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思科公司的“可重用学习对象策略”研究,涉及可重用学习对象(RLO)与可重用信息对象(RIO)的涵义、内部结构和构建原则,可重用学习对象的创建过程与课程、章和节的结构设计。
[关键词] 可重用学习对象;可重用信息对象;学习资源开发;学习内容创编
创建“可重用学习对象”(reusable learning object, RLO),是教育技术学和网络与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基础工程。可重用学习对象的研究,一般也同学习内容创编有关,当然,它重点不是考虑创编的文体风格,而是重在理清知识技能分类或者学习任务领域/学习结果领域的特征。所以,看似技术性很强的可重用学习对象研究,其间渗透了坚实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学习理论的研究要义,实际上也可以给改进传统的文本教材编制工作带来许多启示。创建可重用学习对象是建立在可重用信息对象(reusable information object, RIO)基础之上的。RIO是指相对独立存在的并可重用的教学内容组块。每个RIO由内容项、练习项和评价项组成,并可构造成单个RLO。许多独立的RIO按照一定结构组合可形成一个RLO。本文主要介绍思科公司(Cisco Systems)关于可重用学习对象和可重用信息对象创建策略的研究。
一、可重用学习对象与可重用信息对象
(一)可重用学习对象的涵义和内部结构
1.可重用学习对象的涵义
“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于1996年成立了“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LTSC),2000年该委员会提出了学习对象的工作定义为:“学习对象是在技术支持的学习中使用、重用或参引的任何数字化或者非数字化的实体。技术支持的学习实例包括计算机支持的练习系统、交互式的学习环境、计算机智能教学系统、远程学习系统和协作学习环境等。学习对象包括多媒体内容、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教学软件和软件工具,以及技术支持的学习中涉及的人、组织或事件等”(IEEE LTSC, 2000)。
因为几乎所有的学习资源都能够在“技术支持学习”中作为参引资料,所以LTSC的学习对象定义过于宽泛,不能有效地区分学习对象与其他学习资源之间的区别。
威利(Wiley,D. A,2000)提出了学习对象的工作定义:“学习对象是任何支持学习的可重用的数字化资源”。威利的工作定义与IEEE/LTSC的定义是兼容的,但把学习对象的集合做了大幅度限制,提取了后者的一个“数字化的和可重用”的子集,排除了非数字化的和不可重用的部分,并且强调了学习对象的目的性,从而有效地明确了学习对象的含义和范畴。
学习对象应该面向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独立存在,包含了学习目标、元数据、内容、练习和评估五个部分。“学习目标”是学习对象的基础,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元数据”用于描述学习对象的各种相关属性,以方便对学习对象进行参考、搜索和重用。“内容”是学习对象的主要部分,学习者据此获取学习材料。“练习”用于帮助学习者进一步巩固知识。“评估”能够确定学习者对于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的应用。完整的学习对象如图1所示。
学习对象具有可重用性、数字化、教学性、互操作性与可读取性等关键特性。
(1)可重用性。可重用性是学习对象最重要的特性,也称为复用性。简单地讲,就是能重复利用同一资源。它与资源有效共享的思想相互渗透,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最初设计学习对象的时候就是为了开发学习资源的时候可重复使用,这也是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继承性是一脉相承的。
可重用是一个含义广阔的范畴,它即包括不同人(资源利用者)出于不同目的对资源的重用,也包括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上的重用,还涉及了在同一情境内或不同情境间等多种情形下的重用效率和共享效果的问题。一般而言,可重用从重用的要素来看,可分为资源复用和过程复用等;从可重用的领域来看,可分为跨领域的通用重用和特定领域内的特定重用等。学习对象的可重用性使得资源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
(2)数字化。数字化将学习对象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教学材料严格区分开来。传统教学媒体虽然具备一定程度的可重用,然而其重用共享的层次比较低,范围比较小,并且成本较高;不像学习对象以“0和1”数字方式存储,可灵活引用共享,而且复制成本几乎为零。小型可重用数字化资源包括数字图像或照片、实时录像、音频片断、小段文本、动画及小型网络传输应用程序(如JAVA小程序等);大型可重用数字化资源包括完整的网页等,它可以结合文本、图像或其它媒体、应用程序来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事件。
(3)教学性。从学习对象的定义就可以看出,它是应用于教学过程而产生的。用来支持学习的数字化资源,教学性是其重要属性。学习对象有许多相近、相似的术语,而教学性则明确指出了学习对象的应用目的指向,使其区别于“信息对象”或“知识对象”等术语。学习对象是针对教学而产生的特定构件,它为教学而特别设计并存在。
(4)互操作性。互操作性是指教学资源在不同的工具和平台上的通用性,特别是连接到因特网的不同系统对资源的可操作性。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便捷管理和互相沟通。因此各研究机构,诸如:LTSC(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CELTSC(中国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通过制定学习对象元数据标准、内容包装标准、语义与互换绑定、数据互换协议等标准来规范学习对象的描述和重用,实现了只要通过简单引用XML头文件即可实现学习对象的跨平台共享。从目前的应用水平来看,多数格式的学习对象大都能够在网络上传输,如网页、Java Applet等。尽管从技术受限上看,学习对象要跨越所有的学习平台十分困难,但至少是应该能够实现多平台转换的。
(5)可读取性。可读取性是指远程对教学资源进行定位、读取和传递等操作的能力,体现了教学资源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的可用性。
2.可重用学习对象的内部结构
一个RLO是以单个学习目标为基础,来源于一个特殊的学习任务。一个RLO由概述、总结、评估以及7±2个RIO构成。RLO的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
(二)可重用信息对象的涵义和内部结构
1.可重用信息对象的涵义。
在研究RLO的内部构建情况时,我们必须把RIO考虑进来。思科公司将可重用的信息对象定义为“一个颗粒状、可重用的信息块,并不依赖于特定的媒体”。从微观层次上讲,RIO是RLO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RLO内部含有7±2个RIO;从教学角度上讲,我们可以把RLO看作一节课,而RIO则是构成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2.可重用信息对象的内部结构。
每个RIO建立在单一的学习目标之上,由内容项、练习项和评估项组成。其内部结构如图3所示。
(1)内容项:静态的或交互式的学习内容。内容项是学习对象的主要部分,学习者从这里获取学习材料,并对知识进行编码,在长时记忆中将原有的认知结构重组,以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这部分要注重各种学习策略的应用。
(2)练习项:针对学习内容的练习活动,为学习者应用知识和技能提供机会。其中练习活动可以采取各种形式来开展,如案例分析、小测验、实验操练等。对学习者的一切学习活动来说,练习活动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在学习者想获得学分,练习活动会为他们提供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同时练习活动使学习者依据自定步调开展学习,加速了学习目标的实现。当然制定每个RIO的学习目标之前,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认知水平。
