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有着五千年优秀的历史文明,以及无数先人智慧的沉淀,传统文化体现了我国的道德观念和精神内涵,需要我们去发扬、去传承。学前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步,在教学方面一直被忽略,传统文化对于儿童今后的学习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就传统文化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提出一些教学策略,希望帮助学前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传统文化;幼儿教育研究
引言
学前教育作为教学的启蒙阶段,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品德、形成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时期,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传统文化作为培养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教师的重视与合理运用,将发扬传传统文化为己任,以文化传承为育人精神,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到儿童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将传统文化精神贯穿于幼儿学习的各个阶段,培养儿童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帮助儿童更好的成长。
一、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1.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符合时代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将传统文化有效的融入到学前教育之中,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让传统文化在新一代人的身上实现传承。
2.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传统”一词代表了世代相传、从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世代相传和历史沿传说明传统文化有浓重的历史色彩,在幼儿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传统文化适应、融入当今社会有非常大的好处。传统文化教育丰富了传统文化存在的形式和传播的方法,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3.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道德的初步形成
传统文化囊括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其中包括很多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神话传说等形式的道德知识。除此之外,很多的节日被赋予很多道德含义,许多艺术形式比如水墨画、笔画、剪纸、戏曲、诗歌等都是道德的传播途径。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会让幼儿的道德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助于幼儿初步形成生动形象的道德意识。
二、通过培养学生习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启蒙
幼儿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更应注重对他们良好习惯的培养,通过精心地策划与准备,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幼儿每日的学习活动中去,使他们在一种良好的育人氛围中受到熏陶,并通过自身良好习惯的养成进行自我吸收与消化。首先,我们可以先从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文明的谈吐入手,提升幼儿的根本素養。如一些礼貌用如“请”、“谢谢”、“不客气”,让他们形成良好的用语习惯,还应引导他们养成“尊老爱幼”、“遵守公共行为规范”、“爱护公共设施”的美德,使自己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成为一个人人喜爱、受人尊重的好孩子。其次,教师应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的各个环境,利用好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幼儿灌输传统文化内容,使其受到感染与熏陶。例如,配着插图讲解“悯农”一诗,使他们学会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还可以针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开展专项主题活动,如猜灯迷、表演传统文化舞蹈,幼儿讲解经典文化故事的方法,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他们逐渐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设计合理教学活动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启蒙
幼儿园是幼儿接触正规教育的初始阶段,但是受年龄和心智发育的影响,幼儿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接受程度上都较为薄弱,因此,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成长发育的特点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案,帮助幼儿在一个轻松愉快,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中探索和挖掘知识,提高自身的素养。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对文化知识的启蒙上,更是帮助儿童从小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与意识的培养。在教育的最初阶段,对教学形式进行丰富多彩的设计,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和吸收语言、艺术、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润下茁壮成长。教师应在课下认真挖掘,将选文内容编排好将民族音乐、经典诗歌、小故事等融入其中,尝试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幼儿教育理念相结合,遵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实现情境化、游戏化教学。
四、传统文化在传统节日教育中的应用
作为一个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大国,我们不仅有着内涵丰富的历史,也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的民族节日更是祖先创造和留下的瑰宝,因此要完善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还需要重视对民族节日文化的宣传和传承。比如在中秋节和重阳节前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这些节日的来源和蕴含的文化意义,教导幼儿要学会尊老爱幼和与人和善等等,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情景表演嫦娥奔月等,以此来更好的表达传统节日所蕴含的美好愿景以及优良品德。教师还可以让幼儿通过观察节日当天的情况总结节日的特点,例如中秋节这一天又叫团圆节,家人会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等等。教师还可以在端午节的时候,带领幼儿观看龙舟赛,体验包粽子,让幼儿在实践中了解文化的意义,实现真正的文化传统传承。并将人们纪念屈原的缘由,以讲故事的方式告诉给幼儿知晓,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发挥出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结束语
在幼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提升儿童的核心素养,从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还能够实现文化传承,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根据儿童年龄及心智的发展特点,以科学的方式展开文化教育工作,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观察儿童学习、生活的状态,通过日常活动了解幼儿学习、吸收传统文化的现状,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文化学习中。同时,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为幼儿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耿文秀.中国传统文化之“孝”文化的发展与作用[J].青年与社会,2013年06期.
