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球文明的新模式

来源 :文化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hu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危机表明,当今的市场经济已经沦为“疯狂的赌场经济”。资本运动演化出的黑洞,正在吞噬自己创造出的文明成果。抛开各种理论的技术层面的分析,基于常识与普通人的直觉,我们发现资本运动打造的“现代文明”已经导致人类陷入集体困境。
  一百多年来,人类生产能力有了极大提高,物质有了极大丰富,但相伴的是一个日益背离能量守恒,运动守恒定律的失衡世界。在这种失衡的世界里,即使是资本运作的精英们,也未能逃过厄运,作为世界金融资本大鳄的美国五大投行,在一个星期之内轰然倒塌。他们的巨额财富,毁于自己催生的金融危机。
  
  逐利为本:现有制度下无法调和的“文明冲突”
  
  金融危机缘于美国房屋次贷的违约者,实际上,他们只占全部房贷人的百分之十几。据美联储统计,房屋次贷的损失大约只有0.1万亿美元。但借助各种“无形的手”,把大于本金30-50倍的金融资产,带进深不见底的大黑洞,而后,又将绝大多数国家卷入全球经济危机。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讲到:“危机难以测量”,“而且在短期内不大可能轻易解决。”
  这让我想起《共产党员宣言》里的一段话。“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实是,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运动呼唤出的魔鬼更难支配。
  
  在资本运动的逻辑驱使下,获取利润与财富的最大化是这个星球文明进化的根本动力。按照现有和不断增加的生产能力和地球人口的消费欲望,在几十年内,人类赖以生存的能源、资源将耗尽,环境还将进一步恶化,自然界所能承受的极限已经达到或超过,这是人类从未遇到的严峻挑战。
  如果全部满足现有地球人的欲望,至少需要10个地球的资源。资本运动在少数发达国家的硕果,为人类提供了极具“现实”性的诱惑和榜样。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在目前以市场经济为基础、西方文明模式为主导的国家制度、价值导向、文化理念、法律体系、国际关系下,获取更大利润、汲取更多财富的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看似合理,但促使“人类欲望无限、地球资源有限”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地球人陷入了整体生产能力过剩,而总体消费不足;实体经济远小于虚拟经济(泡沫经济);少数富裕阶层消费有限,广大普通民众消费受限;以自由、平等为核心理念的资本社会,却在全世界制造了更多的不自由与不平等。即使有新的替代能源和科技成果出现,如果此种制度环境、社会发展动力机制没有改变,上述矛盾也不可能根除。
  为追逐更多的已经超出正常需要的财富,人与人之间、社会单元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地区之间争斗,大大抵消了人类社会物质丰富带来的物化收益和心理收益。主权国家的大量金钱和财富被用于战争或防范战争,哪怕其中有一小部分用在环境保护和救助贫困上,地球也比现在干净和安静的多。
  世界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少数富人世界,他们占有最多的资源与财富,消费饱和,奢靡铺张,以邻为壑,甚至将贪欲延伸到汲取下代人的财富。一部分是占世界人口多数,并不断加大的贫困群体,他们在全球财富竞争中因缺少要素资本而更加贫弱和边缘化。两极分化的世界致使恐怖主义盛行,富国虽然富有但不安全,其幸福指数甚至低于某些不发达国家。另一方面,又强化了贫困人口的失落感、不平等感、报复心与破坏力。正是这些经济地位、心理差异造就了当今的“文明冲突”。
  由此可见,在现有资源环境、科技水平、生产能力、消费能力与欲望的条件下,以追逐利润和财富为动力的竞争机制,已经失去以往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功能,走向极端甚至转化成人类加速消亡的动力机制。人类至今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世界性的 GDP拜物教即是证明。再这样下去,强者不强、弱者更弱,没有赢者。
  在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危及生存的水资源、粮食、能源如果匮乏到临界点,人类刚性的利益需求,缺乏现实支撑的巨大消费期望,极有可能导致人类用传统的战争方式解决利益分配、生存空间问题。此种危机已经在中东和非洲部分地区初露端倪。几十年来,世界虽无大战,但美国世贸大厦,孟买、加沙的废墟和残缺的肢体说明,“文明的冲突”正在以非传统的战争形式四处蔓延。
  总之,人类遇到的这些前所未有的矛盾,在现有的主权国家制度框架、国际关系格局、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范围内难以解决。整个世界处在了在新的世界文明内涵和制度框架与资本运动目标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之中。
  
