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术的价值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di_x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无论是技术工具论还是技术决定论及技术建构论者,均是对技术本质的片面理解,所以只有把技术本质理解为过程的存在,在过程中实现了技术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我们才能真正把握技术的价值。
  关键词:技术本质;技术中性论;技术价值论;技术过程论
  
  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技术中性论与技术价值论之争,技术到底是价值中立的,还是技术本身就是负载价值的?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从技术中性论与技术价值论的观点,不难看出之所以有这样的争论主要源于对技术本质的不同理解;换句话说,价值中性论者与技术价值论者眼中的技术可能是根本不同的,两者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而这一点可能正是造成技术中性论者与技术价值论者不能达成共识的根本原因。
  
  一、强调技术内在价值的技术中性论
  
  在技术工具论者看来,技术是单纯的工具、手段。技术在政治上、伦理上和文化上是中性的,有好坏、善恶以及对错之分,技术本身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作为中立的技术工具只有效率高低之分,而不应从善恶等价值尺度出发去衡量它,即应该把技术本身同技术的应用区别开来。技术同运用技术所实现的后果没有必然的联系,麻醉剂可以用来做外科手术又可用来谋财害命。另外,技术手段与政治无关,不负载政治价值,技术手段本身不包含阶级性,斧头就是斧头,不分资本主义的斧头还是社会主义的斧头,作为中性的技术手段,它对任何社会都起作用。但技术工具论者并不否认技术的应用和技术的应用后果是有善恶之分和存在价值判断的。“它既可以用于善良的目的,也可以为邪恶势力服务,或同时用于这两个方面,但这并不是由技术本身能够决定的,而是由外部因素(人)强加于它的。”[1]原子能技术既可以用于制造军用武器——原子弹,也可以用于发电原料——核电站;计算机既可以成为有用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黑客恣意破坏的天堂。
  从历史的角度看技术中性论是有其合理性的。由于早期的哲学家对技术漠不关心,低估了技术的意义,为避免麻烦而把技术划归科学,并进而把它看作人们手中的工具。在古代社会,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技术手段也非常落后,表现为刀、斧、凿子等简单的手工工具。这种简单的工具有着极其广泛的适用范围,它可以被不同人用于不同的目的。生产过程表现为人直接把握工具直接作用于自然,人借助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按照人自己的目的去改变它,在古代技术体系中人控制着技术手段,人对技术手段拥有绝对的权利,而技术手段完全没有自主性。所以,“在这一技术体系中,特别强调工匠的经验技能,能工巧匠的经验技能即人的因素在这一技术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2]整个西方的传统形而上学观念,都是在主客分立的二元框架内理解人与对象的关系,人成为存在的主宰和核心。“主体是‘主体的’,因为对存在者的规定和人本身不再受到限制,而是在任何方面都摆脱了限制。”[3]这种绝对人类中心论的看法和观点,表现在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上,就是技术成为践履人目的、意志、要求、确定性的、必然性的工具和手段。因此,如果从技术工具论者的逻辑出发,把技术看作工具、手段,那么在古代社会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把技术看作中立的,显然是有其合理性的。在古代技术系统中,人是主动的、积极的因素,而技术工具、手段只是死的东西,它可以被不同人用于不同的目的,因此,被看作是中立的。
  技术工具论的技术价值观虽然有其合理性,但它突出了技术体系中人的主体性地位,把技术看作一种纯粹的手段,与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伦理观念并无关联,技术只是随时准备为其使用者的目的服务的工具,技术本身不含有任何目的,也不存在任何价值判断。显然,中立论者所谓的技术“手段”体现了技术的自然属性。所以,技术中立论是从技术的自然属性角度来理解技术本质,从其自然属性出发,当然不会产生伦理与政治问题。但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在近现代的技术系统中,机器——工具的地位凸显,人反而是被动的,要服从机器的指令,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仅仅把机器看作中立的工具、手段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二、强调技术社会价值的技术价值论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由于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不断地带给人们崭新的技术成果时,随之而来的各种各样的技术副作用也就会随之增多,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面临严峻的技术问题,当然就会反思技术价值。作为与技术中性论相对立的另一派观点“技术价值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社会建构论者将技术看作社会利益和文化价值取向所建构的产物。显然,作为一种重要的人类实践活动,技术的价值负载是在技术与社会的互动整合中形成的。技术发展于特定的社会情境,技术活动受到技术主体的利益、文化选择、价值取向和权利格局等社会因素等因素的制约。也就是说,在现实的技术活动中,技术依据的客观基础是主体的建构事实,技术主体是具有价值取向和利益需求的具体人群,而与主体相关的技术活动存在着复杂的社会利益和价值冲突,因此,技术是社会利益和文化价值倾向所建构的产物。在技术与社会的互动整合中形成了技术的价值负载,技术不仅体现了技术价值判断,同时也体现了更广泛的社会价值和技术主体的利益。
  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所负载的独特价值主宰着人类社会文化价值的变迁。技术是一种自律的力量,即技术按自身的逻辑演进,“技术命令”支配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技术是社会变迁的主导力量。技术决定论强调技术的价值独立性,甚至将现代技术视为一种自主地控制事物和人的抽象力量。其中,乐观主义的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进步是人性进化的标准,一切由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终会由更大的技术进步所克服,科技发展最终将带来更高的效率。而悲观主义的技术决定论则认为,技术在本质上有一种非人道的价值取向,技术已经控制了人类,并使人类世界其他非技术方式的内在价值和意义受到遮蔽。埃吕尔指出:“技术的特点在于它拒绝温情的道德判断。技术绝不接受在道德和非道德运用之间的区分。相反,它旨在创造一种完全独立的技术道德。”[4]现代技术自主地控制着社会和人,决定着社会发展和人的命运。技术成了一股强大力量,左右着人类的命运,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无须依赖于人的力量和其他的社会因素,技术有着自身的独立的意志与目的,负载独立于人的客观存在的价值。
  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在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强大,同时,技术也只有在社会中应用才能显示其巨大威力,“技术就像一块磨刀石,社会对技术的整合犹如对刀刃进行打磨,最终使之更加锋利,使技术更好地发挥作用”[5]。另外,由于新兴的技术手段的出现,导致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小,以及技术的非自然性的一面,导致人要实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要服从技术自身的规律,服从技术指令。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社会建构论把技术价值理解为一种由社会建制决定的存在,技术决定论强调技术自身价值的独立性,建构论和决定论实际上都把技术的自然属性排斥在了技术本质范畴之外。技术建构论和技术决定论者从更加宽泛的视角对技术本质进行了反思,把价值赋予技术,使沉浸在技术幻想中的人们猛醒,开始反思技术,这对防止技术的滥用、误用、无节制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技术价值论者片面夸大技术的社会性及技术的自主性,忽视了技术体系中人的作用,人只成为技术强力意志的践履者,这显然是片面的。
  
