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富仁的学术论著特征

来源 :知识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123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王富仁是一名有特色的现代文学研究者。对生命体验的重视,促使他在做研究时总是从文本细节出发;对历史与社会宏观的思考与把握,又使得他无意于留恋纯艺术的国度,他把自己学术的最终关注点放在了理性和思辩的高度上。生命的感觉和深刻的思想,是王富仁学术论著特征的两个基本点,文章就结合《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来对这两个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感觉 思想
  
  作为一名鲁迅研究者,王富仁以他的博士论文《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呐〉〈彷徨〉综论》引起了现代文学研究界的关注。2000年王富仁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3期上发表了《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在现代文学研究界,这篇文章并没有引起像前一篇文章那样大的反响,但是另一个研究领域——中学语文界,却对这篇文章给予了足够的关注。不仅许多教师在设计鲁迅小说教案时采用了他在这篇幅文章中的文本分析,而且人民文学出版社还将他这篇文章的部份章节收录到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中。这篇文章大受中学语文界的青睐,并不是偶然,这和王富仁在这篇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学术论著特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重感觉,轻理论
  
  在正式运用叙事学分析鲁迅小说之前,王富仁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借用著名哲学家张东荪提出的一个汉语语言学问题指出了中国的语言文学作品存在的一个问题,一方面说明了鲁迅小说不同于大多数中国文学作品,他的作品有着自己对社会人生独立的感受和认识。另一方面也是借此机会表明自己的一种学术态度,那就是知识分子在做学问时一定不要拘泥于各种理论,而是要把忠于自己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放在学术研究的首位。要谈这一点,首先可以从王富仁的这篇文章的标题看起——《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细读该标题就会发现,他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对鲁迅的小说进行绵密细致的文本分析。他的这篇文章共有八个部分。除去第一、二部分是对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交代外,其余部分均是对鲁迅小说的艺术分析。仔细阅读这六部分,我们就不得不对文章中遍布的闪光的、精细的艺术感觉而叹服,在关于鲁迅小说中的儿童视角的分析中,在关于《孔乙己》中“鲁镇酒店”的符码解构中,在关于鲁迅小说叙事时间的音乐性的论述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得获得了艺术的享受和快感。王富仁不是在用一个理论家的口吻在写作,而是像一个评论家在向我们诉说他的敏锐的艺术感受。但其中体系的庞大、完整,不是一般的鉴赏文章可以相比拟的。没有大量叙事学理论的支撑,去研究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这在一般人眼中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这正是王富仁的学术追求——“重感觉,轻理论”。因而,虽然在这篇文章中王富仁是用西文的叙事学理论和文化分析学理论来分析鲁迅的小说,但是他却清楚地认识到鲁迅研究和西文理论之间是有差异的,西文理论作为一种方法论引入鲁迅研究,“是要感受鲁迅小说的独立叙事艺术,而不是寻找小说的普遍规律。”所以他的文章很少涉及到叙事学的理论,而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来对鲁迅的小说进行解读。
  在《文学研究的特性》一文中,王富仁提出了这样的文学见解,似乎就是对自己这一学术追求的最好说明:“文学研究者的任何研究都要建立在一个个文学作品的具体感受的基础上,如果自我对文学作品没有亲身感受,或有而不尊重它,不愿或不敢重视它,而是隔着一层屏障直接面对作为客观实体的文本,或者把自己的活生生的感受和印象搁置起来,把别人的现成的结论作为研究的前提,他的研究工作是根本无法进行的”在成堆的外来理论和文化中,坚持自己的真实生命体验,而不是让自己被这些理论所异化、所吞噬,这是王富仁学术追求。这种学术追求在各种理论汹涌而入的今天,更显得尤为珍贵。
  
