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1490995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以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作为横向结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都将作为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关键词:语文 新课程标准 应用
  
  在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反映了国家对未来人才规格的要求,反映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具有前瞻性、适应性和一定的操作性,体现了整体性和阶段性。《标准》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以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作为横向结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都将作为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标准》以“知识与能力、过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整体推进。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必然结果,是语文教学与时俱进的产物。《标准》的制定有许多新的思路,现择要列举如下:
  一、突出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并以此理念贯通语文课程
  《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语文课程以人为本,就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同为主体又互为客体,因此,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是激发师生的生命潜力、焕发生命激情的过程,是揭示人的真善美、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价值的过程。师生都是大写的“人”,彼此都应受到关爱、尊重、理解和信任。
  长期以来,学生常常被置于从属的地位,处于被动的状态。当前语文教学中,特别要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真正落实“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此,《标准》在各个学段主要使用了如下概念,如感受、体会、感悟、体验、领悟、揣摩、探究、品味、把握、了解、推想、理解、掌握等等词语,这些都是学生主体心智活动的过程,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智力活动行为。
  二、明确提出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知识、能力、智力——知识、能力、智力、非智力因素”到语文综合素养,表明了我们对“语文”的认识逐渐深化。
  语文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所以语文理解也需要文化理解,文化底蕴越深厚,对语文的理解越透彻。因此,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不能只着眼于“双基”,而应着力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方法、习惯,以及语言品位、语言行为等等语文综合素养。这是现代人必备的,也是终身持续发展必需的语文素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其“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内因”起主导作用。没有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和投入,语文素养不可能形成,更不可能发展。
  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对语文教学将发生深刻的影响。一是强调“大语文观”,即语文和社会的沟通、和生活的联系以及跨学科渗透,让语文走进儿童生活,成为儿童生活的一部分;也让语文走向社会,开掘语文学习的广阔资源。二是“语文整体观”。语文水平的提高,不只是单项能力的提高,应着眼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着眼于整体把握、综合提高。
  三、首次提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不仅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还具有实践性、教育性、综合性、科学性、审美性等等。《标准》避开了这些难尽其言的叙述,而着重提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标准》强调“统一”,而不是“结合”,颇有深意。即人文性蕴含于工具性之中,或者说,语文的工具性中本来就具有人文性。语文不是“纯工具”,也不是“工具理性”,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交流、传承、积累文化的工具。同时,语文又是一种文化,是和人的生命、心灵、生活密不可分的文化。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在传承文明、积累文化的过程中显现着人文精神,体现着人文情怀。
  《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从总目标规定的10条来看,条目内容上虽然有所交叉,但前5条主要体现了人文性,后5条主要体现了工具性。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既有利于学生掌握语文能力,又不致使语文教学变成“技艺之学”,既有利于学生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文化熏染,端正价值观。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要把学生从繁琐、枯燥、机械的“训练”中解放出来,释放他们的潜在能量。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中更加注重关爱、宽容、理解、尊重和信任,更加强调知识、能力和学生精神世界的血肉联系,以及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的相互沟通。《标准》还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作为课程目标的依据。三个维度作为一条红线,从纵向上贯通语文课程的4个学段,贯穿于全部语文教育活动,这样,给语文课程的整体建构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摘 要:文本的基本要素是语言,语言的本质属性又是生命意识的符号化。情感不是靠教者“告诉”、“灌输”、“讲解”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要通过语言文字进行思想的磨砺和情感的熏陶。  关键词:语文 人文 情感    眼下,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某些现象值得思考,文本在教学中的地位仅仅是引出话题,教者往往围绕一些问题转:你感悟到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学生活动由此出发,信马由缰,任意驰骋。语文课上,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已快速进入到了课堂教学中,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应用多媒体教学,能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且易于被学生接受。本文想通过自己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 数学课堂 作用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形式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
期刊
新词新语是观察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其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改革的大门开放以后,国外文化蜂拥而来,诸如“的士”、“酒吧”等词语纷至沓来。国内国外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产生了一批反映时代变革的新词语。研究这种新词语具有广义文化学的意义,还有社会学的意义。  一、比喻造词法  从结构上看,新词新语里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格的,大体有以下几类:  1.以
期刊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对六七岁的孩子来讲是生活的一次大转变,从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玩的生活转变为正规的小学教育,大多数孩子不适应小学生活,上课坐不住,对小学数学的学习无从认识。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法,根据孩子的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迅速地爱上数学这门学科。如何使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探索,
期刊
在中学物理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分析学生的物理学习心理。作为一位现代物理教师,应该了解一些分析学生物理学习心理的方法。  本文对中学生物理学习心理分析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作了一番简要介绍。   一、物理学习心理分析的内容和特点   物理学习心理分析是指对那些跟物理学习过程密切相关的心理现象的分析。这些心理现象包括物理学习的认知过程、物理学习能力、物理学习动机和兴趣等。另有一些心理现象如性格、气
期刊
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而教育特别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
期刊
物理课堂启发式教学是师生双方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系统理论知识和能力的主渠道。运用启发式教学是物理课堂教学势在必行的教学方式改革。  一、充分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  师与生及其活动构成了教学过程。教师是主体,教的活动主要表现在教师的一面;而学生则成为客体,教师施教于学生,主体作用于客体。教和学两个过程相比较,学习过程是实现目标的过程,而教
期刊
摘 要: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和谐的语文课堂追求的是师与生、人与文、导与放、思与悟等方面的平衡、统一。语文教师要建立亲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语文教学环境;追求语文的诗情和创意,使语文课堂成为启发孩子想象的乐园;营造彰现个性的语文课堂,唤醒成功, 放飞学生自由的心灵,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民主氛围,实现有效互动,一个
期刊
摘 要: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由熟知的生活现象自然过渡到课堂学习中去,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之一。结合物理学科知识特点,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重生活性、形象性、学科性和问题性。  关键词: 教学情境 生活性 形象性 学科性 问题性    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教师们越来越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要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索、操作实践、亲身体验,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感受数学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具的使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具的操作者是学生,可以人人动手、人人参与,主动地接受学习。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强化学具操作实验教学,让小学生充分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