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美国记者访华流产的原因探析

来源 :跨世纪·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c02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冷战时期的美国对外交往中,文化外交以其高度的“和平性”,起着对外文化渗透的作用。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为了打破谈判的僵局,单方面解除了美国记者访华的禁令,却遭到了美国的抵制,最终美国记者访华流产。
  【关键词】文化外交;日内瓦会议;美国记者
  【中图分类号】K25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1074(2008)06-0004-02
  
  Analysis of the Failure of American Journalists Visiting PRC
  ZHANG Jie (School of History,Wuhan University,Wuhan ,Hubei,China ,430072)
  【Abstract】During the exterior intercourse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period of the Cold War,culturediplomacy played the role of exteriorly infiltrating through culture with its highly "peaceful". On the Geneva meeting,in order to break the deadlock in negotiations,PRC rescinded the ban on American journalists' visit to PRC unilaterally,but suffering with the boycott by the United States. Ultimately,the American journalists failed to visiting PRC.
  【Keywords】Culture diplomacy;Geneva Conference;American Journalists
  
  文化外交作为一种“软实力”,在冷战时期的美国对外交往中,以其高度的“和平性”,起到对外文化渗透的作用。作为美国文化外交中的新闻交往,在美国新闻署、自由电台、自由欧洲电台等新闻机构的引导下,也成为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文化渗透和文化入侵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美国人民来说,政府的新闻输出符合美国法律崇尚自由的原则;但对政府而言,它是美国穿越社会主义屏障的更强大、也更重要的渗透工具,它能够挑起铁幕后各国人们的抵抗情绪;同时由于美国人民对本民族文化优越性的认可,使美国政府对于国际间新闻往来无所禁忌。然而,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日内瓦会议上,中国政府为了打破谈判的僵局,单方面解除了美国记者访华的禁令,但一向信仰新闻自由的美国却对中国解除美国记者访华的禁令却产生了抵制,最终美国记者访华也被迫流产。
  
  1 中国解除美国记者访华禁令提出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政府拒绝承认新中国,中国政府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美记者互访活动停止。1953年后,为寻求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在外交政策上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主动寻求与美国改善关系;1954年的第一次台海危机后,美国也希望通过与中共谈判来缓和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此外,中美两国在平民遣返问题上有着各自的利益,因此,1955年7月25日,中美两国最终公布了关于举行中美大使级会谈的新闻公报。中国选派了驻波兰大使王炳南作为谈判代表,美国的谈判代表是阿历克谢·约翰逊。经过一番紧张的准备,中美双方在日内瓦开始了较量。
  从1955年8月1日至9月10日,是会议的第一个议程阶段,最后中美双方在互不承认的情况下达成关于平民回国的协议。当会议进入第二个议程时,美国采取拖的方式,力图把谈判破裂的责任推给中方。面对着这种局面,中国政府为了打破僵局,推动谈判,在周总理的指示下,走了“一着很妙的棋”。1956年8月6日,中国政府单方面宣布取消美国记者进入中国的禁令,而且向美国15个重要的新闻机构发电,邀请它们派记者来华作为期一个月的访问。
  
