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评现象学和分析哲学

来源 :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wt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象学和分析哲学是20世纪两大哲学思潮。通过对西方哲学家研究成果的分析,比较现象学和分析哲学两种思想观点之间的差异来揭示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关键词:现象学;分析哲学;意向性;20世纪西方哲学
  
  1.引言
  按照哈贝马斯的说法,西方哲学在20世纪提供了4个最重要的“哲学运动”:现象学运动、分析哲学运动、结构主义运动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运动。现象学和分析哲学都属于哲学范畴,分别代表了欧洲大陆哲学和英、美哲学中的最主要的思潮。二者均体现了20世纪的哲学的“语言转向”,但两者在入手点、术语、论述框架、论述风格各个方面相去甚远,很少有人把两个传统对语言的思考结合在一起。(陈嘉映2003:3)但笔者通过文献阅读以及比较二者的差异之后,认为我们既不应该忽视这两个阵营的区别,也不应该对他们之间的交流完全丧失信心,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 现象学
  2.1现象学术语。
  本文谈到的现象学就主要以“最严格意义上的现象学概念”为准,包括所有那些受过胡塞尔为开端的思潮的重大影响的学说。但是,尽管对现象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也很难把握现象学的确切含义。对于现象学的概念,就连胡塞尔本人也有不同的见解。比如说:现象学是关于“被直观到的现象”的科学、“本质的科学”、“一门在纯直观中研究先验的纯粹意识领域的纯描写性学科”等等。
  2.2理论入手点。
  现象学理论是在否定和继承19世纪分析哲学先驱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胡塞尔在25岁转向哲学之后,对他产生最具决定性影响的也是分析哲学在19世纪最重要的两个重要的先驱:布尔查诺(Bernhard Bolzano)和弗莱格(Gottlob Frege)。胡塞尔在他的有关现象学的理论中否定了布伦坦诺(Franz Brentano)的每个行动都有其所指的对象的原理,保留了基本的意向主义原理,也就是凡行动都有所指。胡塞尔在弗莱格名称——意义——指称三分法的基础上集合意向性理论形成了行动——意向内容——对象的区分,他说:“意向内容不过是意义这个观念向所有活动的领域的推广。”从某种意义上说,现象学也就是在这之上建立起来的。
  2.3 现象学的特点。
  胡塞尔曾谈到一切问题中最大的问题乃是功能问题,或是“意识现象性的构成问题”。首先,现象学中经常谈到“现象”、“意向性”、“本质”、“直观”、“绝对的给予物”通过构成(Konstitution,Bilden)才具有新意的。所以说构成可以算现象学的一大特点。其次,其他的哲学方法往往第一步是概念思维的步骤,而现象学则是悬置。通过悬置把对象从其在自然生活方式的掩藏中解放出来,使现象学者可以直面对象。
  2.4 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及内容。
  对于现象学的研究方法,胡塞尔(1907)认为现象学标志着一门科学,一种诸科学学科之间的联系,但现象学也标志着一种方法和思维态度,特殊的哲学思维和特殊的哲学方法,一种看待事物及其研究对象的方法和态度。现象学方法的首要因素是悬置,因为胡塞尔在《观念1》中说:“理性和科学地判断事物就是朝向事物本身,或从言谈和意见返回事物本身,在其自身所在性探索事物并摆脱一切不符合事物的成见。”悬置本身的含义是“中止判断”。现象学的第一步不是概念思维的步骤,而是悬置。这也是现象学方法区别于其他方法的所在。 胡塞尔认为,我们通过悬置就可以达到一个无先定假设和倾向的出发点。现象学方法论述的另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还原。从现象学的特点“构成” 来看, 现象学具有原发性,代表着一种还原论的倾向。所谓的还原就是从自然世界转变为先验的现象世界及其相关物,也就是说一切事物都可以还原到“现象”。 悬置和还原二者是紧密相连的。没有悬置,还原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通过胡塞尔在《观念1》的论述可以看到二者的关系:“我们有权利将具有我们还要讨论的‘纯粹’意识称作为先验意识,并把借以达到此意识的方法称作先验悬置。