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人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165294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或许触动了一些女权主义者敏感的心弦,先且不论女权主义者认为的女性该如何。先谈谈自远古时代就开始流传开来的中国人的女性观念,它被总结为“三从”“四德”。那么“四德”指的是什么呢?它们便是:第一为“女德”,第二为“女言”,第三为“女容”,第四为“女工”。“女德”的意思指的是不要求妇人非常有才智,但是一定要谦恭、呵腆、殷勤、纯浩、坚贞、整洁,有着无可挑剔的品行与绝对完美的举止;“女言”的意思指的是不要求妇人有什么雄辩的口才或者诱人的谈吡,不过她们在用词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慎重地琢磨,那些粗鲁酃俗的语言不要用,并且要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发言,什么时候应该闭嘴;“女容”的意思指的是不必要求妇女有太过漂亮或太过美丽的容貌,但他们必须要收拾得干净整齐、衣着打扮恰到好处,不要让人在背后对其抓住把柄指指点点;最后一个“女工”的意思指的是不要求妇人有什么专门的技艺,但她们必须要勤劳并且专心于女工和纺织,不要将时间在嬉笑上浪费掉。要将厨房里的事情做好,将厨房拾掇干净,并将食物都准备好。尤其是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更应当如此。上述的这些都是汉朝那个伟大的史学家班固的妹妹曹大家(或者称其为曹女士)在《女诫》中所写的对妇女言行举止上的四条最基本要求。
  那么中国妇道里的“三从”指的又是什么呢?所谓的“三从”,其实是指三种无私的牺牲或者说是“为他人而活”。意思就是说,在她还没有婚配的时候,她要为其父亲活着(即所谓的“在家从父”),在她结了婚以后,她要为她的丈夫活着(即所谓的“出嫁从夫”),而在她变成了寡妇的时候,她又必须要为其孩子活着(即所谓的“夫死从子”)。实际上,在中国,一个妇人生活的主要目标,既不是为她自身而活,也不是为社会而活;当然也不是去做一个所谓的改良者或者做一个所谓的女性感情会的会长;甚至也不是去做所谓的圣徒或者去向整个世界行善;在中国,一个女人生活的主要目标就是去成为一个好女儿、好妻子以及一个好母亲。真正或者说真实的中国女人是贞洁的、羞涩临腆而有廉耻心的,此外还是轻松愉快且迷人、殷勤有礼且优雅的。只有具备了上述这三个特征的女人,才配得上被称为中国的女性理想形象,同样也才配得上被称为真正的“中国女人”。
  中围传统女性是尊贵而高尚的。大家都知道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最长的朝代,有八百年。其实周朝之所以享国祚这么久,除了开国君主文王、武王是圣人之外,他们还有三位女圣人,史称“周朝三太”,就是太姜、太任、太姒,他们是婆媳三代,各个诚庄恭敬,行为处处合于道德规范。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无一不给予今人真诚的启示。一个幸福的女人,并非她享有令人艳羡的荣华富贵,而是她凭借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塑造令人尊崇的丈夫与优秀的儿女。中华传统文化哺育的女人,有平和而喜悦的神态,有内敛而不浮华的智慧,有淡定的情怀,有不为世事侵扰的从容。这样的女人,必有幸福的归宿。中国女人,有深沉的智慧,这是泱泱中华5000年文化的沉淀。她们无需证明与展示,中国女人默默享受着岁月沉淀下的喜悦。世人都知道中国女人历经的苦与乐,而他们无法了解中国女人在经历中感受的境界。
  我曾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的《中庸》译为“人生指南”,在其第一部分内容中,包含了在人生准则方面儒教的实践教义。在此部分中,对幸福的家庭有过这么一段描述: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即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孥。大致意思是妻子儿女感情和睦,像弹琴瑟一样和谐。兄弟感情投合,其乐融融,使家庭和顺皆大欢喜。这样,父母一定也很开心了。中国的这种家庭几乎就是人间的天堂——作为一个拥有良好公民秩序的国家一一中国——是那种真正意义上的天堂。天国降临到大地之上,降福赐予中国的民众。于是那些为君子者,依靠其廉耻感、名分之心以及其“忠诚教”,成为维护中华帝国公民秩序的坚强战士;与此相同,中国的女人,那些淑女或者贤妻,依靠其轻松愉快、殷殷有礼的妩媚与优雅,凭借其贞洁和咂腆,用一句话说:就是依靠她的那种“无我教”,成为中国的家庭——也就是这个人间天堂的坚强守护神。
其他文献
传记电影的拍摄难度,从奥斯卡奖对这种类型影片的青睐程度便可见一斑,而这种难度,与立传对象的影响力和历史地位成正比——此说法如果成立,那么对于中国人来说,给孔子拍传记电影无疑是最具挑战性项目。    尴尬公映    可惜没有“第二套方案”    公映以来,在绯闻、口水仗以及不断下跪的花絮中蹒跚而行的《孔子》,收到的评价却不算理想,在票房巨人《阿凡达》的压力下,连赚钱也不如预期。排除少数因为“《阿凡达
