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553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其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人格可塑性大,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判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正确地分析研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对于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人生这一特殊而重要的“危险期”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拟就分析我县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及原因,从而得出预防他们犯罪的对策。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年龄呈低龄化且文化程度不高。以前,青少年犯罪作案的高峰年龄以16岁至18岁居多,而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年龄进一步呈下降趋势,不断呈现低龄化特征,以14岁至15岁年龄段为多。据统计,2006年、2007年、2008年,我县审查起诉的青少年犯罪中,18岁以下的分别占25%、27%和30%,初犯年龄也由过去的15岁提前到13、14岁。如2008年3月份,审查起诉的一起孙某等4人抢劫案中,年龄最小的刚过14周岁的生日,而年龄最大的还没有过16周岁的生日。他们这些人,年纪很小就不上学,在社会上混,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犯罪客体以侵财为主。近三年的统计结果表明,在众多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盗窃、抢劫、抢夺等侵财性案件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一半以上。受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一些青少年产生了强烈的或畸形的物质欲望,盲目追求享乐,当通过正当的渠道不能满足其欲望时,往往一些不正当途径来获取。如临沂某中学17岁学生李某,家庭贫困。李某上高中后,看到有些同学手拿MP5,腰带手机时,感觉自己不如人家,于是,趁同学们上课时,就溜回宿舍偷人钱财,买来MP5,手机等用来在同学面前“显摆”,最终被绳之以法。
  三、犯罪动机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具体表现在犯罪动机简单,作案没有明确目的,多属一时感情冲动,有的是出于好奇、自我表现和寻求刺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如2006年12月10日,费县某初中生张某和李某在课下玩耍时,张某占了“下风”,自以为丢了面子,于是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在李某身上乱捅一阵,最终导致李某死亡。事后,张某虽后悔莫及,但仍然受了法律的惩罚。
  四、作案手段的暴力化、团伙性倾向加剧。一些青少年通过玩网络游戏相识遂结伙作案,相互壮胆,互相教唆,这样既能使利用网络游戏中的“智慧”进行部署安排,又能在力量上达到足以抵制被害人的反抗。如刘某、冯某等抢劫、强奸一案中,刘某从小迷恋网络游戏,对于从游戏中所学到的抢劫、发生性关系等非常向往,在打游戏的过程中结识冯某、赵某、张某等人后,遂利用QQ聊天进行预谋,选择作案时间地点后进行抢劫、强奸等严重危害人身权、财产权的违法犯罪活动。其团伙性组织性之严密、暴力性之血惺在近年来我县所发生的犯罪活动中,实属罕见。案发后,刘某等人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
  
  一、个人原因。青少年处在心理、生理变革时期,思想比较单纯,易冲动,分辨是非能力差,法制观念淡漠,遇到问题不能冷静思考,受到外界的影响和诱惑,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二、家庭原因。家庭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好不好,对于青少年能不能正确的认知及处理一些事情起到决定作用。家庭教育的缺失对于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突出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管教方法不当。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或用暴力对其严加管教,一定要孩子们“成龙成凤”、出人头地,殊不知这样是走了两个极端,造成父母与子女关系失调。过分溺爱者使子女从小形成自私、任性、霸道的心理状态,成人后勇武好斗,蛮不讲理,往往容易行凶杀人,干出违法犯罪的事情。严加管教者则使孩子对其父母丧失感情,形成“仇恨”对抗心理,这样的青少年容易被社会上的流氓犯罪团伙网罗进去,参与违法犯罪活动。(2)疏于管教。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家长在外挣钱,孩子在家留守,家长疏于管教,孩子缺乏必要的教育和管束。时间一长孩子学习不好,家长想管也管不了,致使孩子过早步向社会。有些是“问题”家庭,父母离异或分居,致使部分青少年生活无着落,四处流浪,或在新家庭中成为多余的人,使他们饱受离异家庭的痛苦,缺乏家庭教育,失去家庭幸福,从而到社会上寻找“关心”、“同情”,被坏人拉拢、引诱,走上犯罪道路。据统计,在2006年至2008年的青少年犯罪中,35%的是留守青少年犯罪,40%的是“问题”家庭的青少年。
  三、学校原因。(1)教育导向问题。“素质教育”虽然提出了好多年,但在现有考试制度没有真正改变的情况下,从教师、家长到学生,没有一方会接受所谓的素质教育,造就了一大批“后进生”,加上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没有精力管理他们,只好听之任之。(2)教育方式不当。学校缺乏必要的心理教师,有些教师身兼数职,难免照顾不过来,对学生缺乏耐心、爱心,极易使部分青少年产生抵抗情绪甚至破罐破摔,从逃学到辍学,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3)法制教育缺乏。有些学校,很少对学生上法制课,偶尔上一堂法制课也是走形式,雨过地皮湿。学校很少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导致一些学生犯罪后,还以为只不过是和同学闹着玩的。
  四、社会原因。(1)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想思潮对他们稚嫩的心灵产生巨大的冲击,有益于青少年成长的文化场所不足,致使不少青少年经常到网吧、游戏机室、歌舞厅等治安复杂场所打发时光,沉迷游戏,由于无经济来源,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近日,在审查王某抢劫一案时,王某作案动机很单纯,就是想弄“两个钱”上个通宵。(2)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失业和待业青年逐年增加,这些闲散的青年整天无所事是,三五成群,稍有不甚就会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对策
  
  一、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是第一道关。父母要多挤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及时发现孩子的困惑,教育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认识方法,学会正确地对待社会事物,形成良好的辨别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为青少年以后独立自主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二、学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法制观念教育,防患未然。对失足学生,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不抛弃、不放弃,关心爱护他们,使失足学生能有一个好的发展空间。积极推行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制度,使法律真正的走进课堂。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室,走进学生的内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使每一名学生都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三、社会上应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吸引更优秀的人才进入教育行业,改革教育制度,使素质教育真正走进每一位学生,落后生不落后,使“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落实到实处。