(3)评估项:检测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每一个RIO都包含一组评估项,它们主要是被RLO用来选择RIO和确定这些RIO的长处,且需要形成上一层次的RLO评估。因此,在使用评估项时,应从RLO评估库中调用不同组合的评估项。同时,与练习项一样,每种评估项都要使RIO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者的认知水平相符合。
二、可重用学习对象的创建过程
一个RIO是一个颗粒状、可重用的信息块,它可以一次性开发,并以多种媒体进行传输。每个RIO可以作为一个针对某个学习子目标而进行组合的内容项、练习项和评价项的独立集合,而多个RIO 有目的地进行组合所形成的较大结构,称之为RLO。一般来说,RLO的创建过程分为四阶段——设计、开发、传递和评估。
(一)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包括了需求评估、任务分析、学习目标和RIO类型四个方面。
◇需求评估:一个RLO或RIO必须用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新产品介绍、产品更新和新市场战略。为了成功实施培训,我们必须对需求作出量化评估。需求评估对完成一项评价至关重要,否则就不能确定学习者是否与学习目标还有差距以及是否提升了学习者的知识和技能。
◇任务分析:编著者要区分直接相关的知识和“知道也好的知识”同在需求评估阶段指明的符合培训需求的关键性知识技能之间的差异。对于一项具体工作任务,编著者也许会添加其它“知道也好的知识”以帮助学习者学习此工作任务(如一个事实的定义、一个概念或过程的解释)。如果任务简单,可以是单个RIO,不需要其它RLO;如果任务复杂并且是更大任务领域的一部分,如整个工作职能的培训,那么就需形成很多RIO和RLO。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告诉学习者为了掌握知识和技能他们必须做什么。编著者要指明包含在RIO中的练习项和评估项的类型。
◇RIO类型:编著者把RIO分为概念、事实、程序、过程和原理五种类型。这五种类型是依据克拉克(Clark,R)提出的“信息地图”而部分调整的(详细说明参见本文第四部分“可重用信息对象的构建原则”)。
(二)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包括了了创建RLO、创建RIOs、初步评述和再次评述四个方面。
◇创建RLO:编著者使用已出版的指南和模板创建RLO以达到在设计阶段制定的设计要求(详细说明参见本文第四部分“可重用信息对象的构建原则”)。
◇创建RIOs:编著者使用已出版的指南和模板创建RIO(概念、事实、过程、原理和程序)以达到在设计阶段制定的设计要求。编著者可以自己开发RIO的内容项、练习项和评估项或者把这项任务交给学科专家(SMEs)。学科专家开发出每一项的简化模板和指导原则。编著者的任务是对这些模板和原则进行评述以及编辑一个更大的RLO。媒体制作也在此步骤进行,包括图片、视频片断、仿真设置等。请注意,尽管RIO同媒体传递方式并不直接挂靠,但有些媒体不能用于所有的传递方式(详细说明参见本文第四部分“可重用信息对象的构建原则”)。
(三)传递阶段
传递阶段包括了动态包装、出版CD和实施由教师主导的培训(Instructor Led Training,ILT)等方面。
◇动态包装:通过浏览器将所需的网页传递给学习者,如果学习者想要学习一节课或参考“工作帮助”,只要请求数据库中的RLO和RIO的初始项。与这些对象相应的格式和样式表打成包然后通过浏览器传递给学习者。
◇出版CD:由于出差或其它物理限制,学习者不能接入网络,RLO/RIOs可以打包成一个物理媒体如CD。理想情况下,CD-ROM应如动态包装那样制作,然后只要实时写入CD-ROM。另一种方法是下载那些小容量的RLO到本地驱动器,这样可以不需网络独立运行,也不必制作CD-ROM。
◇实施由教师主导的培训:RLO策略支持ILT材料,如学习笔记、教师指导手册、学习活动和呈现材料。
(四)评价阶段
评价阶段包括了调查、评估、迁移和影响力等方面。
◇调查:测量学习者对此学习事件的反映(学习者喜欢本次培训吗等)。有时它被称作“微笑表单”(smile sheets),只是测量学习者是否喜欢这个培训。当然,这些只是反映基本想法,并不是真正测试实际的学习情况,但这些数据对于业务和开发策略来说是重要的。
◇评估:测量学习者是否已达到学习目标(学习者掌握了吗等)。评估必须与RIO的类型相匹配,并贯穿于每个RIO和RLO的始终。
◇迁移:测量学习者返回工作岗位的迁移技能(学习者应用它了吗等)。通常,迁移通过收集周围同事/主管的意见和观察进行测量。只是简单地对学习者进行重新测试只能表明是否具备知识和技能,并不代表实际工作中是否会真正应用。
◇影响力:测量RLO对提升工作业绩的影响(它是否重要)。
三、可重用学习对象的构建
一个RLO由7±2个RIO组合而成。此外,为使这些RIO能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学习经验,因此还要加上概述、总结和评价。以元数据标识的RLO进一步描述它的特征、功能以及相关对象。以下是由编著者和系统收集的几个元数据类型:
◇RLO标题及目标层次
◇领域(主要的主题领域)
◇工作职能或工作任务
◇编著者姓名、所有者姓名
◇创建日期、出版日期及有效期
◇先决条件
(一)概述
概述(overview)主要用来介绍RLO内容,并列出此学习对象的学习目标、大纲、工作场景等,以充当学习的先行组织者。构建次序依学习者而定,可以先总结再概述,也可以略过此步而直接开始学习RIOs。
RLO概述项构建原则:
◇导言(必选):用一至两段话说明该RLO的目的。不要在其它项中重复该信息。
◇重要性(必选):用一至两段话激发学习者学习该RLO的兴趣。通过联系学习者的工作职能和RLO的目的,使学习者明白为什么要对该RLO产生学习的兴趣。不要在其它项中重复该信息。
◇目标(必选):在该RLO中每一个RIO只有一个学习目标。
◇先决条件(必选):列出学习该RLO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指出学习者需要学习的其它RLO(“系统”应能自动地显示学习RLO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并显示已经学习了哪些RLO)。关注该RLO的主要的或预期的学习群体。
◇场景(可选):将信息与实际工作技能相联系。可以通过虚构场景来说明该RLO的目的。当举例、解释过程或程序时个别的RIO可以使用该场景。但要记住,RIO是独立的,也许被其它RLO重用。可以在总结项中加入场景以结束该RLO,可以有图形元素如基于该场景的拓扑结构图。
◇大纲(必选):列出该RLO中每个RIO的标题。列出“总结”和“案例分析”。该信息最好由系统自动生成。
(二)总结
总结(summary)主要用来总结RLO,为每个RIO附加说明和目标,并将RIOs中内含的场景与目标综合起来。同时,也为学习者拓展知识与技能提供了建议学习的课程。从RLO内部结构上来说,它是连接RIO组与后期评估的桥梁。一般来说,总结安排在最后一个RIO之后。
RLO总结项构建原则:
◇评论(必选):用一两段话回顾刚刚学习的该RLO的内容(涉及该RLO的每一个RIO)。重申该RLO学习目标和重要性。应总结概述中建立的场景。
◇后续步骤(可选):提出与该RLO相关的其它RLO。推荐其它的学习领域。系统可建立一个已分配给学习者的动态RLO列表。
◇扩展资源(可选):列出网址、PDF文件、文档及其它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该RLO所涵盖的知识和技能的资源。用一句话描述每一项资源,这样学习者链接或文件就明白他们要获取什么。
(三)评估
根据RLO内部结构图(见图2),可以发现使用评估(assessment)的次数超过了两次,一种是前测评估,另一种是后测评估,还包括对概述、总结及7±2个RIO的评估。RLO评估是各个RLO测评项的组合,评估贯穿了学习该RLO的始终。从学习者角度,评估以整体出现;从著作者角度,评估以单个RIO分别出现并进行组合,以保证RIO评估可被重用。评估主要起了以下几种作用:根据学习者的需要选取RIO;课前帮助学习者确定在知识与技能上的差距,同时指出填补这些差距所需的RIO;检测学习者是否掌握了该学习目标;课后帮助学习者确定在知识与技能上仍存在的不足,并指出学习者需要复习哪些RIO。评估可安排在任何时候,可在RLO之前或之后。
RLO评估项构建原则:
◇通过评估的门槛:学习者为了获得该RLO的学分,是否需要“通过”每一个目标,每一个RIO?忽略一些评估项,学习者是否仍然可以“通过”?