期刊
事相异,道相同;时相异,理相通。《孙子兵法》在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征伐中演绎了古老的军事智慧,孙子把取得战争胜利的根本归结为“道、天、地、将、法”五个因素,当硝烟渐渐淡去,现代商战再度蜂起时,《孙子兵法》中“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慧注定会重新绽放它的辉煌。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孙子认为,赢得战争的胜利,就要使上下同心同德,人们甘愿同生共死,不害怕任何危难。
期刊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粟,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的装着,大勺大勺朝口里塞灌呢!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
期刊
繁星依枯枝,满目夜色稠。燃灯独煮茶,几上一本线装的庄子,中有一篇《庄周梦蝶》,秉灯读之,无限感怀自思量,仿佛眼前有纷纷一天的火蝴蝶。  《庄周梦蝶》讲的是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自由自在的蝴蝶。而他自己对此也非常快乐,他悠然自得,以为天下之美好物事都在己身边,这些亦使他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人,是一个叫做庄周的人。一会儿恍惊起而梦醒,他发现自己却仍然只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于是
期刊
中国是—个节日众多,节日文化丰富多彩的国家。我国传统节日究竟有多少?要想给出—个确切的数字,恐怕比较困难。因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节日在不断发展、演变着,各地又因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本地区特有的传统节日;各民族又因自己民族文化的影响,形成多种民族性节日,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最为精彩的一部分。这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
期刊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遗”  冯骥才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民间生活最大的事。在几千年农耕生活中,人的生活与自然节律一致。年,是大自然季节更迭周期之始,也是人们生活的新起点,人生道路的共同节点。人们自然要把对未来的希望、憧憬和热望,通过年俗表达出来。数千年来,中华民族集体创造了—整套极其密集和丰富的年文化。年文化的本质是精神的、理想的。它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道德、价值观和审美的
期刊
近日,记者在江苏镇江梦溪博物馆见到一对保存完好的古代玉佩,正反两面都刻有古代文字。收藏人士从做工和文字上判断,此玉可能为战国时期的物件。  玉佩共有两块,每块玉佩分别有四条龙组成,玉佩顶部两条龙的嘴部,分别有两个细小的孔眼。这两块玉佩的正反两面还刻有四十六个文字,字体疑似中国古代的甲骨文。镇江梦溪博物馆馆长李崇安认为,这样的古玉佩在我国收藏界十分罕见,无论从玉佩的工艺和质地都非常考究,随身佩带者一
期刊
时光如流,仿佛就是刹那之间,青春岁月便如昨日黄花,随着厚厚的霜色而枯萎凋敝。当我听到第一次有小青年喊我叔叔时,我并没有因为这种尊敬的称呼而感到快慰,相反,我感到伤感。它让我警觉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青春已经流逝,岁月从不饶人。  日子突然变得琐碎、繁杂、忙碌起来。生活像一面魔镜,在我还未来得及应对它的时候,它便把它最实质、最本真、也最枯燥乏味的一面突然呈现在了我的面墙,让我手忙脚乱,让我无所适从。特
期刊
古时人们大多用纸糊的灯笼点上蜡烛照路,某日一位盲者拜访了他的一位朋友,辞别时,因为天色已暗,他的朋友就给他一只灯笼,让他照路回家。  盲者谢绝朋友的好意说道:  “我不需要灯笼,无论明暗,对我都是一样”  朋友解释道:“我知道你不需要灯笼照路回家,但如果你不带灯笼的话,别人也许会撞着你,因此你最好还是带着。”  话说得有理,这他盲者就带着灯笼回家了,没走多远,却被来人掩个正着,盲者骂来人道:  “
期刊
追慕圣贤之言,览老庄孔孟经典。悟人生,知格物,致知、修身、齐家、冶国、平天下之道。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古语又云:格物而后致知,致知修身。庄了毕生讲求内不化而外化,内不化,便是内在要有好的品德,不为声名所累,不趋同于社会的价值,古老朴素的哲学讲求内在原因的重要性,为人首先要有好的他行,梦想才能实现,要获得成功,修身为根本所在。  “己欲达而达人,已欲立而立人”其为仁;“老吾老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