先验悬置作为一种方法将被区分为‘排除’、‘加括号’等不同阶段;因此我们的方法将具有一种分阶段还原的特征。”谈到现象学的时候,我们不能忽略意象(指意识构造或指向对象的活动或能力)。意向性分析的工作主要是从胡塞尔的现象学研究开始的。具体地说,胡塞尔在布伦塔诺对心理现象三分(表象、判断和情感活动)的基础上,用“客体化行为”和“非客体化行为”的两分来开始自己的意识体验分析。这样,布伦塔诺的“心理现象或者本身是表象,或者以表象为基础”的命题,就被胡塞尔改造为“任何一个意向体验或者是一个客体化行为,或者以这样一个行为为基础”。在这个意义上,胡塞尔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意识总是关于某物的意识。”这也意味着,意识就是意向体验。意向性标志着所有意识的本己特性。
  2.5发展阶段。
  现象学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分为3个部分:胡塞尔对现象学的创立;胡塞尔所领导或经历的现象学运动三阶段;胡塞尔去世后的现象学运动。
  3.分析哲学
  3.1分析哲学术语。
  ①重视语言在哲学中的作用,把语言分析当作哲学的首要任务,甚至当作唯一任务。②普遍重视分析方法。③反对建立庞大的哲学体系,主张在解决哲学问题时要从小问题着手,由小到大地逐一解决。分析哲学运动的灵魂人物是维特根斯坦。他的两部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分别开创了分析哲学的两大基本研究向度:人工语言研究向度和日常语言研究向度。分析哲学第一个比较成型的流派是罗素提出的逻辑原子主义,前期维特根斯坦在思想基调上也应属于这个流派,尽管他可能不愿意承认自己属于任何流派。分析哲学前期比较成熟的流派是逻辑实证主义以及其后继逻辑经验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的流派特性最为明显,其领导者是以石里克为核心的维也纳小组。
  3.2理论入手点。
  分析哲学一开始就与理性精神和科学结为联盟,并致力于推翻思辩的形而上学和消除哲学的神秘性。分析哲学试图把认识论中的经验论传统、康德的基础主义以及弗雷格在19世纪晚期的逻辑分析方法和哲学理论联系在一起,先后经历了逻辑原子论、常识实在论、逻辑实证论、批评理性主义、日常语言学派、逻辑实用主义、历史社会主义学派等分支。但是分析哲学可以确定为两个中心时期:强调人工语言和符号逻辑的逻辑实证主义以及强调日常语言和哲学的语言分析阶段。
  3.3 分析哲学的特点。
  形式多样:分析哲学以各种形式出现在20世纪最初的10年到70年。
  逻辑上反心理主义:分析哲学取得的成就之一就是把逻辑从心理学和认识论中分离出来。很多哲学家认为弗雷格分清了逻辑和心理学,并赋予它先前一直由认识论占据的哲学前沿的位置。
  摒弃形而上学:人们可能认为,分析哲学的显著特征是摒弃形而上学。它反对综合真理的可理解性,否认纯粹理智能够单独获得关于实在的认识。
  双重性倾向:分析哲学内在的两种代表人类心灵的根本不同态度。
  3.4分析哲学的研究方法。
  分析哲学与运用新的逻辑相结合并且在语言转向之后主要地和细致地关注语言及其用法的关联,例如进行意义分析。他们希望单独地、确定地、一劳永逸地去解决一个一个具体的哲学问题,从现代逻辑输入精确性,从现代科学引入方法论,把语言问题当作突破口,运用逻辑分析和语义分析的方法,使哲学逻辑化、科学化和分析化,由此达到哲学思想的明晰性和确定性。
  3.5 分析哲学的产生发展阶段。
  分析哲学分为两个发展阶段:人工语言阶段和普通语言阶段。人工语言阶段主张寻找一种理想化的语言作为哲学表达的工具,理想化语言的标准是语言的含义与指称是一一对应关系,任何语言都必须有含义和指称,而且含义与指称形成简单的对应关系。普通语言阶段,主张哲学要面对日常生活,日常语言或普通语言就是哲学表达的工具,哲学的作用在于为语言表达寻找规范,这种规范就是要强调语言的意义在于使用,语言的意义随着人的使用场景的变换而改变,哲学不能再另行规定一套规则,语言的使用规则来源于日常生活。
  4.结论
  从历史上看,导致分析哲学和现象学产生的根源是相同的。其中一个相同的根源,就是意向性问题。面对意向性这样一个相同的主题,分析哲学和现象学以不同的概念构架和研究方法,展示了不同的风格。
  
  参考文献:
  [1]胡塞尔.逻辑研究[M]倪梁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2]胡塞尔.现象学观念[M]倪梁康译.中国现象学网.