◇重新评估的次数:学习者可重新评估的次数是几次?给出限定的大小评估项目也许是重要的。
◇评估项权重:当构建完一个RLO,并非所有的RIO对于所要掌握的岗位任务持有同等程度的重要性。因此,评估项目中要考虑这些RIO不同的重要程度。当构建完一个RLO评估项,作者要标明哪些RIO对于“通过”该课时(lesson)是最重要。
四、可重用信息对象的构建
与RLO相同,以元数据标识的RIO进一步包括了它的特征、目的以及与其它对象的关系。以下是由编著者和系统收集的几个元数据类型:
◇RIO标题及目标层次
◇RIO类型
◇工作职能或工作任务
◇编著者姓名、所有者姓名
◇创建日期、出版日期及有效期
◇先决条件
根据知识的分类,可以把RIO分为事实、概念、程序、过程和原理五种类型。创建RLO时,这五类RIO不分先后次序。五种学习对象类型(five object types)具体分述如下:
(一)五种学习对象类型
1.事实
当需要教授唯一的、独特的信息时使用事实型RIO,它一般表现为声明、数据或特殊对象的图片信息。例如思科2500路由器的安装说明。
2.概念
当需要传授一组对象、符号、观念或事件时,通常使用概念型RIO。这四种信息表示方式均用一条简单句标识,且有共同特征,同时在不同的特征上呈现出多样化形态。在RLO内部,这些概念型RIO一般在学习者学习一个主题前先予呈现。这是因为概念型RIO代表着一种必备性的知识。例如:用户、表单、路由器、需求、请求或者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等都是属于概念型RIO。当准备要教学生如何配置“标准入口”,先要教授什么是“入口”。
3.程序
完成某项工作或做出决策所需遵循的一系列步骤,其操作每次必须以相同方式来执行。当需要传授在学习中执行的程序时,应该使用程序型RIO。通常,程序型RIO被安排在概念型RIO或过程型RIO后进行学习。为了学习者能够成功,程序必须清晰。另外,程序主题必须提供以工作背景为基础的练习,使得学习者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例如如何登陆计算机。
4.过程
描述事件运作的工作流程,事件不一定是由单个人完成的,可以涉及许多人员或组织,也可用在机械、商业或科学领域。当需要教一些系统运行方式的知识时,过程型RIO能发挥很大的作用。这种过程型RIO有利于支持潜在学习任务,提供学习动机以及确保整个学习效果。例如识别数据链路层问题。
5.原理
当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做出判断与决策或必须应用某种指导原则时,原理型RIO会起关键作用。一般来讲,原理型RIO出现在概念型RIO或者过程型RIO之后。例如设计一个多层交换网。
(二)事实型学习对象构建
1.内容项构建原则
◇介绍(必选):向学习者出示学习目标和要求,与学习者所期望学习的内容相适应。简短并切中要点,不要加入其它知识点或者假定学习者已经学过此课中的其它知识点。
◇事实图表(必选):先对事实进行陈述说明,标识出关键部分,然后使用图解来详细描述关键部分及相互关系。根据需要,可以与列表和表格组合起来使用。
◇事实列表(必选):先对事实进行陈述说明,进一步对事实所包含的要素进行分类标识,根据需要,可以与图解和表格组合起来使用。
◇事实表格(必选):先对事实进行陈述说明,列出事实包含的各部分的功能,对表格中的每一列使用适当的列标题,标识出相关要素,根据需要,可以与列表和图解组合起来使用。
◇教师备注(可选):包括对这一概念的教学是否有什么特殊性或独特性。这项内容似乎不是针对学习者的,是针对教师的,包括在线辅导教师。
2.练习项构建原则
◇应用水平:整合事实型RIO与其他RIO类型及制订练习项内容。
◇记忆水平:让学习者回忆特征和规格。让学习者辨认图片和实物。
(三)概念型学习对象构建
1.内容项构建原则
◇介绍(必选):确立此知识点的目的,与学习者所期望学习的内容相适应。简短并切中要点,不要加入其它知识点或者假定学习者已经学过此课中的其它知识点。
◇定义(必选):对概念特征进行说明,可以配有图像、列表等。简短并具体,强调术语的使用。
◇事实(可选):需要对概念进行解释时使用事实。按照事实项指导原则定义事实块的原则项内容。
◇正例(必选):最好包括两个以上的正例。正例的次序从简单到复杂,在不同的情境下使用正例,可以使用文本或图像呈现。
◇反例(可选):使用反例来帮助学习者区分概念的无关特征。举例说明易混淆的相关概念的例子,例子的次序从简单到复杂,可以使用文本或图像呈现。
◇类比(可选):涉及学习者的背景知识。相似或相反的概念的比较,突出指导性,加深学习者对概念的掌握。
◇教师备注(可选):包括对这一概念的教学是否有什么特殊性或独特性。这项内容似乎不是针对学习者的,是针对教师的,包括在线辅导教师。
2.练习项构建原则
◇应用水平:包括如果学习者需要在工作中应用这个概念,让学习者区分正例和反例。可以是一个随堂测验问题或其他一些活动。
◇记忆水平:包括如果学习者需要记住与工作相关的概念,例如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或选择一个概念的定义。这可以是一个随堂测验问题或其他一些练习活动。
(四)程序型学习对象构建
1.内容项构建原则
◇介绍(必选):确立此知识点的目的,与学习者所期望学习的内容相适应。简短并切中要点,不要加入其它知识点或者假定学习者已经学过此课中的其它知识点。
◇事实(可选):需要对程序进行解释时使用事实,此项为可选。事实可以在程序表中作为一列,例如思科IOS软件命令的定义。按照事实项指导原则定义事实块的原则项内容。
◇程序表(任选):一个程序型知识点选择一种表格类型。使用介绍性的语言对程序进行说明,将列标识成“步骤”和“行为”,每一步都以动词开头。注意两者的对应及使用行为动词,每一步只有一个行为。
◇决策表(任选):使用介绍性的语言对程序进行说明,将列标识成“如果(If)”和“那么(Then)”,把条件(如果)和行为(然后)构成完整的句子,形成流畅的决策表。
◇综合表(任选):程序表和决策表的结合,以程序表开始,决策表蕴含其中,呈现出来的形式是表中表/嵌套的表格。
◇示范(可选):利用图解、媒体对程序进行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提示和示范引导学习者完成相关程序步骤。
◇教师备注(可选):包括对这一概念的教学是否有什么特殊性或独特性。这项内容似乎不是针对学习者的,是针对教师的,包括在线辅导教师。
2.练习项构建原则
◇应用水平:动手操练,切实按照这个程序操作。
◇记忆水平:列出这个程序的每一步。常伴有应用水平的练习,除非工作任务只要求记住程序(驾驶飞机的步骤,但不是真正开飞机)。
(五)过程型学习对象构建
1.内容项构建原则
◇介绍(必选):确立此知识点的目的,与学习者所期望学习的内容相适应。简短并切中要点,不要加入其它知识点或者假定学习者已经学过此课中的其它知识点。
◇事实(可选):需要对原理进行解释时使用事实,此项为可选。一个程序型知识点选择一种表格类型,按照事实项原则定义事实块的原则项内容。
◇阶段图(任选):使用图表、表格或者图示(只要三者之一即可),将列标识成“阶段”和“如何发生”,按时间划分阶段,用第三人称对该阶段行为的负责人和事物进行描述。
◇模块图(任选):使用图表、表格或者图示,不对列进行标识,而是使用模块图(流程图),按时间划分阶段,用第三人称对阶段中行为的负责人和事物进行描述。
◇循环图(任选):使用图表、表格或者图示,注意使用箭头标明过程的方向,用第三人称对阶段中行为的负责人和事物进行描述。
◇教师备注(可选):包括对这一概念的教学是否有什么特殊性或独特性。这项内容似乎不是针对学习者的,是针对教师的,包括在线辅导教师。
2.练习项构建原则
◇应用水平:问题解决练习。案例学习,解决一个学习者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例:说明“如果……那么会发生什么”,评价这个症状……也许这就是问题所在。看屏幕,指出系统可能存在的问题。
◇记忆水平:列出过程的每一个步骤。
(六)原理型学习对象构建
1.内容项构建原则
◇介绍(必选):向学习者出示学习目标和要求,与学习者所期望学习的内容相适应。简短并切中要点,不要加入其它知识点或者假定学习者已经学过此课中的其它知识点。
◇事实(可选):需要对原理进行解释时使用事实。一个程序型知识点选择一种表格类型,按照事实项原则定义事实块的原则项内容。
◇原理陈述(可选):对于可接受的行为标准进行陈述。
◇指导原则(必选):指导原则来自专家绩效分析。应用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指导原则。
◇正例(必选):使用正例来加深学习者对原理的正确应用。推荐使用两个或更多的正例,每个正例设置的情境不同。
◇反例(可选):指出反例是如何违反指导原则的。一次只能违反一项指导原则,使用反例来帮助学习者区分错误的原理。
◇类比(可选):通过易识别的类比,增强学习者对原理的掌握。
◇教师备注(可选):包括对这一概念的教学是否有什么特殊性或独特性。这项内容似乎不是针对学习者的,是针对教师的,包括在线辅导教师。
2.练习项构建原则
