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琵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zhaozhi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根据自己平时作文训练和教学中总结的经验,从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四个方面论述作文教学中反常思维的运用。
  关键词: 初中作文教学 反常思维 运用策略
  作文切忌雷同,读者最反感那些没有新意的“换汤不换药”的文章。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因为知识面狭窄,阅历比较浅,最容易出现这种作品。如说到“不怕失败”就想到爱迪生发明灯泡,说到“爱国”就想到红军战士、革命烈士,说到“好人好事”就想到雷锋或帮老大娘推车,说到“母爱(师爱)”就想到母亲(老师)冒着大雨送自己去医院看病。这些内容在小学写过,到了初中又写,甚至到高中还写。这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文章没有新意,读来让人生厌。若能换种思维去构思,换个角度去立意,“反弹琵琶,倒行干戈”,往往能收到“柳暗花明”的效果,给人别具一格的新鲜感。根据在平时作文训练和教学中总结的经验,下面我从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四个方面谈谈作文中的反常思维的运用。
  一、审题上的反弹琵琶
  运用反常思维审题,就是对题目的意义和要求从相反方向做仔细的周密的审查、分析,从而确定文章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及写作方法。如《论“开卷有益”》可理解为“开卷未必有益”强调必须认真选择读物,如果所读的书思想不健康,内容有错误甚至是黄色淫秽书刊,那么开卷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有时作文题目,从正面思考,绞尽脑汁也找不到突破口,但如果运用反常思维审题,立即就能明确写作的范围和对象,瞬间就能把题审好。如写《平静的夜晚》作文,若从题目字面上理解,从正面思考,很难下笔,夜晚万籁俱寂,有什么好写的呢?如果运用反常思维,眼前立即就会变得明亮起来。其实《平静的夜晚》这个题目要求写的是在静静夜晚发生的人和事,写平静中的不平静。
  二、立意上的反弹琵琶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意犹帅也”立意好,先声夺人。立意平庸往往是作文的致命伤。立意的优劣关系到文章的成败。要让学生的文章立意立得鲜明,立得深刻,脱颖而出,一个简捷的途径就是要鼓励学生从“反弹琵琶”的手法上立意,消除从众心理,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从问题的反面深入思考,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地提炼出主题。比如以“真”为话题的作文,“真”的反面是“假”,从立意上,我让学生联想社会生活的“假人”、“假事”、“假情”、“假货”等,由此自然联想到社会上有些人对人缺乏真诚、虚情假意。就像《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一样自私自利,唯利是图。让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这样的人刻画下来,写成一篇针砭时弊、呼唤时代需要真情的文章。这样反常思维立意深刻而有新意。
  三、选材上的反弹琵琶
  文贵创新,文章要出新,必须在选材上下一番工夫。要避开一般人容易采取的选材思路,选取“人人心中有,而人人笔下无”的素材,写一些别人和自己原先未曾发现留意和涉及的东西。例如写《我的老师》,某些学生都是从老师怎样教书、怎樣育人正面选材,大写特写,结果往往是“人云亦云”,毫无新意。可有的学生从反面写我的老师记性差:李老师忘记了吃饭就来上晚修;张老师忘记去接上幼儿园的孩子;胡老师忘记了自己的生日;王老师有一次下班忘了打开自行车的锁就往上蹬,结果弄得摔了个大跤等。这些日常生活中很平实的素材,虽然没有从正面歌颂老师是如何废寝忘食地工作,但老师们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的形象却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样反常思维往往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四、构思上的反弹琵琶
  构思是作文的思想基础。作文要在构思上标其新,立其异,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从反常思维角度构思,这样可以使文章达到言之有序而又不落俗套的表达效果。有一次课堂作文,我要求以《钢笔》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我事先不做任何说明让学生写,结果全班学生的作文都是平平淡淡的,还有的学生“跑题了”,把说明文写成散文。看到这种情况,我想若能换个角度构思,也许会出现另一番景象。于是我要求学生以第一人称构思写《钢笔》这篇作文,结果有几篇很有新意。有个学生把物当做人来“自我介绍”,从“我”的形态、构选、功能到“我”的家族兄弟姐妹(笔的种类)都做了详尽介绍,达到了说明的目的,也没有一个人跑题。又如写《论“愚公移山”》一文时,有同学不歌颂愚公不畏艰苦、持之以恒的精神,而是从权衡“移山”与“移民”的角度构思作文,无论从人力、物力,还是财力方面考虑,都认为“移民”之利远远大于“移山”之弊。于是得出与其靠“子子孙孙无穷匮”移山,还不如搬家,这样构思,移公这一形象不仅不能当做正面来歌颂,反而要当做“愚不可及”的对象嘲讽,从这个角度引出“蛮干不如巧干”的观点。只要不是反对“艰苦奋斗”,观点正确,就认为有新意,亦有说服力。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正面不好着笔,不妨换个角度,换个思维,另辟蹊径,则会出现别具一番的“胜景”。
  参考文献:
  [1]2013年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2]吴广成.浅谈初中生的逆向思维训练.