对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加大就业机会,减少待业青少年无序流动,从而减少犯罪,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开展“送法上门”、“法律进家庭”等多种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以最鲜活、最感人的体验,使未成年人受到感悟,不断增强以法保护自己的意识,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树立起预防违法犯罪观念,提高自警能力,做到遵纪守法,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总之,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道防线,探索建立健全青少年预防犯罪及帮教工作的长效机制,从而减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医疗卫生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关乎民生,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医药购销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屡屡发生,它侵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败坏社会风气,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映。要真正遏制医药购销领域中的职务犯罪,应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本文就医疗卫生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进行分析,以求找出对策,杜绝医疗卫生领域职务犯罪。    一、医疗卫生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    1、贿赂犯罪突出。医疗卫生领域贿赂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困惑司法工作人员的问题:国企改制过程中持续中的职务犯罪适用问题?国有控股、参股公司是否为国有公司?等一系列问题未能澄清;导致当前司法实践中管辖和定性的混乱。本文拟从司法实践出发,提出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些见解和看法,期望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关键词:国企改制;国有控股、参股;法律适用    国企改制是社会转型时期,国家对国有企业资产重组、人员调整、产权转换等进行的改革,其核心是产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阐述了公诉撤回制度的理论基础,重点指出该制度在我国确有存在的必要,并提出了一些完善该制度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公诉;公诉撤回;人权保障    公诉撤回制度,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对被告人提起公诉后,于法院宣告判决前,决定撤回起诉并由法院裁定是否准许所依据的条件、程序的总称。公诉撤回与提起公诉相对应,是检察机关公诉权不可分割的一个方面,“刑事公诉权包含四项权能:公诉
期刊
2002年8月,我国上海市开始了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200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颁布《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和2004年7月1日生效的《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标志着西方国家盛行的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从理论走向实践。随后,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山东等六省市开始了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虽然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已开展了三年多,在社区矫正
期刊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由控辩双方自主收集证据,原则上,控方要收集被告人的一切证据,而被告人基于不得自证其罪的原则,有权收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以支持其主张。控方行使了国家起诉权,在起诉之前已充分调查、了解了案情,相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侦查、起诉阶段往往被采取强制措施,委托律师取证不具有国家职权性质,取证能力十分有限,辩方在收集证据的能力和条件上远远不能同控方相比,这就使控辩双方的诉讼资源严重失衡。这与
期刊
摘 要:体验式教学,就是要求尽可能减少教师的语言说教,增加学生参与特定情境之下活动的机会,运用各种方法,使得学生在多维的人际互动的环境中,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进行有效地学习。具体的教学设计为案件模拟、社会调查、撰写论文、课堂分享四个层面,就是以真实的案例为基础,让学生参与,扮演案件中涉及的各种不同角色,按照诉讼活动的真实情况进行演练,从而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掌握案件中涉及的各种法律规则,通过社会调查更
期刊
青少年法制教育现状决定了一个国家法治发展的未来,而课堂法制教育又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关键方式。为了进一步促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笔者就杭州市下城区法制教育进课堂工作进行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杭州市下城区法制教育进课堂的基本情况    开展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体现法制教育的特点,适应中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在这样的
期刊
摘要: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近代出现的一个法律制度,对于合同领域是否适用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在一些合同中违约的精神损害是客观存在的,而违约与侵权责任竞合之间存在空白地带,根据传统得民法理论中的法律制度不能对受害者给予充分保护。因此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分析,指出我国合同违约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在制度设计上应确立的一般原则。  关键词:违约;侵权;精神损害赔偿  
期刊
“检警一体化”是指在检察机关内部,司法警察通过履行职责服务检察工作,特别是对自侦案件在侦查过程中,在检察长或主办检察官的统一指挥下,司法警察与主办案件的检察官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决定权由检察人员行使,执行工作由司法警察行使,共同实现侦查计划,完成侦查任务,促进各类检察人员职业化,提高办案效率与质量的一种新模式。为能更好地使法警职能与检察职能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司法警察职
期刊
驰名商标定义及历史进程:驰名商标,也称为知名商标或者周知商标。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并为相关公众知晓的商标。我国1984年正式批准加入《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原(93年第一次修正)《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都没有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问题,2001年10月《商标法》第三次修改以后,才被写进《商标法》。    一、驰名商标的认定的途径    申请认定驰名商标主要有三种途径:  1、通过国家工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