◇应用水平:应用指导原则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或进行案例分析。例:观看一个发怒的客户的录像场景,并写下你要对每位学习者讲解的对策,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
◇记忆水平:列出指导原则。
五、课程、章、节的结构设计
课程的内容组织采用层次结构,相互关系可参见图4和图5。课程内容组织分四层,分别为课程(course)层,章/模块(module)层,节/课时(lesson)层,话题/知识点(topic)层。基于我们的教学习惯,总是将一个课时作为一个RLO,把一个知识点看成一个RIO。课程设计和开发人员可根据图中的层次结构先构架出课程的大致框架,然后再对每一层的具体内容进行开发。可重用学习对象的使用,大大的提高了课程的可重用性。由图4可以看出,课程是包容性最大的学习对象;章/模块是课程下一级的学习对象,主要是一系列节/课时的逻辑组合;节/课时是章/模块下一级的学习对象,由一系列知识点的集合而成,用来讲授基于单一学习目标的工作任务;知识点是一些围绕单个学习目标所建立的信息块,是最灵活、最独立的学习对象。知识点、练习和评价是关键性的学习对象,通过它们的聚合,能够形成章、节等更高层次的学习对象。
(一)课程结构设计
表1呈现了为不同内容层次的课程的结构,其它基于学习对象的学习项目可在此结构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进行适当修改。
(二)章的结构设计
章是课程的主要结构框架之一,也称为模块。章的大小与章的学习目标有直接关系,每一章中都要包含具体的学习目标,用可观测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学习者在本章所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并以此为依据来创建练习项和评价项。节是章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独立的组织结构,多个节的组合,构成章的知识内容的主体。
练习项和评价项的设计应根据章层级的目标,其深度和广度都要比节层级更加丰富。其中章层级的练习项是可选的,即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确有必要。在章的层级中,有两种编排评估项的方式。一是可以创建独立的节层级评估项,放在此章的总结之前。或者也可以创建一个单一的章层级评估项,也应放在此章的章总结之前。总结应该位于章中练习与评价的后面,帮助学习者强化学过的内容。章层级中三者的呈现顺序应该为练习、评价、总结。
(三)节的结构设计
节主要是一系列知识点的集合,也可以称为课时。节的结构与章的结构类似,但节面对更加具体化的知识,需要更加详细的设计。
节学习目标应直接支持章学习目标并应对涉及到的条件、标准和行为做相关说明,包含可测量的行为动词,确保有一个清晰的学习导向。当学习者学完节中的内容时,所取得的结果能够与目标相对应。此外,要向学习者明确列出进行本节学习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习者进行自我判断。总结通常用来结束节的学习,也可以为拓展学习者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一些行为建议。总结是学习内容与评估项之间的过渡,目的是简明扼要地重述本节内容。教师和学生的反馈表明,他们宁可选择不超过一到两张PPT简要概括关键点。不要重述知识点学习目标,也不要介绍新的内容。
练习要做到充分体现节的学习目标,学习者进行练习之后,能够保证达到本节涉及的学习目标。练习的设计要反映出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使用,而不是简单考察信息的回忆。练习可以是定位于节中各个知识点目标的集合,也可以针对节的学习目标进行统一设计。一个练习必须放在课的最后,节总结之后。但是,如果有特定的需要,也可以把练习放在知识点层级。
在节层级,有两种编排评估项的方式。首先,可以创建独立的知识点层级评估项。其次,也可以创建单一的节层级评估项,侧重于工作任务绩效,节层级学习目标。所有节层级的评估项都应放在章的最后,章总结之前。如果决定在章的最后提供一个单一的章层级评估项,那么节层级评估项是可选的。章的使用是可选的,因此,如果设计课程内容不使用章层级,那么就应该为每节提供一个评估项。
[参考文献]
[1]Cisco Systems, Inc.April22, 2000: Reusable Learning Object Strategy: Definition, Creation Process, and Guidelines for Building. http://www.cisco.com/warp/public/10/wwtraining/ elearning/implement/rio_strategy_v3-1.pdf, 2008/3/19.
[2]Cisco Systems, Inc.April22, 2000: Reusable Learning Object Authoring Guidelines: How to Build Modules, Lessons, and Topics.http://db.formez.it/fontinor.nsf/c658e3224c300556c 1256ae90036d38e/DF95A2799A3D7085C1256E59003B33F5/$file/Cisco%20Reusable%20LO%20Authoring%20Guidelines%2007-2003.pdf, 2008/3/19.
[3]David A Wiley. Learning objects Design And Sequencing Theory. http:// www.opencontent.org/docs/dissertation.pdf, 2008/2/22.
[4]The Dublin Core MetaData Initiative. Dublin Core Metadata Element Set, Version 1.1. http://dublincore.org/documents/dces/, 2008/03/25.
[5]Ims Global Learning Consortium, Inc. IMS Meta-data Best Practice Guide for IEEE 1484.12.1-2002 Standard for Learning Object Metadata Version 1.3 Final Specification. http://www.imsglobal.org/metadata/mdv1p3/imsmd_bestv1p3.html,2008/03/25.
[6]Advanced Distributed Learning, 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 (SCORM) 2004 3rd Edition Documentation Suite. http://www.adlnet.gov/downloads/Download Page.aspx? ID=237
[7]IEEE LTSC. Draft Standard for Learning Object Metadata,http://ltsc.ieee.org/wg12/ files/LOM_1484_12_1_v1_Final_Draft.pdf, 2008/03/25.
[8]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CELTSC), http://www.celtsc.edu.cn/, 2008/03/25.
[作者简介]
袁小芬,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生。
盛群力,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客座教授。
Creating Reusable Learning Object Strategy
——Cisco Systems’ Research
Yuan Xiaofen & Sheng Qunli
(Education Colleg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28)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Cisco Systems’ Research of "Creating Reusable Learning Object Strategy", including the concept, interior structure and building principle of Reusable Learning Object(RLO)and Reusable Information Object(RIO), the creation process of Reusable Learning Object and the structural designing of course, Module and Lesson.