  三、技术过程论的技术价值观——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
  
  技术价值论者过分强调技术的外在价值——社会价值,而忽视了技术的内在的真的价值。技术中性论者由于过分强调技术手段所遵循的客观因果性,即认为技术本身只有内在的真的价值,而把技术应用的社会后果同技术本身割裂开来,即割裂了技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所以无论是技术中性论还是技术价值论都是不完善的。
  远德玉先生在《论技术》一书对技术本质进行了再思考,将技术理解为一个过程,“我们主张技术是由物质、能力和知识构成的动态系统,技术是一个过程。”即“技术是无形技术与有形技术、潜在技术与现实技术在动态过程中的统一;技术是软件与硬件在动态过程中的统一;技术是经验、知识、能力、与物质手段在动态过程中的统一。”[6]后来远德玉先生又在“技术过程论的再思考”一文中对技术过程论作了更深入的理解,认为《论技术》一书中对技术过程论的理解不全面,“技术还是目的与手段在动态过程中的统一。”“技术存在于按照人的目的将自然界人工化的过程之中,因而技术乃是过程的存在。”[7]技术过程论不仅主张技术是多种因素在动态过程中的统一,同时又主张在过程中技术表现为不同的形态。每一种形态的技术在特定的条件下既是它自己又不是它自己。由此,技术过程论必然导致技术形态论,从技术过程论出发必然会导致技术在形态转变中负载价值的结论。
  技术过程论需要打开技术“黑箱”,从技术形态论的角度去研究技术。远德玉先生在“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田字模型与动力机制”一文中阐述了技术形态的转化过程,技术是由技术原理到技术发明再到生产技术的转化过程。作为技术原理形态的技术仍然属于知识的范畴,我们可以把技术原理形态理解为技术过程的初始阶段(技术的发明、设计阶段而非实用阶段),而在技术形态上则表现为设想、构思、图纸、说明书或者样品。从技术原理到技术发明,是技术形态的一次飞跃,完成了从观念技术到现实技术,从无形技术到有形技术的转变。从过程论的观点来看,“技术构思中就设定了人的目的,并负载了价值。技术原理、技术发明都有其目的指向,都负载了价值,无非是在未成为产业技术之前其价值是潜在的。由潜在技术变为现实技术,其潜在价值才现实化。任何技术形态都有其目的指向,也就是它的应用指向。技术形态论告诉我们,不是先有无目的、无价值的技术,后有技术的应用目的和价值。技术和技术应用是无法严格区别开来的,不同形态的技术都有其特有的应用目的和价值。”[8]因此技术发明不仅体现了内在的真价值同时也体现了潜在的外在的社会价值。技术的社会价值即是技术的人性方面,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首先,任何技术的目的都不是天然自然所固有的,而是生活于特定社会中的人所赋予的。没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是根本不存在的。其次,技术的社会属性还表现为无论是技术的设计、发明、改进还是应用等环节,都是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自我表达的一种形式,是人用以实现自身目的的一种方式,因而负荷着人的价值观等因素。
  从技术发明到生产技术是技术形态又一次转化,从技术发明转化为生产技术的过程,是技术的社会价值实现的过程,即是技术原理与技术发明中所承载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的过程。技术形态的转化过程也就是技术价值从潜在到现实的过程。所以,从过程论的观点来看,技术是有价值的,技术在过程中实现了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
  