[2]乔海珠.幼儿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J].文教资料,2018(01).
关键词:素质教育;传统文化;幼儿教育研究
引言
学前教育作为教学的启蒙阶段,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品德、形成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时期,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传统文化作为培养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教师的重视与合理运用,将发扬传传统文化为己任,以文化传承为育人精神,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到儿童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将传统文化精神贯穿于幼儿学习的各个阶段,培养儿童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帮助儿童更好的成长。
一、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1.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符合时代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将传统文化有效的融入到学前教育之中,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让传统文化在新一代人的身上实现传承。
2.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传统”一词代表了世代相传、从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世代相传和历史沿传说明传统文化有浓重的历史色彩,在幼儿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传统文化适应、融入当今社会有非常大的好处。传统文化教育丰富了传统文化存在的形式和传播的方法,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3.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道德的初步形成
传统文化囊括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其中包括很多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神话传说等形式的道德知识。除此之外,很多的节日被赋予很多道德含义,许多艺术形式比如水墨画、笔画、剪纸、戏曲、诗歌等都是道德的传播途径。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会让幼儿的道德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助于幼儿初步形成生动形象的道德意识。
二、通过培养学生习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启蒙
幼儿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更应注重对他们良好习惯的培养,通过精心地策划与准备,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幼儿每日的学习活动中去,使他们在一种良好的育人氛围中受到熏陶,并通过自身良好习惯的养成进行自我吸收与消化。首先,我们可以先从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文明的谈吐入手,提升幼儿的根本素養。如一些礼貌用如“请”、“谢谢”、“不客气”,让他们形成良好的用语习惯,还应引导他们养成“尊老爱幼”、“遵守公共行为规范”、“爱护公共设施”的美德,使自己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成为一个人人喜爱、受人尊重的好孩子。其次,教师应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的各个环境,利用好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幼儿灌输传统文化内容,使其受到感染与熏陶。例如,配着插图讲解“悯农”一诗,使他们学会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还可以针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开展专项主题活动,如猜灯迷、表演传统文化舞蹈,幼儿讲解经典文化故事的方法,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他们逐渐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设计合理教学活动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启蒙
幼儿园是幼儿接触正规教育的初始阶段,但是受年龄和心智发育的影响,幼儿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接受程度上都较为薄弱,因此,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成长发育的特点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案,帮助幼儿在一个轻松愉快,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中探索和挖掘知识,提高自身的素养。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对文化知识的启蒙上,更是帮助儿童从小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与意识的培养。在教育的最初阶段,对教学形式进行丰富多彩的设计,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和吸收语言、艺术、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润下茁壮成长。教师应在课下认真挖掘,将选文内容编排好将民族音乐、经典诗歌、小故事等融入其中,尝试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幼儿教育理念相结合,遵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实现情境化、游戏化教学。
四、传统文化在传统节日教育中的应用
作为一个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大国,我们不仅有着内涵丰富的历史,也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的民族节日更是祖先创造和留下的瑰宝,因此要完善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还需要重视对民族节日文化的宣传和传承。比如在中秋节和重阳节前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这些节日的来源和蕴含的文化意义,教导幼儿要学会尊老爱幼和与人和善等等,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情景表演嫦娥奔月等,以此来更好的表达传统节日所蕴含的美好愿景以及优良品德。教师还可以让幼儿通过观察节日当天的情况总结节日的特点,例如中秋节这一天又叫团圆节,家人会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等等。教师还可以在端午节的时候,带领幼儿观看龙舟赛,体验包粽子,让幼儿在实践中了解文化的意义,实现真正的文化传统传承。并将人们纪念屈原的缘由,以讲故事的方式告诉给幼儿知晓,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发挥出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结束语
在幼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提升儿童的核心素养,从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还能够实现文化传承,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根据儿童年龄及心智的发展特点,以科学的方式展开文化教育工作,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观察儿童学习、生活的状态,通过日常活动了解幼儿学习、吸收传统文化的现状,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文化学习中。同时,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为幼儿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耿文秀.中国传统文化之“孝”文化的发展与作用[J].青年与社会,2013年06期.
[2]乔海珠.幼儿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J].文教资料,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