【Keywords】 Reusable Learning Object; Reusable Information Object; Learning resource developing; Learning content authoring
本文责编:孙爱萍
[关键词] 可重用学习对象;可重用信息对象;学习资源开发;学习内容创编
创建“可重用学习对象”(reusable learning object, RLO),是教育技术学和网络与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基础工程。可重用学习对象的研究,一般也同学习内容创编有关,当然,它重点不是考虑创编的文体风格,而是重在理清知识技能分类或者学习任务领域/学习结果领域的特征。所以,看似技术性很强的可重用学习对象研究,其间渗透了坚实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学习理论的研究要义,实际上也可以给改进传统的文本教材编制工作带来许多启示。创建可重用学习对象是建立在可重用信息对象(reusable information object, RIO)基础之上的。RIO是指相对独立存在的并可重用的教学内容组块。每个RIO由内容项、练习项和评价项组成,并可构造成单个RLO。许多独立的RIO按照一定结构组合可形成一个RLO。本文主要介绍思科公司(Cisco Systems)关于可重用学习对象和可重用信息对象创建策略的研究。
一、可重用学习对象与可重用信息对象
(一)可重用学习对象的涵义和内部结构
1.可重用学习对象的涵义
“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于1996年成立了“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LTSC),2000年该委员会提出了学习对象的工作定义为:“学习对象是在技术支持的学习中使用、重用或参引的任何数字化或者非数字化的实体。技术支持的学习实例包括计算机支持的练习系统、交互式的学习环境、计算机智能教学系统、远程学习系统和协作学习环境等。学习对象包括多媒体内容、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教学软件和软件工具,以及技术支持的学习中涉及的人、组织或事件等”(IEEE LTSC, 2000)。
因为几乎所有的学习资源都能够在“技术支持学习”中作为参引资料,所以LTSC的学习对象定义过于宽泛,不能有效地区分学习对象与其他学习资源之间的区别。
威利(Wiley,D. A,2000)提出了学习对象的工作定义:“学习对象是任何支持学习的可重用的数字化资源”。威利的工作定义与IEEE/LTSC的定义是兼容的,但把学习对象的集合做了大幅度限制,提取了后者的一个“数字化的和可重用”的子集,排除了非数字化的和不可重用的部分,并且强调了学习对象的目的性,从而有效地明确了学习对象的含义和范畴。
学习对象应该面向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独立存在,包含了学习目标、元数据、内容、练习和评估五个部分。“学习目标”是学习对象的基础,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元数据”用于描述学习对象的各种相关属性,以方便对学习对象进行参考、搜索和重用。“内容”是学习对象的主要部分,学习者据此获取学习材料。“练习”用于帮助学习者进一步巩固知识。“评估”能够确定学习者对于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的应用。完整的学习对象如图1所示。
学习对象具有可重用性、数字化、教学性、互操作性与可读取性等关键特性。
(1)可重用性。可重用性是学习对象最重要的特性,也称为复用性。简单地讲,就是能重复利用同一资源。它与资源有效共享的思想相互渗透,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最初设计学习对象的时候就是为了开发学习资源的时候可重复使用,这也是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继承性是一脉相承的。
可重用是一个含义广阔的范畴,它即包括不同人(资源利用者)出于不同目的对资源的重用,也包括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上的重用,还涉及了在同一情境内或不同情境间等多种情形下的重用效率和共享效果的问题。一般而言,可重用从重用的要素来看,可分为资源复用和过程复用等;从可重用的领域来看,可分为跨领域的通用重用和特定领域内的特定重用等。学习对象的可重用性使得资源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
(2)数字化。数字化将学习对象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教学材料严格区分开来。传统教学媒体虽然具备一定程度的可重用,然而其重用共享的层次比较低,范围比较小,并且成本较高;不像学习对象以“0和1”数字方式存储,可灵活引用共享,而且复制成本几乎为零。小型可重用数字化资源包括数字图像或照片、实时录像、音频片断、小段文本、动画及小型网络传输应用程序(如JAVA小程序等);大型可重用数字化资源包括完整的网页等,它可以结合文本、图像或其它媒体、应用程序来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事件。
(3)教学性。从学习对象的定义就可以看出,它是应用于教学过程而产生的。用来支持学习的数字化资源,教学性是其重要属性。学习对象有许多相近、相似的术语,而教学性则明确指出了学习对象的应用目的指向,使其区别于“信息对象”或“知识对象”等术语。学习对象是针对教学而产生的特定构件,它为教学而特别设计并存在。
(4)互操作性。互操作性是指教学资源在不同的工具和平台上的通用性,特别是连接到因特网的不同系统对资源的可操作性。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便捷管理和互相沟通。因此各研究机构,诸如:LTSC(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CELTSC(中国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通过制定学习对象元数据标准、内容包装标准、语义与互换绑定、数据互换协议等标准来规范学习对象的描述和重用,实现了只要通过简单引用XML头文件即可实现学习对象的跨平台共享。从目前的应用水平来看,多数格式的学习对象大都能够在网络上传输,如网页、Java Applet等。尽管从技术受限上看,学习对象要跨越所有的学习平台十分困难,但至少是应该能够实现多平台转换的。
(5)可读取性。可读取性是指远程对教学资源进行定位、读取和传递等操作的能力,体现了教学资源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的可用性。
2.可重用学习对象的内部结构
一个RLO是以单个学习目标为基础,来源于一个特殊的学习任务。一个RLO由概述、总结、评估以及7±2个RIO构成。RLO的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
(二)可重用信息对象的涵义和内部结构
1.可重用信息对象的涵义。
在研究RLO的内部构建情况时,我们必须把RIO考虑进来。思科公司将可重用的信息对象定义为“一个颗粒状、可重用的信息块,并不依赖于特定的媒体”。从微观层次上讲,RIO是RLO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RLO内部含有7±2个RIO;从教学角度上讲,我们可以把RLO看作一节课,而RIO则是构成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2.可重用信息对象的内部结构。
每个RIO建立在单一的学习目标之上,由内容项、练习项和评估项组成。其内部结构如图3所示。
(1)内容项:静态的或交互式的学习内容。内容项是学习对象的主要部分,学习者从这里获取学习材料,并对知识进行编码,在长时记忆中将原有的认知结构重组,以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这部分要注重各种学习策略的应用。
(2)练习项:针对学习内容的练习活动,为学习者应用知识和技能提供机会。其中练习活动可以采取各种形式来开展,如案例分析、小测验、实验操练等。对学习者的一切学习活动来说,练习活动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在学习者想获得学分,练习活动会为他们提供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同时练习活动使学习者依据自定步调开展学习,加速了学习目标的实现。当然制定每个RIO的学习目标之前,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认知水平。
