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农村孩子迈进快乐学习的殿堂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ight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农村的孩子,他们学习条件、环境与城里的孩子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家长的忽视,没有形成一定的家庭阅读氛围,再加上家庭条件比较差,买书少,很多家长的认识不到位,反对孩子看书,认为只要压着孩子多做几道习题,把书本学好了,就可以取得好成绩了。殊不知这样做让孩子为了那几滴分数的“奶”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快乐,因而也疏远了阅读。那么作为农村小学的老师,我们将如何把孩子引领到快乐阅读的殿堂?
  一、优化阅读环境、敲响读书之门
  1、着力打造书香班级。为学生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在班级黑板报上开辟出一些栏目,设计一些经典名言、读书格言、古诗词、手抄报、精选习作等,学生徜徉在经典中,沐浴在书香里,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阅读的重要性。开辟“小消息”栏目,在每周的晨会课中安排一次“每周新闻”“好书梗概介绍”等,老师向学生,或学生之间推荐书目,如《杨红缨作品系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学生经常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让阅读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2、保证孩子有书读农村孩子买书少,书源严重缺乏。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我在班级开辟了小小图书角,定期从学校的图书室借图书供大家阅读,并发动大家为班级捐赠1—2本图书,这样同学们一学期就可以多看几十本图书,还定期组织班级与班级、年级与年级之间图书漂流。鼓励学生利用中午到校时间和课余时间借阅书报,并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这样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二、点燃孩子阅读渴望
  1、用各种方法引导孩子亲近阅读。对刚刚起步阅读的孩子,我们可以先从绘本开始再逐渐过渡到文字本。对还没有体验到阅读快乐的孩子,老师可以利用图书推荐课把一段两段的故事,用抖“包袱”、卖“关子”的方法“抛”给孩子:或猜猜下面将要发生的故事,或帮主人公解决难题,藉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对阅读的期待。
  2、树立榜样,激发阅读欲望。世界上的一些伟人、名人及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的学者等,无不是从大量阅读引起的阅读兴趣,迁移为强烈的学习兴趣,求知欲而走向成功的。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孙敬“悬梁”、苏秦“刺股”勤读书;匡衡凿壁偷光好读书;革命导师列宁的一生都在书中度过,他在被捕入狱的三个月中,也天天在监狱图书馆里看书,陈毅将军“吃墨水”的故事……无不激励着一代人孜孜以求,刻苦功读,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我还注意树立身边的榜样。比如学习成语 “邯郸学步”、“舍本逐末”等,我就请知道这几个成语故事的同学给大家讲一讲,对讲的同学给予表扬,他们很是自豪,读书的劲头更大了。
  三、加强指导——共创和谐的阅读生态环境
  1、与课文“同随共往”。在选择读物时可以尝试以课本材料的学习为点,以点促面,以面带点,使课外阅读读物选择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如在学习《海伦.凯勒》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读一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生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我创造机会让学生去研读《安徒生童话》。这样,课内外结合,校内外联动,从而使学生课内“精耕细作”,课外“跃马平川”,确保课外阅读活动有效开展。
  2、与经典“同伴共行”。《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经典名著经久不衰;《三字经》、《论语》、《孟子》等方兴未艾,唐诗、宋词、元曲等历久弥新,这些都是学生陶冶性情、提高素养、丰厚积淀、启迪智慧的“玉液琼浆”。在选择读物时,教师勿需多言,只要指引着学生揭开那尘封已久的“瓶塞”,学生必将酣畅淋漓地一饮而尽,甚至是一醉方休。我们教师是应该多向学生推荐一些这种早有定评的文学作品的。
  3、与生活“同呼共吸”。 在读物的选择上,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与经典为伍,一方面也要向学生推荐一些洋溢着生活气息的现当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尤其是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儿童作家的新作应当成为学生阅读的主流。因为儿童作家对儿童心理的准确把握使得其与儿童之间的交流少了些代沟。如杨红樱的《马小跳校园系列小说》等因其浓郁的生活气息而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从这些生活气息十足的作品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在阅读后他们惊奇地发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竟然和自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使得自己的生活也被涂抹上一层童话的色彩。
  4、与时代“同生共长”。我们应引导学生去广泛涉猎当前各个报刊中出现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以使学生更好地感悟社会,了解历史,走进自然,体验生活。如《读者》中的一些有着很高品位的时文佳作我们就可以及时地推荐给学生去读。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荧屏,聚焦电视,为阅读广开“门路”。最近正在热播电视剧《周恩来在重庆》,我适时地引导学生去读一读《周恩来传》,班级内竟然掀起了一股周恩来热。
  当孩子迈进了阅读的殿堂后,就自由自在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去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让阅读成为心灵的对话,让眼前变成一片辽阔而绚丽的世界。
  【作者单位:泗洪县城头实验学校 江苏】