  和谐至上:让新的文明模式为全球解困
  
  新的全球文明模式的创建呼之欲出,舍此,人类已无它路可循。
  如果转换思路,借助新的文明参照,我们发现,人类现有的科技水平、生产能力、资源支配能力已经可以使每个地球人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中国的纺织业如果全部开动,就可以基本满足地球人的穿衣需要。和谐世界的硬件能力已经具备,人类在此基础上可以无忧、谐调、平等地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摆脱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进化到与动物世界生存需要层次不同,更加合理、有效、有趣的新的高级文明阶段。
  这是一个关乎人类未来命运的问题,涉及现行主权国家的制度改造、法律体系更新、国际关系重塑、货币体制改革,需要超越民族、国家、地域、传统文明势力范围,深刻反思百年来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基于明确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底线与社会学的上线指标,确立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与大自然的平衡基点,财富收入在全球范围进行二次分配,创建对全球命运负有最高权威和管理职能的世界政府等全新的课题。
  以上观点绝不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而是人类为了生存、繁衍所面对的严峻现实必须做出的抉择。在与自然平衡的基点上,合理安排人类生产、生活;确立非物质化的文明价值标准和新的全球治理方式,是人类唯一的出路。
  历史上,人类几大文明的核心价值没有一个是刺激物欲,鼓励发财的。说明以满足人的物质欲望为核心价值和动力机制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并不能代表人类的主流文明。百年来崛起的资本主义与马克思时代相比,自身确有不少完善之处,但其内在的矛盾逻辑并未消除,只是向全世界平摊了处理矛盾的成本,并把人的异化扩大到自然界,最终将人类带到了文明抉择的岔路口:或对旧的文明模式修修补补,苟延残喘,有延续无出路;或创建新的世界文明内涵和制度框架,有风险,有牺牲,但能走出人类的集体困境。
  我们现在还无法就新的世界文明内涵和制度框架做全景描述,但足够多的教训给出了这一文明的底线与上线。
  底线——人类生产、生活的汲取与回馈符合自然平衡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指标。
  上线——人类社会活动的宗旨是人类社会整体的和谐、安全与幸福。在满足人的正常生理需要,衣食无忧的基础上,不再追求财富的最大化,而是人的普遍尊严与平等,人的精神认知和审美潜能的最大化。
  《大趋势》的作者,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2009年1月14日的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对中国强调的“和谐”理念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所有这些因素指向了一个政治和哲学上的远大目标。中国强调的‘和谐’可以作为美中峰会的有效出发点。在当今时代,爆发极具毁灭性的‘文明冲突’的可能性不断增加,所以迫切需要有意识地推动各种文明的切实和解。” 布热津斯基把文明和解的希望寄托在中美两国身上。他认为:“我们两个国家最具打造共同未来的潜力。上述使命值得我们携手付出努力。”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看待大国关系必须跳出传统的视野。大国之间可能有一千条理由争斗,但还有一万条理由应该合作。因为站在文明抉择岔路口的地球人已经陷入集体困境,需要大国、强国的先知先觉和率先垂范,而后才能集体解困。但在理想与现实利益中,人们往往先选择后者。这是对当今大国执政者的智慧、远见、自我牺牲精神、协调能力的综合考验。人类历史又一次到了需要巨人,并能产生巨人的时代。
  现实留给人类进行文明抉择的空间与时间并不多,但愿文明和解能成为地球人文明抉择的第一步。
  (作者系北京市理德涉外咨询服务公司总经理)
其他文献
摄影术自19世纪下半叶传入中国后,大大小小的照相馆先是在通商口岸,继又在内地城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照相是一种富有神秘色彩的新兴行当,极大地满足了人们观望自己的好奇心。  最初面对照相机镜头的时候,人们多少有些紧张。那时的紧张与后来的紧张不尽相同,后来的紧张,是被拍摄者面对镜头拿捏表情时的“不自然”,而早年间的紧张多少含有对摄影本身的恐惧,有的则干脆拒绝照相(事实上,对照相机的恐惧延续了很久,直
期刊