(3)评估项:检测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每一个RIO都包含一组评估项,它们主要是被RLO用来选择RIO和确定这些RIO的长处,且需要形成上一层次的RLO评估。因此,在使用评估项时,应从RLO评估库中调用不同组合的评估项。同时,与练习项一样,每种评估项都要使RIO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者的认知水平相符合。
二、可重用学习对象的创建过程
一个RIO是一个颗粒状、可重用的信息块,它可以一次性开发,并以多种媒体进行传输。每个RIO可以作为一个针对某个学习子目标而进行组合的内容项、练习项和评价项的独立集合,而多个RIO 有目的地进行组合所形成的较大结构,称之为RLO。一般来说,RLO的创建过程分为四阶段——设计、开发、传递和评估。
(一)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包括了需求评估、任务分析、学习目标和RIO类型四个方面。
◇需求评估:一个RLO或RIO必须用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新产品介绍、产品更新和新市场战略。为了成功实施培训,我们必须对需求作出量化评估。需求评估对完成一项评价至关重要,否则就不能确定学习者是否与学习目标还有差距以及是否提升了学习者的知识和技能。
◇任务分析:编著者要区分直接相关的知识和“知道也好的知识”同在需求评估阶段指明的符合培训需求的关键性知识技能之间的差异。对于一项具体工作任务,编著者也许会添加其它“知道也好的知识”以帮助学习者学习此工作任务(如一个事实的定义、一个概念或过程的解释)。如果任务简单,可以是单个RIO,不需要其它RLO;如果任务复杂并且是更大任务领域的一部分,如整个工作职能的培训,那么就需形成很多RIO和RLO。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告诉学习者为了掌握知识和技能他们必须做什么。编著者要指明包含在RIO中的练习项和评估项的类型。
◇RIO类型:编著者把RIO分为概念、事实、程序、过程和原理五种类型。这五种类型是依据克拉克(Clark,R)提出的“信息地图”而部分调整的(详细说明参见本文第四部分“可重用信息对象的构建原则”)。
(二)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包括了了创建RLO、创建RIOs、初步评述和再次评述四个方面。
◇创建RLO:编著者使用已出版的指南和模板创建RLO以达到在设计阶段制定的设计要求(详细说明参见本文第四部分“可重用信息对象的构建原则”)。
◇创建RIOs:编著者使用已出版的指南和模板创建RIO(概念、事实、过程、原理和程序)以达到在设计阶段制定的设计要求。编著者可以自己开发RIO的内容项、练习项和评估项或者把这项任务交给学科专家(SMEs)。学科专家开发出每一项的简化模板和指导原则。编著者的任务是对这些模板和原则进行评述以及编辑一个更大的RLO。媒体制作也在此步骤进行,包括图片、视频片断、仿真设置等。请注意,尽管RIO同媒体传递方式并不直接挂靠,但有些媒体不能用于所有的传递方式(详细说明参见本文第四部分“可重用信息对象的构建原则”)。
(三)传递阶段
传递阶段包括了动态包装、出版CD和实施由教师主导的培训(Instructor Led Training,ILT)等方面。
◇动态包装:通过浏览器将所需的网页传递给学习者,如果学习者想要学习一节课或参考“工作帮助”,只要请求数据库中的RLO和RIO的初始项。与这些对象相应的格式和样式表打成包然后通过浏览器传递给学习者。
◇出版CD:由于出差或其它物理限制,学习者不能接入网络,RLO/RIOs可以打包成一个物理媒体如CD。理想情况下,CD-ROM应如动态包装那样制作,然后只要实时写入CD-ROM。另一种方法是下载那些小容量的RLO到本地驱动器,这样可以不需网络独立运行,也不必制作CD-ROM。
◇实施由教师主导的培训:RLO策略支持ILT材料,如学习笔记、教师指导手册、学习活动和呈现材料。
(四)评价阶段
评价阶段包括了调查、评估、迁移和影响力等方面。
◇调查:测量学习者对此学习事件的反映(学习者喜欢本次培训吗等)。有时它被称作“微笑表单”(smile sheets),只是测量学习者是否喜欢这个培训。当然,这些只是反映基本想法,并不是真正测试实际的学习情况,但这些数据对于业务和开发策略来说是重要的。
◇评估:测量学习者是否已达到学习目标(学习者掌握了吗等)。评估必须与RIO的类型相匹配,并贯穿于每个RIO和RLO的始终。
◇迁移:测量学习者返回工作岗位的迁移技能(学习者应用它了吗等)。通常,迁移通过收集周围同事/主管的意见和观察进行测量。只是简单地对学习者进行重新测试只能表明是否具备知识和技能,并不代表实际工作中是否会真正应用。
◇影响力:测量RLO对提升工作业绩的影响(它是否重要)。
三、可重用学习对象的构建
一个RLO由7±2个RIO组合而成。此外,为使这些RIO能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学习经验,因此还要加上概述、总结和评价。以元数据标识的RLO进一步描述它的特征、功能以及相关对象。以下是由编著者和系统收集的几个元数据类型:
◇RLO标题及目标层次
◇领域(主要的主题领域)
◇工作职能或工作任务
◇编著者姓名、所有者姓名
◇创建日期、出版日期及有效期
◇先决条件
(一)概述
概述(overview)主要用来介绍RLO内容,并列出此学习对象的学习目标、大纲、工作场景等,以充当学习的先行组织者。构建次序依学习者而定,可以先总结再概述,也可以略过此步而直接开始学习RIOs。
RLO概述项构建原则:
◇导言(必选):用一至两段话说明该RLO的目的。不要在其它项中重复该信息。
◇重要性(必选):用一至两段话激发学习者学习该RLO的兴趣。通过联系学习者的工作职能和RLO的目的,使学习者明白为什么要对该RLO产生学习的兴趣。不要在其它项中重复该信息。
◇目标(必选):在该RLO中每一个RIO只有一个学习目标。
◇先决条件(必选):列出学习该RLO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指出学习者需要学习的其它RLO(“系统”应能自动地显示学习RLO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并显示已经学习了哪些RLO)。关注该RLO的主要的或预期的学习群体。
◇场景(可选):将信息与实际工作技能相联系。可以通过虚构场景来说明该RLO的目的。当举例、解释过程或程序时个别的RIO可以使用该场景。但要记住,RIO是独立的,也许被其它RLO重用。可以在总结项中加入场景以结束该RLO,可以有图形元素如基于该场景的拓扑结构图。
◇大纲(必选):列出该RLO中每个RIO的标题。列出“总结”和“案例分析”。该信息最好由系统自动生成。
(二)总结
总结(summary)主要用来总结RLO,为每个RIO附加说明和目标,并将RIOs中内含的场景与目标综合起来。同时,也为学习者拓展知识与技能提供了建议学习的课程。从RLO内部结构上来说,它是连接RIO组与后期评估的桥梁。一般来说,总结安排在最后一个RIO之后。
RLO总结项构建原则:
◇评论(必选):用一两段话回顾刚刚学习的该RLO的内容(涉及该RLO的每一个RIO)。重申该RLO学习目标和重要性。应总结概述中建立的场景。
◇后续步骤(可选):提出与该RLO相关的其它RLO。推荐其它的学习领域。系统可建立一个已分配给学习者的动态RLO列表。
◇扩展资源(可选):列出网址、PDF文件、文档及其它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该RLO所涵盖的知识和技能的资源。用一句话描述每一项资源,这样学习者链接或文件就明白他们要获取什么。
(三)评估
根据RLO内部结构图(见图2),可以发现使用评估(assessment)的次数超过了两次,一种是前测评估,另一种是后测评估,还包括对概述、总结及7±2个RIO的评估。RLO评估是各个RLO测评项的组合,评估贯穿了学习该RLO的始终。从学习者角度,评估以整体出现;从著作者角度,评估以单个RIO分别出现并进行组合,以保证RIO评估可被重用。评估主要起了以下几种作用:根据学习者的需要选取RIO;课前帮助学习者确定在知识与技能上的差距,同时指出填补这些差距所需的RIO;检测学习者是否掌握了该学习目标;课后帮助学习者确定在知识与技能上仍存在的不足,并指出学习者需要复习哪些RIO。评估可安排在任何时候,可在RLO之前或之后。
RLO评估项构建原则:
◇通过评估的门槛:学习者为了获得该RLO的学分,是否需要“通过”每一个目标,每一个RIO?忽略一些评估项,学习者是否仍然可以“通过”?
