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盟外交之变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en8431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9月24日,拜登在白宫召集了首次美日印澳四国对话(QUAD)线下峰会

  刚刚过去的9月,拜登政府外交最大的动作,是对联盟的重新排序。9月24日,拜登在白宫召集了首次美日印澳四国对话(QUAD)线下峰会。虽然这次峰会所涉及的议题很多,包括新冠疫情、气候变化、基建投资、产业链、网络空间等,但几乎可以归结为一点,即加强在印太地区的政策沟通与协调。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是唯一以“非盟友”身份参会的国家。拜登传递出的信息非常明确—为了印太战略,不拘一格凑联盟。
  9月15日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的成立,似乎是“不拘一格”的反例。因为这个三边联盟,不仅成员之间有正式的同盟条约,还是“血统纯正”的盎格鲁-撒克逊文明圈。其实不然。这里面的“不拘一格”体现在,拜登政府为了印太战略,不惜得罪正式盟友法国。某种意义上说,AUKUS的成立,预示着冷战结束以来,美国联盟外交的显著变化。拜登政府把始于奥巴马政府时期的重返亚太,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潜艇风波


  美日印澳首脑峰会后,白宫网站上公布的联合声明提到,以后四国领导人和外长将每年会晤一次,其他高级官员也将定期会晤。也就是说,QUAD开始迈向机制化。但需要指出的是,QUAD未来会有多大的战略影响力,是否会形成实质性的联盟,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从美国的历史来看,二战结束以来它最成功的联盟外交,还是对同盟圈的经营。相比来说,更能体现出美国联盟外交转向的,还是AUKUS的建立。
  本来,9月15日宣布AUKUS的诞生,应该是“主要剧情”。但由于诸多“操作不当”,这项联盟外交的重大宣示,硬生生地被“潜艇风波”抢了风头,后者反而成了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不过,这也不能怪媒体热衷于报道“冲突性”话题,实在是因为这场风波的“对比感”太强烈,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一般的新闻性。换句话说,从“潜艇风波”的来龙去脉中,更能解读出美国的联盟外交,在发生何种变化。
  2016年12月21日,英国一家名为“海军科技”的网站率先爆出消息,法國与澳大利亚达成协议,法国潜艇制造商“海军集团”,击败德国和日本的竞争对手,拿下了价值500亿澳元的军事订单,为澳大利亚建造12艘柴电潜艇。当时的法国总统奥朗德,在外交上特点不鲜明,他主要是从生意角度看待这份“世纪订单”。当然,这份法国历史上最大的军售订单,也有战略层面的意义,即提升法国军工企业的研发、制造能力,甚至助力欧洲防务自主。
  那时澳大利亚总理是特恩布尔。如果对比他的前任阿博特、吉拉德、陆克文等,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特恩布尔是澳大利亚外交上具有“节点”意义的政治人物。他的那些前任们,或多或少都刻意强调澳大利亚的“亚太身份”。但在特恩布尔任内,澳大利亚的“威胁感知”最为凸显,频繁跟着美国炒作南海问题。所以,当时澳大利亚签下那份军购大单,主要是从战略、安全层面考虑问题。
  当时澳大利亚为何不选择美国?有分析称主要出于两点原因,一是美国国内已没有常规潜艇生产线,能卖给澳大利亚的只有核潜艇;二是因为协议接近达成时,英国脱欧已板上钉钉,特朗普接棒奥巴马已成定局,国际局势的巨变,使威胁感增强的澳大利亚又多了一份不确定感,所以在提升军力方面多了一份谨慎。据美国媒体报道,虽然美国军工企业没有参与竞标,但奥巴马政府的确向澳大利亚推销过核潜艇,只不过遭到了婉拒。
拜登“抢生意”的背后,是不可逆转的外交转型:美国的战略重心,实质性地转向了亚太。

