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用来指导写作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看了广东佛山一中语文组几位教师写的《一篇让语文老师蒙羞的高考满分作文》。文章对2005年广东省一篇名为《芬香永存》的高考满分作文提出强烈批评,认为该文尽管“条理清晰,语言通顺”,但“形式僵硬,内容苍白,感情无着”,实不堪作为几十万考生中的典范之作。其实,类似的情况在高考满分作文中比比皆是。翻开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满分作文看看,从《蓝色蛹·金色蝴蝶》(03)、《没有翅膀的飞翔》(04)、《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05)、《生如夏花》(05),到《心的舞台》(06)、《可以穿越荆棘》(06)、《那时花开》(06)、《渠清如许》(06)等等,哪一篇不是因批改者所称的“辞藻华丽、文采飞扬”取胜?权举04年甘肃一篇满分作文《人生的内涵》为例:
  
  只有众多音符,才能奏出美妙、雄壮的交响乐;一个音符,即便再独特,奏出的音乐总是单调乏味的。
  ——题记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有千万种步伐,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事,有不同的物。
  一个人做的事好与坏,需要别人评价;一个人生活的快乐与平淡,需要别人点缀;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信赖,需要自己先付出努力。
  富人并不是很快乐的,因为他得不到别人的关心与信赖,他不能融入大众的爱。
  穷人并不是很悲伤的,因为他得到了别人的同情与关怀,他融入了大众的爱。
  要想得到别人的一点爱,就必须先去多爱别人一点;要想得到别人的一丝情,就必须先给别人一丝情。
  我们平等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富人与穷人之分,没有纯洁与狡诈之分。只是因为人的心灵的改变,有了善良与邪恶,有了富人与穷人。
  人生就是这样,不然怎么会有坎坷与曲折的道路,有拼搏与奋斗的意志,有悲伤与激情的感触?
  想得到别人的喜爱,何不把自己的身份降低一些?想得到别人的笑语,何不把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别人分享?想得到别人的信赖,何不把自己的真心坦露出来?
  只要你不拒绝小草的卑微,希望的田野不会拒绝你放飞梦想。
  只要你不拒绝雪山的巍峨,圣洁的雪莲不会拒绝你内心的纯洁。
  只要你不拒绝一步一个脚印的平凡,诱人的光辉就不会拒绝你对它们的拥有。
  只要你不拒绝帮助别人的诚心,善良的人们就不会拒绝他们对你的喜爱。
  不是幸福之神不肯光顾,而是幸福在你身边徘徊时,你没有很好的呵护她。
  不是别人对你不予理睬,而是你用金钱的面具将自己罩住,使别人感觉不到你的善心。
  当你改变了生活状况时,不要试着改变别人的心态,要试着把自己改变,要使自己和别人心心相印。
  人生的内涵,与时俱进,试着改变自己的缺点,试着善待别人,人与人之间就不会再有什么隔膜,你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欣赏。
  姑且不论本文是否达到800字的作文要求,就全文来看,除了语言的流畅、段落的骈丽外,其空洞的说教、矫作的抒情恰是现在很多中学生作文的通病,也是我们在平时训练中所力戒的。作为万众瞩目的高考,大量这种“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抒情散文或散文诗被赋予满分,对以后的考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有学者就指出:“2001年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一出,许多学生便不顾一切地摇头晃脑,满口的‘呜呼哀哉’,满文的‘之乎者也’,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写作教学。”连《赤兔之死》的作者也不无担忧地表示:“看到这么多用诗歌、文言文、散文诗写作的高考作文,并且有的还得了满分,如此会不会给以后的考生造成误导?今年有人用诗歌、散文诗,那明年会不会有人用骈体、十四行?”有的教师甚至严肃地质疑:在阅卷者水平参差不齐、某些阅卷者只讲速度不讲质量的现状下,高考作文评卷是否真能做到重内容不重形式?
  作为一名基层语文教学工作者,笔者深切感受到这类满分作文给中学作文教学指导带来的茫然和混乱。文章形式和语言固然是要强调的,但内容更重要,“歌诗合为时而作,文章合为事而著”,没有内容的形式再美也只不过是无花的花瓶、漂亮的僵尸,这本来是正常的作文教学指导理念。而大量形式华丽、空洞无物、为文造情的抒情文章被评为满分,不仅对把高考当作人生重要冲击目标的学生产生巨大诱导,使他们再不安于去写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也使许多教师对自己传统的作文教学指导理念产生了怀疑,以致无所适从,有的甚而在网上发表感慨: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用来指导写作?
