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重良探索非国有博物馆的进阶之路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tang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营一家出色的博物馆,除了具备专业的文博知识,还需要更多跨界力量的参与,才能在学术建设与运营上取得平衡。蒲重良,一位驰骋商海多年的跨界者,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在古陶瓷收藏、鉴定领域树立起行业标杆,并团结各方力量,探索非国有博物馆的进阶之道。
  一双“火眼金睛”的炼成
  仲夏6月,一场备受关注的文物捐赠仪式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举行,作为捐赠者,蒲重良将自己珍藏的30余件古瓷枕无偿献出。这背后,除了不计个人得失的大爱,私人收藏能达到博物馆收藏级别,也足见一个藏家的收藏功力。
  实际上,蒲重良是公认的跨界人物,身兼多重身份:粤商领袖、优秀企业家(拥有10余项水处理及其他发明专利)、著名收藏家、国家一级鉴定师。广东新晟环保集团董事长、中国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码CHWG)董事局主席、广州市普公古陶瓷博物馆馆长、泸州市长江博物馆馆长、广东省博物馆协会非国有博物馆专委会主任、广东省宫中古陶瓷研究院院长……荣获的名誉更不胜枚举。
  即使头顶无数光环,但蒲重良依旧为人低调、务实。他最喜欢自己收藏家的身份,也自信于自己在古陶瓷鉴定上的水平,他笑称拥有一双“火眼金睛”。
  当然,火眼金睛也绝非一日就能炼成的。
  蒲重良回忆,受父亲熏陶,从小就对收藏十分感兴趣。年轻时靠着敢闯敢拼的精神下海经商,独闯广东20余年,白手起家,成长为广东著名的企业家和水利专家。他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玩收藏,对古陶瓷十分感兴趣。起初只是偶尔看上才会买入,后来越来越痴迷,出手越来越大。当然,也曾因学识、眼力不够而“交过学费”,买过一大批膺品。
  但蒲重良并未气馁,他决定暂停收藏,静下心来刻苦攻关陶瓷鉴定的知识。一方面,他四处拜访业内公认的专家与行家,虚心求教,参观全国各处瓷窑遗址、博物馆,并报读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古陶瓷鉴赏班,不断提升自己的眼力;另一方面,他还把自己乔装成膺品买家,深入到江西景德镇、河南神垢镇等陶瓷高仿集中地,特地钻研陶瓷造假技術,花高价待在工坊里观摩工匠制造膺品。在造假窝点,他亲眼目睹了造假的模是什么样的;铜锈与老皮怎么造假;如何用牛粪与挖来的老坟土搅拌在一起,做出假青铜器在土里掩埋久远的样子等。通过数年“潜伏”,蒲重良终于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以致后来任何件古陶瓷膺品他都可以说出出自哪个造假地,甚至哪一名工匠之手。
  在掌握古陶瓷鉴定的要领后,蒲重良信心满满地重新回到古陶瓷收藏领域。
  身在商界心在“汉”
  作为企业家,蒲重良在积累资本的同时,渐渐把更多精力以及资金投入到古陶瓷的收藏中来。随着收藏之路步入正轨,蒲重良很早就意识到构筑自己收藏体系的重要性。他先收标准器,累积辨真伪的经验;然后再有目的性地收藏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以及风格独特的古陶瓷。因此,蒲重良对古陶瓷的收藏可谓不断往前追溯,先是元明清陶瓷,到宋辽金陶瓷,再到隋唐、魏晋南北朝、两汉及汉代以前时期逐个关注,构成完整的中国陶瓷史。蒲重良对汉代陶瓷情有独钟,把收藏重心放在了汉代的陶瓷以及原始青瓷上,并在这一冷门领域的收藏及鉴定上做到了国内顶尖级水平。
  随着他汉代陶瓷的研究也日益深入,逐渐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
  汉代陶瓷在陶瓷领域属于高古陶瓷,关注的人群相对较少,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参考书籍也较为缺乏。蒲重良花了大量时间阅读、寻找相关的学习资料,因为痴迷,逼着自己钻研成了专家。“你一旦深入其中,就是醉心于此,日思夜想,甘之如饴。”蒲重良这样说。
  蒲重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竟找不到一本关于汉代陶瓷收藏鉴赏类的专著,令想入门的人无法从典籍中学习。正因自己学习遇到不少困难,蒲重良推己及人,他决定将自己平时走访的几十个古玩市场、到博物馆参观学习研究,以及收藏中的经验和心得加以总结,著述了《汉代陶瓷鉴赏》,成为国内第一个编纂汉代陶瓷专著的作者。蒲重良还计划陆续推出关于汉代陶瓷鉴赏的系列书籍。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
  “现在人们对于汉代以及汉代以前的陶瓷并不是很了解,普遍缺乏关注,更谈不上认识其价值,甚至很多地方都不怎么珍惜与保护。我想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断加深,高古陶瓷肯定有一天会大放光彩。”蒲重良这样说。
  无私分享,挑起行业重任
