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是一种分析教学技能的技术。
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一是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自己对教学实践的选取、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具体地对于某一个问题的对策、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产生思考。
二是进行教学反思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教学反思鼓励教师通过多种策略和方法审视、分析自身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活动,充分尊重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1.总结优秀之处
一堂课下来,总会感觉有些地方在设计上引起了师生的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具体的操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1)新课导入是怎样巧妙构思,富有创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的?(2)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如何最大程度辅助教学内容的?(3)板书设计是如何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4)采取了什么方法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5)课堂当中采取了什么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6)采取了什么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反思不足之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导致心理思维和认知方式的不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不可预知性和复杂性,加之我们由于教学经验缺失导致对教学实践估计不足,一堂课下来是难免会有疏漏、失误之处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1)教学设计是否妥当?(2)预设的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3)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4)课堂节奏控制是否游刃有余?(5)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3)课堂效果是否明显、学生是否能够活学活用?
3.反思教学机智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间思维与情感的不断碰撞,教师思维的活跃性往往会因此得到激发,就会产生一些瞬间的灵感,而有时这种无意间的巧合就会很好地解决问题、完善了教学设计。
在我执教的古诗《示儿》一课时,我曾做过这样的反思: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之作:“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临终托付给儿女的简短的几句话,饱含着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教学时,我采用的古诗教学环节是:1、情境导入,了解诗人;2、解惑诗题,读通全诗;3、诵读诗句,理解诗意;4、想象意境,感悟诗情。
诗人——诗句——诗情
我将其归为“三位一体”,其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关系。言为心声,其诗句正是作者情感的外显及抒发,而情感又是由诗人的生平经历所积淀而来。就本诗而言,其难点在于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即感悟诗情。
在诗情的感悟上,我觉得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第一,在情景导入中,着重将当时的南宋的社会背景做了说明,从金兵的铁蹄踏破宋朝的都城汴梁的那一刻起,战火就在南宋的土地上整整燃烧了95年,儿时的陆游便备受流离迁徙的痛苦,且目睹了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他深刻感受到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为了解救人民疾苦,他曾从军九年,积极抗金,而想要逼退金兵,而南宋统治者向金人求得了暂时的安定后就纵情享乐,花天酒地,这更促使他念念不忘收復中原。就这样,他一生都在始终为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担忧。自此,学生对于陆游这一诗人有了准确的定位,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本首诗的情感。
第二,在理解诗情上,我紧抓全诗的一个情感词“悲”字展开,顺势问出诗人替何人而悲,因何事而悲。以这一个“悲”,把诗串起来,把学生的情感串起来,把我们的课堂串起来。同时也自然的把内容归结在了我们的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时,学生的情绪还在激昂之中,所以继续教学后两句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因为陆游的爱国,他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国家,于是他对儿子千叮万嘱,我们的课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叮嘱中,一次又一次的抒发陆游爱国感慨的朗读中达到高潮。
第三,不仅如此,我还补充了陆游的几首诗,分别是陆游从二十岁到八十五岁之间,曾写下的关于参加战争,奋勇杀敌来取得南宋的统一的诗句,这各国家是学生体会陆游这一诗人的爱国情怀。
但在具体的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交给孩子们的思考时间还不够,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能够完全发挥,整节课在诗句的朗读上缺少指导,以及在整堂课的时间分配上出现偏差。
总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从而促使自己主动寻求解决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等。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是一种分析教学技能的技术。
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一是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自己对教学实践的选取、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具体地对于某一个问题的对策、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产生思考。
二是进行教学反思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教学反思鼓励教师通过多种策略和方法审视、分析自身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活动,充分尊重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1.总结优秀之处
一堂课下来,总会感觉有些地方在设计上引起了师生的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具体的操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1)新课导入是怎样巧妙构思,富有创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的?(2)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如何最大程度辅助教学内容的?(3)板书设计是如何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4)采取了什么方法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5)课堂当中采取了什么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6)采取了什么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反思不足之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导致心理思维和认知方式的不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不可预知性和复杂性,加之我们由于教学经验缺失导致对教学实践估计不足,一堂课下来是难免会有疏漏、失误之处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1)教学设计是否妥当?(2)预设的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3)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4)课堂节奏控制是否游刃有余?(5)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3)课堂效果是否明显、学生是否能够活学活用?
3.反思教学机智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间思维与情感的不断碰撞,教师思维的活跃性往往会因此得到激发,就会产生一些瞬间的灵感,而有时这种无意间的巧合就会很好地解决问题、完善了教学设计。
在我执教的古诗《示儿》一课时,我曾做过这样的反思: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之作:“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临终托付给儿女的简短的几句话,饱含着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教学时,我采用的古诗教学环节是:1、情境导入,了解诗人;2、解惑诗题,读通全诗;3、诵读诗句,理解诗意;4、想象意境,感悟诗情。
诗人——诗句——诗情
我将其归为“三位一体”,其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关系。言为心声,其诗句正是作者情感的外显及抒发,而情感又是由诗人的生平经历所积淀而来。就本诗而言,其难点在于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即感悟诗情。
在诗情的感悟上,我觉得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第一,在情景导入中,着重将当时的南宋的社会背景做了说明,从金兵的铁蹄踏破宋朝的都城汴梁的那一刻起,战火就在南宋的土地上整整燃烧了95年,儿时的陆游便备受流离迁徙的痛苦,且目睹了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他深刻感受到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为了解救人民疾苦,他曾从军九年,积极抗金,而想要逼退金兵,而南宋统治者向金人求得了暂时的安定后就纵情享乐,花天酒地,这更促使他念念不忘收復中原。就这样,他一生都在始终为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担忧。自此,学生对于陆游这一诗人有了准确的定位,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本首诗的情感。
第二,在理解诗情上,我紧抓全诗的一个情感词“悲”字展开,顺势问出诗人替何人而悲,因何事而悲。以这一个“悲”,把诗串起来,把学生的情感串起来,把我们的课堂串起来。同时也自然的把内容归结在了我们的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时,学生的情绪还在激昂之中,所以继续教学后两句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因为陆游的爱国,他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国家,于是他对儿子千叮万嘱,我们的课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叮嘱中,一次又一次的抒发陆游爱国感慨的朗读中达到高潮。
第三,不仅如此,我还补充了陆游的几首诗,分别是陆游从二十岁到八十五岁之间,曾写下的关于参加战争,奋勇杀敌来取得南宋的统一的诗句,这各国家是学生体会陆游这一诗人的爱国情怀。
但在具体的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交给孩子们的思考时间还不够,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能够完全发挥,整节课在诗句的朗读上缺少指导,以及在整堂课的时间分配上出现偏差。
总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从而促使自己主动寻求解决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