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程标准 倡导绿色物理教育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f09020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教育”是人本主义的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育,是一种在良好的物质、心理、人际环境下的教育,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绿色的物理教育是指充分发挥教学民主的,学生积极参与的,不断有新见解、新思维、新方法孕育产生的生机勃勃的物理教育,它有别于死气沉沉的、照本宣科的、一言堂式的“灰色”的物理教育。“绿色的物理教育”与“灰色的物理教育”的分水岭,就在于物理课堂上有没有生气,就在于学生是否参与了教学的全过程,就在于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否得到了长足的展开、思维品质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发展和提高。绿色物理教育的实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参与
  学习物理,只有通过自身的思维活动、操作活动并转化为内心体验后才可能是有效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在认识活动中的能动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例如,学生在课前预习了高二物理“等势面”一节内容,虽然课本中给出了“等势面” 明确的定义,但多数学生仍然一知半解,缺乏理解和想象。教学中,在简单复习了“电势”概念后,就直接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对“等势面”的理解,大多数学生只是从课本中断章取义地读一段,谈不出自己的看法。这时,有一位同学突然举手回答:“老师,‘等势面’的概念与地理课中‘等压面’的概念是否有点类似?”多数学生神态疑惑,个别学生还笑了起来,这时,我迅速表示两者的确类似,并给予了肯定,进而提出:什么是“等压面”?地理课中还讲到过“等温线”、“等高线”,如何理解它们?你们还知道有哪些线、面?能否从中获得对“等势面”的理解?课堂上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不少同学还提出了高考“分数线”、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等,很快大家对“等势面”的概念有了较好的理解,为后面学习电场的能的性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重视知识的发现与探索——重在过程
  只重视结论的教学,常常与知识的再现相联系,提出的问题多半关系到结论的记忆与运用,这样的课堂常常是气氛沉闷的。而重视过程的教学,由于强化了探索与发现的环节,从而给学生留下了创新的空间、发展才能的机遇,学生兴致勃勃地探求,课堂充满了生机活力。例如,在“楞次定律”教学时,你可以把“楞次定律”直接告诉给学生,然后逐词剖析,理解定律,做题巩固;你也可以创设类似科学家发现定律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探索发现规律。两者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显然是不同的,只有后者的教学才能激发再探索、再发现的欲望,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三、重视学习主体的内心体验——重在领悟
  缺乏营养的植物是柔弱的,缺乏领悟的教学则是苍白的。绿色物理教育的一个重要宗旨,就是让学生自己消化、理解、吸收。有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成天忙于做题,缺少了“悟”的环节,没有时间将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血肉,这是值得忧虑的。
  例如,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图所示,在A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点时,物体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从A下降到B的过程中,速度不断变小。
  (B)物体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合力不断变大。
  (C)物体从A下降到B的过程中,机械能增加。
  (D)物体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
  按常规方法分析,教师把物体下落过程中的受力、运动分析得头头是道,但不少学生仍处在云遮雾罩之中。这时,不妨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先“看”清楚物体下落的过程,再要学生自己分析,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是适度地点拔和引导。这样做虽然会多花些时间,但学生内心的体验和成功的愉悦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之所在。
  四、珍视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重在鼓励
  在物理教育中,应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并进行恰当的鼓励。要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欢乐,而不是咀嚼失败的酸果。要善于挖掘学生回答中的合理成分、学生思维中闪光的亮点,小心翼翼地呵护正确的幼苗,剔除谬误的部分,补充、修正学生的解法,使之成为正确、可行的方法。要尽可能使每一位回答问题的学生能体面地坐下。例如,我在讲“用悬挂法求薄板的重心”时,就有一位姓陈的学生提出了更简单的方法:直接用手指尖支起薄板,平衡时指尖的位置就是薄板的重心。我把这种方法称之为“陈氏法”,并要求全班同学讨论“陈氏法”所包涵的物理原理以及适用范围,此时的课堂交还给了学生,学生的智慧碰撞激发,轻松愉快地沉浸在自我发现之中。
  长江后浪推前浪,满树新枝盖老枝。我们要确立“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念,从培养创新精神的高度出发,从人的可持续发展着眼,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活动空间,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开放思想、创新实践,使学生自主思考并规划人生,让灰色的物理教育退出领地,让我们的课堂永远充满绿色的生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教基[2003]6号。
  2、杨叔子 现代教育:绿色·人文·科学.光明日报,2001,11,24
  3、张华 论教育工作者与人的主体性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4、娄宝海 我的绿色教育观.绍兴日报,2002,12,10。
其他文献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已快速进入到了课堂教学中,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应用多媒体教学,能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且易于被学生接受。本文想通过自己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 数学课堂 作用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形式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
期刊
新词新语是观察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其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改革的大门开放以后,国外文化蜂拥而来,诸如“的士”、“酒吧”等词语纷至沓来。国内国外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产生了一批反映时代变革的新词语。研究这种新词语具有广义文化学的意义,还有社会学的意义。  一、比喻造词法  从结构上看,新词新语里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格的,大体有以下几类:  1.以
期刊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对六七岁的孩子来讲是生活的一次大转变,从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玩的生活转变为正规的小学教育,大多数孩子不适应小学生活,上课坐不住,对小学数学的学习无从认识。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法,根据孩子的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迅速地爱上数学这门学科。如何使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探索,
期刊
在中学物理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分析学生的物理学习心理。作为一位现代物理教师,应该了解一些分析学生物理学习心理的方法。  本文对中学生物理学习心理分析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作了一番简要介绍。   一、物理学习心理分析的内容和特点   物理学习心理分析是指对那些跟物理学习过程密切相关的心理现象的分析。这些心理现象包括物理学习的认知过程、物理学习能力、物理学习动机和兴趣等。另有一些心理现象如性格、气
期刊
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而教育特别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
期刊
物理课堂启发式教学是师生双方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系统理论知识和能力的主渠道。运用启发式教学是物理课堂教学势在必行的教学方式改革。  一、充分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  师与生及其活动构成了教学过程。教师是主体,教的活动主要表现在教师的一面;而学生则成为客体,教师施教于学生,主体作用于客体。教和学两个过程相比较,学习过程是实现目标的过程,而教
期刊
摘 要: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和谐的语文课堂追求的是师与生、人与文、导与放、思与悟等方面的平衡、统一。语文教师要建立亲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语文教学环境;追求语文的诗情和创意,使语文课堂成为启发孩子想象的乐园;营造彰现个性的语文课堂,唤醒成功, 放飞学生自由的心灵,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民主氛围,实现有效互动,一个
期刊
摘 要: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由熟知的生活现象自然过渡到课堂学习中去,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之一。结合物理学科知识特点,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重生活性、形象性、学科性和问题性。  关键词: 教学情境 生活性 形象性 学科性 问题性    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教师们越来越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要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索、操作实践、亲身体验,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感受数学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具的使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具的操作者是学生,可以人人动手、人人参与,主动地接受学习。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强化学具操作实验教学,让小学生充分发
期刊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以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作为横向结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都将作为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关键词:语文 新课程标准 应用    在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反映了国家对未来人才规格的要求,反映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具有前瞻性、适应性和一定的操作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