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状、重点与趋势分析

来源 :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aini1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知识图谱工具,以2005—2019年发表于CSSCI期刊的537篇文献为研究样本,从多个视角系统揭示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研究发现:(1)近15年来,国内该领域发文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高水平学者及研究机构对此作出了卓越贡献;(2)研究遵循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价值认同理论、资源整合理论和特色教育理论,研究的关键词包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高校辅导员、实效性、立德树人、新媒体等;(3)政治热点和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是影响学者研究方向的重要因素,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及工作开展应重点关注国家主权意识、反分裂意识培养和商业化互联网平台带来的潜在影响。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文献计量;高校领域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21)07-0022-07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求教师们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引导青年更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20年4月22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要求加快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学术研究是现实工作的重要指引,全面梳理高校多年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的研究成果,归纳其重点及发展规律,不仅有助于更全面地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理论框架,且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已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性研究,但已有的综述性研究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在研究方法上,已有的综述性研究的样本多采用来自于CNKI中文期刊样本[1][2],但由于该样本导出的数据缺乏参考文献的相关信息,故这种研究方法无法客观反映研究的核心理论基础和权威文献,缺乏对整个动态研究过程和文献研究发展趋势的系统性呈现;二是在研究内容上,已有的综述性研究多是笼统性地对全年龄段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3][4],但鉴于青年学生与中小学生自身存在的固有差异,对二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研究不应混为一谈,故重点梳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献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关于该方面的现有研究幾乎空白。
  基于已有文献研究的不足,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多个视角系统分析国内研究的进展,归纳其研究重点及规律,并结合国家的政策导向和信息发展潮流,为相关学者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研究方法与样本获取
  (一)研究方法
  为科学客观地描述、评价和预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本文依据邱均平、王日芬[5]以及李杰、陈超美[6]的研究基础,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和知识图谱工具对该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和统计。具体而言,本文利用CiteSpace(56)软件对该领域2005-2019年论文的发文量、文献来源、作者、单位、文献被引频次、关键词、演化趋势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并以此为基础,深入剖析蕴藏的研究热点并寻找其中规律,以期待能够有效地帮助学者掌握该领域的知识基础,并把握未来的研究前沿。
  (二)样本获取
  本文选择CSSC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为了最大程度地体现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确保分析的前沿性与时效性,本文参考刘爱东等(2016)[7]的研究,将研究区间跨度限定在15年。本文在具体检索设定中,采用如表1所示的检索方式。
  二、研究概况与知识基础
  (一)发表文献的整体趋势
  从图1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发文量整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高速增长阶段。相关论文在2000—2008年间快速增长,表明该领域研究的急剧升温。(2)平稳波动阶段。该领域的发文量在2008—2015年间处于稳定波动阶段,年度发文量在均值(35篇)上下浮动,并在2015年达到峰值(46篇),表明在此阶段一直受到学者关注,热度持续不减。(3)进一步增长阶段。2017—2019年间,该领域发文量在年均50篇左右,表明最近两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度继续升温,成为了广大学者关注的重点领域。
  图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研究
  领域2005—2019年各年发文量
  (二)主要研究机构及作者发文量分析
  从主要作者的发文量来看,冯刚和季海菊发文频次最高,达到7次(见表2)。冯培与曾长秋(各4次)紧随其后,其余作者如王敬红、张耀灿等均发文3篇。从主要研究机构的发文频次来看,教育部、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4所机构发文量最多,均为4篇;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发文为3篇。综合表2信息分析可知,一方面,部分作者对这一主题展开了持续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另一方面,该领域的研究得到了国家高级行政机构(如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且各高水平综合类院校、师范专业院校相关人员已对其展开了研究。
  三、知识基础
  这一节,本文首先利用CiteSpace的文献共被引分析功能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高频率被引文献,通过对其进行梳理,指出已有研究主要遵循的理论基础。在具体参数设计方面,本文参照肖海林和董慈慈(2020)[8]的方法,选择“Reference”关键节点,Top30的数据抽取对象,“Pathfinder”和“Pruningthemergednetwork”的网络裁剪方式。按照该图谱中节点规模的大小排序,将引用次数排名前5的文献视为领域的经典文献,具体如表3所示。   通过对引用文献进行梳理,本文发现以下三个理论构成了有关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
  (一)价值认同论
