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新观念之小学语文教学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tl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学校。怎样才能紧跟新形势,把《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呢?为此,在教学中我作了一些尝试,采用了一些教学方法来丰富我的课堂,从中体会到了新课改带来的生机勃勃的小学语文课堂。
  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语文老师。
  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重新认识教学内容。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今后的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二是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今后的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终年辛劳而收效甚微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教导孩子拥抱生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教练,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新课程期待着老师们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把自己从“神坛”中请下来,能与生为善;把自己从“经验”中请出来,敢自以为非。期待着老师们正确地发掘其内涵,变通地实践其要求,给学生烹调出丰盛的素养套餐。期待着老师们来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少一些“话语霸权”,多一些百家争鸣。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面对这个大课题,面对新课改,让我们大胆地去实践,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吧!
  
  
其他文献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改变“应试教育”的偏向,强调着眼于提高公民素质,这为地理教育提供了大好的发展前景。地理作为一门边缘学科,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根据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融感情、知识、能力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几千年来的经验已经得到证实,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是
在实际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中心通常都是放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上,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知识和能力的灌输,把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忽略了情感目标的培养。在新的形势下,开展和加强情感教育,适应各方面发展的要求,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情感虽不能替代认知,但是凡能使学生的情感发生强烈波动的事物,学生就较容易记住,甚至终身不忘。所以,我们要重视情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分析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智力和思想能力不断得到开发和提高,并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受到熏陶。而报刊新闻具有“内容新”、“时效强”、“事件真”、“跨度广”等特点,在教学中适度适时运用报刊新闻,可以提高课堂效益,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以下是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报刊新闻配合素质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适时引入报刊新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语文课堂教学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任务。它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由师与生、教与学彼此互相控制,而且是一个信息量大、内容丰富,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于一体的开放性的系统。因此,为了培养出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全方位人才,我
贲门失弛症是一种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低,约1/10万.它的特征是食管体部缺乏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不能松弛或松弛不完全,病理检查发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进步。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与学生共同的完成学习的任务,进行友好的互动,建立融洽的
陕西省定边县第二小学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生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有很多优越性。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
快乐教学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智慧的欢乐,成功的欢乐,从而实现快乐教学。近几年以来,我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探索、尝试,确实认为这种教学以把学生从“苦学”中解放出来,逐步变为“乐学”。现在就将我的做法简述如下:  一、改变教学观,建立良好的师生的关系  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习惯,提高课堂效
目的:了解对氧磷酯酶1(paraoxonasel,PON1)在2型糖尿病及其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中分布情况;分析PON1活性与2型糖尿病各种相关因素(血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的相互关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它所表达的内容能够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那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能够开启人的心智、陶冶心灵。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音乐教学也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那就是注重音乐课堂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音乐课堂中,注重了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措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体验、感受音乐美的过程中,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音乐教育成为培养、提高学生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