十多年前,由沈昌文先生牵线搭桥,沈林、申慧辉我们几个朋友与辽宁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一种文化类刊物,当时起了个气概不小的名字“舞台2000”——就是打算出到2999年。第一期的主要话题是即将破土的国家大剧院,当时组织了座谈会,请来老少各路人马,对这项耗资巨大的工程说三道四。对世界各地剧场如数家珍的李畅老先生打了个比方:您不能一大冰箱里就放俩馒头吧——他是怀疑到时候剧目是否跟得上,演出团体是否用得起。 
期刊
现代城市生活是在走出庭院之后开始的。这种生活正在日益把人们限定在一个个促狭的空间里——或许是有形的物理空间,比如办公室的格子间;或许是无形的心理空间,你看得出对面走来那个穿阿玛尼西服的男人,此刻的内心还被他紧锁的眉头囚禁在硝烟未散的谈判桌上。如果再加上每个人心中荒草丛生的时间感,那么在我们生活其中的这个纵横交错的现代时空坐标里,任何两个个体运行的轨迹,动如参商。  而城市小区的兴起,就像一艘艘遍地
期刊
编者按:  关于这场金融危机,已经有了太多的技术分析,其中不乏深入、高明的意见,也并不全都是后见之明。但显然如果仅有技术解释,就好像庸医看病,既不足以解释这样一场席卷全球的危机,也无法提供根本的解决之道。或者说,它配不上这样一场灾难。对于面临道路选择的中国而言,就更是如此了。因此,本刊打算从更广阔、更宏观的视角考察这场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这场危机,究竟是人类理性的局限所致,还是某种制度扭曲人
期刊
我们可能都会认为文化是重要的,但是文化对我们到底有多重要,文化建设因此具有多大的意义,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应该如何认识,这些问题我们很少深究,答案因此甚为了了。    仓廪实而知礼节?    如果说在个人层面,我们对于文化意义的认识比较含糊,社会层面对于这一问题的表达则相对明确。管仲两千多年前就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只有吃饱了,穿暖了,百姓才能习练礼仪考虑廉耻,才会有
期刊
戴志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条中间道路  近30年是资本主义扩张的30年。苏东加入资本主义体系,中国和印度也随之加入,这一方面造就了自由资本主义最后的繁荣,同时也意味着自由资本主义没落的开始。自由资本主义意图在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造就欧美式的大量中产阶级,以延续资本持续扩张的神话。但中国和印度的规模太大,它会迅速导致全球能源、资源的紧张和生物圈的紧张,也迅速导致全球范围内阶级关系的紧张,凡是纳入
期刊
《我的团长我的团》自播出以来,围绕着它的讨论,在一个非常宽阔的领域内。一方面,我们看到这部作品的主创们流窜于各个电视台,以幕后花絮等“鲜为人知”的故事推广着一部并不八卦的电视剧;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很多著名批评家神情严肃地用这部作品来讲述“中国远征军”那被人遗忘的历史……在这多重的阅读中,我更关心的,是这部引发那么多讨论和争议的作品,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状况中,到底意味着什么?    “乌合之众”的
期刊
一种曾经被称作“中国精神”的东西久久被历史的废墟埋没着。随着时光的推移,今天的文化挖掘者从—堵堵红墙的残砖断瓦背后终于找到了它们存在过的某种确凿的证据,并且欣然指出,这种被遗忘了的中国精神就叫做“礼”。  但是,“礼”仅仅是一种历史的表象。如果我们加以思索的话,更确凿无疑的意见肯定是指导这种伟大现象发生并持续的必定是一种更加伟大的东西。礼是有形的,它是无形的。这种无形的东西,应该才是真正的中国精神
期刊
中国法律职业的历史是一部短暂的割据史。在帝国时代的两千年里,并不存在任何被国家认可的正式法律职业,“全能型衙门”承担了包括司法在内的多数社会治理职能,唯一见诸史料的法律专业人员是被称为“刀笔吏”的幕僚和为百姓写讼词的讼师,但这个行当从未形成高度组织化并具备复杂专业技能的职业,反而因挑词架讼而常被人们讥为“讼棍”。到了民国年间,现代意义上的法律职业才开始在中国出现,但这些受了西式法律教育的从业者大多
期刊
今天,当中国经济日新月异,当中国人自豪地走向世界的时候,我们早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大型剧院,也已经有了真正可以象征自己的国家剧院,但是,我们是否也可以自信地说一句,我们也有了自己的“民族戏剧”,以及民族戏剧所能代表的文化精神?中国的戏剧舞台并不寂寞,不要说是传统剧种的京剧、越剧、秦腔等等,即便是从舶来的话剧形式算起,作为具有中国本身主体性的戏剧也已经进入中国有百年之久了,可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了戏剧的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