  不同个体、组织经过相互沟通后形成共同的价值共享即为价值认同,价值认同可能将相同的信念、理想等作为目标,以实现其自身的社会价值,其成员自觉地接受共同的社会价值并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郑永廷,2013)[9]。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育者和大学生双方均接受且认可相同的教育目标与内容,同时自愿地参加相关教育活动、主动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即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首先要使大学生对理想信念有认同感。各高校应当帮助大学生尽早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以正确的理想信念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坚定个人“四个自信”(即: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冯刚,2017)[10]。高校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应当充分结合我国发展趋势,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理解该思想的同时,通过社会实践中的事物切身体会,从而自发地认同、接受它。如今我国的文化自信不仅包含了数千年来中华优良传统,同时也在逐步形成当代中国文化,只有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感悟其中,才能坚定其发扬中国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信念,从而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的价值认同感,这是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高校教育者和学生若不具备相同的价值认同,或只有单方具备价值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无法实现。在高校中,思想教育的价值认同不仅包含教育者及学生对整体的价值认同,还包含了两者对其具体目标、教育内容的一致认可。在双方达到较高程度的价值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才有意义,并能推动形成明确的价值取向。若教育者不完全认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意义,或者质疑工作的具体内容、目标,该项教育工作的价值取向极易产生模糊不清、偏差甚至方向错误。若受教育的大学生不认同甚至排斥该项教育,则教育者工作难以有效开展,教育将没有效果。因此,只有实现了两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实现理想的效果。
  (二)资源整合论
  资源整合指的是通过某种方式将分散的教育信息、科学技术等资源相互衔接融合,以实现局部的资源共享,推动多方协同工作,提升系统整体的效率和价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整合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按照某一明确的教育目标将教育的理论、信息、技术、制度、人员及设备等整合运行,形成一个完整的有质量有效率的教育体系。
  现有研究中,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的资源整合运用阐释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
  一是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侧重教科书理论知识的传递,教育方式偏平面化,在当代大学生心目中有着刻板印象,不易被接纳。高校应当敢于推陈出新,尝试采用立体化的教育模式,将理论、案例、实践经验等教育资源综合配置,实现整体决策,用真理、事理和情理多方位教育学生,发挥整合优势。具体而言,高校教育者引导学生在充分接纳理论的逻辑性基础上,联系、体会与之呼应的实践,并以真情实感熏陶对方,以达到教育目标。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实现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对教育制度进行完善。有效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建立长效教育机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是短暂的突击,实际上它是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的复杂工程。制度的框架和运行体现着设计者的特定价值观念和导向,其直接规范着执行者的行为与思想。对个人而言,行之有效的制度是指引,推动了社会形成共识,引导着主流的价值取向,执行者将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此外,不同领域制度施行的交互作用将使得其效果更加显著、长远,尤其是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构建应注重把握方向,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制度规范效果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三是对教育科技进行强化。思想文化宣导工作的关键在于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强化互联网文化建设与管理。因此,要不断建立健全有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协同机制,互通信息,与互联网管理部门共同打造纯净的网络环境。将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工作作为关键(任景莉和黄英,2005)[11],持续拓宽信息的采集面,扩大工作的覆盖面,建立长期共享信息、及时沟通联动的工作机制。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校园网站的思想教育意义,增强互动性、服务性,注重对门户网站、主题教育板块及学术专业板块的建设,加大校园微博、微信公众号及思想政治教师个人博客等网络媒介的宣传力度,持续扩大网络文化的教育范围。
  (三)特色教育论
  特色,是事物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力所在。特色教育即是指教育课程具备独特的风格、形式、内容或目标,这即是教育的优势,也是做好教育应狠下功夫的关键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相较于大学内如高数、英语、专业课程等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是一个独具特色的事物,不同于接受理论、掌握梳理模型、培养动手能力的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打造心灵、培养习惯、立德树人的品德教育(张耀灿和刘伟,2006)[12]。其二,与中小学思想教育不同,大学生处在学习成长的黄金时期,具有不同于其他类型人员的鲜明特点,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必须量体裁衣地进行。以此为基础,现有学者从三个方面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建议:(1)牢固把握教育本质。应清晰认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即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对青年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不仅不可笼统地将该课程“成绩优异”与“思想品德”良好划上等号,还应在实际教育中高度关注学生的意识形态,并时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树立学生行为习惯。(2)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满足大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教育客体的特殊性对教育工作开展既是难点也是机遇,如何切实让大学生感受到该课程的实用性和价值性,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对此,首先应密切关注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利益关切,找准与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交汇点,将该潜在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合,激发学生树立优良人格的主体意识和积极性。其次,教育工作开展还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最后,对于存在特殊情况的大学生群体,也应对其进行特色化教育和疏导,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走完最后一公里”。   四、研究热点演化及未来热点预测
  (一)高频关键词整理
  为了便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献中的理论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本文通过统计分析国内外文献中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来细化研究热点,反映研究进展。在除去“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等院校”等本文检索词后,前15名的关键词情况如表4所示。