  但协议签署后,由于设计变更、成本上升、进度延误等诸多因素,导致第一艘潜艇最早也要2035年才能交付。而且,加上汇率变化因素,12艘舰艇最终价格猛涨到900亿澳元,几乎翻了一倍。预算都已经做了安排的澳大利亚越来越不满,但2018年8月卸任的特恩布尔没吱声,继任者莫里森也没吭声。马克龙就任总统后第二年(2018年5月)访问澳大利亚时,还在卖力地为法澳潜艇协议背书。
  变化出现在2020年拜登胜选。2021年1月拜登就职后,莫里森政府就主动与拜登政府接触,想谈购买核潜艇的事。但当时拜登政府忙着应对新冠疫情,顾不过来。3月美国疫情缓和后,拜登政府开始与莫里森政府谈判,而且还拉上英国,酝酿美英澳三边安全同盟,即AUKUS。而这个同盟的第一个重大安排,就是向澳大利亚提供8艘核潜艇,谈判过程一直被美英澳三方视为高度机密。
  今年6月拜登访问欧洲期间,核潜艇协议的细节基本已经敲定。整个过程,法国一直都被蒙在鼓里,直到9月15日拜登、约翰逊和莫里森宣布AUKUS成立。法国驻美大使菲利普·艾蒂安对媒体称,他是看新闻才知道法澳潜艇订单被取消。据美国媒体报道,艾蒂安看了新闻后,美英澳宣布前数小时,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才向艾蒂安告知这个消息。所以,法国外长德里昂说这是“背后捅刀”。对于法国来说,这事伤害性不小,侮辱性更大。

联盟之变


  “潜艇风波”对法国来说具有侮辱性,但对美国来说则是外交战略转型。两者在国际政治中的分量,孰轻孰重不言自明。马克龙通过召回法国驻美大使(法美外交史上第一次)表达愤怒,拜登一个电话就让马克龙“消气”,驻美大使随即重返华盛顿。很难说马克龙真的做到了不计前嫌,真实原因是他知道木已成舟。拜登“抢生意”的背后,是不可逆转的外交转型:美国的战略重心,实质性地转向了亚太。
  在未来的历时中,“潜艇风波”都会占有一席之地,因为它无意中成了美国联盟外交的案例性事件。法国成为事件的主角之一,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偶然性是因为它与澳大利亚达成了协议,如果当年达成协议的是德国,如今“被捅刀”的肯定就是德国。但这事也有一定的必然性,那就是法国乃至欧盟,在美国同盟外交中的地位开始下降。正如拜登9月15日在关于AUKUS的白宫记者会上所说,“这是要以新的方式连接美国现有同盟与伙伴关系”。   与法国相比,澳大利亚的“必然性”似乎更明显一些。澳大利亚成为主要当事方之一,主要是因为它的外交转向与拜登政府的联盟外交调整“一拍即合”。澳大利亚是唯一一个身处东方的西方国家。它对国际力量对比“东升西降”的感知最为敏感,其焦虑感也与长期“盘踞”亚太的美国最为接近。同样的逻辑,澳大利亚希望美国继续主导亚太秩序的“怀旧”情节,与拜登也最为接近。
  而且,在美国的战略转向中,澳大利亚是具有独特风向标意义的。2011年11月,奥巴马宣布将在澳大利亚达尔文的驻军增加到2500人。这被视为奥巴马政府重返亚太战略的“宣示”。如今拜登政府又向澳大利亚提供核潜艇,显然是想增加其同盟体系在亚太的威慑力。因为核潜艇更具隐蔽性,作战能力与常规潜艇不在一个数量级。这样联系起来不难看出,拜登不仅继承了奥巴马的衣钵,还做了升级和强化,推行的是重返亚太2.0版。
  2016年6月,被外界视为奥巴马政府重返亚太战略设计师的坎贝尔,出版了名为《转身:美国亚洲治理的未来》的书,呼吁美国下届政府加大对亚太的战略投入。拜登入主白宫后,任命坎贝尔为印太事务协调员,继承衣钵的意味非常明显。而拜登内阁中的国务卿布林肯、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等,几乎都是重返亚太的信徒。所以,拜登把战略重心从中东、欧洲转向亚太的决心,肯定比奥巴马更大。
  但美国的任何战略调整,都离不开盟友。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外交中对同盟的重视一直是常态,冷战结束也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美国新总统出访的第一站,往往都是盟国。即使对盟友非常不满的特朗普,首次出访对象也都是盟国。在这一点上,拜登没什么不同。但他的不同之处在于,不仅对同盟的认知发生了变化,而且还在行为上做了实质性的调整,开始带着美国同盟外交走出后冷战时代。
  当年奥巴马的重返亚太,只是对美国战略资源的重新分配。而拜登的重返亚太,是对“盟友资源”的重新组合。他邀请英国一起来亚太组建AUKUS,即是最佳明证。当然,这并不能证明拜登政府联盟外交给力,事实可能正好相反。冷战期间,美国几乎是拉着整个欧洲组建联盟对抗苏联,如今拜登撇开欧盟,真实原因肯定不是不需要欧盟,而是真的拉不动。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组建俄罗斯套娃式的联盟。
目前美国国内强大的保护主义,使拜登没法谈贸易协议,想要重返亞太见效快,军事上着力最好使。