  对于这种现象,本人认为高考阅卷毋庸置疑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同时,作为指导教师而随波逐流、毫无主见也同样难辞其咎。因为无论是高考大纲说明还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都对中学生作文作了明确的规定,即:①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②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以及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作为语文指导教师对此应是了如指掌的,因而就该能够围绕此去想办法、找措施给学生以正确的指点,而不是被某些所谓的满分作文所迷惑,使作文指导变得茫然无措,毫无作为。
  当然,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需要潜心钻研的学问。作文教学尤其如此,明确了要求不等于就找到了方法。我们看到许多教师和专家对作文教学都曾做过深入的研究,提出过各自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教学方法才能起到作用,也才会使学生写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形式优美、语言流畅”的精美佳作,而不至于盲目跟从,追随时尚,堕入歧途。所以,针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出现的种种困境,本人也从培养兴趣和能力的角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不少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都自觉不自觉地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隔裂开来,认为作文指导只是作文课上的事,与阅读教学无关,故而在阅读教学中只注重想方设法带学生去分析理解作品,而不知道适时地给学生以写法上的指点和训练。实际上,阅读和写作从来都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对作品思路的分析、细节描写作用的鉴赏正是写作方法的指导,所以本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一直把课文当作写作教学的范文来讲。如在教学《游褒禅山记》这篇古代散文时,在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我重点指导学生注意本文的写法:文章共分两部分,前半部分重在记游,详细叙述、描写了游山的见闻和经过;后半部分重在议论,抒发从游山中得到的感想和体会。体会从见闻而来,详细描写的见闻(道上的仆碑、后洞的特点及游洞观感)是为后文画龙点睛的议论作铺垫。没有前者,后面的议论则无着;没有后者,本文也便失去了写作的意义。由此指导学生散文的写作思路:一要有详细、重点的叙述和描写,二要有画龙点睛式的适当点拨。如此文章才能做到“言之有物,抒情有据”,才会显得着实有力,而不至于虚无缥缈。此外,本文“从平常事中寻意义,以小见大”的写法也正是指导学生学会选材的典范。因此在教學时,我让学生选取自己生活中发生过的事,并从中提炼出意义来写一篇作文,有个学生就写了自己住校生活中的一件事:一次,同舍的一位同学回家后带来一包“董糖”,分给每人一块后,就装了起来。下课的时候,他回宿舍取东西,见没有其他人,他就想起了那包“董糖”,那甜美的滋味使他禁不住想“偷”一块尝尝,可是想到自己从未干过这样“卑鄙”的事,又不禁有些犹豫,经过激烈的内心挣扎,最终美味的诱惑使他抱着侥幸心理去拿了一块,可就在他刚把糖放在嘴里的一刹,那位同学恰好开门走了进来……在详细地叙述了这一过程后,他在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很多时候高尚和堕落只在一念之间,坚持住,挺过去便是天堂;松一下,退一步就是地狱。因此当人生面对诱惑的时候,我们要能守住自己,选择坚强!否则便‘一失足而成千古恨’,成为一生的污点。”文章叙事说理相得益彰,选材朴实,平中见奇,避免了学生作文常见的假、大、空。所以因文利导,以课文为范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及时地予以写作指导,不仅会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也因此可增强学生对语文课学习的兴趣。
  二、把作文训练当作写日记一样要求。一般来说,作文都是一周一次,遇到作文课布置一篇,学生写好后就再不考虑了,尽等着下一周再作。本人认为既然写作与阅读是相辅相成的,则必须多看多练,才能日积月累、不断丰富,从而达到思维敏捷、熟能生巧。因此我要求学生要把写作当作写日记一样,每日一练。这方面并不是给学生施加多大压力,增加多少负荷,只是让他们把写日记的形式稍微改一下,或是用写日记的时间准备一篇作文的材料。我的做法是:(1)在详细记一件生活中的事情时,从中提炼出一点感悟。其实就是对很多记事日记的一点升华;(2)给学生一个观点,让学生搜集整理论证该观点所用的事例及名言诗句,写一段自己对这一论点的分析语句,即用自己的话回答“为什么×××”(如“为什么勤能补拙”等)。学生搜集事例和名言诗句只要查阅资料就可做到,而每一论点自己的分析语句也就在100字左右,根本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因此我只是用他们每日写日记的时间,把日记的内容加以引导使之成为一次有意义的作文训练而已。这种并不增加学生负担的训练效果却是很大的,一方面可使学生养成规范的写作思路;另一方面通过搜集整理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典型事例及名言诗句,既丰富了写作素材,也可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择话题作文的写作体裁。近年来高考多以话题作文为主,并且不限体裁,文题自拟。这本来是想给学生以更宽松的空间,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华。可不少学生面对这种宽泛的要求却往往显得不知所措,好事反而成了坏事。究其原因,许多学生面对所给的话题,一下子不知道该写什么体裁,不像限定了文体的作文,无需选择,也就清楚明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只锁定两种文体,即记叙文和议论文。拿到话题后,首先把话题改成“一个关于xx(话题)的故事”,看自己有否这方面的材料可写。如03年全国卷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就改为“一个关于‘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故事”,湖南卷“家庭教育”话题改为“一个关于‘家庭教育’的故事”;05年全国卷“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话题改为“一个关于‘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故事”;06年江苏卷“人与路”话题改为“一个关于‘人与路’的故事”等等。稍稍这样一改便可迅速聚敛学生的思维,使之进入构思状态进行正常的写作。大部份话题经过这样改动都可以记叙文的方式来写;部分话题不宜这样做的,便作议论文考虑。如04年全国卷“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05年浙江卷“一叶、一枝、一世界”,06年重庆卷“走与停”等,以议论文来写会比记叙文更容易些。通过对话题作文体裁范围的约束,可以幫助学生快速选定体裁,节省时间,从而及早进入写作的状态。