  由表4可见,首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高校辅导员、实效性、高等教育五个关键词频次较高,在10以上,传递了以下信息:其一,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具有突出地位,现有研究多从高校辅导员具体工作入手,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出谋划策;其二,当下网络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意识形态的重要信息媒介,如何做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其三,创新已成为新时代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其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需避免形式主义,同时注重具体效果的实效性。综上,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以辅导员为抓手创新工作方法,并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着力点,实现长远、有效的高等教育目标。
  接着,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媒体、以人为本、立德樹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词汇出现频次也较高,均在五次以上,表明:其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其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涵,各高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必须以此为中心,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前进方向;其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注重实践过程中的人文关怀,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其四,当前新媒体(如微信、微博等)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各高校一方面应注意可能存在的意识形态偏差,另一方面也可将这些新媒体为自己所用,发挥知识传递作用。
  (二)热点演化过程
  根据CiteSpace以“Timezone”形式展现的关键词共现图谱,通过图谱中关键词的年代分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动态演化过程。依据高频关键词分析,近15年期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体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各阶段对应的国内外文献中出现的高频关键词如表5所示。
  第一阶段(2005—2010年):此阶段的关键词主要体现了当时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研究两个方面的特点。其一,自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之后该领域的学术研究便开始将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等作为研究重点和政治导向;同时,党的十七大对一些独立学院、民办高校等办学不规范的现象和问题报以高度关注,教育部随之出台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民办院校、独立学院发展进入新时期,故这一阶段相关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其二,在2005-2010年间,随着互联网企业逐步走出全球互联网泡沫低谷,该行业的蓬勃发展给大学生提供了极其广阔的社交平台,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挑战,各类可能影响学生意识形态的网络事件层出不穷,此时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开始被纳入考量。可见,在2005-2010年间,学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关注点与当时的政治背景以及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第二阶段(2010—2015年):在这五年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关键词同样与政治背景和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全面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对我国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意义深远,考虑到青年群体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强化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成为了当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题,有关学者对此进行了着重研究(鲍金,2015)[13];同时,他们还就主流意识形态下的中国梦、中国模式、全球化思潮等进行了深入探索。其次,在这一阶段,信息技术特别是社交媒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微信、微博、播客等新兴社交平台逐渐发挥影响。在此背景下,一方面,大学生网络社交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随之延伸,学者开始关注互联网媒体对大学生的潜在影响;另一方面,学者也开始探讨能否利用博客等教育资源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李胜芳,2012)[14]。
  第三阶段(2015—2019年):在本阶段中,国内外学者除了对上一阶段的理论研究有所延伸,还在意识形态的研究中开始提到“多元意识形态”的概念,并重视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费菲等,2020)[15]。同时,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拼搏成为了全国上下的共同诉求,以此为背景,在这一阶段学者关注到了“社会主义理想”“人类命运共同体”“使命担当”等深层次意识形态问题。此外,在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方面,“互联网+”概念及发展模式受到社会各界的热捧,微信公众平台也开始逐步发挥出重要的信息中介和传播作用,这也引起了我国学者的高度重视(金斐和徐仙君,2019)[16]。
  (三)未来研究方向探析
  由上文分析发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重点与当时政治环境和信息技术水平密切相关。故结合当前政治导向以及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本文认为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及工作开展应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正不断变化,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中美关系非正常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风起云涌,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发达国家为打压我国强劲发展势头正极力利用各种分裂中国的卑劣手段大作文章。因此,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打好新时代反分裂斗争,是我国当下需完成的重要任务。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在大学生群体中牢树一个中国理念,使其可坚定不移地与一切分裂言论、行为作斗争,对我国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意义重大,因此,反分裂教育必将成为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话题。   二是在信息技術发展方面,各种平台的商业模式更为盛行。人们日常学习、生活的各环节正在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平台化。本文认为,未来相关研究的关键词要与由此应运而生的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紧密相连。例如,观看网络直播、网络带货等新业态多是当前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一方面,应花大功夫研究如何防范学生观看网络直播中可能遇到暴力煽动、色情诱惑以及反社会言行产生错误甚至扭曲的观念问题;另一方面,应思考如何正确利用网络直播平台,通过口碑教师直播授课、答疑等形式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流意识形态。
  六、结语