  四、结语
  
  由于对技术本质的不同理解,技术工具论者片面的把技术理解为单纯的工具、手段,只从自然层面出发理解技术,强调技术的内在价值,从这一前提出发,必然得出技术中性论的观点。而技术决定论及社会建构论者从社会层面反思技术,强调技术的社会价值(技术的外在价值),从而得出技术负载价值这一结论也有其逻辑必然性。而技术过程论者克服了上述两种观点中的缺陷,把技术理解为过程的存在,在过程中实现了技术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而它们又是由技术内在价值和技术现实价值这两种形态所规定的。因此,技术过程论者成功地消解了技术中性论与技术价值论的分歧,进而,从技术本质的视角对技术的价值作了一定的新诠释。
  
  参考文献:
  
  [1]许良.技术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33)。
  [2]陈凡,张明国.解析技术:“技术-社会-文化”的互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杜,2002.(23—24)。
  [3]陈红兵,陈昌曙.关于技术是什么的对话[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4)。
  [4]E舒尔曼.科技文明与人类未来[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120)。
  [5]陈凡,张明国.解析技术:“技术-社会-文化”的互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杜,2002.(78)。
  [6]远德玉,陈昌曙.论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56—66)。
  [7]远德玉.技术过程的再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2003,(6)。
  [8]远德玉.技术过程的再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2003,(6)。
其他文献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相关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俄国还没有发生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他们只是对俄国能否单独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完全胜利作了些许论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只有在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取得胜利时才能成功,即“同时胜利理论”。  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前及其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列宁和其他苏维埃领导人都坚信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胜利
期刊
摘 要:本文认为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军队财务监督机制,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法规建设,增强监督意识;二是推陈出新,改革监督方式。  关键词:规范;军队;财务;监督;机制    财务监督是对资财考核、评估审查、监察的活动,是对单位发生的涉及财务收支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监督,为单位内部的第一监督。而军队财务监督,就是军队利用价值形式对军队财务活动进行的监察、督导和控制,是军队财务的一项基
期刊
摘 要:军事采办费具有非垫支性、非周转性、非补偿性和非增殖性特点。军事采办费的价值运动是单向采买行为和间歇运动形态,其运动速度和间歇频率则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军事采办;军费运行;特点    军事采办,就是为了满足军事需要所进行的军事物质产品和军事劳务产品的采购、采买活动。军事采办是继军事分配之后军事经济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军事系统物资与劳务供应的前提条件。军事采办费是指用于采买军事活动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从我国教育的现状进行透视,从理论上论述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意义。主要是对新一轮的课改,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巨大变化的现状进行透视。从理论上,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分析,生成了对应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想。以一节课的教学思路为例阐述改革并落实现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立体式;教学    现 状    教育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动力源:它
期刊
摘 要: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任何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货币资金。大多数贪污、诈骗、挪用公款等违法乱纪的行为都与货币资金有关,因此,加强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以确保经营管理活动合法有效。  关键词:制度设计;内部控制;控制环境    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由于其具有
期刊
摘 要:依法理财从严治政必须提高财政立法的质量,加强财政队伍的建设,完善监督制度,实行首长负责制。  关键词:依法理财;从严治政;措施;方法    依法理财就是以法治为基础,以法律为框架,实现财政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杜绝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在政府取得收入和拨付支出的过程中,财政活动牵涉到整个社会成员利益局的调整。这便意味着,财政活动必须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财政收入
期刊
摘 要:与政治、经济、军事相比,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更为隐性。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国际关系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同质文化是国际关系和谐之力;异质文化是国际关系冲突之源;文化安全是国际关系和谐之基;文化融合是国际关系和谐之本。  关键词:文化;国际关系;和谐    冷战后,国家利益的侧重点由生存利益转移到发展利益上来。与之相适应,在国家利益
期刊
摘 要:商品与劳务的赊销、赊供已成为当代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如果不对其加以有效的控制,就会使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只给企业带来账面上的利润,却不能带来维持经营、扩大生产规模所必需的现金流入,而且随着应收账款数额的持续增加、平均账龄的不断增长,可能出现的坏账损失也越来越大,会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本文根据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带来的弊端,分析了其风险形成原因,并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当前高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应重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党性教育、权力运作制度和监督机制的建设,以形成文化熏廉、党性育廉、制度保廉和监督促廉的机制。  关键词:高校;党风廉政;建设    一、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倡廉文化氛围缺失,难以过滤社会文化中的不利因素的影响  高校是一个文化的圣殿,但它同时又与社会存在千丝万缕的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我国社会养老金缺口的不断加大,“住房反抵押贷款”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将养老与住房结合起来,实现了“以房养老”,对于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保障压力、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这一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是国外"以房养老"理念实施的一种重要模式,这一独特的融资机制在许多国家赢得认可,在我国也逐渐受到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