  无论是自己的研究经验,还是私人珍藏,蒲重良都乐于分享。除了出书立著,他还私人出资,在广州与家乡泸州分别建成了普公古陶瓷博物馆与泸州市长江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蒲重良认为,好的藏品不应该只存放在仓库中,应该与公众分享,以此提高公众的审美、艺术文化修养。他深知目前国内一些私人博物馆藏品质量良莠不齐,甚至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办馆上慎之又慎。但他自信地保证,普公古陶瓷博物馆的藏品全部保真,在2013年开馆时,他就掷下豪言:“我有这个底气才开馆,欢迎大家来打假,发现一件赝品即奖励5万元。”
  蒲重良之所以有如此底气,是因为普公古陶瓷博物馆中的每件藏品都通过了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的鉴定,一方面鉴定藏品保真,一方面评估文物的等级。为了这些藏品万无一失地保真,他不惜多方论证、请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专家来鉴定。譬如仰韶文化的藏品,就邀请甘肃博物馆的专家来看;汉代、唐代的藏品,就请洛阳博物馆的学者来看;原始瓷则请浙江的专家来看……蒲重良认为:“大众对的鉴定水平有限,如果看了假的,就会照着去买,会害了参观者,这种愚弄公众的事坚决不做。”
  所谓术业有专攻,博物馆亦如此。普公古陶瓷博物馆的强项在于成体系的汉代及汉代以前的古陶瓷收藏,并在展陈上选取了每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藏品,完整地贯穿整个中华陶瓷史,一家非国有博物馆能有如此完整的收藏,尤为难得。“到我这里参观的人会有两种反应,对古陶瓷不大了解的会高度怀疑,不敢相信是真的;古陶瓷的鉴定专家看了就很震惊。”
  如今,普公古陶瓷博物馆的主要事务交由女儿蒲亭利管理,父女俩既明确分工又密切合作。蒲重良得以抽出更多时间与精力放在非国有博物馆行业的推动上。如果从蒲重良父亲收藏算第一代,那么,蒲氏一门实现了收藏的三代传承。除了跟随父亲学习、掌握陶瓷鉴定的相关技能与要领,向古陶瓷修复专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蒋道银学习古陶瓷修复,金融专业出身的蒲亭利在博物馆管理、运营上天然具有商业经营的思维,甚至计划引入金融界力量,以资本促进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
  目前,普公古陶瓷博物馆计划开设陶瓷修复培训班、联合国有与非国有博物馆的资源,组建团队开发文创设计等,一方面以文创带动博物馆的营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文创、教育活动重新激活古陶瓷及其背后的深厚文化,让更多人认识并喜欢上古陶瓷,进一步扩大古陶瓷的文化影响力。
  近年,随着政策的号召,不少非国有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自然也带来不少行业乱象,如何规范非国有博物馆的建设,也成为了业界共同面临的课题。从2019年起,蒲重良又多了一重身份——广东省博物馆协会非国有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下称专委会)主任。这是2019年,广东非国有博物馆成立的行业“组织”,涵盖了广东具有代表性的33家非国有博物馆,
  专委会被定位为广东省级专业性、非营利性学术团体,接受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管理,团结广东非国有博物馆开展文物保护、学术研究、陈列展示、藏品交流、社会教育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活动,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推动广东非国有博物馆的良性发展。蒲重良作为主任,深感责任之重,他希望团结各方力量进行跨界合作,实现行业内外的联动。
  谈及未来规划,蒲重良表示:“计划在今后一年内,先团结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的非国有博物馆,举办大型论坛,邀请专家各抒己见,为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与建设提供有益的建议,在行业内部达成共识,避免各自为政,单打独斗,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探索中国非国有博物馆的经营之路。另外,在未来五年内,希望引入企业力量的参与,加强非国有博物馆的建设,初步形成广东地区的非国有博物馆群体效应,与国有博物馆共同构成完整的博物馆体系。”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蒲重良以及这一代人的坚持下,中国非国有博物馆必将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当完整的博物馆体系建成之时,我们距离文化复兴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编辑/李木子)
其他文献
