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对初中学生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说:“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意思是:不是不会做,是不肯去做。“能”即智力因素,而“为”就是非智力因素了。“不为”则无以成才。其实,在智慧活动中,人的智力因素如果要发挥到最大效能,必须有优良的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有几分的勤奋,他们的天资就发挥几分。所以一个农村初中学生的成功,除了智力因素以外,还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非智力因素的问题。只有两者相互配合,才有可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下面浅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对初中学生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
  一、从小培养兴趣、发展潜力,获得自我发展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古今中外,许多教育理论家都阐述了兴趣对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我们现代的教育实践也充分说明,培养良好的兴趣是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环节。反过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培养广泛的兴趣,让孩子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接着孩子兴趣的持久性是掌握知识,开发智力的必要条件,培养孩子具有的学习兴趣,才能不断积累知识,才能促使智力发展。
  根据我校生源参差不齐,如尽靠课堂上提高学习兴趣难度较大,因而我们尝试利用课外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在开设课外活动时,如何让学生对活动感兴趣,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在2013年前后,我们在课外活动的形式上做了调整。
  在2013年我們实施改革,由各学科组根据教师的特长,组建活动型小组,同时将选择兴趣小组的权力交还给学生,并将报名情况作为评定达标科组的依据。这样各学科组不得不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力求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到本学科的小组中。每一位学生手中拿着报名表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兴趣小组去报名。兴趣小组有象棋、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机器人、阅读、写作、英语角、电子琴、二胡、笛子、舞蹈、书法、绘画等。除开展上述一系列活动之外,同学们还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组建兴趣小组定出研究课题,如:上新庄周边中草药的采集、上新庄镇气候变化、上新庄镇酸奶、甜醅的制作过程、酒的酿造过程、拉脊山上的冬春夏草——虫草生长过程等,从选材上十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找资料,去巡访地方上有威望的老人,参观附近的工厂、采访工人,请专业老师指点,和老师一起去山上寻找药材,学生们十分投入。研究课题从2013年——2015年,每学期达到10多个。
  另外,课外活动与研究性课题的学习采取学分制,将考勤、活动表现、考核作为评价的标准,并反馈给班级,对于表现突出的给与级组表扬与奖励。经过几年的尝试我们发现学生从对课外活动的兴趣,逐渐影响到对学习的兴趣。
  通过培养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体会知识的重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最终实现自我发展。
  二、教会学法,从小培养学习习惯,是学习过程中的助推动力
  教给学生们如何预习、展示、听课、选择练习等,教师提前在讲新课前必须将每一节课要学的新知识设计成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简单实验题、填空题(中考)、选择题(中考)等并印制成导学案,于每节课下课时将下一节课的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前带着问题看书、查资料、思考、同桌间讨论、小组间讨论、全班讨论、自学研讨等形式,将新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将疑难问题记下,以便在听课时能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能力,初中阶段是一个充满好奇、喜欢探索的年龄段,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兴趣,这种兴趣像催化剂一样促使他们去观察、去实践、去思考。教师若能长期坚持下去,必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勤于思考, 爱动脑筋的习惯,并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积极创设条件和环境,使学生们在这种氛围中产生想用物理的思维方式、表达出他们的愿望和乐趣。在听课时, 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而且还应要求学生调动一切感觉器官进行活动,养成眼、耳、口、手一起动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敢于质疑。 而且,让学生提前自学、上课展示、分成小组完成不同层次练习、再通过探讨、思考、分析、归纳初步形成知识体系;以达到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探索研究创新的能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
  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 勤于阅读的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掌握科学的方法,学生就能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采撷到美丽的浪花,在学习中得心应手。 所谓方法,实质上应指:记忆方法。如记概念、公式时可采用分散记忆或循环记忆等。思维方法。有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等思维形式。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对各种学习方式的优化组合并形成动力定型,是更具包容性的学习方法。因此广义的学习方法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所谓教育,无非是从各方面给学生好的影响,是学生在修养品德、锻炼思想、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加强健康各方面养成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不仅能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促进物理各项的能力的发展,还有利于我们提高学生的素质。然而,良好习惯的形成并非朝夕之功,而在于教师的投入,严格的训练。教师应通过表扬好的行为,批评和纠正不良的行为等方式,不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过程中的助推动力。
  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如果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非智力水平,充分发挥它的积极性,既能激发学习的能动性,又能排除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干扰,这样将会使教学效果更上一个台阶。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一个突出的课题;成为每一门学科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学生正是创造性思维大发展的时期,开发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人认为,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应从以下向个方面去努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
期刊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它不仅可以及时检查学情,开拓学生思路,启迪思维,还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节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本人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艺术,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学好英语作了尝试,现将自己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到如下几点  1.问题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教师从不同角度
期刊
新教材突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很多知识都是让学生自己讨论的过程中,加上老师的总结,然后概括出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新教材中有很多地方“留白、空白”是给老师独创的机会,让老师去适当增减、调整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最佳作用,真正做到用教材去教数学,而不是教教材上的數学
期刊
仿佛弹指一挥间,本人已在小学英语岗位上摸爬滚打了十余载。我真切地感受到英语课堂教学的探讨之路漫漫其修远兮。而英语单词,作为学习英语的“敲门砖”,则成了英语教学中的一大块“绊脚石”。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记忆单词方法单调乏味,今天记,明天忘。又或者采用牢记硬背的方法,死搬硬套,毫无趣味可言……单词的记忆令不少学生望而却步,一筹莫展。记单词,成了很多学生挥之不去的一场噩梦。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记忆英语
期刊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体系,识字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工具,而掌握语言则是人的发展的基本保证。所以,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低年级段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生字,运用多种识字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拓展识字途径,还能提高识字效率,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加深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只有走具有个性特色的问题解决教学道路,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笔者特色的教学策略是:“优化预习过程、优化课堂问题、优化检测手段”。  一、优化预习过程
期刊
语文学科作为中小学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中小学的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文学科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鉴于此,新课程要求:改革育人模式,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
期刊
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是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语文学科教学中。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已有的课程的学习活动中有机地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的目标。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可以说信息技术是人们用来获取知识,传授知识、运用知识的媒
期刊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七年级和八年级历史教材共安排了14次专题探究活动,这些活动一般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实地参观、收集资料、开展讨论、展示评比等,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又符合开放性实践性课堂的要求。可现实却是社会、学校、学生对这门非中考学科的不重视,甚至有些历史老师对此也是“讲一讲过场”而已,如何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我利用北京市开展学生走进博物馆活动及兼任综合实践课的优势,进行了初中历史专题探究
期刊
采用“做中学”理论指导《科学》教学是最有效的途径,“做中学”提倡的是:让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动手实验、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儿童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的方法。  为达到这一目的,我在教学实践中以教材与生活为导向,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契机,使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不断的摸索探究中积累经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