  思想更在感觉外
  
  王富仁重文本分析,但是对于他来说,文本分析并不是他学术研究的最终落脚点。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上,第一是他的行文风格上对理性的自觉追求,另外一点就是他对文本细微之处的宏观观照。
  第一,从行文风格上来看,他的文章饱含着强烈的感情力量。宋益乔先生曾将“激情”概括为王富仁学术论著的特征之一,笔者认为这个地方应该有一点补充,那就是他学术论著中的激情并不是情感高峰体验时的宣泄,而是激情在理智的介入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与沉淀后的释放。这一特征在他和钱理群的对比中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二人都是鲁迅研究者,而且也都主张在进行学术研究时要切入主体的生命意识和人生感悟。但是读钱的文章,感觉就好像是急风狂雨一般,单刀直入地提出问题,告诉读者他的想法,文风气势磅礴、酣畅淋漓,有一股饱满的生命激情与感染力,颇有点五四时期的狂飙突进的架式。相比于这种咄咄逼人的行文,王富仁的行文更稳重、更缓和,虽然他的行文也一股激情在奔涌,但是却能感觉到节制的力量。单从其文章的每一个遣词用语中,可能感受不到激情的鼓荡奔腾,但是通观全文,就能发现里面汹涌着一股不可遏止的创造激情。相比于钱理群这种主体激情燃烧的方式,王富仁更喜欢激情过后的冷静思考,更喜欢在一种冷静的心境中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东西。他认为鲁迅的小说的主体性体现在不说空话,不说大话,说得都是肺腑之言;而且还体现在“他不是靠着一时的激动而是在一种极为冷静的心境中创造出来了富有个性色彩的小说,表达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独立的感受和认识的。”之所以要特别强调“冷静的心境”,那是因为王富仁认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主体意识在某种情感体验的高峰状态中也是能够存在的。只不过这就直接导致了中国文人主体意识薄弱的问题因为——激情不可能时时存在,一旦激情消失,主体性也会随之消失。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主体性﹑生命激情一定要建立在理性的自觉之上。体现在行文风格上,就是体现在对文章的深剖细镂、层层递进的论证之中。对于任何一个问题,王富仁是通过对问题系统条理的分析,让读者自己得出结论。比如在论证《铸剑》中关于三个“王”的论断时,显然王对于中国历史上以权力为中心的这几种力量都是不满的。但是他并不直接说明。而是首先分析小说中“剑”的文化含意,然后根据“大王”、“眉尺间”、“宴之敖者”和这把“剑”的关系,得出了三者所代表的文化含意;最后得出鲁迅写这篇小说的目的,继而也就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
  第二,重视对文本细微之处的宏观观照,是王富仁的一个重要研究思想。王富仁在进入一个问题的分析的时候一般都是从文本的细节入手,牢牢地抓住几个点。从面上看,涉及的范围并不广,但往往就是对这几个点的深入挖掘,王富仁能够准确地捉住它的本质意义,并且最终跳出这个几个点之外,对问题进行历史与社会的宏观的思考与观照,把问题从一个点拓展到最开阔的地带,从总体上对其进行把握。如他对小说《孔乙己》的分析,不仅闪耀着巨大的思想光芒,同时也最能够体现王富仁的学术风格。首先他借用了西文符号解码的学说,但是仅仅在第一段稍稍提了一下这个学说的相关知识,指出他只是以一个读者的身份来分析他对这篇小说的理解。这说明对于他来说任何学术活动的开始都是始于自己的感觉和体验,而不是始于对一种理论的信仰。其次,他对这篇小说进行解读时先着手分析“鲁镇酒店”的格局,他把“鲁镇酒店”分成了三个世界——“短衣帮的世界”﹑“酒店经营者的世界”﹑“‘长衫'者的世界”,而主人公孔乙己是在这三个世界之外的,被世界所遗弃,没有归属感,肯定是一种悲剧。可以说文章分析到这里,已经是对于这篇小说的一个创新分析。紧接着,他又把这个“鲁镇酒店的格局”扩而广之,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找出我们现实生活的世界与“鲁镇酒店”的一致性,那就是无论在什么社会中,实际上都存在着这样四种因素:“劳动”﹑“金钱”﹑“权力”和“知识”,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东西就会被分到不同的世界。王富仁把我们的现实生活分为了三个世界:“平民的世界”﹑“商业者的世界”﹑“权贵的世界”,而这次被排除在外的就是和孔乙己有着相同命运的知识分子。文章的最后作者这样说:“由此我想到我,想到与我类似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在社会上消失了,像孔乙己在鲁镇消失了一样,但社会仍然存在。权力世界少了一个挑战者,经济世界少了一个消费者,劳动世界少了一个笑料。”这个时候作者揭示了他写作的本意,他分析的不是孔乙己的悲剧命运,而是通过孔乙己的悲剧命运,他看到了整个知识分子群体的悲剧命运。
  就是从这样一个细部的问题,王富仁一步一步地展开,由孔乙己的悲剧自然地写到了知识分子命运的悲剧。由点拓到面,愈拓愈宽,形成了一个丰富自足的整体性世界。也使得这样一个我们所熟悉的小说被置放在另外的语境中加以别致的审视,被揭示出了更具有文学史涵盖度和精神深度的意义。充分尊重个体感受,但又不拘泥于个体感受,而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最终走向理性提炼。这就是王富仁的学术追求,也是他论著的主要特征。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富仁.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3).
  [2]王富仁.文学研究的特性[J].文学评论家,1991(6).
  [3]樊骏.我们的学科:已经不再年轻,正在走向成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5(2).
  [4]宋益乔.思想与激情——谈王富仁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文学评论,1986(6).
  [5]钱理群.拒绝遗忘:钱理群文选[M].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从上市的证券公司入手,通过与美国的证券公司的业务模式做对比,分析和介绍了我国当前上市证券公司的业务模式现状和主要创新业务发展方向,为各证券公司今后的业务发展方向做了一个概括性的指导。  关键词:上市证券公司 创新业务 业务模式    纵观我国目前已上市证券公司和积极准备上市证券公司,其都存在一个严重的缺陷就是业务模式比较单一,大部分收入来源于证券经纪和承销的佣金和手续费,受市场波动影响较