危及亚太


  目前拜登政府联盟外交的调整,对亚太或印太地区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这种调整过程中体现的焦虑感,使得负面影响更加凸显。“潜艇风波”事件闹出的向盟友捅刀,就是例证。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之所以不透露风声,主要是担心法国为了挽救潜艇订单而从中作梗,无法确保AUKUS“响亮”地诞生。毫无疑问,与单纯的军火订单相比,拜登更在乎的是自己的战略。尤其是在阿富汗灾难性撤军后,拜登政府急迫地想在亚太显示存在。
  而这种“存在”,却是以军事打头阵。从广义上说,这种联盟外交调整,客观上在把亚太国际关系军事化,把亚太的“发展议题”拽向“安全议题”。奥巴马的重返亚太,更突出的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军事上的实质性动作幅度并不大。特朗普钟情于打贸易战,对贸易协议不感兴趣,军事上主要是施压盟友多交保护费。目前美国国内强大的保护主义,使拜登没法谈贸易协议,想要重返亚太见效快,军事上着力最好使。
  更为直接且“可见”的负面影响,是核扩散与军备竞赛。如果核潜艇协议得以落实,那么澳大利亚将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印度之后,第七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虽然美英澳声称,提供给澳方的核潜艇上将不搭载核武器,但是这个表态有多大约束力是值得怀疑的。而且,即便不搭载核武器,装备了核潜艇的澳海军实力的跃升,也会成为周边国家跟着强军的催化剂。
  马来西亚总理伊斯迈尔在与莫里森通电话时就提出了担忧,称美英澳同盟可能成为“引发印太地区核军备竞赛的催化剂”。9月1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回应此事时说,“美国、英国与澳大利亚开展核潜艇合作,严重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加剧军备竞赛,损害国际核不扩散努力。美、英向澳大利亚出口高度敏感的核潜艇技术,再次证明他们将核出口作为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采取‘双重标准’,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径。”
其他文献
近日,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在卡特中心和乔治·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对话会上发表了演讲。秦大使指出,当前,美国一些人对中国的误解、误判在加深,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把美中关系定义为民主与威权的对决,挑动意识形态对立。这是当前中美关系面临严重困难的症结所在。  的确,把中美关系定义为民主与威权的对决,是一个致命的“误区”。从历史上看,大国的博弈基本都很难用民主与威权(专制)的二元对立逻辑可以解释。比
期刊
中国正处在老龄化、少子化的十字路口,这是“家庭”规模、结构和关系改变的大背景。同时,个体化、物质化也已经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极大地改写了中国家庭。  曾经承载着儒家理想的中国家庭,经历了“理想”的重建、破灭和变形,意志、伦理、财富、权力不断争夺同一个场域,证明血缘的血脉,如今更像是一条条错综复杂的经济“输血”管,几代人普遍面临着成本更高昂的生存环境,逐渐模糊的身份,以及攀登阶层的困难。  因此,悬浮不
期刊
C'est la plus belle aubaine que je t'aie rencontré.  我遇见你是最美丽的意外。  1.  “Fiona,你是中国人对不对,快来帮我!”  前台任职的法国大妞急匆匆地将还在吃早餐的迟又莉拽到了前台,还在前台应付客人的男同事张牙舞爪的伸出双手在比划着什么,但是那位客人脸上的茫然已经让所有人都无能为力了。  迟又莉被所有同事寄予厚望地推了出去,她踉跄几