◇重新评估的次数:学习者可重新评估的次数是几次?给出限定的大小评估项目也许是重要的。
◇评估项权重:当构建完一个RLO,并非所有的RIO对于所要掌握的岗位任务持有同等程度的重要性。因此,评估项目中要考虑这些RIO不同的重要程度。当构建完一个RLO评估项,作者要标明哪些RIO对于“通过”该课时(lesson)是最重要。
四、可重用信息对象的构建
与RLO相同,以元数据标识的RIO进一步包括了它的特征、目的以及与其它对象的关系。以下是由编著者和系统收集的几个元数据类型:
◇RIO标题及目标层次
◇RIO类型
◇工作职能或工作任务
◇编著者姓名、所有者姓名
◇创建日期、出版日期及有效期
◇先决条件
根据知识的分类,可以把RIO分为事实、概念、程序、过程和原理五种类型。创建RLO时,这五类RIO不分先后次序。五种学习对象类型(five object types)具体分述如下:
(一)五种学习对象类型
1.事实
当需要教授唯一的、独特的信息时使用事实型RIO,它一般表现为声明、数据或特殊对象的图片信息。例如思科2500路由器的安装说明。
2.概念
当需要传授一组对象、符号、观念或事件时,通常使用概念型RIO。这四种信息表示方式均用一条简单句标识,且有共同特征,同时在不同的特征上呈现出多样化形态。在RLO内部,这些概念型RIO一般在学习者学习一个主题前先予呈现。这是因为概念型RIO代表着一种必备性的知识。例如:用户、表单、路由器、需求、请求或者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等都是属于概念型RIO。当准备要教学生如何配置“标准入口”,先要教授什么是“入口”。
3.程序
完成某项工作或做出决策所需遵循的一系列步骤,其操作每次必须以相同方式来执行。当需要传授在学习中执行的程序时,应该使用程序型RIO。通常,程序型RIO被安排在概念型RIO或过程型RIO后进行学习。为了学习者能够成功,程序必须清晰。另外,程序主题必须提供以工作背景为基础的练习,使得学习者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例如如何登陆计算机。
4.过程
描述事件运作的工作流程,事件不一定是由单个人完成的,可以涉及许多人员或组织,也可用在机械、商业或科学领域。当需要教一些系统运行方式的知识时,过程型RIO能发挥很大的作用。这种过程型RIO有利于支持潜在学习任务,提供学习动机以及确保整个学习效果。例如识别数据链路层问题。
5.原理
当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做出判断与决策或必须应用某种指导原则时,原理型RIO会起关键作用。一般来讲,原理型RIO出现在概念型RIO或者过程型RIO之后。例如设计一个多层交换网。
(二)事实型学习对象构建
1.内容项构建原则
◇介绍(必选):向学习者出示学习目标和要求,与学习者所期望学习的内容相适应。简短并切中要点,不要加入其它知识点或者假定学习者已经学过此课中的其它知识点。
◇事实图表(必选):先对事实进行陈述说明,标识出关键部分,然后使用图解来详细描述关键部分及相互关系。根据需要,可以与列表和表格组合起来使用。
◇事实列表(必选):先对事实进行陈述说明,进一步对事实所包含的要素进行分类标识,根据需要,可以与图解和表格组合起来使用。
◇事实表格(必选):先对事实进行陈述说明,列出事实包含的各部分的功能,对表格中的每一列使用适当的列标题,标识出相关要素,根据需要,可以与列表和图解组合起来使用。
◇教师备注(可选):包括对这一概念的教学是否有什么特殊性或独特性。这项内容似乎不是针对学习者的,是针对教师的,包括在线辅导教师。
2.练习项构建原则
◇应用水平:整合事实型RIO与其他RIO类型及制订练习项内容。
◇记忆水平:让学习者回忆特征和规格。让学习者辨认图片和实物。
(三)概念型学习对象构建
1.内容项构建原则
◇介绍(必选):确立此知识点的目的,与学习者所期望学习的内容相适应。简短并切中要点,不要加入其它知识点或者假定学习者已经学过此课中的其它知识点。
◇定义(必选):对概念特征进行说明,可以配有图像、列表等。简短并具体,强调术语的使用。
◇事实(可选):需要对概念进行解释时使用事实。按照事实项指导原则定义事实块的原则项内容。
◇正例(必选):最好包括两个以上的正例。正例的次序从简单到复杂,在不同的情境下使用正例,可以使用文本或图像呈现。
◇反例(可选):使用反例来帮助学习者区分概念的无关特征。举例说明易混淆的相关概念的例子,例子的次序从简单到复杂,可以使用文本或图像呈现。
◇类比(可选):涉及学习者的背景知识。相似或相反的概念的比较,突出指导性,加深学习者对概念的掌握。
◇教师备注(可选):包括对这一概念的教学是否有什么特殊性或独特性。这项内容似乎不是针对学习者的,是针对教师的,包括在线辅导教师。
2.练习项构建原则
◇应用水平:包括如果学习者需要在工作中应用这个概念,让学习者区分正例和反例。可以是一个随堂测验问题或其他一些活动。
◇记忆水平:包括如果学习者需要记住与工作相关的概念,例如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或选择一个概念的定义。这可以是一个随堂测验问题或其他一些练习活动。
(四)程序型学习对象构建
1.内容项构建原则
◇介绍(必选):确立此知识点的目的,与学习者所期望学习的内容相适应。简短并切中要点,不要加入其它知识点或者假定学习者已经学过此课中的其它知识点。
◇事实(可选):需要对程序进行解释时使用事实,此项为可选。事实可以在程序表中作为一列,例如思科IOS软件命令的定义。按照事实项指导原则定义事实块的原则项内容。
◇程序表(任选):一个程序型知识点选择一种表格类型。使用介绍性的语言对程序进行说明,将列标识成“步骤”和“行为”,每一步都以动词开头。注意两者的对应及使用行为动词,每一步只有一个行为。
◇决策表(任选):使用介绍性的语言对程序进行说明,将列标识成“如果(If)”和“那么(Then)”,把条件(如果)和行为(然后)构成完整的句子,形成流畅的决策表。
◇综合表(任选):程序表和决策表的结合,以程序表开始,决策表蕴含其中,呈现出来的形式是表中表/嵌套的表格。
◇示范(可选):利用图解、媒体对程序进行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提示和示范引导学习者完成相关程序步骤。
◇教师备注(可选):包括对这一概念的教学是否有什么特殊性或独特性。这项内容似乎不是针对学习者的,是针对教师的,包括在线辅导教师。
2.练习项构建原则
◇应用水平:动手操练,切实按照这个程序操作。
◇记忆水平:列出这个程序的每一步。常伴有应用水平的练习,除非工作任务只要求记住程序(驾驶飞机的步骤,但不是真正开飞机)。
(五)过程型学习对象构建
1.内容项构建原则
◇介绍(必选):确立此知识点的目的,与学习者所期望学习的内容相适应。简短并切中要点,不要加入其它知识点或者假定学习者已经学过此课中的其它知识点。
◇事实(可选):需要对原理进行解释时使用事实,此项为可选。一个程序型知识点选择一种表格类型,按照事实项原则定义事实块的原则项内容。
◇阶段图(任选):使用图表、表格或者图示(只要三者之一即可),将列标识成“阶段”和“如何发生”,按时间划分阶段,用第三人称对该阶段行为的负责人和事物进行描述。
◇模块图(任选):使用图表、表格或者图示,不对列进行标识,而是使用模块图(流程图),按时间划分阶段,用第三人称对阶段中行为的负责人和事物进行描述。
◇循环图(任选):使用图表、表格或者图示,注意使用箭头标明过程的方向,用第三人称对阶段中行为的负责人和事物进行描述。
◇教师备注(可选):包括对这一概念的教学是否有什么特殊性或独特性。这项内容似乎不是针对学习者的,是针对教师的,包括在线辅导教师。
2.练习项构建原则
◇应用水平:问题解决练习。案例学习,解决一个学习者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例:说明“如果……那么会发生什么”,评价这个症状……也许这就是问题所在。看屏幕,指出系统可能存在的问题。
◇记忆水平:列出过程的每一个步骤。
(六)原理型学习对象构建
1.内容项构建原则
◇介绍(必选):向学习者出示学习目标和要求,与学习者所期望学习的内容相适应。简短并切中要点,不要加入其它知识点或者假定学习者已经学过此课中的其它知识点。
◇事实(可选):需要对原理进行解释时使用事实。一个程序型知识点选择一种表格类型,按照事实项原则定义事实块的原则项内容。
◇原理陈述(可选):对于可接受的行为标准进行陈述。
◇指导原则(必选):指导原则来自专家绩效分析。应用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指导原则。
◇正例(必选):使用正例来加深学习者对原理的正确应用。推荐使用两个或更多的正例,每个正例设置的情境不同。
◇反例(可选):指出反例是如何违反指导原则的。一次只能违反一项指导原则,使用反例来帮助学习者区分错误的原理。
◇类比(可选):通过易识别的类比,增强学习者对原理的掌握。
◇教师备注(可选):包括对这一概念的教学是否有什么特殊性或独特性。这项内容似乎不是针对学习者的,是针对教师的,包括在线辅导教师。
2.练习项构建原则
◇应用水平:应用指导原则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或进行案例分析。例:观看一个发怒的客户的录像场景,并写下你要对每位学习者讲解的对策,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