时光荏苒,一场疫情让大半年倏忽而过。时间仿佛被施了魔法,让人恍惚间不知时日;对未来更不知何去何从。一切都只因身处动荡、混乱之中,恐惧和慌张才让我们乱了方寸。  科学研究早已揭示出,宇宙间万物的本质是能量,一切都靠能量的转变而运作。美国著名精神科医师大卫·霍金斯博士历经20年临床实验后,制作出人类意识能量层级图,所有骄傲、愤怒、恐惧、悲伤……情绪都处于图表下半部分,属于负向能量;能级为200的“勇气
期刊
法国艺术史学家、理论家弗兰克·波普尔辞世  享誉世界的法国艺术史学家、艺术理论家、策展人弗兰克·波普尔(Fronk Popper)近期在瑞士与世长辞,享年102岁。  弗兰克·波普尔是巴黎第八大学的艺术与技术史学家和美学与艺术科学名誉教授,出版了《动态艺术的起源与发展》《艺术活动与参与》《电子时代的艺术》《从技术到虚拟技术》等多部重要的艺术理论著作,在动态艺术、虚拟艺术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期刊
古时文人以花样繁多的手段造园,只求“好玩”,却在有意与无意中玩出美学高度。当今,依旧有“好玩”者不甘寂寞,在现代都市中造一方园林,重拾文人那份向往自然古朴、陶冶心灵的雅趣。王大漾,一名自称文人追随者的“蒲人”,从早年痴迷菖蒲,到后来“任性”地为其专门造一座蒲园,硬是把自己的生活融入到园林的一花一草,一砖一木中去。  为菖蒲专门造一座园  王大濛曾在江南大学教书30年,工作除了教授中国画,闲时也喜欢
期刊
园林在中国艺术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园林中的古典建筑之美也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古为今用的中式园林设计,蕴含的不止是对古典园林建筑设计形式的传承,也是对古典美学、传统文化的致敬。  北京大兴机场中国园  航站楼里的“中国风”  大兴国际机场共有5个登机指廊,每个指廊末端以中国传统文化意象设计了主题分别为丝园、茶园、瓷园、田园、中国园5个室外庭院。其中,中国园是所有庭院中唯一的仿古建筑
期刊
3000多年来,中国人从未停止过对理想栖居方式的追求。从海上仙岛“蓬莱”,再到文人心中的“桃花源”,这种天人合一、面水背山的居住梦想,随着中式园林艺术的形成,逐渐羽翼丰盈,一个只属于中国人的“心灵后花园”从此诞生。  中式园林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它不仅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中国历朝历代不同的社会状况、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和工程技术水平,而且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
期刊
在现今新建的中式私家园林中,有数十座均出自一名设计师之手——华雪寒。这位工程师跨界的园林设计师,凭借过人天赋与精益求精的匠心打磨每一座园林,以高雅的格调、出色的设计让一众名家为之拜倒。从自己“摸着石头”造园,到广为受邀,参与各名家的私家园林设计与建造,华雪寒走过一条复兴传统园林的设计之路。  无师自通,博古造园  华雪寒为明朝嘉靖梁溪东亭华察太师后裔,但投身园林艺术与家族并无太大关系。从小到大,他
期刊
提及文物审美,让人不由想起四川安岳地区的佛像“毁容式修复”一事。新佛像周身颜色红黄绿相间,看上去没有了原来佛像的神韵和优雅。 一次不具美感的翻新,顷刻间就将几千年的历史化为虚有。  画家吴冠中说:“现在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审美能够帮助我们重新认识文物,找到与历史相处的方式。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审美也上升了一个台阶。因爱美的天性,铜镜的市场应需而生。但
期刊
艺术家们一直以来都没有放弃对“时间”的呈现。动态艺术(Kinetic art),就是在造型手法上,加入“时间”的量度。动态艺术是对运动迷恋的体现,动态艺术家不仅把艺术造型本身视为艺术,同时还把它作为呈现时间和动态的独特媒介,作品中除了体现美感以外,还旨在通过光影和声音来表现速度、动态。  现代艺术与现代技术的交汇  最早的动态艺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印象派艺术家,例如克劳德莫奈、埃德加德加和爱德
期刊
中式园林总能让观赏者置身其中从不感到乏味单调,甚至玩味无穷,这得益于在造园手法上的变化多端。造园者通过巧没屏障、曲径通幽,甚至引远方景色入园装点,让人置身其中,处处皆景,每一帧都美如画卷,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无限的视觉可能。  中式园林在手法上丰富多样,造园者巧用山石、林木、建筑营造诗意画卷,时而顺应自然,时而无中生有,时而隐约、含蓄,时而豁然开朗……造出独具特色又自成体系的园林艺术。以下仅列数种
期刊
品庄棪的画,总有股“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韵味。  简单的构图和内容,甚至缺乏一个完整的画面叙事,却具有强烈的私人视角,像是个好奇心旺盛的路人驻足于微不足道的细节。庄棪一直秉持一种看似没有立场的视角,只描绘亲眼所见,借由这样的“现场”来表达内心的“现场”。或许这正是庄棪绘画的魅力所在。“遮蔽与显现之间,或者说抽象与具象之间,我喜欢去拿捏这种比较暧昧的状态。”  主动进攻派的人设  从庄棪工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