  [3]张汝伦.现象学方法的多重含义.中国现象学网.
  [4]张志林.分析哲学中的意向性问题.中国现象学网.
  [5]Dagfinn Foellesdal.向分析学家介绍现象学.郁振华译.中国现象学网.
  编辑/高伟
其他文献
摘要:树立全新教育观念, 为学生科技活动提供条件,营造科技文化氛围,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什么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通过调查研究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说明了该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良好的创新、实践方面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    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同样也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
期刊
摘要:利用网络开展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是图书馆参考咨询的发展方向,笔者以QQ免费聊天软件为例,探讨研究了即时通讯软件在高校图书馆用于虚拟参考咨询的适用性和应用原则。  关键词:免费聊天工具;虚拟参考咨询;QQ;图书馆    实时虚拟参考咨询系统一般采用聊天,视听、网上通话、网络会议、屏幕图片传送、电子文档演示、共享文档、远程控制等来进行的。相对于专门的实时虚拟参考咨询系统,QQ聊天工具最大的优点就是其
期刊
摘要:学籍档案管理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具有稳定教学秩序、促进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而且也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成效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    高校教务处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在教学管理中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但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也要不断改革。如何提
期刊
摘要:本文分别对可进入“不是N的N”结构的名词类型、“前N”、“后N”的语义特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该结构的结构义进行了分析,认为在不同情况下“前N”和“后N”都分别具有描述性的语义特征,该结构具有“非典型性”或“唯一性”的语义特征。  关键词:前N;后N;不是N的N;语义特征    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经常会使用“不是N的N”这样的结构,一个名词前面有一个对其进行否定的定语。例如:“不是问题的问题
期刊
摘要: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使中国的法律职业开始走上了统一、规范和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同时也对中国的法学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国家实行司法考试的条件下,中国的法学教育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才能使二者形成良性互动。所以,正确认识和处理司法考试和法学教育的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在矛盾中达到和谐,也是我国法学教育的题中之意。  关键词:司法考试;法学教育;改革    据司法部发布的2008年考试公告,普通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外贸人才供需错位的现状,提出地方性高校国贸专业应打造立体化的培养体系,以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对策。  关键词: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市场需求;控制;反馈与监督    一、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面临严峻挑战    高等学院的核心任务之一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地方性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人数众多,近年来为社会输送了很多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这些学校的毕业生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国
期刊
摘要:20世纪以来,美国共发生了4次重大的金融危机,分别是1907年、1929年、1987年、2008年。1929年美国的经济危机令人记忆犹新,美国经济低迷长达10年之久。有专家预测,2008年由美国次贷、次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将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此次危机对我国的经济也将产生严重的影响。  关键词:金融危机;影响;次贷;次债    一、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引发的原因    早在200
期刊
摘要:V.S.奈保尔是当代世界文学中一位有着多重文化身份的典型移民作家,这种复杂背景导致了他文化身份的不确定性和文化认同危机,使他成为“文学世界的漂泊者”。本文拟对奈保尔的文化身份和文学世界进行探索,揭示其研究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文化身份;漂泊者;寻根    “身份”(Identity)一词源自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狭义的“身份”指的是独特的个性特征,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本质差异。广义的“身份”指
期刊
摘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人际关系是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我国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存在一定的困扰,无法有效地和他人进行沟通。随着现代化的实现,人类社会将逐步由“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如何提高学生与陌生人的交往能力成为时代对于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交往;陌生人    一、前言    大学不仅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多地是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物流业和从业人员所产生的影响,从现有从业人员和准从业人员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应对失业、减薪等不利影响的合理措施。  关键词:金融危机;物流从业人员    一、金融危机对物流业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物流产业已经产生负面影响,并从直接服务于外贸的物流相关行业开始,逐步向国内的生产物流、商贸物流和消费物流领域传导;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期刊