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政策:更系统,还是更灵活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jeffk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渠道政策可能向两级化发展
  
  1.干脆没有政策。
  即尽量减少渠道政策。许多企业不是被竞争对手打败的,而是自己把自己打死了。这多可追溯到不当的渠道政策上。于是一些企业干脆没有任何渠道政策,只有广告开路和消费者推广拉动。
  2.渠道政策体系化。
  渠道政策进一步裂化,形成针对渠道的四大政策体系:价格政策体系,返利政策体系,促销政策体系和奖励政策体系。
  有的厂家已经形成了针对经销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各个层面的级差政策,按经销商规模进行A/B/C/D分类管理方式,针对渠道各环节的信用实施AAA/AA/A信用政策,针对厂商合作关系的联盟与特约分销政策针对窜货与乱价的市场管理办法等。这些渠道政策的正确实施,有力保证了厂商关系及市场营销向健康方向发展。
  (唐丽萍王乃振)
  
  渠道政策制订要为经销商谋利
  
  在现阶段产大于销的环境中,无利润的产品最终会被渠道抛弃。因此厂家的渠道政策必须从以往的“提高销量”导向,转向“提高利润”。这个利润包括制造商和渠道商的多层利润,因为制造商希望渠道商卖产品的同时也能赚钱。当然,最终目的还是希望自己的产品不被抛弃。
  在渠道政策上,增加并强化“保护性”附属政策,如对乱价、窜货的严厉处理政策等,以保障其它渠道政策得以顺利实施。
  未来,对于经销商的开发、维护和网络管理方法将升级,否则,只有被抛在后面或干脆被淘汰。
  这要求厂家基于整个产业链,谋求渠道网络管理上的突破,而不是停留在当前诸多针对渠道点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比如,所谓的“深度分销”是否损害了经销商的利益?通过这种手段,厂家获得了价值,但是否考虑到给同一价值链的其它成员(如经销商),带来的是利益的增加还是减少?如果尚未搞清楚,或明显可能伤及合作伙伴,这种损人利己的事趁早住手。因为在经过20年快速发展的中国消费品市场上,靠专门利己的小聪明小伎俩可能得于一时,却会败于一世。
  对于现阶段的大多数企业而言,用价值链的思路去整合渠道资源,是一个简单而明智的选择。即:与广大渠道商结成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盟,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渠道商获得了更多的利润,回过头来用大量资本反哺厂家,为厂家提供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和智力支持,甚至一举成为厂家的(类)股东。这样,长期困绕厂家的信用问题就不再是问题,厂家反而实现了对渠道资本的控制。在一个利益共享的价值链上,许多市场难题也将迎刃而解。
  如果没有价值链的思考,只是一味追求对渠道的控制,或所谓的网络管理,将是愚蠢至极的事,永远找不到方法上的突破,只能徘徊在地狱之门。
  (唐丽萍王乃振)
  