◇记忆水平:列出指导原则。
五、课程、章、节的结构设计
课程的内容组织采用层次结构,相互关系可参见图4和图5。课程内容组织分四层,分别为课程(course)层,章/模块(module)层,节/课时(lesson)层,话题/知识点(topic)层。基于我们的教学习惯,总是将一个课时作为一个RLO,把一个知识点看成一个RIO。课程设计和开发人员可根据图中的层次结构先构架出课程的大致框架,然后再对每一层的具体内容进行开发。可重用学习对象的使用,大大的提高了课程的可重用性。由图4可以看出,课程是包容性最大的学习对象;章/模块是课程下一级的学习对象,主要是一系列节/课时的逻辑组合;节/课时是章/模块下一级的学习对象,由一系列知识点的集合而成,用来讲授基于单一学习目标的工作任务;知识点是一些围绕单个学习目标所建立的信息块,是最灵活、最独立的学习对象。知识点、练习和评价是关键性的学习对象,通过它们的聚合,能够形成章、节等更高层次的学习对象。
(一)课程结构设计
表1呈现了为不同内容层次的课程的结构,其它基于学习对象的学习项目可在此结构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进行适当修改。
(二)章的结构设计
章是课程的主要结构框架之一,也称为模块。章的大小与章的学习目标有直接关系,每一章中都要包含具体的学习目标,用可观测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学习者在本章所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并以此为依据来创建练习项和评价项。节是章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独立的组织结构,多个节的组合,构成章的知识内容的主体。
练习项和评价项的设计应根据章层级的目标,其深度和广度都要比节层级更加丰富。其中章层级的练习项是可选的,即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确有必要。在章的层级中,有两种编排评估项的方式。一是可以创建独立的节层级评估项,放在此章的总结之前。或者也可以创建一个单一的章层级评估项,也应放在此章的章总结之前。总结应该位于章中练习与评价的后面,帮助学习者强化学过的内容。章层级中三者的呈现顺序应该为练习、评价、总结。
(三)节的结构设计
节主要是一系列知识点的集合,也可以称为课时。节的结构与章的结构类似,但节面对更加具体化的知识,需要更加详细的设计。
节学习目标应直接支持章学习目标并应对涉及到的条件、标准和行为做相关说明,包含可测量的行为动词,确保有一个清晰的学习导向。当学习者学完节中的内容时,所取得的结果能够与目标相对应。此外,要向学习者明确列出进行本节学习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习者进行自我判断。总结通常用来结束节的学习,也可以为拓展学习者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一些行为建议。总结是学习内容与评估项之间的过渡,目的是简明扼要地重述本节内容。教师和学生的反馈表明,他们宁可选择不超过一到两张PPT简要概括关键点。不要重述知识点学习目标,也不要介绍新的内容。
练习要做到充分体现节的学习目标,学习者进行练习之后,能够保证达到本节涉及的学习目标。练习的设计要反映出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使用,而不是简单考察信息的回忆。练习可以是定位于节中各个知识点目标的集合,也可以针对节的学习目标进行统一设计。一个练习必须放在课的最后,节总结之后。但是,如果有特定的需要,也可以把练习放在知识点层级。
在节层级,有两种编排评估项的方式。首先,可以创建独立的知识点层级评估项。其次,也可以创建单一的节层级评估项,侧重于工作任务绩效,节层级学习目标。所有节层级的评估项都应放在章的最后,章总结之前。如果决定在章的最后提供一个单一的章层级评估项,那么节层级评估项是可选的。章的使用是可选的,因此,如果设计课程内容不使用章层级,那么就应该为每节提供一个评估项。
[参考文献]
[1]Cisco Systems, Inc.April22, 2000: Reusable Learning Object Strategy: Definition, Creation Process, and Guidelines for Building. http://www.cisco.com/warp/public/10/wwtraining/ elearning/implement/rio_strategy_v3-1.pdf, 2008/3/19.
[2]Cisco Systems, Inc.April22, 2000: Reusable Learning Object Authoring Guidelines: How to Build Modules, Lessons, and Topics.http://db.formez.it/fontinor.nsf/c658e3224c300556c 1256ae90036d38e/DF95A2799A3D7085C1256E59003B33F5/$file/Cisco%20Reusable%20LO%20Authoring%20Guidelines%2007-2003.pdf, 2008/3/19.
[3]David A Wiley. Learning objects Design And Sequencing Theory. http:// www.opencontent.org/docs/dissertation.pdf, 2008/2/22.
[4]The Dublin Core MetaData Initiative. Dublin Core Metadata Element Set, Version 1.1. http://dublincore.org/documents/dces/, 2008/03/25.
[5]Ims Global Learning Consortium, Inc. IMS Meta-data Best Practice Guide for IEEE 1484.12.1-2002 Standard for Learning Object Metadata Version 1.3 Final Specification. http://www.imsglobal.org/metadata/mdv1p3/imsmd_bestv1p3.html,2008/03/25.
[6]Advanced Distributed Learning, 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 (SCORM) 2004 3rd Edition Documentation Suite. http://www.adlnet.gov/downloads/Download Page.aspx? ID=237
[7]IEEE LTSC. Draft Standard for Learning Object Metadata,http://ltsc.ieee.org/wg12/ files/LOM_1484_12_1_v1_Final_Draft.pdf, 2008/03/25.
[8]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CELTSC), http://www.celtsc.edu.cn/, 2008/03/25.
[作者简介]
袁小芬,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生。
盛群力,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客座教授。
Creating Reusable Learning Object Strategy
——Cisco Systems’ Research
Yuan Xiaofen & Sheng Qunli
(Education Colleg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28)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Cisco Systems’ Research of "Creating Reusable Learning Object Strategy", including the concept, interior structure and building principle of Reusable Learning Object(RLO)and Reusable Information Object(RIO), the creation process of Reusable Learning Object and the structural designing of course, Module and Lesson.
【Keywords】 Reusable Learning Object; Reusable Information Object; Learning resource developing; Learning content authoring
本文责编:孙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