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减压法之以人为本,加强人际互动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h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价值多元化快速发展,由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极端恶性事件屡屡发生。面对新的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面临“旧药难治新症”等困境。从人际互动角度,尤其是师生人际互动角度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幾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人际互动;教育
   一、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社会关注度大,但解决问题的理论缺乏系统创新和有效评估。从古至今,校园都不是绝对封闭的象牙塔,而很大程度上,校园是社会发展实时的缩影,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向、学校的课程设计都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密切相关。同时,社会矛盾和社会压力也会悄无声息地影响学生和教师,最终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其身上表现出来。学生作为最为薄弱的环节,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与否,甚至是影响其一生的前途命运。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一开始被提出就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无论是政府、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学者专家,都提出了诸多措施和建议,不少学校、社区都因此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在师资培养方面,也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培训,广东省就把取得心理健康教育资格的老师分为三个等级,为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这些措施的整体协调性和有效性有待评估,当前急要建立学生心理干预措施整体数据评价机制,用整体数据说明所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
   但尽管如此,中学生心理健康还会存在着一些关键问题。许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都停留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未能与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影响因素形成互动,尤其是忽视了社会群体精细划分、社交媒体等关键人际互动因素在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效果,前者普遍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反映出来的经典“症状”是不变的,可以用老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治疗”,这难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趋于隐性化、极端化,有效应对措施不足。中小学生从童年到青少年的跨越,期间最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和行为过失。在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长期“缺课”已成通病。一提心理健康问题,常有人联想到精神问题或者品德问题,容易招來异样眼神和流言蜚语。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心理课,往往被其他“重要”课程挤占,中小学生即使有了心理困惑,也大多埋在心里,自我“消化”。假如不善于自我调节,郁结在心里的小“疙瘩”就会变成心理疾患,给身心健康埋下隐患。
   随着市场经济浪潮冲击,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价值观念日益多元,虚拟社交途径(如网络社交)的广泛存在并成为学生深度社交的主要选择,许多中学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呈现出这样的独特现象:平时都“没事”,而发生的往往是能引起社会广泛争议,学校也解决不了的“棘手大事”,即极端恶性事件。日前,网上出现的一段名为“实拍平潭校园暴力女生群殴”的视频所呈现的内容就是比较典型而又极端的案例,视频中,几个中学女生对另一个女生拳打脚踢,并不断地扇其耳光,被打者始终没有还手,旁边虽然有几位旁观者,但他们也未曾劝阻,视频引起了大量网友的转载和评论;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5个不同地区抽样选取的16472名中小学生中,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和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占20.6%,初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和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占17.1%;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和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17.3%。沉迷网络、性格偏激、低龄犯罪……极个别孩子的极端行为不时敲响社会警钟,值得我们深思。
   这也是当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所呈现出来的主要特征,一方面,经过多年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关注,我们已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能很大程度上“化解”目前出现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满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需求,可以说,对于解决绝大部分“传统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有绝对的信心的。另一方面,对于解决类似于平潭校园暴力事件的极端恶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个案,却显得力不从心,对于事件背后的中学生心理问题根源和问题的“发病史”却一无所知,即使通过经典的心理健康理论进行分析都难以有很强的信服力,难免会引发社会各领域的争议。
   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坚持人际互动的原则
   正因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越来越复杂,越是不能再将学生作为单独个体进行问题分析。而是应该结合社会环境和互动机制,进行问题的探讨。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视觉从一个关注群体精细化为关注单一个体。在传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当关注的焦点细化到个体时,个体往往是被当作问题和错误来看待,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途径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消除错误,从主观上就已经认定学生是错误的,从而忽略了很多社会交互因素对其的影响,这样的有罪认定,不利于问题根源的发掘和问题的解决。而对于学校而言,例如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可明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二是加强多元化的人际互动。随着互联网、实时网络互动软件(如微博、QQ)等工具的普及,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也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这些特点尚不能很好地反映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上。反而,这些特点却很难被非“90后”、“00后”教育工作者所理解,或者是被很好的运用,于是,在预防和解决新的心理健康问题上,学校和老师都会显得有心无力,往往事情“平息”下去了,却不能保证问题的根源也被解决。正因为这样,很多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流于形式,挂上牌子却无人问津。
   立足于新时期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人际互动,包括学生-学生、学生-老师、学生-社会、学生-家长等的多形式互动,可以有效得预防和解决新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这一方面,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实践,突破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才能有所建树,真正做到为学生负责,为社会培养健康未来的本质。    三、加强师生人际互动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而作为学生人际互动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师生人际互动,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阵地和堡垒,具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善师生关系的核心作用,在做好师生人际互动中,老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提升师德,以身作则,以师之优,促生之优。教师是中学生为人处世的直接参照系,他们的德与行是中学生走向“成人”和“定型”的直观范本,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中学生们不仅在意教师怎么说,更在意教师怎么做;不仅看重教师的才,更看重教师的德。这些都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他们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否培育出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教师的师德对大学生的影响绝非微不足道,而是重大深远。同时,教师应多用积极鼓励、表扬的语言,少用批评、训斥、讽刺、挖苦的语词。特别要注意避免出现羞辱学生、威胁学生、对学生冷漠等现象,以免学生出现反感、惧怕教师和学校;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各种反抗心理和各种攻击性行为;泯灭羞耻之心,变得麻木不仁等现象,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二)重视情感投入,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教师适度的感情投人,是化解师生矛盾、矫正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催化剂,从而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教师要特别注意避免感情的天平向优秀学生倾斜,即所谓的“偏心”,避免更需要帮助的后进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特别关注班级中的典型学生,对特别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爱。特殊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独特的教育机智和教育技巧,更需要教师付出特别的爱心与耐心。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到对事不对人,不应该把学生学习和做人两者混为一体,应该从情感的角度,从尊重学生立场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三)选择学生喜好的人际互动渠道。教师虽然直接与學生接触,但是,很大程度上,这种接触是比较“官方”性质的,缺乏与学生在心理上平等的接触渠道,或者对学生偏爱的互动渠道不熟悉,甚至排斥。因此应该主动了解学生日常的人际互动方式偏好,想方设法拓展师生沟通渠道,增加师生交流机会,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敬畏感,密切师生关系,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结语
