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装饰画,其实是一种绘画的表现形式,它主要是通过对自然的、具体的形、色、线条进行夸张、简化的变形和有序的排列,使画面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从而产生高于生活原形的美感体验。以往在幼儿园进行装饰画教学活动因其主题的单调及表现形式缺乏游戏性而显得枯燥乏味,幼儿的作品往往是模仿有余而创新不足,时间一久幼儿对其缺乏兴趣。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艺术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使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为了充分调动幼儿参与装饰画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创新的能力,笔者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一、设置灵活有趣的命题
所谓灵活有趣的命题,是指命题时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给予孩子想象的空间,力求让孩子表现童真与美好。如在引导幼儿进行条形装饰活动时笔者设定了命题:“雨伞工厂”、“汽车总动员”、“窗帘世界”、“彩虹游戏”、“图形舞会”等,这一个个富有启发性的命题拓宽了幼儿的思路,孩子们围绕老师提供的命题进行作画,再根据自己的画面内容起相应的作品名,丰富有趣的作品名称不仅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也为活动注入了新的兴趣点。
二、多种手段开展活动
皮亚杰指出“只有当所教的东西可以引起儿童积极从事再创造的活动,才会有效地被儿童所同化。”那么在幼儿的装饰画活动中什么东西是可以引起儿童积极从事再创造的呢?
(一)作画材料的丰富性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为主的,因此外显的物质材料能引起幼儿本能的作画冲动,所以笔者将多种的材料运用于幼儿的装饰画教学中。如在《美丽的手帕》活动中,利用萝卜、土豆、菜根等蔬菜作为绘画材料,一下吸引了幼儿的眼球;又如《青陶瓷盘》中白色瓷盘与蓝色水笔的呈现,还有《我心中的太阳》黑、白、灰三色的出示等,这些都打破了以往单一用蜡笔、水彩笔、白纸作画的状态。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逐步进入课堂。在幼儿装饰画活动中笔者尝试运用电教媒体,使之与传统的教育相结合以此来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美术能力的提高。
如在活动《小灯笼的舞会》时,笔者就在课件设置了一份图形与线条的排列样本,然后通过样本的不同旋转方向变化出多种样式,并配以相应的音乐变化,这种视听并茂的感受,不仅降低了幼儿设计的难度而且激起了孩子的学习兴奋点,学习效率获得了提高。
(三)以故事推动活动的开展
以故事为载体,是因为故事中那神奇夸张有趣的情节符合幼儿心理年龄特点,幼儿在情感的驱动下积极投入,尽情挥洒画笔,达到情感、认知、动手操作、审美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如在中班美术活动《美人鱼穿新装》中,活动一开始,笔者就创设了故事:海底的动物遭到了黑色精灵的侵袭,美人鱼为了留住大家身上美丽的颜色而献出了自己的七彩鱼鳞。优美动人的故事情节,符合幼儿爱想象的心理特点。接着我在组织幼儿观察、讨论范例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观察颜色和图案间隔排列的变化,使幼儿自始至终处于美丽动人的故事之中,并把帮助美人鱼穿上新衣这一美好的愿望自觉地、持久地倾注于创作之中。最后幼儿将作品全部组合起来,使美人鱼穿上五彩夺目的新装,此时他们的情绪达到了高潮,不仅愉快地进行了美术作品的创作,而且体验了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
(四)调动多种感官充分参与活动
著名幼教专家蒙台索利强调,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幼儿获得更为全面广泛的经验认识。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培养儿童创造力要进行六大解放。这些都说明了要使儿童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进行有创造性地活动,必须使幼儿有更多的体验,更多的已知经验和充足的时空。而无须怀疑的是当幼儿的身心积极投入到此活动中时,他们的兴趣是浓厚的。
如在深浅间隔装饰活动《秋天的树林》中,笔者先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看树叶、捡落叶,活动他们的身心,积累已知经验,增强对色彩的感受;然后用捡来的落叶进行树叶贴画《秋林》,增强幼儿的直观经验;最后进行装饰画练习。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孩子们的手、脑、四肢、眼睛等充分运用,深刻感知了色彩的装饰效果。研组
三、形式丰富的作品展览
当幼儿创作完作品之后,他们需要的是教师的肯定与鼓励。此时我根据班图拉的社会学理论“正强化最直接的功效在于激发儿童对事物产生更大的兴趣。”的原理给予肯定,使幼儿产生“我能行,我能画好”的感觉。同时结合《纲要》提出的“艺术活动要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利用装饰作品无连续性、无情节性、易组合的特点,有创意的进行展示。如幼儿装饰鱼鳞后,我将其组合成《海底美人鱼》;装饰“水果娃娃”后合成“快乐的果园”;装饰“蔬菜宝宝”后,做幅“我和蔬菜宝宝做游戏”;装饰树林后画上小山坡形成一幅《美丽的秋林》等,将个人的作品融入到集体创作中形成更气魄、漂亮的画面。不仅培养了幼儿作画的兴趣,而且使他们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获得了积极情绪的满足,同时炫耀于外墙面的装饰作品也培养了孩子们作画的自信心,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一、设置灵活有趣的命题
所谓灵活有趣的命题,是指命题时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给予孩子想象的空间,力求让孩子表现童真与美好。如在引导幼儿进行条形装饰活动时笔者设定了命题:“雨伞工厂”、“汽车总动员”、“窗帘世界”、“彩虹游戏”、“图形舞会”等,这一个个富有启发性的命题拓宽了幼儿的思路,孩子们围绕老师提供的命题进行作画,再根据自己的画面内容起相应的作品名,丰富有趣的作品名称不仅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也为活动注入了新的兴趣点。
二、多种手段开展活动
皮亚杰指出“只有当所教的东西可以引起儿童积极从事再创造的活动,才会有效地被儿童所同化。”那么在幼儿的装饰画活动中什么东西是可以引起儿童积极从事再创造的呢?