  2 中美双方在美国记者访华问题上的斗争
  
  当中国单方面取消美国记者进入中国的禁令后,美国政府感到非常被动。从1956年8月7日至1957年9月16日,中美两国围绕着这一问题,在公众场合,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较量。1956年8月6日,接到中国政府邀请的《纽约时报》发行人塞勒斯·苏兹贝格询问杜勒斯是否可以得到访华的签证时,杜勒斯回答说,对去中国大陆旅行的限制规定不变。8月7日,美国政府发布新闻公报,宣称:不发给到中国旅行的护照将仍为国务院的政策,由于中国共产党政权采取了囚禁美国公民和实际上扣留他们作为政治人质的做法,造成了一种特殊障碍,只要这种情况继续,就不能认为美国人接受中国共产党邀请前往共产党中国旅行是符合美国的最大利益。8月18日,艾森豪威尔授权国务院声明,他的有关记者访华的立场与国务院8月7日的立场一致。并在8月20日,国务院致电驻香港总领事,授权其阻止美国记者经香港进入中国大陆。如有记者不听劝阻,回国后将吊销护照,以示惩戒。美国新闻界对政府的僵硬态度,表示了强烈的不满。9月22日,中国方面又提出了关于促进中美人民来往和文化交流的协议声明。同样地遭到了约翰逊的拒绝。约翰逊再次强调,只要美国公民仍被押在中国,就谈不上什么文化交流,这是美国的立场。面对着这种局面,中国外交部于10月16日,发表了关于中美会谈的声明。声明指出是美国方面阻扰了双方对不使用武力问题达成协议和违反了关于双方平民回国问题的协议的执行,同时指出了美国阻碍中美人民来往和文化交流的态度是蓄意要使中美大使级会谈得不到任何进展,是害怕中美关系得到任何改善。这种情况让国务院备感头疼,于是,杜勒斯在1957年2月5日召开了记者招待会上,对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禁运及美国记者访华问题作了谈话。在谈话中杜勒斯重申:“只要目前可以说是半交战状态的那种情况仍然存在,只要我们还没有承认那个政权,那么,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会颁发前往共产党中国的护照。”但是,美国舆论界对杜勒斯的观点不以为然。他们指出,美国人民有权知道中国国内现在正在发生什么事情,美国政府无权限制他们新闻自由的权利。在国内舆论的强大压力下,美国政府面临艾森豪威尔所说的“要么跟所有美国舆论界为敌,要么改变政策让记者们去”这样一个十分困难的局面。更为重要的是,杜勒斯意识到,美国国会中也没有一个人在记者访华问题上支持政府的政策,这种情况让他不能不有所顾忌。面对着各方的压力,美国政府最终不得不在记者访华的问题上做出重大改变。1957年8月22日,美国国务院在关于记者来华护照的新闻公报中,宣布在试验的基础上发给24名记者来华护照但不给持有护照的中国人以互惠的签证,同时强调这个试验并不改变美国对中国共产主义的政策,美国人去现在共产党统治下的中国地区旅行仍旧是不符合美国的政策的,或者说是不合法的。8月26日,《人民日报》观察家评论指出,美国的这个试验是“一个拙劣的骗局”,平等互惠的新闻往来是尽人皆知的国际惯例,美国国务院丝毫没有改变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并明确表示美国国务院在新闻公报中所宣布的片面决定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接受的。随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怀特发表回应:“中国共产党当局丝毫没有暗示说这要在互惠的基础上进行。”中国政府严厉抨击了美国政府反对在记者访问问题上实行对等原则的立场,坚持只有在对美国政府允许中国记者访问美国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才准许美国记者访问中国。9月12日,王炳南在中美会谈上提出了声明:“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准许对方新闻记者前往各自的国家,进行新闻采访,以促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然而,约翰逊借口去年中国提出允许美国记者来华访问时并未提出互惠条件,同时根据美国移民法美国不能保证这样的互惠,因而拒绝了这个文本。至此,由于美国政府断然拒绝接受中国政府提出的对等条件,以及中国政府对美国政府在记者访华问题上的极度不信任感,因此,双方在这一问题上无法达成协议,50年代中期中美之间一次可能的文化交流流产了。
  
  3 美国记者访华流产的原因分析
  
  中美两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关于美国记者访华的态度前后发生过重大的改变,最后却由于中美两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导致了美国记者访华的破产。中国政府以一种开放、和解的姿态,为了打破日内瓦会议的困境,首先单方面提出允许美国记者访华,其力图得到美国的承认和认可,并通过舆论的影响改善中美两国的关系。然而,在冷战的环境下,美国政府反对共产主义,坚持敌视社会主义的中国的政策,先以美在华被押犯人作挡箭牌,后以对等问题来拒绝,避免对新中国的任何承认。因此,美国的僵硬政策应对美国记者访华流产负主要的责任。在美国记者访华这一问题,华盛顿意识到,只要美国政府开了记者访华这个口,它将无法阻挡中美之间人员的交流:传教士和商人会紧随其后,紧接着旅游者也要去。到时美国政府想阻止都挡不住。不仅如此,美国对中国政府任何政策的改变都会被中国周边的那些反共国家误认为美国政府要承认中国政府。因此,美国政府在处理美国记者访华这一问题时,常常把平等互惠与承认新中国联系起来。同时,华盛顿也很清楚,在1956年8月中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式都很好的情况下,美国记者访华有利于中国政府对外宣传。美国记者们只要将他们在中国看到的情况如实报道,许多关于中国的不实之词就会不攻自破,美国政府针对中国的孤立和围堵政策就很难维持。因此,以在华美犯的借口来抵制记者访华。此外,早在日内瓦会谈前,中美两国政府通过印度驻联合国大使梅农(V.K. Krishna Menon)斡旋时,梅农把允许美国记者去中国采访作为美方可以做的四件事之一向杜勒斯提出,然而,杜勒斯对梅农的建议直截了当地给与了拒绝。后来,梅农再次向杜勒斯提出了允许记者访华,杜勒斯再次回绝,口气强硬。所以,这一事件的破产是早已注定的。以上因素使美国记者访华不可避免的流产。文化外交作为外交的一种活动形式、手段和策略,也是服从和服务于以维护和發展国家安全利益为核心的整体外交战略的。中国提出美国记者访华是鉴于在中国国内良好的政治环境下,美国记者访华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外部环境和打破日内瓦会谈的困境,从而让新中国取得美国的承认,达到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孤立台湾国民党的目的。美国反对记者访华,也是出于在冷战时期它的国家整体外交战略的需要。牵一发而动全身,美国害怕与新中国的记者互访会让其盟友以为是承认新中国的开始,因此会对美国遏制新中国的外交战略产生影响。正是在中国两国不同的整体外交战略的影响下,美国记者访华才最终流产。
  