  在高考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面对中学作文教学中所出现的一些困惑,如何寻求最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深入自己的心灵,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笔杆倾诉,而不是只会写一些假、大、空的套话,我想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有鉴于此,将自己的一点心得小结于上,仅作参考。
其他文献
摘 要: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逐步成为现实,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方式。所以,研究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学习,就显得尤为必要。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无缝结合,是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突破口。  关键词:网络 信息化 研究性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指出:“新技术使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利与弊,通过一些实例,笔者各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和说明,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提出一些使用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多媒体 英语教学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多媒体在教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运用这一新的技术给教学过程添加了色彩,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多媒体英语教学以其图、文、声、像并茂,形式
期刊
摘 要:高中语法教学如何做到“优化而不淡化,重视而不死抠”呢?笔者依据新课标的指引,采用归纳法(也称“发现法”),通过教授“倒装”结构进行语法教学实验,初步证明了“观察→发现→讨论→归纳→巩固→运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同时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作出了反思。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模式 倒装 教学设计    一、实验的背景    从这几年的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来看,阅读教学、听力训练、口语训练等已
期刊
摘 要: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中国地质大学旅游系从培养模式、专业特色定位、实践教学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改革探索。  关键词: 旅游管理 人才培养 改革    近年来,旅游专业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根据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统计信息显示,截至到2006年底,全国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开设有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
期刊
摘 要:在大众文化的背景下,由于主要媒介的变化,导致了大众阅读心理等的变化,这又直接使得文学走向边缘化,而影视作为电子传媒的一种,则呈现出兴旺发达的态势。面对这种截然不同的境遇,文学正努力使自己的境遇得到改善,于是文学同影视走到了一起,而这种现象也被形象地称为“联姻”。在面对边缘化的命运的时候,除了同影视“联姻”,文学还应该以其他方式来改善自己的境遇,而要想从根本上摆脱这种境遇,最终还是要依靠文学
期刊
下面是江苏南部某市部分学校高二期中试卷的一道诗歌鉴赏题,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现将原题抄录如下:  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 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华无丑枝。  短短蒲薾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
期刊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再三强调建立诚信社会的重要。最近召开的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又十分强调了这一点。诚信是历史文明的道德基石,是道德的底线,是立身处世的标准。中国古代的先哲们视诚信为道德修业之本,立人立政之本。今天诚信问题已经成为时下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人们之所以关注它,是因为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诚信经济,“失去信用,交易的链条就会断裂,市场经济根本无法运转”。而与这种经济相
期刊
摘要:积极推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高校特色的当代大学校园的新形象。  关键词:校园 文化 环境 教育    “人创造环境, 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马克思    1. 校园环境文化的内涵与实质    校园文化,指大学在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为实现培养目标,提高办学水平和竞争能力,在学校内部逐渐形成的被全体师生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办学理念等,包括校
期刊
摘 要:弗吉尼亚·吴尔夫的作品里有着浓厚的死亡意识,其小说创作中对人类生存与死亡的关注和剖析独具特色,发人深省。她没有局限于死亡意识,而是通过死亡对人类生存的意义进行了重新探索。她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折射出她独特的生死观——死亡是灾难的结束,是新生的回溯,更是生命的升华。  关键词:弗吉尼亚·吴尔夫 死亡意识 存在 超越死亡    作为一名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者,弗吉尼亚·吴尔夫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一
期刊
摘 要:文章就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问题作了几个方面的讨论,通过实例重点讨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原则和过程。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 过程 原则    计算机辅助教学,又简称为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它是将计算机应用于教学以完成教学功能和解决教学问题的形式。CAI作为高等职业特色教育的辅助手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