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有效课堂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E1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引起了一场场课堂教学大讨论、大变革,但无论怎样,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呢?
  一、导入的“有效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可以设置悬念,扣人心弦,使学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理解和记忆的质量也会相应提高。例如:我在讲授《在烈日和暴雨下》导入时,首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题目后会想到什么?有的说:“谁在烈日和暴雨下?”有的说:“在烈日和暴雨下干什么?”有的说:“烈日有多烈?暴雨有多暴?”……这样的导入,不仅给学生设置了悬念,引发其积极思考,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就可以初步了解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为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和主旨奠定了基础。
  二、设计问题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口语训练的重要手段。教师的提问像反击水的石块,一些灵感火花便是在这样的提问中产生的。怎样在语文课堂中实现提问的有效性?
  1.设计问题的趣味性
  课堂的生动与活泼,很多时候是由于问题的趣味性激发的。我在讲授《愚公移山》时,这样导入:同学们,我给大家出个谜语——愚公的房屋,谜底——打一写作特点。看谁猜得对。同学们绞尽脑汁,竞相回答:“开门见山。”这样,不仅使学生回顾了开门见山的写作特色,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了愚公房屋的地理位置,从而明白了移山的原因。
  2.设计问题的人文性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我们在问题设计时应该注重个性、鼓励创造,力争人文性的有机渗透。在讲授《散步》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是否陪父母散过一次步,或帮助父母洗过一次脚,或在父母生日的时候给父母打过一个电话、写过一封信、送过一个自己做的礼物,或者利用父亲节、母亲节给父母发个短信、送个贺卡等?通过调查,大部分同学能够做到,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一句真心的问候,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体现出自己的成熟和家庭的温馨。而更多的是对他们心灵上的潜移默化,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3.设计问题的开放性
  对于一篇课文的解读不必千篇一律,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态度、个人经历、生活体验去作合理的阐释与解读。就像一个圆圈,孩子们可以认为它是一个张嘴、一块饼、一个球,甚至是妈妈含泪的眼睛、人类生存的地球、老驴拉的磨盘和它留下的足印……如果他们的头脑里只剩下数字“零”和字母“ O”,那么,学生还有什么想象力、创造力可言?例如,在讲授《创造学思想录》时,我事先准备了一个死结,让全班同学去解,没有一个能解开的。但课文中的亚历山大,解开了比这难度还大的高尔丁死结,他是怎样解开的呢?同学们带着疑问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他通过尝试,建立了自己的原则,他拔出宝剑,将结劈为两半,最后成了亚洲之王。他的思维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从而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所以,要想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思维的主体地位,为其思维的多元性发展开辟一方天地。
  4.设计问题的生活性
  语文充满生活的每一个空间,伴随我们时时处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设计问题时,多了解学生圈子里的事,去了解他们爱读什么书、爱看什么电视、他们崇拜的偶像,了解他们的交友观、消费观等,只有走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灵,才能使他们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用语文去反映生活。
  三、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组织形式,产生有效的结果。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师生互教互学,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互动中,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
  第二,师生间的交流信息面十分广泛,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了充分的交流。通过这些交流,师生间能够得到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教学过程也就成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三,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提高课堂效率,达成教学的最优化。
  师生互动要注意走出几个误区:一是教师不要把学生当成回答问题的机器;二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无论对错一律评定为很好、很棒、真漂亮;三是教师要更多地给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
  四、拓展延伸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恰倒好处的拓展延伸能让语文课堂更开放、更有效。例如,《孔乙己》的最后一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是全文的一个重点。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一个拓展延伸题——“孔乙己现在究竟如何?并说明理由。”让学生从人物性格、社会环境、小说主旨、写作方法等方面进行思考,探究出孔乙己的死因,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总之,有效课堂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我们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最大程度的有效。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以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作为横向结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都将作为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关键词:语文 新课程标准 应用    在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反映了国家对未来人才规格的要求,反映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具有前瞻性、适应性和一定的操作性,
期刊
“绿色教育”是人本主义的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育,是一种在良好的物质、心理、人际环境下的教育,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绿色的物理教育是指充分发挥教学民主的,学生积极参与的,不断有新见解、新思维、新方法孕育产生的生机勃勃的物理教育,它有别于死气沉沉的、照本宣科的、一言堂式的“灰色”的物理教育。“绿色的物理教育”与“灰色的物理教育”的分水岭,就在于
期刊
摘 要:“等效假设”是解决化学试题的常用方法,它包括极端假设法、过程假设法、转向假设法、赋值假设法、中值假设法,本文就这五种方法解题分别举例作出了说明。  关键词:高中化学 等效假设 解题    等效假设是一种解题思维模式,它是指以效果相同出发,对所研究的对象提出一些方案或设想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在化学解题中常见的“等效假设”包括极端假设法、过程假设法、转向假设法、赋值假设法、中值假设法,这些方法
期刊
新课改后,全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热潮,以“高效课堂”作为改革方向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的一项有效教育方法。“先学后教”的核心就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在小学中,尝试使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对推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在就针对“先学后教
期刊
《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课标》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转变即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重要内容,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同时加强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是
期刊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大幅度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寓教于乐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想方设法提升课堂的可
期刊
在新课改中,我尝试着把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新课改的实施为契机,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落实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积极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但是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希望学生顺从、
期刊
摘 要:课改,让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然而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始终是教师永恒的追求。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让新理念走进课堂,如何让新理念渗透于教学,从而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是每位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 课堂 有效性 教学     伴随着课改的实施,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期刊
摘 要:作文教学应该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表达能力。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丰富情感,开拓创作的源泉;二要鼓盛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词句,厚积薄发;三是要求学生养成勤练笔的好习惯;四是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反复推敲,精雕细琢;五是教师要及时评价,激励导航。  关键词:作文教学 兴趣 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一直以来,怕写作文成了学生的“顽疾”,许多教师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
期刊
摘 要:新时代的教育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语文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学得聪明一些。当然,新课程所蕴涵的新思想、新理念也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冲击,给我们带来了困惑,但新课程所构建的理想未来,正是需要我们带来困惑去实践、去探索、去创造,这无疑要求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首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课改 能力培养     新的课程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广大教师自觉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课堂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