  4 参考文献
  
  1 李 智.文化外交——种传播学的解读[M].北京:北京知识出版社,2005
  2 贾庆国.未实现的和解:中美关系的隔阂与危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3 陶文钊主编.中美关系史(1949-1972)[M].中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 王炳南.中美会谈九年回顾[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
其他文献
【摘要】简要介绍了NLP理念,说明NLP系统思想,并结合心理咨询实践说明了“三赢”原则的应用效果及注意问题。  【关键词】NLP;“三赢”原则;应用  【中图号】G444【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3-0171-01    1NLP简介    NLP被公认为是美国催眠治疗大师米尔顿·埃里克森(MiltonH.Erickson1901~1980)创立的一门学问。它是关
期刊
【摘要】基于众多原因许多学校都施行了分层次教学,学生根据入校成绩被分在实验班,提高班或平行班。在各类型的公开课上,实验班和提高班的学生就成了香饽饽,纷纷入选授课班级,而平行班的学生却被我们老师拒之门外。本文就在我校青年教师汇报课中出现的这一现象进行反思,分析科学的课堂评价,以实现教育及教学评价的公平。  【关键词】实验班;平行班  【中图号】G630【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
期刊
【摘要】我就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整合谈了一些思考与探索,即解读现代教育技术概念,认识信息技术与政治教学整合的必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整合起来。希望能给未来的网络教育做一个探路者,最大限度推动信息时代教育的发展,为提高中学政治教学的课堂效益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政治教学;信息技术;整合;创新  【中图号】G623.1 【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由于分值比例高,难度大,因此,它成了众多家长和考生关注的焦点。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而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我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改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最终形成能力。  【关键词】激发热情;打开思维;培养习惯;落实教学  【中图号】G633.34【文献标示码
期刊
【摘要】给材料高考出现频率高,近几年又有复出趋势,应该引起高三师生的重视。给材料作文写作时,要弄清材料题旨,确定写作中心;要明确要求,确定最佳文体;引述材料,亮明观点;补充材料,多方论证;联系实际,重申总结。通过两篇学生习作,印证此类作文的写作过程。  【关键词】作文;题旨;文体;论证  【中图号】G633.34【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3-0219-02    
期刊
【摘要】卡夫卡在《在流放地》中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生存的困境:人类一直在承受苦难,却无法得到救赎。对此,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进行了冷静的观察,并表现出隐隐的焦虑、绝望。《规训与惩罚》是福柯运用谱系学来分析权力的最重要的成果,作者告诉我们,权力渗透于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人进行规训,使人只剩下的空空的躯壳。福柯的权利观是分析《在流放地》的最为得心应手的工具。一位作家,一位学者,用不同的方式,给予人类相
期刊
【摘要】中西方绘画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由于不同民族文化(包括宗教、政治、哲学等)的影响,中国画与西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观察方法、表现语言、构图处理、色彩运用等各个方面。但随着文化交流的相互渗入,二者在不断的演变的同时,既继承了先辈遗留下来的风格,同时也加入了每个时代赋予的新元素,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关键词】中国画;西画;艺术;差异  【中图号】J209【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基础上,以中原城市群为例,探讨了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模式和优化问题,并通过旅游线路体系的完善和空间结构的重组与优化促使中原城市群旅游区演变为较理想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中原城市群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1074(2008)06-0014-02    在旅游地理学中,空间是指旅游经济客体在
期刊
【摘要】托马斯·霍布斯是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他先是从人性本恶的假定出发,推导出一个“人对人是狼”的自然状态,然后又从人的理性和自我保存的本性出发推导出一个取代自然状态的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为当时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伦理动力。同样,霍布斯的人性论对于个体的在当今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霍布斯;人性论;个体;生存;发展  【中图分类号】K0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音乐体裁的不同导致了音响观念的改变:如“基本色调”范围的扩大、“色彩层次带”划分的细腻化、各色彩层次独立性的增强。本文陈述了19世纪音乐体裁对管弦乐队音响观念的改变,不同体裁由内容决定,有其历史的和社会的根源。  【关键词】音乐体裁;音响观念;管弦乐队  【中图号】J609.1【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3-0247-01    119世纪音乐体裁的分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