(一)作画材料的丰富性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为主的,因此外显的物质材料能引起幼儿本能的作画冲动,所以笔者将多种的材料运用于幼儿的装饰画教学中。如在《美丽的手帕》活动中,利用萝卜、土豆、菜根等蔬菜作为绘画材料,一下吸引了幼儿的眼球;又如《青陶瓷盘》中白色瓷盘与蓝色水笔的呈现,还有《我心中的太阳》黑、白、灰三色的出示等,这些都打破了以往单一用蜡笔、水彩笔、白纸作画的状态。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逐步进入课堂。在幼儿装饰画活动中笔者尝试运用电教媒体,使之与传统的教育相结合以此来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美术能力的提高。
如在活动《小灯笼的舞会》时,笔者就在课件设置了一份图形与线条的排列样本,然后通过样本的不同旋转方向变化出多种样式,并配以相应的音乐变化,这种视听并茂的感受,不仅降低了幼儿设计的难度而且激起了孩子的学习兴奋点,学习效率获得了提高。
(三)以故事推动活动的开展
以故事为载体,是因为故事中那神奇夸张有趣的情节符合幼儿心理年龄特点,幼儿在情感的驱动下积极投入,尽情挥洒画笔,达到情感、认知、动手操作、审美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如在中班美术活动《美人鱼穿新装》中,活动一开始,笔者就创设了故事:海底的动物遭到了黑色精灵的侵袭,美人鱼为了留住大家身上美丽的颜色而献出了自己的七彩鱼鳞。优美动人的故事情节,符合幼儿爱想象的心理特点。接着我在组织幼儿观察、讨论范例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观察颜色和图案间隔排列的变化,使幼儿自始至终处于美丽动人的故事之中,并把帮助美人鱼穿上新衣这一美好的愿望自觉地、持久地倾注于创作之中。最后幼儿将作品全部组合起来,使美人鱼穿上五彩夺目的新装,此时他们的情绪达到了高潮,不仅愉快地进行了美术作品的创作,而且体验了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
(四)调动多种感官充分参与活动
著名幼教专家蒙台索利强调,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幼儿获得更为全面广泛的经验认识。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培养儿童创造力要进行六大解放。这些都说明了要使儿童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进行有创造性地活动,必须使幼儿有更多的体验,更多的已知经验和充足的时空。而无须怀疑的是当幼儿的身心积极投入到此活动中时,他们的兴趣是浓厚的。
如在深浅间隔装饰活动《秋天的树林》中,笔者先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看树叶、捡落叶,活动他们的身心,积累已知经验,增强对色彩的感受;然后用捡来的落叶进行树叶贴画《秋林》,增强幼儿的直观经验;最后进行装饰画练习。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孩子们的手、脑、四肢、眼睛等充分运用,深刻感知了色彩的装饰效果。研组
三、形式丰富的作品展览
当幼儿创作完作品之后,他们需要的是教师的肯定与鼓励。此时我根据班图拉的社会学理论“正强化最直接的功效在于激发儿童对事物产生更大的兴趣。”的原理给予肯定,使幼儿产生“我能行,我能画好”的感觉。同时结合《纲要》提出的“艺术活动要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利用装饰作品无连续性、无情节性、易组合的特点,有创意的进行展示。如幼儿装饰鱼鳞后,我将其组合成《海底美人鱼》;装饰“水果娃娃”后合成“快乐的果园”;装饰“蔬菜宝宝”后,做幅“我和蔬菜宝宝做游戏”;装饰树林后画上小山坡形成一幅《美丽的秋林》等,将个人的作品融入到集体创作中形成更气魄、漂亮的画面。不仅培养了幼儿作画的兴趣,而且使他们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获得了积极情绪的满足,同时炫耀于外墙面的装饰作品也培养了孩子们作画的自信心,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