆的存留和文化历史的延续。当铺地村在未来的发展中无论是村庄消失还是打造成城市社区,希望在未来规划中,能对“翻身树、幸福路、教育沙包、烈士墓”予以保留,改造为城市景观。这四种标志性的实物,是“当铺地精神”的基本载体,也是“当铺地精神”的一种传承模式。如何处理好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使保护文化遗迹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是我们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思考和面对的现实问题。   (二)加强乡土文献的搜集与整理
  保护文化遗迹是对历史的保留,乡土文献的原始文字、图片、影像是历史的记录,保存这些也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一种保护。当铺地精神主要形成于近、现代革命和建设中,虽然距离现在时间较近,但许多文献资料因过去缺乏保护意识,流失比较严重。课题组通过对“东方红精神展馆”的参观以及村图书室的调查,发现馆藏历史文献只有几件,非常少。课题组希望见到的用于课题研究的二十几种图书文献展馆和图书室均没有,乡土文献有待进一步搜集、整理与保护。可以通过地区档案馆查阅相关文献、通过公开征集的方式搜集。目前旧书市场与当铺地历史相关图书文献也时有所见。
  (三)发展乡土文化旅游
  当铺地村处于目前处于市区边缘,交通便利,乘坐公交车大约30分钟,自驾车大约20分钟即可到达。当铺地村应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结合采摘、垂钓等生态旅游方式开展乡土文化旅游。目前当铺地村可以打造两条文化旅游路线:一条是基于本村的“当铺地村红色文化游——当铺地苗圃花果观光采摘游”的旅游路线;一条可以和相邻行政村联合打造的“当铺地村红色游——北道村花果山生态农业游——关家营村满族民俗文化游”的旅游路线。这样即保护和传承了文化,又能取得经济效益。
  (四)培养乡土之爱,关照心灵的归属
  城镇化的深入发展,乡土的疏离,人们的乡土认识和情感也在发生着变化。通过和村民交谈,我们发现:一方面,年轻的一代对历史的记忆缺乏感同身受的理解,对乡土的情感日渐淡薄。6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对东方红时代记忆犹新,但7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对当年的人和事虽略知一些,但讲不清来龙去脉,更不像前辈那样讲起来充满激情。另一方面,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民面临即将失去土地的现实,存在着对渐行渐远的故乡的留恋以及心灵归属的怅然若失。这要求我们:(1)要加强乡土教育,特别是对年青一代的乡土教育,使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地方或曾经生活的地方有一个认识和了解,增进他们对乡土的感受,唤醒他们的“文化自觉”,进而激发他们的乡土之爱和建设乡土的意愿。(2)对“乡愁”要予以引导和关心,关照心灵的归属,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树立迎接新生活的信心,树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总之,当铺地村的城镇化过程是正在发生的历史,乡土变迁不可逆转。但我们相信,只要秉承“当铺地精神”,当铺地人能创造光荣的历史,也能创造属于他们的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赵建国.松山区志[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
  〔2〕赤峰市地方志编委会.赤峰市志[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
  〔3〕徐世明.赤峰人物[M].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
  〔4〕昭乌达盟委农牧政治部.黄沙万里今何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县当铺地公社当铺地大队[M].农业出版社,1966.
  〔5〕昭乌达盟革委会编写组.沙荒巨变——赤峰县东方红大队在大寨道路上前进[M].辽宁人民出版社,1974.
  〔6〕辽宁省毛泽东思想宣传馆.昔日当铺地 今日东方红[M].辽宁省新华书店,1970.
  (责任编辑 王文江)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针对菲律宾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分析,基于Hot-fit理论的教学质量监控主要是人、组织、技术三位一体的联动,三位一体模式更加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任课教师的质量意识增强,教学各环节得到更好的规范,可供国内新建本科院校借鉴。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人;组织;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1-0263-03  一、引言  高校办
期刊
摘 要:在《矛盾与多元决定》和《关于唯物辩证法》两篇文章中,阿尔都塞剖析了黑格尔“一元决定”的矛盾观、马克思“多元决定”的矛盾观和毛泽东的矛盾思想,提出了自己“多元决定论”的矛盾观。  关键词:矛盾观;一元决定;多元决定;矛盾  中图分类号:B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8-0036-02  一、对黑格尔矛盾观的批判  在阿尔都塞看来,黑格尔的哲学之所以是一种
期刊
摘 要:司法判断的过程实际上是法官对案件信息的一种认知加工处理过程。本文的主旨在于借助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探究裁判行为背后法官的思维认知路径,揭示出在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的司法假定过程及其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及其对冤案形成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若干偏差控制方法。  关键词:司法假定;刑事冤案;偏差控制;认知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
期刊
摘 要: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民族义务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国发展民族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本课题组深入到赤峰市牧区的部分地区蒙古族中小学进行调研,通过从牧区义务教育内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总结和分析在民族义务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积极探索提升牧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促进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事业提出建议。  关键词:民族教育;牧区义务教育;寄
期刊
摘 要: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妇女权益的保障往往是衡量其社会文明进步标志。针对于妇女权益保障问题世界上许多很多国家都进行了立法,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目前我国也有学者对妇女权益的保护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数量较少。针对目前妇女权益存在的法律上的平等而在实践中的不平等问题日益突出,上述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尤其是赤峰地区妇女权益受到侵害的方面有自己的特点,除了离婚、土地承包等问题外,还有目前的征地补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针对国内外一系列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其系列讲话闪耀着辩证智慧的光芒,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丰富的哲学内涵。  关键词:习近平讲话,思想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8-0058-04  习近
期刊
摘 要: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诱发了一种新的社会形式——网络社会。在网络社会中,财富占有方式发生改变,权力分布出现消解,网络匿名性对声望产生冲击,与此相适应出现了网络社会分层。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能够自由发表言论、广泛参与社会事务的平台,为网络话语权均等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然而,“数字鸿沟”的存在导致网络话语权仍主要由信息和技术领域的精英所掌握。本文结合网络社会分层以及“数字鸿沟”现象,将网络话语权大
期刊
摘 要: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同时也是世界反法斯战争胜利70周年。二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极端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在二战期间横行。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战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爆发了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中国有上千万民众为此做出了牺牲。本文谨在二战胜利70周年之际,对二战中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进行探究,希望能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共同
期刊
摘 要: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村地区进行了一场以下放政治权力、发展农村经济为主要目标的改革。学术研究重心再次下沉,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更替问题成为了学界的研究焦点。结合基层干部代际更替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制度环境,从内生型和嵌入型两个研究视角来分析和比较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干部的类型和差异,把握更替过程中对乡村政治、经济生活的影响,这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一定意义。  关
期刊
摘 要: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前沿群体的高校学生,其行为准则自然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毋庸置疑。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推动下的自媒体成为时下高校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传播的重要途径,以其快捷、方便、时效等特点,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们对于信息的强烈欲求,加速了他们参与社会的速度和社会伦理道德的发展。而广泛发展之下的新兴媒体,在使得他们潜移默化的成为“自媒体”参与者的同时,约束力较弱的微博、微信等媒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