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体验,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应用计算机获取、分析、处理信息能力。而且只有经过自身探索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做到深刻理解,扎实掌握,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发展,极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信息技术教材中明确指出今后的教学要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将知识与思维过程有效结合,在学生自主获取新知中有效地开展思维训练,开发学生潜能是切实可行的。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自己教育教学的实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1.引诱学生学习动机,创造学习热情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特别充满好奇心和热情,但在传统教学的组织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常常用枯燥的示范演示开始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激情从一开始就处于低谷中,甚至带来厌烦的情绪。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热情,教师在教学组织上,就要为学生设置新奇、疑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因“疑”生趣,用“疑”生奇,引诱学习动机。
信息技术课程中,几种程序之间本身存在着一些雷同现象,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设计出一些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教学情境,从而让他们自发地去思考、探索和尝试,以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新出自试,试源于疑。只有让学生产生疑惑,才能让他们愿意并且敢于去尝试、去解疑,学生去尝试、解疑的过程中,他们就已经不觉地进入良好的思维状态。
在学习Photoshop的第一节时,首先跟同学们简单介绍了工具箱中一些常用工具的功能,然后让同学们仿照以前学过的“画图”程序自己画创意画,可围绕老师提出的主题,也可自由发挥,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工具,以达到同学们熟练掌握工具的目的,最后再进行小组比赛,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学们之间相互学习,很快就掌握了基本要领。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思考,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培养。
2.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有利于解放思想,焕发自尊、自强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乐于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改变“惟我独尊”、“师道尊严”的观念,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诚心诚意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改变“满堂灌”和“一言堂”的陈旧教法,实行教学民主,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
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讲自己的见解,评他人的作品。就是掌握一个基本程序的操作,我也时常让学生讲述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是怎样做的,而且最好是说出自己和其他同学不同的方法,就这样在说中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式、思维结果,同时及时帮助他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说、讲、评的过程中训练他们的思维。并且引导学生用语言来表述,不光是描述过程,而且还要求学生语言通畅、流利。学生能说清楚、讲明白了,也就表明他的思维是清晰的。这样使思维得到了训练。
3.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就是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凡是学生能动手操作的,教师绝不代替;凡是学生能阐述的,教师绝不替代。通过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课上的一半以上的时间应该是操作,这是学生学习电脑关键的实践活动,尤其训练学生思维的最好途径。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技能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它的理论性东西有些比较抽象,要使学生理解,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以帮助了解其特点。比如,我们可以借助许多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给同学们介绍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这些教学软件,它们通过图形、声效、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加之优美动听的音响效果,有较强的趣味性;还可以介绍自学软件的网站,如洪恩在线等网站,让学生在闲暇之余补充或扩充已有的知识。这样会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领悟和记忆,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且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上机操作时,更要给学生提供机会,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动手操作,因为很多学生不清楚、不理解的问题,通过上机操作可迎刃而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可以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并不断地思考,以发展和完善他们的思维。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同时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4.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好练习题,要注意练习的层次性,特别要设计好发展练习,以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难点练习鼓励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在交流观点的同时,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大胆质疑,主动思考,通过集思广益得到答案。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们彼此交流自己的方法,在向别人表明自己思路的同时,也可以学习他人的方法,使自己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扩大了思维空间。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体验,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应用计算机获取、分析、处理信息能力。而且只有经过自身探索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做到深刻理解,扎实掌握,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发展,极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信息技术教材中明确指出今后的教学要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将知识与思维过程有效结合,在学生自主获取新知中有效地开展思维训练,开发学生潜能是切实可行的。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自己教育教学的实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1.引诱学生学习动机,创造学习热情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特别充满好奇心和热情,但在传统教学的组织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常常用枯燥的示范演示开始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激情从一开始就处于低谷中,甚至带来厌烦的情绪。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热情,教师在教学组织上,就要为学生设置新奇、疑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因“疑”生趣,用“疑”生奇,引诱学习动机。
信息技术课程中,几种程序之间本身存在着一些雷同现象,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设计出一些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教学情境,从而让他们自发地去思考、探索和尝试,以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新出自试,试源于疑。只有让学生产生疑惑,才能让他们愿意并且敢于去尝试、去解疑,学生去尝试、解疑的过程中,他们就已经不觉地进入良好的思维状态。
在学习Photoshop的第一节时,首先跟同学们简单介绍了工具箱中一些常用工具的功能,然后让同学们仿照以前学过的“画图”程序自己画创意画,可围绕老师提出的主题,也可自由发挥,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工具,以达到同学们熟练掌握工具的目的,最后再进行小组比赛,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学们之间相互学习,很快就掌握了基本要领。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思考,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培养。
2.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有利于解放思想,焕发自尊、自强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乐于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改变“惟我独尊”、“师道尊严”的观念,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诚心诚意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改变“满堂灌”和“一言堂”的陈旧教法,实行教学民主,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
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讲自己的见解,评他人的作品。就是掌握一个基本程序的操作,我也时常让学生讲述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是怎样做的,而且最好是说出自己和其他同学不同的方法,就这样在说中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式、思维结果,同时及时帮助他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说、讲、评的过程中训练他们的思维。并且引导学生用语言来表述,不光是描述过程,而且还要求学生语言通畅、流利。学生能说清楚、讲明白了,也就表明他的思维是清晰的。这样使思维得到了训练。
3.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就是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凡是学生能动手操作的,教师绝不代替;凡是学生能阐述的,教师绝不替代。通过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课上的一半以上的时间应该是操作,这是学生学习电脑关键的实践活动,尤其训练学生思维的最好途径。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技能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它的理论性东西有些比较抽象,要使学生理解,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以帮助了解其特点。比如,我们可以借助许多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给同学们介绍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这些教学软件,它们通过图形、声效、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加之优美动听的音响效果,有较强的趣味性;还可以介绍自学软件的网站,如洪恩在线等网站,让学生在闲暇之余补充或扩充已有的知识。这样会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领悟和记忆,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且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上机操作时,更要给学生提供机会,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动手操作,因为很多学生不清楚、不理解的问题,通过上机操作可迎刃而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可以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并不断地思考,以发展和完善他们的思维。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同时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4.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好练习题,要注意练习的层次性,特别要设计好发展练习,以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难点练习鼓励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在交流观点的同时,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大胆质疑,主动思考,通过集思广益得到答案。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们彼此交流自己的方法,在向别人表明自己思路的同时,也可以学习他人的方法,使自己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扩大了思维空间。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体验,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应用计算机获取、分析、处理信息能力。而且只有经过自身探索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做到深刻理解,扎实掌握,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