期刊
何子维主笔  气候,正在脱离光照、气温和降水,成为最政治化的一个话题。  比如,川普刚退出巴黎协定,拜登一上台又加入了。打的什么算盘?维系自己的领先和统治,防止其他国家快速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  中国则成了其中最大的“死磕”对象。在加入WTO的过去20年,我们用低成本把贸易对手逼到了墙角。对手回头一看“锈带”,便不依了,贸易开始摩擦。  国际限碳的大气候,也就在这一背景下形成。  那么,是不是只要
期刊
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今年8月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2308.0万部;1-8月出货量2.2亿部。8月的5G渗透率达73%,依旧维持较高水平,但因缺少杀手级应用,对销量拉动作用有限。近日,吉利集团也宣布进军手机领域,定位高端智能手机。  在华为从全球、国内双料出货量冠军跌下之后,巨人缺失意味着超大的市场份额被腾出。诸多手机厂商收益颇多。在2021年第二季度的最后一个月,小米的出货量一度超过了三星,登顶全球
期刊
韩国水原市,一名青年生活在6.6平方米的“考试院”内。“考试院”是专门租给家境窘迫的学生临时备考的生活场所  2019年2月1日,《天空之城》第20集在韩国播送,在这一天晚上,创下了韩国非无线电视台的收视新纪录。没有知名演员,也没有曲折的爱情故事,这部韩剧聚焦于教育议题,讲述了一个高档小区里四对父母,为了将子女送入名牌大学就读,不择手段进行斗争的故事。  “看起来夸张,但拍摄的一系列现象在韩国是真
期刊
2019年7月7日,贵州省遵义市,孩童在家长的陪伴下阅读  “双减”以后,一场家庭教育领域的转变正在发生。  真正的改变不会那么快到来。曾经的“宇宙补习班中心”北京海淀黄庄,方圆500米内一度存在超过100家教培机构。“人去楼空”后,家长们干脆起了“自己上”的决心。  8月中旬,不少媒体集中报道新东方在京、杭等地开设“优质父母智慧馆”,其中的课程内容包括育儿方法和时间分配等知识性内容。尽管新东方澄
期刊
2021年5月19日,济南,拍婚纱照的年轻人,旁边一对老年人在小憩聊天  他们未必是令人唾弃的啃老族,相反,他们也可能是这个时代最勤恳的奋斗者。但是,而立之年,他們未立,仍需要父辈持续输血。  他们是“拉了一辈子磨的驴”,为子女付出了一切,原本可以安享晚年,但现实是,连接子女的输血管,还拔不下来。  一边,是未完成的成年;另一边,是迫不及待的老年。  这是当代中国家庭代际关系中的奇特景观,展现了一
期刊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随着中国经济成长,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北京、上海作为连接国际国内的门户枢纽,凭借对世界人口和产业的虹吸效应,在全球城市体系中日益取得较强的竞争力。  详细梳理和回顾北京和上海如何根据自身战略定位和资源禀赋,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过程,就会发现两座城市经济竞争力形成路径本质上一直是对国家战略的响应。未来,两座世界级城市更充满无限可能。世界级城市  20世纪80年代全球化深化,跨
期刊
英国伦敦展出的钻石戴比尔斯千禧之星,这颗钻石于1990年在非洲刚果被发现。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在现代人的眼里,闪耀的美丽钻石是爱情的象征。但很多人不知道,一颗钻石的背后或许浸润着无数人的鲜血。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拥有钻石这种天然宝石。其中,作为主产区的非洲有多达15个国家生产钻石,钻石产业也成为当地的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南部的博茨瓦纳还是非洲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钻石生产国。  虽然自然资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