期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与“留守”成为农村社会一大现象,“老带小”这种普遍而特殊的家庭环境,正在对一些“留守儿童”的成长造成深远影响,同时给农村教育带来新的课题。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有1.5亿农民外出务工,在农村的留守儿童近7000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已经日益成为农村义务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我国外出务工人员大都是农村青壮年,根据统计,年龄在
期刊
摘要:英语中的重复可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其作用在于突出重点、加深印象、抒发感情、承上启下等。文章分别从语音重复、词汇重复和句法重复三个方面浅议英语修辞中的重复手段。  关键词:修辞 语音重复 词汇重复 句法重复    在一个句子或段落中不止一次出现同一种发音、同一个词语、同样的结构甚至相同的句子的一种修辞方法叫做重复(Repetition)。同一词语或相同句子的意思是相同的,就传递信息而言,一般只说
期刊
摘要:文章试从《醒世姻缘传》表象的因果报应结构入手,来分析宗教叙事这一传统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叙事方法对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和制约,从而反映出作者对社会存在的种种婚姻现象的思考。  关键词:醒世姻缘传 神道设教 宗教叙事 人物设计 晁夫人 薛素姐    神道设教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是一个古老的命题,早在《周易》里已经提出。而小说从诞生之时就与宗教思想结盟,因果报观念也在小说中得以充分表现,成为当时
期刊
摘要:课程改革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新的组织教学形式,既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他们的运动技术水平,也把体育课程所提倡的“健康第一”、“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充分地体现到了体育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体育教学 教学改革 健康第一 终身体育    课程改革给整个教育界带来了无限的生机。教育工作者共同肩负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实验的历史重任,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发视野,具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非婚同居作为一种新型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社会所认同。然而,我国法律对非婚同居的视而不见,使得非婚同居双方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针对这一情况,文章对我国非婚同居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对非婚同居法律规制的具体构想,希望能对非婚同居的司法救济实践有所助益。  关键词:非婚同居 事实伴侣    在非婚同居中,不应对同居者的性别和家庭
期刊
福建黄氏源流众多,作为王审知入闽八大姓之一,其谱系十分广大,历来对黄氏宗族的研究也不在少数。本文拟就泉州地区一支黄氏宗族进行宗族调查,与其他福建黄氏宗族不一样的是,此宗族入闽开基较晚,且源流也大为不同,其发展过程也值得探讨。对于此燕山黄氏的研究甚少,仅有少数论著中有所涉及,如吴幼雄在《古代泉州外来宗教史略》中曾提到泉州西门外南安丰州黄姓。历来关于宗族的研究的论著颇多,本文将不对此赘文回顾。泉州南安
期刊
摘要:矿山是矿产资源产地及矿业活动的基地,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保护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山自然、历史文化遗迹,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世界在自然和文化保护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独山玉 文化传承 自然与人和协调 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    人类能够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不断地将地球岩石圈、生物圈、水圈甚至大气圈和外层空间的资源与环境改造成其利用的范围,直至成为万物的“主宰”。用
期刊
摘要:面对环境问题及与其相关的正义问题,各家之言甚多,争论不休,我们在开拓创新之际,也不妨回头总结一下已然繁茂的硕果,发扬“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章旨在简要概述《环境正义论》的部分内容,并将其相应的论述结合中国之现状,做简要的评论。  关键词:彼得S温茨《环境正义论》 德性理论 自由派理论 效率理论 功利主义理论 同心圆理论 中国之对应现状    彼得S温茨通过其作品《环境正义论》对历
期刊
摘要:新闻标题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标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作为一种语言交际行为,新闻标题是一种语言交际间的推理阐释活动。文章从大量实例入手,分析新闻标题中会话含义理论的四个准则的违反以及会话含义的产生。  关键词:新闻 标题 会话含义 合作原则    会话含意理论是语用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格赖斯在哈佛大学所作的三次演讲中提出了会话含意理论。格赖斯认为,所有放入语言交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