其他文献
摘 要: 概念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生物概念的掌握与运用是生物学教学过程的重要任务。影响学生掌握生物学概念的原因很多,因此有必要从概念直观化、情境化等方面使概念立体化方面谈起,从而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概念教学 有效性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更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建立、理解与应用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知识学习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对生物
摘 要: 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优势的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正悄然走进学校,走进语文课堂。作为推进教学互动的有力媒介,它的合理运用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语文基本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  关键词: 多媒体 交互式电子白板 积极作用  构成课堂教学过程要素之一的媒体,一直被广大教育者所关注。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促进教学互动的有力媒介,充分发挥其功能,将会使师生互动方式更多样
摘 要: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它对二战后心理学中出现的病理学研究倾向提出了异议,主张心理学应对人类自身拥有的正向品质加以研究。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理论出发,分析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提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现状 启示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探究性学习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如何理性面对探究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让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加适用,更加行之有效,应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与思考。本文就此作探讨。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探究性学习 应用途径  随着探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因一味滥用所引起的低效甚至是无效应用。由于一些教师在组织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摘 要: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教师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结合,让学生朝着“从生活中可以提炼出数学关系,从数学关系中又可以回到新的生活去”的目标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化 教学实践 学习兴趣 生活经验  数学和生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伴随着人类诞生,数学就出现在人们的各项活动中,成为人类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结绳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产生兴趣的前提,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博取众家之长,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别具匠心的课堂设计,会让学生觉得你就像个“魔术师”,永远有展示不完的新奇世界。富有哲理的话语道出了情感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音乐课堂教学 情感交流 师生关系  音樂是由情感引起的,也正是这种“情感”牵引着孩子的心灵,使之受到美
人生是一条路,也是一个舞台。它只能一个人走,却要完成多种身份的塑造。三尺讲台、一方教室,是一片小天地。班主任要做擎天柱,也要扮演多重角色撑起学生头顶的一片蓝天。有人把班级比成一个小社会,在这个鲜活的社会中,班主任所扮演的角色不能是一成不变的。那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可以扮演哪些角色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1.班主任是一位悠闲的“总统”  把一个班级比成一个国家,班主任就是这个
摘 要: 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是塑造学生良好品质的主阵地,初中也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本文从精心备课、创设教学情境、构建高效课堂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实现初中政治有效教学。  关键词: 初中政治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学习兴趣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参与学习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加强思想品德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主获取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就启发我们,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重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从继承性学习转向创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就语文课堂现状来看,虽已改变了“满堂灌”的填
江苏省普通高考方案明确提出学业水平测试将包含信息技术这一科目,并要求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结果符合要求等级C,才具有填报普通高中志愿资格。此方案的公布引起了社会上强烈的震撼,全省教师与家长都对“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这个新鲜而又陌生的词汇进行了广泛关注。学生想要跨入高考行列,首先必须获得信息技术合格这一通行证,这对学生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无疑在增加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笔者经历了四次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