  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是全面立德树人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关乎党和国家未来。本文使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和知识图谱工具,对CSSCI数据库2005—2019年收录的537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理清了这一领域研究近15年来的关注重点及发展规律,并结合国家政治导向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展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研究方向题。主要结论如下: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近年来受到了我国学者的高度关注,不仅发文量持续提升,且有不少学者长期钻研这一领域并取得了丰硕成就。同时,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高级行政机关和高水平综合类、专业类院校的重视。
  (2)价值认同论、资源整合论、特色教育论是广大学者开展研究的理论基础。因此,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应从切实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全面有效地整合各类教育资源、量体裁衣地发挥特色教育优势三个方面入手。
  (3)在2005-2019年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高校辅导员、实效性、高等教育五个关键词频次在10次以上,同时,立德树人、新媒体、意识形态等词也有多次出现。表明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以辅导员为抓手创新方法,以网络思想增值教育为重点,实现具备实效性的高等教育。具体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前进方向,切实发挥网络媒体(如微信、微博等)的积极作用。
  (4)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频关键词以及高频关键词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政治热点和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是影响学者研究方向的重要因素。据此,本文认为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及工作开展应重点关注国家主权意识、反分裂意识培养和商业化互联网平台带来的潜在影响。
  参考文献:
  [1]闫彩虹,孙迎光.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热点及展望——基于CNKI中CSSCI的文献计量分析[J].社会主义研究,2020(02):155-165.
  [2]杨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评述:回溯及展望——基于1997-2016年CNKI所刊文献关键词的共词可视化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06):88-92.
  [3]韩巧霞,徐国亮.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前沿热点研究可视化分析——基于2000—2015年CSSCI来源期刊的文献计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03):36-44.
  [4]郑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前沿动态追踪——基于1998年以来CNKI中CSSCI的文献计量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9,297(03):134-138.
  [5]邱均平,王日芬.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
  [6]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
  [7]刘爱东,李小霞,禹露.基于CiteSpaceⅢ的国外管理会计研究综述[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02):67-75.
  [8]肖海林,董慈慈.突破性技术创新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SSCI和CSSCI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J].经济管理,2020(02):192-208.
  [9]郑永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理论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06):14-16.
  [10]冯刚.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力量[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6-11.
  [11]任景莉,黄英.对大学生德育状况及德育教育的反思[J].中国成人教育,2005(07):30-31.
  [12]张耀灿,刘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涵义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8-10.
  [13]鲍金.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目标和育人目标的结合及其对教材完善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5(12):188-193.
  [14]李胜芳.播客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1):53-55.
  [15]费菲,孙立锐,王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融入》[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3):2.
  [16]金斐,徐仙君.全媒体时代基于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9(06):123-126.
  
  Abstract:Inrecentyear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hasbeenhighlyvaluedbythepartyandthecountry.Chinesescholarshavecarriedoutcontinuousandin-depthresearchonimprovingthelevel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Thispaperadoptsbibliometricsmethodsandknowledgegraphtools,andtakes537articlespublishedinCSSCIjournalsfrom2005to2019asresearchsamples,systematicallyrevealsthecurrentstatusofresearchinthefield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domesticuniversitiesfrommultipleperspectives,andprospectsforfutureresearch.Theresearchfoundthat:(1)Inthepast15years,thevolumeofdomesticpublicationsinthisfieldhasshownanoverallupwardtrendyearbyyear,andhigh-levelscholarsandresearchinstitutionshavemadeoutstandingcontributionstothis;(2)ThetheoreticalbasisfortheresearchismainlyvaluerecognitiontheoryandresourceintegrationTheoryandcharacteristiceducationtheory;researchkeywordsincludenetwork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novation,collegecounselors,effectiveness,morality,newmedia,etc.;(3)PoliticalhotspotsandthelevelofinformationtechnologydevelopmentinfluencetheresearchdirectionofscholarsImportantfactors,thefutureresearchanddevelop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shouldfocusonthepotentialimpactofnationalsovereigntyawareness,anti-separatismawarenesstrainingandcommercialInternetplatform.