  渠道政策战术化
  
  渠道政策将向一地一策、一品一策转变。在消费需求细分的基础上,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差异化,形成更精准、更丰富的产品线,不同的产品为特定的消费群提供特定的利益与价值,完成产品的有效细分;分销渠道则进一步细分,以特定的渠道将特定的产品送达到特定的细分消费群,从而由大众营销转向分众营销。
  开发、维护和管理网络的方法和手段将更注重系统设计和规划。例如在区域市场的渠道规划和建设中,应强调“集中开发,滚动发展”。具体来说,首先集中力量在局部区域,不断蚕食和冲击竞争对手的市场,注重网络的稳定性和排他性,确保成为局部第一,然后滚动式培育与复制,不断驱赶对手,最终在整个区域市场成为第一。
  (李国华)
其他文献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6年前11个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8911万亿元,增长13.6%,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0.7个百分点。  但另一方面,“销售越来越难做”,消费品市场潜力已现颓势,不少行业市场总量的绝对值甚至在下降。 这个奇怪的“矛盾”,中间到底隐藏着什么逻辑?  让我们回归原点,从消费者的需求谈起。  “需求”指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成为需求
期刊
或许只有在轮岗中,你才会明白:原来兄弟部门否定你的大部分动议,确实不是针对你个人的。    有一家著名的连锁企业,在进行内部管理提升项目后,就外聘“神秘顾客”到门店进行严格的考察。几位神秘客工作很努力,但越干心里越没底,因为每次到店里都发现很多问题,每次都要记下几个不达标一线员工的名字,每次都要面临一些“最后的争吵”。到最后,大家都明白,实际上是那些店的中层经理出了问题——都是公司的老人,自认为经
期刊
快速地跟踪模仿,可能比创新更好操作    产品的更新速度会越来越快。现在的市场环境可谓是“10倍速”时代,在快鱼吃慢鱼的竞争中,处于垄断地位的中国铁路都要实现第六次大提速,影响营销的各种要素的变化节奏和频率更是处处在“提速”。在手机业,摩托罗拉刚进入中国时每12个月更新换代一次,现在已经缩短到4个月。    身在“红海”的企业,要以产品创新求发展,这句话没错。但这是理论,不是活生生的商业现实。创新
期刊
苏宁模式的优势在于:它选择了一种适合新兴需求而又供不应求的商品,从而在门店柜台“迫使”顾客答应延后付货,最后帮助苏宁在几乎零库存、零占压的情况下快速周转。    第一桶金:从做餐饮开始    在创立苏宁之前,张近东还有一次创业。  1989年,张近东和七八个人从上海转乘火车返回南京。等车时,顺道去上海百乐门那儿转了一圈。在一家店里,他们每人要了杯咖啡喝,没想到最后一算账竟然花了将近100元。100
期刊
区域竞争的生态环境恶化    不少行业像啤酒业一样,已经进入了明显的整合期:青啤、燕啤等啤酒巨头已经在全国各地广为整合区域品牌,但放在整个产业格局下看,啤酒业的同质化竞争愈来愈恶化了区域竞争的生态环境,反过来,恶化的生态环境也为竞争的同质化推波助澜,发展堪忧。    仅以山东淄博的啤酒市场为例,在总人口仅400余万的区域“小池子”里,就有青岛、崂山、柳泉、汇泉、泰山、银麦、绿兰莎等几条较大的“泥鳅
期刊
许多业务代表包括区域经理都很苦恼:一些经销商总喜欢越过他们,直接和自己的领导沟通,有的大经销商甚至手眼通天,直接和厂家老总对话。  这样一来,厂家代表形同虚设,政令不畅,令不行禁不止,经销商还动不动拿厂家领导来压自己,市场工作自然没法做。威信扫地、心存怨气的业务代表,逮着机会就“修理”经销商,扣费用、瞒政策、使绊子。经销商一看,得,问题复杂了,还得找厂家领导。一来二去,冤冤相报无了时,最后不是业务
期刊
为什么我们付出了折让,客户还不满意;花了比同行更多的费用,客户还不领情?    销售政策难产    你能想象吗,第一季度早就过了的今天,还有一些公司2007年度的销售政策还没出台!不久前,我受邀参加了一家公司的业务会议,他们已经N次讨论过这样的话题:客户为什么集体性排斥公司政策?新年度的销售政策到底该怎样设计才是两全其美?  这是一家生产家用小电器的公司,它的销售老总告诉我:这几年,公司给予代理商
期刊
标准的联销体    如果说格力的联营体是大家联合在一起营销,那么娃哈哈的联营体就是联合一批、二批商去销售,因此叫联销体更为恰当——它只负责分销、物流、收款等工作,并不涉及品牌与市场推广。  这种联销体,是厂家在其核心地级区域内,与核心经销商及其核心市场(如核心县级市场或地级市场的各区域)的联销商三方建立的相对稳固的联盟渠道网络。  其中,联销商直接受厂家或经销商的管理。与其他未入盟的同级分销商相比
期刊
很多应收账问题都不是业务员能拿主意的,需要分管领导及时定夺给政策。问题中的老大难户,更要领导亲自出马摆平。上面不盯紧,下边就松了气。人人都喜欢避难就易,不是难题也拖成了难题。    企业依照客户订单发货,当时限超过约定,货款仍未到账,“问题应收”就形成了;如果企业给上游的货款已经付出,但商品依然滞销,且商品本身也存在变质风险,则“问题存货”形成。  凡成功、长寿的经销企业,其应收账款和库存循环都是
期刊
在发展联营体之前,格力与其他企业一样,通过多个一级经销商覆盖省级市场。当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这些一级经销商就开始为了争夺市场而内斗,竞相降价,结果格力的价格体系被冲得七零八落,厂家和经销商两败俱伤。  于是格力开始建设联营体——厂商股份制区域性销售公司,由厂商共同出资组建,以格力品牌为旗帜,各占股份,年底共同分红。其核心理念是渠道、网络、市场、服务全部实现统一,共同做市场,共同谋发展。这其中,格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