   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极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再次成为一大社会课题,相比一般的心理健康问题,极端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危害性要更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学生教育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逐渐纳入中小学课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显不够。通常情况下,家长、老师对学生只问考试成绩好坏,不管心理健康与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没有持续创新,更多的是流于形式,还是老办法老理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可有可无的“选修课”。作为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补课”刻不容缓。这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同时,也是新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挑战和使命。
  
  参考文献:
  [1]谭学纯著.人与人的对话[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2]胡金生,华元杰.人际互动中的被洞悉错觉[J].社会心理科学.2010(02)
  [3]杜雪琴.初中生物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6)
  [4]张飞燕.论家庭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健康[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6)
其他文献
“书面表达”的目的是考查考生应用英语写作的基本能力,这是一种较好的主观性命题,也是高考试题的保留题型。下面谈谈书面表达辅导的几点做法。   一、书面表达并不神秘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应用。用所学的外语知识同别人对话是应用;标准化考试的书面表达也是应用。书面表达并不神秘,它是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情景(提示)和要求(所要写出文章的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字数多少等)写一篇书面表达材料。学生能做到所
期刊
【摘 要】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PEP中,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一个“story time”专栏,这个专栏的内容是联系单元教学内容而制作的卡通故事,专栏体现了一定的趣味性和教学方法上的灵活性,因生动的情节和卡通化的设置深受学生喜爱,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主要结合该专栏内容特点,结合小学英语教学课堂实践进行英语教学措施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英语;story time;教学措施  
期刊
【摘 要】批评和表扬一样都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适当的批评能指引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的发展。表扬能够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批评也会产生警醒力量,激发学生内在的向上动机。适当的批评不仅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与周围环境的不协调;还会促使他们调节自我,在不断适应环境中成熟。本文阐述如何正确有效的来使用“批评”以及如何把粗大的双刃剑改制成精细的手术刀。  【关键词】批评教育;双刃剑;手术刀 
期刊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词汇教学,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真正理解掌握英语,能否切实有效地打好基础以至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内容;方法;能力   词汇是构成英语语言的三要素之一,记忆并熟练掌握运用单词,就成为检验和衡量英语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志。然而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和词汇量的不断增加,许多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对大量词汇感到力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编排的“读一读,写一写”的环节,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字、词等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储备力度。但很多教师没有注意到,“读一读,写一写”列出来的字词不仅是课文中的生字、难字,还有常见的表现力强的优美词语。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贯穿三维目标,注重听说读写相结合,进行立体化教学,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自由自在地写   在理解“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的基础上,教师从中挑选出三五
期刊
【摘 要】作文指导是一个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必须通过下列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的内在潜质,为学生搭建快乐写作的桥梁,引导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逐步提高作文水平:一、游戏激趣,快乐入门;二、借助范文,读写结合;三、体验生活,积累素材;四、体验成功,分享快乐。  【关键词】搭建;学生;快乐写作;桥梁   我国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
期刊
【摘 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面临的困境: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师工作负担重,责任心不强;办学条件差等原因。提出了农村小学走出困境的相应对策:;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农村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以政府投入为主,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加强对农村小学教学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推行,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也势必会有所改进。因此新课标理念下高中美术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积极更新观念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新课标理念下开展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以此提出了一些提升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策略,以应对新时代的教育变化。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美术;课堂教学   高中美术教学是
期刊
【摘 要】父母的离异给子女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经过对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农村小学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逐渐凸显为自卑、孤僻、怯懦和粗暴等特征,对凸显出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农村小学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征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以遏制这些心理问题发展漫延。  【关键词】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产生原因;教育对策   离异家庭子女是指父母婚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一种与正常家庭环
期刊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写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可是,很多学生都怕写作,这就要求我们农村英语教师要针对教材和农村中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对语言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写作;语言表达   一、英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能力和品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   首先,教师要具有高尚的师德,热爱教育事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像春风随风潜入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