  Keyword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bibliometrics;Universityfield
其他文献
[摘要]钢琴集体课的引入,已是近年高师钢琴教学改革中,公认的一条崭新途径。它不同于传统的一对一的钢琴教学方式币是采用一对多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钢琴个别课和公共大课相结合的产物。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钢琴集体课这一新鲜事物更是由此,本文将系统分析钢琴集体课的利与弊,以至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的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发挥钢琴集体课的教学优势,将综合型教学思路引入集体课的教学当中。  [关键词]优势;观念;综合
期刊
[摘要]高校体育特长生是高校学生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既需要承担专业学习任务,又要承担着比赛训练任务。由于在中级教育阶段接受的教育状况和成长环境与普通生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在接受大学教育时存在明显的学习困难和生活不便。本文结合南京理工大学开展的体育生情况调研结果,认为高校教育方式应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分别教育、融入“感情教育”,为体育特长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教育管理
期刊
[摘要]1980年之后,我国的民族音乐学家在不断学习西方先进的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的同时,也开始重视跨文化的音乐比较研究。民族音乐学强调在音乐自身的文化语境中研究音乐。民族音乐学在而定的地域,与其民族、民俗、语言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近些年学者们注重不同地域音乐之间的异同,在文化多元化的进程下,关注各个音乐文化之间的异同,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结合多门人文学科将音乐置于文化大背景下,探讨它的历史渊
期刊
[摘要]根据当前多数家长对幼儿才艺学习存在的一些误区以及专家的建议,本文提出了幼儿园艺术教育的课程创生,对幼儿实施健全人格教育,塑造幼儿的完整性。促进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身体、个性、意志、兴趣、态度、价值观念等有机、全面、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儿童;才艺学习;专家建议;课程创生    1 家长对孩子才艺学习存在的误区    “望子成龙”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父母自然会努力提供各种条件来培养
期刊
[摘要]城市雕塑曾经是歌功颂德的工具,是人类沉重历史的承载物,是集体意志的体现,但随着金钱的日渐显贵,人类精心构建的意识大厦不断被消解,艺术开始逃离政治,投向金钱的怀抱,本体发生变异,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艺术门类之一的城市雕塑亦不能免俗,从俯瞰众生,到沦为玩偶,成为普通人的情绪候症。这篇文章试图描述城市雕塑的这一嬗变过程,粗略勾画出雕塑家的生存状态。  [关键词]经济渗透力;艺术的变
期刊
[摘要]万物,因爱生长。植物如此,又何况是我们教师面对的是那一个个有着鲜活个性的小学生们。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容易,爱别人的孩子难;爱好学生客易,爱问题生难。本文就是我对我班问题学生莫锐教育过程的思索与实践。    莫锐,独生子女时代的城市留守儿童。第一次见到他时,就看见他在地上爬着走路,提醒他站起来好好走路,他便朝人做鬼脸,毫不理会你所说的话。这便让我见识到他的特立独行,知道我遇到了个不好搞定的
期刊
[摘要]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政策的重要原则,是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上所造成的发展差距,以及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政策和规则不公等国家教育政策方面的制度性原因,教育有失公平的现象也客观存在。机会平等是教育公平的核心,只有“施教”和“受教”的机会和权利均等,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实现教育公平的理想。  [关键词]教育公平;机会平等;教育资源    古人说,社会资源分配“不患寡而
期刊
摘 要:教育是有着明确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一方面,它是为了满足人的个性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它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因此,课程思政建设不应该单纯局限于挖掘思政元素知识点。在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共行的同时,特别要重视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实现教育力的整体提升。显然,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有助于教师的师德养成,有助于推进施教者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师生的共同
期刊
[摘要]语文教育,应该努力让“人文”之光朗照于学生的心田,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他们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人生打下浓厚而温润的人文精神的底色!  [关键词]语文教育;人文关怀;平等对话;语文实践    人文精神是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呼唤人文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现实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作为
期刊
[摘要]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工作特点,提出了主要从班主任工作以及语文教学工作两方面对留守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中,通过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及德育导师机制等措施,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语文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及课外辅导,注重对学生情感教育的渗透。两方面相辅相成,探讨了一条解决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新思路。  [关键词]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的快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