其他文献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教师在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中起着主导地位的作用。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总结了一些经验,以下是我对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的几点总结。  一、 创设情境,培养审美意识  在教学《小鸟的世界》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了解鸟和鸟、背景和鸟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设置一个童话故事,森林里的树丛被人们砍伐,只有光秃秃的山坡,小鸟的家没有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识字量大、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因此“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成了低年级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低年级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将字形识记复杂化  识字教学中,老师们为突出字形教学的难点,注重识字方法的研究。课堂上,他们极力沟通字形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增强意义识记的成份,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生
一、阅读教学增效教辅的教学策略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在接受启蒙教育,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会有很积极的作用。增效减负策略下的阅读教学强调对于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不仅如此,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的方式也可以不断优化,高效的阅读教学才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收获。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逐渐培养他们具备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很多时候
口语交际作为学生的一项必备能力已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能够文明和谐地交流。部分老师对口语交际课教学深感头痛,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口语交际课教学效果较差的一个表现有:学生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清楚,或者说得匆匆忙忙,不够具体。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笔者认为要想把口语交际课上好,就必须抓住口语这个突破口。  一、口语交际来源于生活,挖掘生活信息  “生活即教育
少先队是有中国特色的儿童组织,这个组织的性质的定位是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因此,全童入队是少先队文化组织的一个重要特征,小学阶段,红领巾始终飘扬在儿童的心路成长历程之上。这一路星星火炬照亮征程,亿万儿童成长互动。  透过少年儿童清澈透明、不掺一丝杂质的眼睛,我们看到的是热情和纯真。天真烂漫的童心使少先队文化充满浪漫色彩。在少年儿童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应当用鲜花、掌声、欢笑认真地给儿童制造出浪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中,有一部分是以介绍物理学中运动和力为内容的,其中有一个实验场景“我们的小缆车”,这个实验的设计是将一个玩具小车放在水平的桌面上,一端拴上细绳,细绳的另一端拴在铁钩上挂在桌角,不断增加垫圈的个数,观察当挂上几个垫圈的时候小车会动,以及垫圈挂的越多,小车的运动情况会怎样,再填写实验后的表格,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总结小车的运动和受力的关系。笔者认为,这张表格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兴趣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动力和源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它真正发挥学习动力。教师必须将探究欲望的激发作为切入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这种求知欲转化为科学兴趣,从而使学生绽放科学素养之花。  一、立足生活,精选探究内
随着人们对科学技术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科学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学校教育的重视。在科学教育中突出科学精神的培养,而忽略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也成为一种现实。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会带来诸多弊端:一是科学教育本身并不能保证一个人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全部用于造福人类,因而导致高科技犯罪等现象的发生。二是科学教育的片面发展不仅无助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冲突的解决,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些矛盾和冲突。  科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非但没有得到提升,反而出现了一种弱化的势头。教师拿到文本以后,更多地不是对于文本静心地品读,而是“目光炯炯”地到处寻找容易“出彩”的地方,不是对于文本语言文字的沉潜细嚼,而是游离于文本之外寻求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工具的“友情加盟”,很多教师对于文本的关注只是停留在字词的默写、词语的理解,课文朗读流利的层面上,这样文本解读的现状,如何能够保证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小学科学课无论哪套教材都有探究人的呼吸的教学内容,这是科学课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中学化学知识在小学教学中仅有的几点知识预备。这个知识点主要探究人为什么要呼吸?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验证人吸进的氧气比呼出的多,呼出的二氧化碳比吸进的多,证明人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多年来,观摩有关《人的呼吸》课教学总是感到大多教学设计不严谨,对人的呼吸验证实验设计不完整,导致小学生对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